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2635)
2023(3887)
2022(3480)
2021(3152)
2020(2794)
2019(6188)
2018(6311)
2017(11181)
2016(6417)
2015(7143)
2014(6984)
2013(6881)
2012(6595)
2011(5976)
2010(6026)
2009(5222)
2008(5391)
2007(4842)
2006(4233)
2005(3876)
作者
(22168)
(18615)
(18464)
(17697)
(11819)
(9185)
(8308)
(7247)
(7208)
(6745)
(6590)
(6379)
(6151)
(6129)
(6070)
(5846)
(5829)
(5555)
(5437)
(5371)
(4949)
(4791)
(4735)
(4303)
(4248)
(4235)
(4168)
(4090)
(3968)
(3874)
学科
(17586)
经济(17565)
(13168)
管理(12761)
(9924)
企业(9924)
(9307)
(6435)
方法(6318)
(6226)
(5910)
银行(5875)
中国(5742)
(5740)
(5164)
金融(5162)
数学(5053)
数学方法(4944)
(4838)
业经(4635)
(4505)
贸易(4502)
(4343)
(4316)
农业(4249)
地方(4109)
(3895)
(3889)
土壤(3882)
体制(3446)
机构
学院(87156)
大学(86853)
研究(39858)
中国(30461)
科学(29563)
(28075)
经济(27246)
(26341)
管理(26310)
(23902)
研究所(22253)
理学(21620)
理学院(21204)
农业(21064)
(20821)
管理学(20439)
管理学院(20289)
业大(19264)
中心(17759)
(15084)
(14918)
(14659)
(13921)
科学院(13646)
北京(13638)
(13475)
农业大学(12894)
实验(12756)
(12328)
(12289)
基金
项目(63047)
科学(46884)
基金(43982)
(43275)
国家(42974)
研究(38488)
科学基金(33397)
自然(25351)
(24797)
自然科(24731)
自然科学(24720)
自然科学基金(24274)
基金项目(23398)
(22722)
社会(20752)
社会科(19458)
社会科学(19456)
资助(18287)
教育(17108)
重点(16066)
计划(15712)
科技(15274)
编号(14516)
(13935)
科研(13129)
(12794)
(12464)
专项(12342)
成果(12221)
创新(11845)
期刊
(32250)
经济(32250)
学报(25358)
(23631)
研究(23231)
中国(19970)
科学(19682)
大学(17438)
学学(16850)
农业(16151)
(10102)
管理(10034)
(9858)
(9581)
金融(9581)
教育(8689)
业大(7690)
林业(7197)
(6092)
资源(5977)
技术(5836)
农业大学(5792)
科技(5500)
自然(5002)
经济研究(4966)
中国农业(4734)
业经(4701)
财经(4604)
国际(4334)
(4168)
共检索到13796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张珍明  石磊  张玉武  罗文敏  林昌虎  刘盈盈  
为了对梵净山森林植被恢复与生态系统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根据梵净山林地资源的实际情况,以不同海拔高度的固氮维管束优势植物及其土壤为研究对象,通过野外调查与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梵净山不同海拔高度下固氮优势植物分布特征及其土壤性状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梵净山有固氮维管植物10科38属92种,占梵净山种子植物138科的7.25%,440属的8.64%,933种的9.86%;1300 m以下是固氮维管植物的主要分布区,达68种,尤以蝶形花科植物最多;梵净山不同海拔高度的土壤p H在3.65~4.82,不同海拔高度下土壤有机质含量大小关系为回香坪北>护国寺>金顶南>九龙池北>转塘,土壤养分含量和有效含...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罗倩  张珍明  向准  贺红早  
