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856)
- 2023(12850)
- 2022(11261)
- 2021(10453)
- 2020(8622)
- 2019(19944)
- 2018(20023)
- 2017(37756)
- 2016(20883)
- 2015(23533)
- 2014(23703)
- 2013(23453)
- 2012(21922)
- 2011(19872)
- 2010(19926)
- 2009(18048)
- 2008(17440)
- 2007(15311)
- 2006(13507)
- 2005(12095)
- 学科
- 济(85543)
- 经济(85460)
- 管理(55245)
- 业(53959)
- 企(43296)
- 企业(43296)
- 方法(34114)
- 数学(28961)
- 数学方法(28629)
- 中国(25459)
- 农(23832)
- 地方(23662)
- 学(20952)
- 业经(20040)
- 财(17787)
- 农业(16256)
- 贸(15246)
- 贸易(15233)
- 易(14690)
- 制(14210)
- 和(14087)
- 环境(14055)
- 技术(13929)
- 理论(13765)
- 银(13534)
- 银行(13469)
- 融(13216)
- 金融(13215)
- 行(12987)
- 发(12942)
- 机构
- 大学(295040)
- 学院(294396)
- 管理(113572)
- 济(111480)
- 经济(108846)
- 研究(106101)
- 理学(97657)
- 理学院(96472)
- 管理学(94727)
- 管理学院(94212)
- 中国(77518)
- 科学(69787)
- 京(64742)
- 所(55444)
- 农(54637)
- 研究所(50812)
- 财(49536)
- 业大(47569)
- 中心(46791)
- 江(44461)
- 农业(42937)
- 北京(41448)
- 范(41111)
- 师范(40600)
- 财经(39243)
- 院(39212)
- 州(36598)
- 经(35613)
- 技术(34290)
- 省(33088)
- 基金
- 项目(203004)
- 科学(157086)
- 研究(146617)
- 基金(143434)
- 家(126936)
- 国家(125804)
- 科学基金(105859)
- 社会(88465)
- 社会科(83628)
- 社会科学(83607)
- 省(81379)
- 基金项目(76425)
- 自然(70258)
- 划(68940)
- 自然科(68577)
- 自然科学(68560)
- 自然科学基金(67290)
- 教育(66587)
- 编号(60207)
- 资助(59508)
- 成果(49326)
- 发(47640)
- 重点(46068)
- 部(43252)
- 课题(42649)
- 创(42150)
- 创新(39268)
- 科研(38993)
- 计划(38339)
- 发展(37304)
- 期刊
- 济(128840)
- 经济(128840)
- 研究(87979)
- 中国(60434)
- 学报(52250)
- 农(49796)
- 科学(47137)
- 管理(42568)
- 大学(38041)
- 教育(37352)
- 学学(35747)
- 财(35059)
- 农业(34962)
- 技术(25691)
- 融(25529)
- 金融(25529)
- 业经(22707)
- 经济研究(19861)
- 财经(18249)
- 业(17783)
- 图书(17249)
- 问题(16553)
- 科技(15876)
- 经(15454)
- 理论(14586)
- 技术经济(13896)
- 版(13747)
- 业大(13556)
- 实践(13527)
- 践(13527)
共检索到44241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刘永士 张海明 施永海 谢永德 陆根海 刘建忠 税春
选取梭鱼(Liza haematocheila)受精卵及出膜后3~28日龄鱼苗为研究对象,研究了主要消化酶活性的变化以及鱼苗的生长特点。结果表明,梭鱼苗全长、体重与日龄均呈指数相关;全长与体重呈幂函数增长相关,且为异速生长。梭鱼受精卵及鱼苗可检测到胰蛋白酶、胃蛋白酶、淀粉酶、碱性磷酸酶和酸性磷酸酶活性,且在受精卵中活性较低,未检测到脂肪酶活性。3~16日龄,胃蛋白酶活性逐渐降低至最小值,胰蛋白酶活性先升高,最大值出现在10日龄,之后降低,16日龄后,两种酶活性均显著升高(P<0.05),均在28日龄达到最大;淀粉酶活性分别在3~10日龄和22~28日龄不断升高,最大值出现在28日龄;3~7日龄...
