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268)
- 2023(9008)
- 2022(7366)
- 2021(6802)
- 2020(5109)
- 2019(11574)
- 2018(11254)
- 2017(20443)
- 2016(11412)
- 2015(12729)
- 2014(13141)
- 2013(12739)
- 2012(12078)
- 2011(11141)
- 2010(11469)
- 2009(10466)
- 2008(10386)
- 2007(9622)
- 2006(8937)
- 2005(8288)
- 学科
- 济(50369)
- 经济(50323)
- 管理(27784)
- 业(27080)
- 企(19486)
- 企业(19486)
- 地方(19007)
- 中国(18394)
- 农(17009)
- 业经(14168)
- 方法(12172)
- 农业(12142)
- 发(10657)
- 地方经济(10185)
- 理论(9624)
- 银(9612)
- 银行(9601)
- 融(9404)
- 金融(9402)
- 学(9390)
- 行(9381)
- 制(9307)
- 财(9132)
- 环境(8736)
- 数学(8500)
- 贸(8393)
- 贸易(8380)
- 数学方法(8341)
- 易(7996)
- 发展(7970)
- 机构
- 学院(164528)
- 大学(156763)
- 济(60405)
- 研究(60053)
- 经济(58726)
- 管理(55511)
- 中国(46961)
- 理学(44949)
- 理学院(44288)
- 管理学(43449)
- 管理学院(43118)
- 科学(37607)
- 京(35616)
- 所(31253)
- 财(29924)
- 江(29004)
- 研究所(27680)
- 农(27628)
- 中心(27416)
- 范(27144)
- 师范(26864)
- 州(24126)
- 北京(23535)
- 院(22050)
- 财经(22048)
- 业大(21623)
- 省(21543)
- 师范大学(21107)
- 技术(21043)
- 农业(21020)
- 基金
- 项目(97925)
- 研究(77577)
- 科学(75560)
- 基金(64739)
- 家(55797)
- 国家(55176)
- 社会(46386)
- 科学基金(46164)
- 社会科(43761)
- 社会科学(43752)
- 省(42298)
- 教育(35591)
- 编号(34173)
- 划(34061)
- 基金项目(34011)
- 发(28609)
- 成果(28367)
- 自然(27027)
- 资助(26320)
- 自然科(26264)
- 自然科学(26260)
- 自然科学基金(25745)
- 课题(25665)
- 发展(23241)
- 展(22800)
- 重点(22544)
- 年(21771)
- 创(20464)
- 项目编号(19666)
- 性(19636)
共检索到27613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Geoffrey Wall 孙业红 吴平
经过世代演化,稻作梯田已成为代表人类与环境关系的文化景观。作为一种生产性景观,其存在的永久性取决于其农业利用(农业生产活动)的可持续性。然而,梯田景观也会因其本身的特征成为基本的旅游吸引物,一些特殊案例已引起联合国注意。文章对比分析巴厘南部中心地区(Parawisata Budaya)对文化旅游的重视和红河丰富的梯田景观与文化,从资源与可进入性、市场和营销、规划等方面提出红河哈尼梯田旅游发展的措施建议,并且探讨了梯田旅游的可持续发展路径。此外,提出要增强当地居民的旅游参与度,不仅能确保他们从中获益,更重要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陈咏淑 翟辅东
梯田旅游是现代旅游中一个新兴的旅游产品。梯田景色壮观、多变,较一般观光性旅游资源有较高的重游率,并有着独特的民俗文化,是一种非遍在性旅游资源,也是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因此,在对梯田特点、形成原因深入分析的基础上,本文有针对性地进行了梯田旅游开发研究,提出了几点建议。
关键词:
梯田旅游 资源开发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张林 覃峭