【目的】为梵净山珍稀植物保育及保护区旅游开发可持续发展提供基础资料和决策依据。【方法】以梵净山自然保护区林地土壤为研究对象,按剖面、海拔及植被对林地土壤重金属进行调查与评价,并通过富集因子法探讨其富集特征。【结果】Cd和Pb随土壤深度的增加而减小,Cu随土壤深度的增加而增加;Cr随海拔增高先减小后增加再减小,Cd随海拔增高先增加后减小,Pb、Cu、Hg及As随海拔增高先增加后减小再增加;红豆杉、西南卫矛、杜鹃与珙桐4种植被下重金属含量依次为Cr>Pb>Cu>As>Cd>Hg;梵净山冷杉植被下重金属含量依次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颜秋晓  高安勤  林昌虎  何腾兵  
为探索梵净山珍稀植物梵净山冷杉、南方红豆杉和珙桐林下的土壤特征,采用野外调查采样和室内分析方法,对其土壤机械组成、pH、CEC、有机质、N、P、K元素含量进行测定,分析各林下土壤机械组成与土壤化学特性及其关系。结果表明:梵净山冷杉林下土壤颗粒组成为中砂>细砂>粗粉粒≈粘粒>细粉粒>中粉粒,为轻壤土;南方红豆杉林下土壤颗粒组成为细砂粒>粗粉粒>细粉粒≈中粉粒>中砂≈粘粒,为重壤土;珙桐林下土壤颗粒组成为细粉粒>粘粒≈粗粉粒>中粉粒>中砂>细砂,为重壤土。3种土壤均为酸性反应,全磷和全钾含量较低;梵净山冷杉林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颜秋晓  高安勤  林昌虎  何腾兵  
关键词: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吴妙兰   顾晓娟   刘悦   刘林云慧   刘亚蕾   吴文宇   周林菲   莫其锋  
【目的】土壤碳(C)、氮(N)、磷(P)生态化学计量比是反映森林生态系统养分变化的重要指标。研究旨在探明粤西地区不同林分类型的土壤C、N、P养分的垂直分布特征及其与化学计量特征之间的关系。【方法】以广东省阳江市国有花滩林场的马占相思Acacia mangium、加勒比松Pinus caribaea、尾叶桉Eucalyptus urophylla和灰木莲Magnoliaceae glanca四种典型人工林为研究对象,对不同土层(0~10、10~20、20~40、40~60、60~100 cm)的土壤总有机碳(TOC)、全氮(TN)、全磷(TP)和速效磷(AP)等指标进行测定,探讨不同人工林类型土壤C、N、P的垂直变化及其化学计量特征。【结果】不同林分类型和土层深度的土壤TOC、TN存在显著差异,土壤TOC和TN含量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而减少,在不同林分间表现为马占相思>加勒比松>尾叶桉>灰木莲,土壤TP在不同林分类型和土层深度间的含量相对比较稳定。马占相思林、加勒比松林、尾叶桉林和灰木莲林的土壤C∶N、C∶P、N∶P分别为7.45~8.09、10.14~16.59和1.35~2.18,均低于全国土壤平均水平。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4种林分的土壤TOC与TN、C∶N与C∶P均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土壤含水量(SWC)和p H值会影响土壤C、N、P含量以及生态化学计量学特征。【结论】马占相思林有较好的养分归还和地力维持的效果,在人工林营建过程中可以通过适当种植固氮树种达到土壤肥力改良的目的。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马和平  郭其强  刘合满  钱登锋  
