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528)
2023(4900)
2022(4157)
2021(3579)
2020(3187)
2019(7213)
2018(7102)
2017(14853)
2016(7876)
2015(9131)
2014(8850)
2013(9108)
2012(8582)
2011(7835)
2010(7873)
2009(7655)
2008(7711)
2007(7035)
2006(6101)
2005(5448)
作者
(23007)
(19174)
(18849)
(18196)
(12467)
(9156)
(8758)
(7333)
(7316)
(6995)
(6689)
(6619)
(6153)
(6148)
(5989)
(5986)
(5725)
(5689)
(5458)
(5328)
(4807)
(4694)
(4667)
(4426)
(4394)
(4331)
(4172)
(4008)
(3726)
(3708)
学科
(44212)
经济(44168)
方法(27872)
(27177)
管理(26176)
数学(25122)
数学方法(24875)
(22260)
企业(22260)
(11640)
中国(10016)
(9198)
(8074)
财务(8056)
财务管理(8037)
企业财务(7779)
(7376)
贸易(7374)
(7352)
业经(7267)
(7154)
理论(6769)
农业(6663)
(6347)
(5990)
金融(5989)
(5674)
劳动(5656)
(5397)
银行(5389)
机构
大学(130496)
学院(126427)
(56877)
经济(55984)
管理(50228)
理学(43976)
理学院(43571)
管理学(42823)
管理学院(42574)
研究(36002)
(27904)
中国(27868)
(25906)
财经(23422)
(21344)
经济学(19845)
科学(19654)
经济学院(18138)
(18081)
财经大学(17556)
(17069)
中心(16759)
(16245)
师范(16141)
北京(16065)
业大(15535)
研究所(15209)
(15109)
商学(14781)
商学院(14653)
基金
项目(81148)
科学(65780)
基金(62737)
研究(59399)
(53067)
国家(52658)
科学基金(46758)
社会(41254)
社会科(39362)
社会科学(39351)
基金项目(31979)
(29384)
自然(29264)
教育(28917)
自然科(28678)
自然科学(28675)
自然科学基金(28202)
资助(27836)
(25056)
编号(22696)
(19942)
成果(19269)
教育部(18144)
国家社会(18017)
重点(17761)
人文(17573)
大学(16224)
(16194)
科研(15652)
(15601)
期刊
(55920)
经济(55920)
研究(38338)
(22676)
中国(20601)
学报(19039)
管理(17996)
科学(16012)
大学(15277)
学学(14216)
财经(13959)
(12113)
教育(11995)
(11893)
(11619)
金融(11619)
技术(10439)
经济研究(9926)
统计(9629)
(8059)
问题(8043)
农业(7864)
业经(7835)
决策(7556)
技术经济(7457)
(7020)
图书(6748)
理论(6735)
商业(6113)
实践(5984)
共检索到18044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李海明  
本文在国内外学者发展起来的检验方法基础上,使用中国经济体系的价值型投入-产出表数据,对市场价格、直接价格(劳动价值)与生产价格的偏离进行了回归分析与偏离指标测算,基本结果同对美国、英国、日本、徳国等发达经济体的检验以及其他学者对中国经济的检验是一致的,都表明劳动价值决定了至少90%以上(有时多达95%以上)的市场价格波动,而且生产价格比市场价格更为接近劳动价值。此外,本文对求解马克思转形问题的A、B体系进行了比较研究,发现B体系既满足马克思两个"总量一致"命题,也在经验检验上优于A体系。采用B体系的转形理论,可以实现马克思劳动价值论从理论到实际的严密结合。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李海明  
本文在国内外学者发展起来的检验方法基础上,使用中国经济体系的价值型投入-产出表数据,对市场价格、直接价格(劳动价值)与生产价格的偏离进行了回归分析与偏离指标测算,基本结果同对美国、英国、日本、徳国等发达经济体的检验以及其他学者对中国经济的检验是一致的,都表明劳动价值决定了至少90%以上(有时多达95%以上)的市场价格波动,而且生产价格比市场价格更为接近劳动价值。此外,本文对求解马克思转形问题的A、B体系进行了比较研究,发现B体系既满足马克思两个"总量一致"命题,也在经验检验上优于A体系。采用B体系的转形理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陈振羽  
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是经济学界长期争论最多的问题之一。在争论中出现和存在着许多错误的观点。要解决争论和错误,必须运用正确的研究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方法,既要重视研究马克思的唯物史观,也要重视研究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体系,还要重视研究马克思对古典学派劳动价值理论的革新。要有能力对马克思劳动价值论进行正确的研究,则须具有较好的政治经济学专业研究的理论基础,还须确认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是完全科学的理论体系,并且要对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进行长期而认真的研究。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谷书堂  
本文讨论了物质产品的生产与作为分配关系的价值决定之间的关系,表明如何以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为基础来解释当前我国的现实问题。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左大培  