关键词:
梭鱼 早期发育 生长 消化酶 营养需求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陈礼龙 吴伟军 叶华 李哲 柯真林 周康奇 李育森 林勇 苏胜齐
本实验探究了乌原鲤(Procypris mera)1 DAH(Day after hatching,日龄)仔鱼到80 DAH幼鱼的生长过程中脂肪酶、淀粉酶、胰蛋白酶、碱性磷酸酶活性变化规律及其生长和肠道组织变化情况。结果显示,乌原鲤仔稚幼鱼阶段全长和体质量的拟合增长方程分别为y=-0.00481x2+1.00636x+3.33020(R2=0.985,P<0.05)和y=0.1731x2+3.76634x-40.61142(R2=0.990,P<0.05),特定生长率为7.740 2%/d。肠道组织8 DAH时出现大量的杯状细胞和黏膜褶皱,15 DAH时肠道组织分层明显,27 DAH时黏膜褶皱高度不一、肌肉层增厚,45 DAH时出现肠腺,标志发育趋于完善。脂肪酶、淀粉酶、胰蛋白酶、碱性磷酸酶在1 DAH时均已检测出活性,且这4种消化酶呈现出不同的变化趋势。脂肪酶活性在1~13 DAH时期是先上升后下降趋势并于13 DAH达到最小值(0.654±0.165) U/g,在17 DAH达到峰值(1.437±0.110) U/g后呈先波动下降后显著上升的趋势;淀粉酶活性在3 DAH达到最小值(0.039±0.002) U/g,随后显著上升,在7 DAH达到最大值(0.146±0.005) U/g后呈波动下降趋势;胰蛋白酶活性在6 DAH达到最小值(232.677±26.620) U/mg,在6~13 DAH时期显著上升,在17 DAH后总体呈上升趋势;碱性磷酸酶活性在1~4 DAH时期缓慢上升,在5~13 DAH时期显著上升,在13~35 DAH时期波动下降,在35 DAH后又呈显著上升趋势。由此可得出结论,乌原鲤早期发育过程中的主要消化酶活性随着生长发生显著变化,其消化功能逐渐完善;在5~15 DAH应投喂含有足量蛋白质和脂肪的饵料,在15~45 DAH需投喂充足蛋白质和脂肪的配合饲料,在45~80 DAH需投喂营养均衡并含有一定比例碳水化合物的配合饲料。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孙敏 柴学军 许源剑 王跃斌 胡则辉
测定了日本黄姑鱼(Nibea japonica)早期发育过程中的多种消化酶活性。结果表明,在日本黄姑鱼的胚胎发育阶段即能检测出较低的淀粉酶、脂肪酶和碱性磷酸酶活性,而胃蛋白酶和酸性磷酸酶不能被检出;淀粉酶、脂肪酶和胃蛋白酶的活性随着仔稚鱼的生长变化显著,淀粉酶和脂肪酶在仔鱼孵化后活力迅速增强,在仔鱼开口前比活值增至较高水平,分别为(0.433±0.010)U/mg和(388.53±16.16)U/g,这表明日本黄姑鱼在开口前体内就已经存在相应的消化酶,并可能具备了一定的碳水化合物和脂类的消化能力,为其食物摄取作准备。胃蛋白酶活性最早于8d仔鱼中检出,比活力值仅为(0.33±0.09)U/mg,...
关键词:
日本黄姑鱼 仔鱼 稚鱼 消化酶 酶活性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李芹 龙勇 屈波 罗莉 刁晓明
测定了瓦氏黄颡鱼(Pelteobagrus vachelli)仔稚鱼从出膜至30日龄时的生长、可溶性蛋白含量及消化酶活性。结果表明,在仔鱼出膜后第1天,蛋白酶、淀粉酶、脂肪酶均能检测到活性,而胃蛋白酶活性在第22日龄才检测到。可溶性蛋白的含量随日龄的增加而增加。蛋白酶、淀粉酶、脂肪酶的活性随着仔稚鱼的发育而发生变化,其全活力与比活力呈现出不同的变化模式。蛋白酶比活力在仔鱼4日龄时达到最大值(4.193±0.04)U/mgprotein;之后随日龄的增加比活力降低,直至15日龄达到最小值(0.452±0.07)U/mgprotein。之后从15日龄到30日龄比活力逐渐增加。淀粉酶比活力从1日龄逐...