【目的】研究西藏色季拉山东麓不同海拔高度下土壤碳、氮含量的变化规律,以期为研究西藏色季拉山森林生态系统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响应提供基础资料。【方法】采集西藏色季拉山东麓垂直带不同海拔高度的土壤样品,研究了表层(0~20cm)土壤土壤体积质量、pH以及有机碳、全氮及微生物量碳、氮含量在垂直带随海拔高度变化的特征,并分析了不同生态因子对土壤有机碳、全氮及微生物量碳、氮含量的影响。【结果】随着海拔高度的上升,土壤体积质量和pH值均呈现减小的趋势。不同植被下,土壤有机碳和全氮及微生物量碳、氮含量表现为高山灌丛林>方枝柏林>杜鹃林>急尖长苞冷杉林,且随着海拔的上升以上4个指标总体呈增加的趋势。土壤温度、湿度...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赵倩  伍红燕  宋桂龙  孙盛年  杨欣宇  刘嘉鑫  张军  
本研究通过选取北京市海淀区鹫峰林场内同一岩石边坡(35°)条件下"荆条(Vitex negundo)+荆条"、"胡枝子(Lespedeza bicolor)+胡枝子"、"荆条+胡枝子"3种植物配置,采用完全分层(0–5 cm、5–10 cm、10–15 cm、15–20 cm、20–25 cm、25–30 cm)挖掘法和根系分析系统分径级(D≤2 mm、2 mm 5 mm)根系扫描法,研究其根长百分比、根干重百分比和根系密度等根系垂直空间分布特征和抗拔力特征,为探讨不同植物配置模式下的根系垂直空间分布特征及其对护坡性能的影响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3种植物配置根系垂直空间分布均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呈现递减的趋势。在0–5 cm土层深度中,根长百分比和根干重百分比中最大的植物配置分别是"荆条+荆条"和"胡枝子+胡枝子",占比均超过了整个土层的一半;根长密度最大的是"荆条+荆条";比根长最大和根系削弱系数最优的是"荆条+胡枝子"。5–20 cm土层中,根长百分比、根干重百分比、根系密度和比根长最大及根系削弱系数最优的均是"荆条+胡枝子",且与其他2种植物配置差异显著(P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侯晓娟  李志  崔诚  李凯  余飞  袁颖丹  郭晓敏  牛德奎  
根系是植被-土壤的媒介,研究根系与土壤关系有助于掌握养分元素的生物化学循环过程,从而为植被恢复提供理论依据。本研究以武功山芒(Miscanthus sinensis)为研究对象,采用土壤养分常规分析法测定土壤养分,采用根系扫描法测定根系参数(根系生物量密度、根长密度和根表面积密度),进一步采用相关分析、回归分析等统计方法对二者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根系参数随着土壤深度的增加而减少,80%左右的根系主要分布在0-16cm土层;根系参数与土壤深度符合幂函数关系,根系生物量密度、根长密度、根表面积密
[期刊] 浙江林学院学报  [作者] 方晰  田大伦  项文化  雷丕峰  
以杉木Cunninghamialanceolata人工林为研究对象,并以不同经营方式的杉木人工林采伐迹地为对照,研究了杉木人工林不同层次土壤中有机碳的垂直分布特征及其与土壤pH值、全氮、C/N比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杉木人工林土壤有机碳质量分数随着土壤深度的增加而下降,不同层次土壤有机碳质量分数的分异表现为:0~15cm土层(20 6g·kg-1)>15~30cm土层(17 1g·kg-1)>30~45cm土层(12 4g·kg-1)>45~60cm土层(9 8g·kg-1)>60~75cm土层(8 2g·kg-1),3种不同经营方式杉木人工林采伐迹地土壤中平均有机碳质量分数依大小顺序排列为:...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马雅莉  高荣  刘喜东  肖建明  郭锦梅  齐昆  赵学庆  冯娜  张晨晨  李剑  杨涛  乔江波  石长春  