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认为只有劳动才创造用于交换的商品中所包含的价值。自《资本论》出版以来,经济学界围绕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一直在进行着激烈的论争。根据这100多年来经济学研究的全部成果,今天我们已经可以清楚地说明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科学地位。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周新城  
加深对劳动价值论的认识 ,首先要弄清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原意。马克思主义是与时俱进的 ,但这是指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分析新情况、新问题 ,得出新的结论 ,而不能抛弃其基本原理。其次 ,要把劳动价值论中的一些相关概念 ,如价值生产与使用价值生产、价值构成、价值分配等区分开来 ,搞清楚这些概念的不同含义 ,不要混淆在一起使用。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晏智杰  
劳动价值论是西方古典经济学和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一项伟大成果 ,在革命中曾经发挥过巨大的动员和教育作用 ;但是在经济建设时期 ,该理论的历史局限性逐渐显露出来 :与发展社会生产力的要求相脱节 ,对市场经济基本规律即市场价格的决定和变动缺乏解说力 ,甚至还会导致对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目标模式的改革开放和社会发展路线的抵触和否定。应当重建适应现代市场经济条件的经济学价值学说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何伟  
劳动和价值理论是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的理论基础,是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石。对使用价值是价值的承担者、生产劳动和非生产劳动两个命题应深化认识。劳动和价值的社会现象形态就是商品市场经济。在知识经济时代和社会主义条件下,应对生产劳动和价值决定的理论给予新的发展。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秦华  
马克思劳动价值论是适应十九世纪无产阶级斗争需要而产生的。我国现阶段进行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与马克思主义创始人当时历史情况有很大不同。本文对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形成 ,如何根据社会经济生活的变化发展马克思主义 ,使劳动价值论与时俱进谈了几点认识。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何玉长  
本文探讨了劳动价值论的三个问题。首先 ,随着生产力的发展 ,人类劳动经历了物质劳动、服务劳动和知识劳动三种形态 ;其次 ,与劳动价值形态演进相适应的是劳动价值论也在逐步深化 ,并对各种劳动形态创造价值进行了解释 ;第三 ,本文对社会劳动价值论的基本观点和依据进行了客观评价 ,并指出了其失误所在
[期刊] 政治经济学评论  [作者] 赵磊  
以"不能量化"来证伪劳动价值论的观点,肇始于对马克思"价值转型"理论的质疑,其典型代表就是"庞巴维克质疑"。"庞巴维克质疑"的要害在于:劳动价值论所定义的价值,与现实经济活动中的价格存在"计量"上的不一致。在回应这个质疑的过程中,晚近以来,"数量化"的努力逐渐成了为劳动价值论辩护的主流。笔者无意否定这些努力的学术贡献和意义。但是,用西方经济学的话语来讨论劳动价值的量化,这是不是在分析一个真问题?值得商榷。本文认为,所谓"价值量化",其实只是价值在形式上的量化,而不是价值在实质规定上的量化。能够量化的只能是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徐幼民  
利用非替代性定理的逻辑 ,在规模收益不变、充分竞争、生产者追求价值最大或者利润最大化的条件下 ,从存在性、唯一性、稳定性的角度证明了商品的价值、以及作为投入的资本品价值可以由活劳动投入的数量同时决定 ,从而证明了在包括物化劳动的情况下 ,商品的价值由所投入劳动量决定、商品交换是等量劳动相交换这一劳动价值论的基本命题。说明商品价值的决定与任何需求条件即消费者偏好和资源禀赋条件没有任何关系。发现了劳动价值论形成李嘉图难题的原因在于其前提 :等量的劳动时间投入只能够创造出与此投入相等的商品价值 ,因为劳动时间不会发生变化。但如果再生产过程能够通过节约劳动时间或生产出更多数量的产品 ,创造出比全部劳动...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徐幼民  
在只考虑活劳动情况下 ,价值理论的逻辑方法应为排除法、归纳法和反证法 ,对劳动价值论论证逻辑中存在的争论问题 ,可采用直接证明狭义劳动价值论的方法。
[期刊] 政治经济学评论  [作者] 赵磊  
以"不能量化"来证伪劳动价值论的观点,肇始于对马克思"价值转型"理论的质疑,其典型代表就是"庞巴维克质疑"。"庞巴维克质疑"的要害在于:劳动价值论所定义的价值,与现实经济活动中的价格存在"计量"上的不一致。在回应这个质疑的过程中,晚近以来,"数量化"的努力逐渐成了为劳动价值论辩护的主流。笔者无意否定这些努力的学术贡献和意义。但是,用西方经济学的话语来讨论劳动价值的量化,这是不是在分析一个真问题?值得商榷。本文认为,所谓"价值量化",其实只是价值在形式上的量化,而不是价值在实质规定上的量化。能够量化的只能是价格,而不是价值。马克思恩格斯对此有着非常深刻而明确的洞察。其实,不仅劳动价值论定义的价值无法量化,西方经济学定义的价值(效用价值)也是无法量化的。虽然马克思对劳动价值既有质的分析又有量的分析,但是,马克思对劳动价值所做的定量分析,完全不同于西方经济学的价格计量。"量化"是科学追求的重要目标,但并不是科学的唯一任务。发现并揭示事物的本质规定,才是科学的根本任务。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刘骏民  李宝伟  
劳动价值论是从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中抽象出来的理论,效用价值论是从人与物之间的关系中抽象出来的理论;劳动价值论的价值决定过程是一个寻找社会关系调节中心的社会过程,而效用价值的决定过程实际是对物的有用性的评价,从而调节人与自然关系的过程;如果物质财富是经济过程的目的,那么在物质财富的创造上,马克思本人的现点就与西方主流经济学家的观点完全一致,财富是土地、劳动、资本物共同创造的。如果经济的目的不是物质的,而是价值的,那么迄今为止所有的价值理论都要重新考虑。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