关键词:
瓦氏黄颡鱼 发育 消化酶 酶活性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尹彦强 傅荣兵 黄旭雄 温文 施兆鸿 罗海忠 严佳琦
研究了条石鲷(Oplegnathus fasciatus)从初孵仔鱼到孵化后33日龄稚鱼期间的胰蛋白酶、酸性蛋白酶、淀粉酶和脂肪酶活性变化。结果显示:条石鲷初孵仔鱼体内可检测到胰蛋白酶、酸性蛋白酶、淀粉酶和脂肪酶活性,但胰蛋白酶、酸性蛋白酶和淀粉酶活力均很低。9日龄仔鱼胰蛋白酶总活力(U/larva)有显著升高,并随发育的进行逐渐升高。28日龄稚鱼酸性蛋白酶和脂肪酶的总活力有显著增大,33日龄稚鱼的蛋白酶和脂肪酶总活力较28日龄稚鱼显著增大。9日龄仔鱼的淀粉酶总活力显著升高,并随发育的进行逐渐增大,但进入稚鱼期后淀粉酶活力随稚鱼生长发育而显著降低。研究表明条石鲷仔稚鱼消化酶活性与其发育阶段及食...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张云龙 张海龙 王凌宇 顾贝易 樊启学
鱼类早期发育阶段是其生活史中的关键时期之一,生理、形态学变化剧烈,死亡率极高。研究鱼类早期发育阶段的生长规律及其生理特性,可为了解鱼类早期阶段的致死因子提供理论依据,有助于提高苗种阶段的生长率和成活率,也对制定合理的早期培育策略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异速生长模式对确定仔鱼的养殖模式有重要的指示作用,鱼类在早期阶段会优先发育与生命活动关系较密切的器官,以期达到较高的早期成活率。RNA/DNA是评价鱼类早期发育阶段生长率的有效指标,也可用于评价仔稚鱼的生长潜力、营养状况、饲料营养水平以及确定关键期。研究仔稚鱼消
关键词:
早期阶段 异速生长 核酸 消化酶 演变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聂广锋 李加儿 区又君 王鹏飞 温久福 汤清亮
为了探讨梭鱼幼鱼对间歇性投喂模式的补偿生长效应,本实验在水温(19±2)℃,pH7.2,盐度3.5,含氧量6 mg/L的条件下,对相同日龄(36日龄)、相似大小的梭鱼幼鱼分别投喂1d 2次、1d投喂1次、2d投喂1次、4d投喂1次和8d投喂1次(设为S0、S1、S2、S4和S8组),循环投喂21 d,于22 d取样,并测量体质量、体长、体高、头长、肛前长等性状。采用解剖、Bouin’S液固定、石蜡切片、H.E染色和光学显微镜等技术,对不同实验组梭鱼幼鱼的消化器官形态以及组织结构进行了观察,测量食道、胃和肠道上皮层高度、柱状细胞高、壁厚、肌层厚以及食道和肠道杯状细胞的大小,用SpSS19.0软件...