【目的】以白于山区困难立地为例,探究不同植物群落的土壤碳氮磷空间分布及其生态化学计量特征的垂直分布规律,探明白于山区不同植物群落的土壤养分特征,为该区生态治理及植被恢复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荒草地、苜蓿Medicago sativa草地、油松Pinus tabuliformis、大果榆Ulmus macrocarpa、沙棘Hippophae rhamnoides乔灌林地为研究对象,分析5种典型植物群落0~60 cm土层的土壤有机碳(SOC)、全氮(TN)、全磷(TP)含量及化学计量比特征的差异性。【结果】1)白于山区不同植物群落的土壤有机碳、全氮和全磷含量均随土层深度的增加而降低,具有表聚效应,表现出乔木林地(油松、大果榆)>灌木林地(沙棘)>草地(荒草地、苜蓿草地)的规律。2)植物群落类型及土层深度对土壤C、N、P含量及化学计量比均会产生一定影响,二者交互效应不显著,限制程度为植被群落>土层深度。3)土壤C、N、P、C/P、N/P远低于全国平均值,C/N均接近或高于我国陆地土壤和森林土壤的平均值,表明相对于其他元素来讲,土壤P元素相对充足,且该地区土壤有机碳固持能力较低,植物生长过程中更易受N元素限制。4)N与N/P,C与N/P、C/P的相关关系极显著(P C。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巫翠华  张利利  乔卫国  周娜娜  康永祥  
对陕西省凤县紫柏山自然保护区海拔1 300~1 900 m地段的植物群落进行调查,分析该区物种组成和种子植物区系成分,同时采用Margalef丰富度指数、Simpson指数、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和Pielou均匀度指数探明物种多样性垂直分布格局和影响因子.结果表明:(1)共调查到植物156种,分属57科129属.其中,种子植物152种,属于55科125属,可划分12个分布区类型5个变型.随着海拔上升,木本植物种数呈双峰变化趋势,草本植物种数呈上升趋势,且植物分布区类型变得更复杂.(2)随着海拔上升,木本植物的Margalef指数和Shannon-Wiener指数呈双峰变化趋势,草本层呈单峰变化趋势;但Simpson指数和Pielou指数呈小幅度波动.通过分析可知,干扰程度和海拔对不同垂直结构的植物多样性影响最大,冠幅次之,树高的影响最小.其中,海拔与乔木、草本多样性呈正相关;干扰程度与乔木多样性呈负相关,而与灌木多样性呈正相关;乔木的树高、冠幅与林下植物多样性呈正相关.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李浩闻  叶丽丽  陈永山  徐墨馨  蒋金平  
【目的】筛选适合改良铝土矿复垦土壤的豆科植物,为矿区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在广西平果铝土矿复垦土壤上盆栽田菁[Sesbania cannabina(Retz.) Poir.,SC]、箭筈豌豆(Vicia sativa L.,VC)、紫云英(Astragalus sinicus L.,AS)、光叶紫花苕(Vicia villosa Roth var.,VR)、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 L.,MS)、柱花草(Stylosanthes guianensis,SG)和小冠花(Coronilla varia L.,CV)7种豆科植物,测定各豆科植物的生物量、是否检出根瘤、营养元素含量、固氮效率、生物固氮量及土壤营养元素、钙和镁离子(Ca~(2+)和Mg~(2+))及总铝(Al)和活性铝(Al~(3+))含量,通过主成分分析,筛选出适合铝土矿复垦土壤改良的豆科植物;建立偏最小二乘法路径模型(PLS-PM),探究影响铝土矿复垦土壤豆科植物生物固氮量的因素。【结果】在7种豆科植物中,光叶紫花苕的地上部生物量(0.344 g/pot)最大,紫云英的地下部生物量(1.961 g/pot)最大,小冠花的地上部生物量(0.387 g/pot)和地下部生物量(0.099 g/pot)均最小;田菁的氮(N,7.98%)、磷(P,2.999 g/kg)和钾(K,19.828 g/kg)含量均最高;在结瘤情况方面,仅田菁、紫云英和小冠花结有根瘤,其余豆科植物均未结出根瘤,其中,田菁的固氮效率(80.01%)和生物固氮量(0.077 g/pot)均最高。以植物养分含量、生物量、生物固氮量和固氮效率为评价因子对3种结瘤豆科植物进行的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田菁的综合得分最高(2.30分)。PLS-PM路径分析结果表明,在铝土矿复垦土壤上种植豆科植物的生物固氮量受植物养分含量和土壤Al~(3+)含量直接影响,pH、土壤养分、植物类型通过影响植物养分含量和土壤Al~(3+)含量间接影响豆科植物的生物固氮量。【结论】田菁、紫云英和小冠花能在铝土矿复垦土壤中结瘤,提高铝土矿复垦土壤的pH、速效K、Al~(3+)和有机质含量及其本身的生物固氮量。综合评价认为,田菁是最适合在铝土矿复垦土壤中种植的豆科植物,可作为铝土矿复垦区土壤固氮培肥的豆科植物推广应用。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郝磊   陈胜   张祖绪   袁均梅   向准   陈翔  