基于旅游动力系统理论研究有关成果,本文以龙脊梯田为例,分析了和谐旅游社区建设中面临着景观退化、环境生态衰退、社区文化被侵蚀、利益的分配不公平等不和谐问题,从补偿机制角度进行研究,建立了包含补偿机制在内的旅游系统多维循环动力模型,为实现旅游系统的可持续发展和和谐旅游社区建设提供基础研究,并就龙脊梯田和谐社区构建提出了建设性意见。
关键词:
补偿机制 旅游系统 和谐社区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甘德欣 龙岳林 袁锡姿 齐增香
紫鹊界梯田是南方稻作文化和苗瑶山地渔猎文化交融揉合的历史遗存。其天然的自流灌溉系统堪称人类水利工程史上的奇迹。通过对紫鹊界梯田景区现状的考察,客观分析了在紫鹊界梯田景区实行生态旅游将面临生态保护与旅游开发的矛盾、保持原生态美与突出特色的矛盾和资源优化配置与经济利益再分配的矛盾,并探讨了合理开发景区的基本对策:确保景区生态旅游开发的可持续发展;根据景区生态旅游最佳容量,确定开发的规模;以梯田自然景观为背景,建设民族文化生态旅游村;建立生态环境监测系统等。
关键词:
紫鹊界梯田 生态旅游 梯田保护 共享共建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卢双珍
哈尼族人民用自己的双手和智慧创造了举世闻名的哈尼梯田文化。近年来,哈尼梯田旅游在哈尼族分布地区悄然兴起。为了探索自然保护区建设与哈尼梯田旅游发展的有效途径,本文以云南元阳观音山自然保护区为例,在分析自然保护区建设是哈尼梯田旅游发展的基础和哈尼梯田旅游发展促进自然保护区建设辩证关系的基础上,根据重视哈尼梯田旅游发展而轻视自然保护区建设的现象,提出了如何实现哈尼梯田旅游发展和自然保护区建设并重的思考。
关键词:
自然保护区 哈尼梯田 旅游发展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成官文,王敦球,秦立功,孔运铎,严启坤,秦国辉
龙脊梯田景区是大桂林旅游圈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丰富,景观独特,宜于发展生态旅游。但基础设施建设、耕地及人口素质成为约束性限制因素,也面临资源优化配置、生态建设、环境保护和传统文化继承等问题,迫切需要可持续发展。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马悦柔 保继刚
乡村振兴背景下,旅游发展增加本地就业机会已成为共识。乡村旅游就业多为非正规、非标准形式,但这一现象尚未得到充分探讨。文章以处在旅游发展初级阶段的元阳哈尼梯田为例,基于非参与观察、半结构访谈、文本分析等质性研究方法,借助文化理性理论,探讨乡村旅游正规部门中非正规就业的外在表象与内在逻辑。研究发现:(1)这一现象的突出特征是雇佣双方共同塑造的灵活性。在旅游雇主的许可下,本地农村雇工受时空规律调控,在旅游场域与务农、务工、家庭、社会场域之间进行灵活转换。(2)灵活性的内在逻辑是文化理性与实践理性的交织。文化理性体现为雇佣双方受地方文化影响所形成的各种观念,灵活就业是文化的理性表达。研究结果对理解旅游情境下地方传统文化与现代商业文化的互动具有重要意义,并为解释乡村旅游就业的演化提供了理论参照。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吴忠军 张瑾
文章在深入广西龙脊梯田景区的山地少数民族村寨调研的基础上,以翔实的基础资料结合旅游人类学中相关理论,对旅游业的发展对山地少数民族村寨文化遗产保护的现实影响作出切合实际的分析,并结合实际情况,提出改善的措施与建议。
关键词:
山地少数民族 文化遗产 旅游 影响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仇叶
当前,乡村旅游成为地方政府推动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现有研究过于强调乡村旅游与乡村振兴的耦合性,而忽略了两者内在逻辑的差异性。基于实体与景观的关系,研究发现,在实体意义上,乡村空间是国家保护下的重要权利空间,它以集体土地制度为基础,是惠农公共资源下沉的空间载体,也是农民维持低成本高福利生产生活的空间场域。乡村旅游依循景观制造的逻辑,实践中,地方政府通过吸纳农民的土地使用权与公共资源,吸引资本下乡再造商品化景观。景观制造既是乡村空间权利结构重组的过程,也是消解乡村实体功能的过程,可能对乡村振兴造成了负面影响。这表明,存在两种乡村产业的发展路径,即增加农民权利的包容型发展路径与挤压农民权利的汲取型发展路径。乡村产业要实现乡村振兴效应,必须完成从汲取型发展路径向包容型发展路径的转变。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仇叶