关键词:
梭鱼 组织学 幼鱼 饥饿 消化系统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聂广锋 李加儿 区又君 汤清亮 吴水清 王鹏飞 温久福
利用形态学和连续组织切片技术,在光镜下系统观察了出膜后1~39 d的梭鱼(Liza haematocheiLa)仔、稚、幼鱼各期的消化系统发育特征。结果表明,在水温20~22℃时,梭鱼受精卵经50~54 h孵化,初孵仔鱼消化道仅由一条原始的消化管组成。孵出后第4天,上下颌形成,卵黄囊被吸收,消化管盘曲,第一盘曲处形成胃雏形,第二盘曲处及之后形成前肠和后肠,肛门形成并与外界贯通。孵化后第7天,卵黄囊被完全吸收,油球渐小至消失,孵化后第8天,消化系统明显分化成食道、胃、肠、直肠以及肝和胰等,仔鱼由内源性营养向外源性摄食营养过渡。此后,随着仔鱼的生长发育,胃黏膜层的褶皱数量增加,管壁增厚,内腔增大。...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冯琳 杨义 周小秋 姜俊 刘扬
试验考察了酶解植物蛋白对建鲤生长性能、肝胰脏和肠道发育及消化酶活性的影响。体质量为(9.18±0.21)g的建鲤900尾,随机分成6个处理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50尾,分别饲喂酶解植物蛋白替代相应完整植物蛋白0、20%、40%、60%、80%和100%的试验饵料,试验期为60d。结果表明,酶解蛋白替代完整蛋白40%时,生长速度最快,饵料系数最低,摄饵量、蛋白和灰分沉积率最高;替代比例在60%以下时,肠重和肠皱襞高度、肠道脂肪酶、碱性磷酸酶、Na+,K+-ATP酶的活性随着替代比例的上升而显著增加;替代比例超过60%以后,生长速度显著降低、饵料系数升高,肠道酶活、皱襞高度、蛋白沉积率下降,而...
关键词:
建鲤 酶解蛋白 生长 肝胰脏 肠道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贾冰 谭瑶 付晓彤 韩海斌 常静 庞保平
室内条件下测定了8种寄主植物饲养牧草盲蝽(Lygus pratensis)后,其若、成虫发育历期、存活率、产卵量、体重及性比等生命参数变化,并测定了牧草盲蝽成虫淀粉酶及海藻糖酶的活性。结果表明,在黑豆(Glycine max)上饲养,牧草盲蝽不能发育存活;在苜蓿(Medicago sativa)和大豆(Glycine max)上饲养,若虫发育期最短,分别为14.27和17.24d;在苜蓿和玉米(Zea mays)上饲养,若虫存活率最高。在四季豆(Phaseolus vulgaris)及苜蓿上饲养,成虫的发育期最长,雌成虫均为29.40d,雄成虫分别为28.87及30.00d;在四季豆、大豆及玉米上饲养,单雌产卵量最高,均超过了每雌120粒;在四季豆上饲养成虫产卵期最长,为22.53d。在棉花(Gossypium hirsutum)和苜蓿上饲养,牧草盲蝽成虫的淀粉酶活性显著高于其他供试植物(P0.05)。因此,不同寄主植物对牧草盲蝽生长发育与繁殖及淀粉酶活性有显著的影响,但对海藻糖酶活性影响不显著。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马自杰 张婉婷 廖美德
【目的】本文明确了添食枯草芽孢杆菌对斜纹夜蛾生长发育及中肠消化酶活力的影响。【方法】将枯草芽孢杆菌菌悬液分别配制成单位饲料含菌量分别为6×10~8,6×10~6和6×10~(4 )cfu/g的含菌饲料,以不含菌的人工饲料作为对照(CK)。然后,将待测幼虫在初生阶段从正常饮食中转移到不同含菌量饮食中,连续喂食直至化蛹,并对斜纹夜蛾幼虫消化酶活力等指标进行测定统计。【结果】斜纹夜蛾幼虫在取食不同含菌量人工饲料下均能正常完成世代发育,但对其世代总历期有一定延滞效应;取食单位饲料含菌量为6×10~6cfu/g人工饲料幼虫相对取食率虽显著低于其余各组,但其食物转化率和食物利用率却显著高于其余各组;取食单位饲料含菌量为6×10~8cfu/g人工饲料幼虫相对生长率和近似消化率显著低于对照(CK)组,但其余各组之间差异不显著;此外,四龄幼虫蔗糖酶活力与其取食单位饲料含菌量成正比;取食单位饲料含菌量为6×10~6cfu/g人工饲料幼虫化蛹率以及蛹羽化率最高,虫/蛹重最重,单雌产卵量也最大。【结论】单位饲料含菌量为6×10~6cfu/g人工饲料对斜纹夜蛾幼虫具有较好的取食适合度。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田华梅 王群 赵云龙 罗文 樊玉杰
采用生物化学方法测定了中华绒螯蟹(Eriocheirsinensis)胚胎发育过程中7个发育期的5种水解酶(类胰蛋白酶、胃蛋白酶、淀粉酶、脂酶和纤维素酶)活力和氨基酸的组成。结果表明,胚胎发育各阶段消化酶活力及氨基酸组成的变化与其发育关系密切。在整个胚胎发育过程中,类胰蛋白酶、胃蛋白酶和纤维素酶的活力呈"高-低-高"的变化趋势,脂酶则呈现逐渐上升的趋势,而淀粉酶的变化趋势不明显。但在原蚤状幼体期,5种酶的活力均显著升高,这与孵化后幼体开口摄食的自身调控机理有关。可溶性蛋白质的含量呈"低-高-低"的变化趋势,明显与相关酶的活力有关。氨基酸含量在前6期变化不大,在原蚤状幼体期显著下降。所有氨基酸中...