【目的】草本植物作为森林生态系统的组成部分,在维持生物多样性、调节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为明晰梵净山林下草本植物组成、多样性特征及其影响因素,为生物多样性保护,森林生态系统管理和森林健康评价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典型样方法在梵净山634~2 382 m海拔范围内设置了15个30 m×30 m森林群落固定样地,调查了林下草本植物物种组成,分析了草本植物多样性与海拔和林分密度因子的相关关系。同时,揭示了草本植物α、β多样性沿海拔梯度和林分密度的变化规律,探讨了影响草本植物多样性的环境因子。【结果】1)15个森林群落固定样地一共记录到草本维管束植物50科97属146种,其中:蕨类植物10科20属44种,被子植物40科77属102种。优势科主要有鳞毛蕨科Dryopteridaceae、蹄盖蕨科Athyriaceae、菊科Asteraceae、兰科Orchidaceae、天门冬科Asparagaceae和水龙骨科Polypodiaceae,所含种数占总种数的38.36%。不同群落草本植物种类和重要值均存在差异,草本植物种类变幅为2~40,8号样地最多,14号样地最少。草本植物重要值变幅为0.31~58.21,其中蕨类植物重要值总体较高,偶见种或伴生种占比较低。2)草本植物Margalef指数(0.43~5.50)、Simpson指数(0.18~0.88)、Shannon-Wiener指数(0.33~2.59)和Pielou指数(0.46~0.83)随海拔升高或林分密度增大均无明显变化规律。回归分析显示,除Pielou指数外,Margalef指数、Simpson指数和Shannon-Wiener指数与海拔呈较弱的负相关关系。Margalef指数、Simpson指数、Shannon-Wiener指数和Pielou指数与林分密度呈较弱的正相关关系。3)Jaccard指数随海拔梯度升高总体呈下降趋势,表明物种替代速率随着海拔升高逐渐加快,Cody指数随海拔升高呈上升趋势。Jaccard指数和Cody指数随林分密度增大上下波动,无明显变化规律。【结论】海拔和林分密度是影响梵净山森林群落林下草本植物多样性的生态因子,但二者与多样性指数的相关性不强,在草本植物多样性形成和维持方面并未发挥主导性作用。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曹伟  李媛媛  
为了探讨长白山植物区系的垂直分化特征及其与周边地区植物区系的联系,通过对以往在该地区采集的标本进行分类学鉴定,统计得出长白山共有维管束植物134科517属1323种。对这些植物从属、种两级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长白山4个植被垂直带的植物区系具有明显的垂直分布格局;在整体上具有温带性质,包含有少量的热带成分,主要体现在阔叶红松林带;随海拔的升高,温带性质逐渐减弱,寒带亚寒带逐渐增强。植物区系的垂直变化反映了长白山低海拔植物区系与热带植物区系的联系,以及高海拔地段与北极成分之间的联系。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邢韶华  崔国发  林大影  姚永刚  李惠伶  杨树云  
为向北京市植物多样性保护与恢复提供技术支持,根据实地样地调查结果,分析了北京山地植物多样性随海拔梯度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在各海拔段内物种丰富度相差不大,大部分样地内物种数在35种左右,乔木样地内物种数大部分在35~40种之间,灌丛样地内平均物种数一般低于35种。Margalef丰富度指数的变化可以很明显的划分为3段,在海拔800m以下小于2.3,海拔800~1700m之间大于2.3,海拔1700m以上又小于2.3。Shannon-Wiener指数和Simpson指数的变化趋势基本上与Margalef丰富度指数相同。物种多样性指数和丰富度指数均在海拔梯度上存在一个抛物线状的分布规律。Wilson...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