当前,乡村旅游成为地方政府推动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现有研究过于强调乡村旅游与乡村振兴的耦合性,而忽略了两者内在逻辑的差异性。基于实体与景观的关系,研究发现,在实体意义上,乡村空间是国家保护下的重要权利空间,它以集体土地制度为基础,是惠农公共资源下沉的空间载体,也是农民维持低成本高福利生产生活的空间场域。乡村旅游依循景观制造的逻辑,实践中,地方政府通过吸纳农民的土地使用权与公共资源,吸引资本下乡再造商品化景观。景观制造既是乡村空间权利结构重组的过程,也是消解乡村实体功能的过程,可能对乡村振兴造成了负面影响。这表明,存在两种乡村产业的发展路径,即增加农民权利的包容型发展路径与挤压农民权利的汲取型发展路径。乡村产业要实现乡村振兴效应,必须完成从汲取型发展路径向包容型发展路径的转变。
[期刊] 旅游科学
[作者]
王梅 角媛梅 华红莲 任敬 张贵玲 闫晓景
居民对旅游影响的感知和态度受多个因素影响,旅游区内不同旅游开发程度的村寨居民对旅游影响的感知和态度存在差异。本文以哈尼梯田遗产区为例,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采用数理统计的方法对遗产区居民旅游影响感知和态度的村寨差异进行分析。研究表明:(1)遗产区的82个村寨中,按旅游开发和遗产保护程度可分为旅游村、遗保村和非旅遗村等3类,19个村寨的286份问卷结果显示,居民总体上在旅游开发中参与程度较低且参与不均衡;(2)从居民对景区旅游资源及其管理态度的感知看,3类村寨居民的感知值都高于中值,且非旅遗村各项感知均高于其
关键词:
感知和态度 旅游影响 哈尼梯田 遗产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孙业红 周洪建 魏云洁
文章以云南元阳县两类社区(3个)深度访谈与半结构性问卷调查数据为基础,分析旅游社区灾害风险认知的差异性,结果表明:(1)在梯田作为农业文化遗产地核心旅游吸引物的前提下,可视化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民族歌舞与传统服饰)、收入与就业机会增加、外来投资增长和传统文化保护是区分旅游社区与非旅游社区的主要指标。(2)与非旅游社区相比,旅游社区灾害风险总体认知水平相对更高,对灾害(风险)也更为敏感,其遭受灾害的损失可能更大,旅游社区居民更愿意主动适应灾害(风险)。(3)"压力-状态-响应"(PSR)框架可以较好地解释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李振民 邹宏霞 易倩倩 周琴
文章构建了梯田农业文化遗产旅游资源潜力评估体系和市场吸引力—承载力评估模型,并以湖南紫鹊界梯田为例,通过专家和游客问卷调查与评估打分得出其旅游资源潜力级别为:市场吸引力高,承载力中高,适合旅游开发。同时也发现其存在着资源较单一、资源内涵挖掘不够深入、农耕体验活动少、可进入性差、旅游服务配套设施不够完善、社区参与性不强、知名度有待提高等问题。本研究可为紫鹊界及其它梯田农业文化遗产的旅游开发提供参考。
关键词:
农业文化遗产 旅游资源 评估 紫鹊界梯田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胡晶晶 保继刚
旅游业的可持续依赖于各项环境资源的投入及其科学有效的治理,而旅游地公共池塘资源治理问题仍有待深入。水资源作为一类典型的公共池塘资源,是目的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以哈尼梯田核心区为案例,以水权科层概念模型为分析框架,通过半结构访谈、参与式观察等质性研究方法,探讨大众旅游发展前后目的地水权结构的演变历程。研究发现:(1)政体变动和大众旅游业的发展是促成目的地水权结构演变的主要动力,从赋权体系和分配方式两方面影响用户的水资源利用实践;(2)旅游情境下,目的地用户主体的异质性增强,水资源稀缺性提高,商品化趋势明显;(3)科层结构下,集体层级的决策实体作为连接国家层级决策实体和用户层级的中间层,只有充分发挥其监督管理的治理职能才能促进资源的公平利用与可持续发展。现阶段案例地水资源治理以市场力量为主导,而政府管理存在一定缺位,面临可持续发展的挑战。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刘丹萍
我国西部某些深藏不露的山水与文化正被迅速地纳入到旅游消费市场中,云南省红河自治州的元阳梯田就是其中代表之一。在这些新兴旅游地(不少属于乡村社区)里,最先涉足旅游服务的人群可称为"旅游业早期从业者"。元阳梯田案例研究发现,乡村社区里的旅游业早期从业者可能有两种类型:乡村精英型和穷则思变型。同时,文化掮客的作用也不容忽视。各类旅游业早期从业者的示范作用不同,地方政府需要分别采取不同的引导策略。关于"社区参与旅游"模式的探讨,社会结构与社会行动理论不失为一个有用的视角。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