关键词:
中华绒螯蟹 胚胎发育 消化酶活力 氨基酸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徐革锋 刘洋 李永发 牟振波
应用连续切片技术和显微观察法,对胚胎至幼鱼期的细鳞鲑(Brachymystax lenok)消化系统(口咽腔、胃、幽门盲囊以及肠道等组织)早期发生进行了系统研究。研究表明,在实验水温为12.0~16.2℃时,细鳞鲑胚胎期消化系统原基发生与分化的过程为,在卵受精后125~165 h,胚胎进入原肠期发育,随着原肠作用的进行,脊索开始分化;卵受精后201 h,消化系统原基细胞团在脊索下方出现,为单层的扁平细胞;卵受精后480 h,消化系统原基位于脊索和卵黄囊之间,呈直管状;卵受精后552 h,管状消化系统内层细胞大量增殖,外层由两层细胞构成。细鳞鲑胚后消化系统的发育过程为,初孵仔鱼即具有富含油球的大...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吴仁协 洪万树 张其永 陈仕玺 王琼
采用酶学分析的方法,研究了大弹涂鱼前期仔鱼、后期仔鱼、稚鱼和早期幼鱼发育过程中胰腺酶、肠酶和胃蛋白酶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1)4种胰腺酶(淀粉酶、胰蛋白酶、糜蛋白酶和羧肽酶A)和8种肠酶(麦芽糖酶、蔗糖酶、乳糖酶、海藻糖酶、纤维二糖酶、碱性磷酸酶、氨基肽酶和γ-谷氨酰转肽酶)的比活力均在仔鱼期较高,稚鱼期降至最低,早期幼鱼则急剧上升,而每尾鱼酶的总活力却随着幼体的发育而逐渐增加;(2)胃蛋白酶活性在后期仔鱼才开始检测到,此后一直呈显著上升趋势;(3)早期幼鱼肠部位的4种胰腺酶活性分别占其酶总活性的百分比均显著高于稚鱼期;(4)稚鱼期仅3种肠酶(麦芽糖酶、纤维二糖酶和γ-谷氨酰转肽酶)高度富积...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石小涛 王博 王雪 陈求稳 白艳勤 高柱 涂志英 刘德富
为了探讨胭脂鱼个体发育过程中集群行为的发生机理,在20℃水温下,在胭脂鱼孵化后第5天开始至第39天,记录体长,采用视频分析的方法连续观察其游泳行为,计算胭脂鱼的游泳速度(V),相对全长最近邻距离(DNNL),分离游泳指数(ISS),根据胭脂鱼的游泳速度计算基于全长雷诺系数(RL)。结果显示,随着日龄的增加,胭脂鱼仔鱼全长呈y=1.260 33-0.015 58x+0.003 15x2-(4.849 78E-5)x3增加,游泳速度先增加后降低并趋于稳定,在19日龄后相对全长游泳速度稳定于(2.45+0.15)TL/s。胭脂鱼仔鱼ISS随着时间显著降低,至第19天时显著低于随机分布预期值,至32天...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