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139)
- 2023(8875)
- 2022(8001)
- 2021(7635)
- 2020(6366)
- 2019(14746)
- 2018(14881)
- 2017(28771)
- 2016(15816)
- 2015(17859)
- 2014(17780)
- 2013(17599)
- 2012(15923)
- 2011(14260)
- 2010(13960)
- 2009(12534)
- 2008(11988)
- 2007(10097)
- 2006(8602)
- 2005(7248)
- 学科
- 济(59419)
- 经济(59354)
- 管理(44439)
- 业(41934)
- 企(35561)
- 企业(35561)
- 方法(29851)
- 数学(25737)
- 数学方法(25445)
- 农(15459)
- 中国(14464)
- 学(14329)
- 财(14027)
- 业经(13491)
- 地方(12299)
- 理论(10785)
- 农业(10437)
- 和(10429)
- 贸(10182)
- 贸易(10178)
- 技术(9943)
- 易(9867)
- 环境(9760)
- 务(9304)
- 制(9293)
- 财务(9247)
- 财务管理(9233)
- 教育(8798)
- 企业财务(8746)
- 划(8614)
- 机构
- 大学(220540)
- 学院(218651)
- 管理(90986)
- 济(80653)
- 理学(80096)
- 理学院(79197)
- 经济(78757)
- 管理学(77816)
- 管理学院(77442)
- 研究(71031)
- 中国(49902)
- 科学(47376)
- 京(46943)
- 农(36393)
- 所(35709)
- 业大(35641)
- 财(35021)
- 研究所(33087)
- 中心(31592)
- 江(29726)
- 北京(29440)
- 财经(29076)
- 范(29074)
- 师范(28795)
- 农业(28759)
- 经(26480)
- 院(25988)
- 州(24773)
- 技术(23711)
- 师范大学(23446)
- 基金
- 项目(159366)
- 科学(124538)
- 研究(115330)
- 基金(115150)
- 家(100629)
- 国家(99790)
- 科学基金(85673)
- 社会(70174)
- 社会科(66382)
- 社会科学(66362)
- 省(62857)
- 基金项目(62503)
- 自然(57744)
- 自然科(56385)
- 自然科学(56370)
- 自然科学基金(55327)
- 划(53103)
- 教育(52425)
- 编号(47557)
- 资助(47001)
- 成果(37905)
- 重点(35186)
- 部(34461)
- 发(33443)
- 创(33324)
- 课题(32136)
- 创新(30960)
- 科研(30789)
- 项目编号(29648)
- 大学(29427)
共检索到29968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郭泉水 谭德远 刘玉军 王春玲
综合国内外对梭梭抗旱胁迫的研究成果,从水分生理、光合生理、解剖结构、渗透调节、膜系统保护酶、激素等方面阐述了梭梭对干旱的适应及抗旱机理,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有关领域应重点研究的工作。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姚觉 于晓英 邱收 李达
干旱严重影响植物的生长发育,从在干旱胁迫下,植物的根系结构;叶片的组织含水量、叶绿素及类胡萝卜素含量变化;渗透势和参与渗透调节的脯氨酸(Pro)、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脱落酸(ABA)及甜菜碱活性和含量的变化;抗旱调节和功能蛋白的产生和作用及抗旱基因工程等方面,探讨了植物抗旱的机制及研究进展。
关键词:
植物 抗旱 干旱胁迫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贾志清 卢琦 郭保贵 赵明 梁远强
综述了20世纪50年代以来,梭梭群落的分布特征、生理特性、人工林适生立地条件评价、密度与水分平衡研究、梭梭林更新复壮技术及其效益等方面的研究成果,并提出了今后研究的方向;随着我国防沙治沙工程建设与西部生态环境建设的进展,适生植物的筛选已成为全国防沙治沙工程建设中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之一,今后应加强梭梭快速扩繁技术的研究与引进,梭梭植物群落稳定性的研究。
关键词:
梭梭 快速扩繁 群落稳定性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程继东 安玉麟 孙瑞芬 刘力萍 张启辰
不良的环境因子如干旱、盐碱等严重影响着农作物的正常生长发育和产量,培育高抗性和高产优质的粮食作物,成为缓解世界粮食安全的有效途径。文章就目前国内外在抗旱、抗盐碱等抗逆基因的类型、作用机理以及相关转基因作物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综述。
关键词:
抗旱基因 耐盐基因 转基因植物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刘敏 龚吉蕊 张梓瑜 王忆慧
干旱和低温是制约北方干旱区栽培草地发展的限制因子。文章对北方干旱区常见的紫花苜蓿、羊草、老芒麦、垂穗披碱草、无芒雀麦和冰草6种牧草的抗寒性、抗旱性的研究进展进行了分析,并从外部形态、生产力、生理生化指标等方面,就不同牧草品种对低温和干旱的适应性以及反馈机制进行了综述,最后对牧草抗性未来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王德英 丁国栋 赵媛媛 高广磊 于明含 李蒙蒙
应用主成分分析法和模糊相似优先比聚类分析法,分析影响梭梭引种的主要气候因子,划分梭梭的适宜引种区,为梭梭的引种驯化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研究结果表明:1)温度、气压、风和水分是影响梭梭引种的主要气候因子,可代表92.16%的原始数据信息量;2)最适于梭梭引种的气候因子范围为海拔265.00~1 349.30 m、经度106°42'~120°54'E、纬度37°37'~44°34'N、年均降水量142.50~341.92 mm、极端最低气温-11.57~-9.25℃、极端最高气温28.26~29.39℃、平均气压86.585~98.335 k Pa、平均地面温度8.67~11.83℃、平均风速...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施征 史胜青 张志翔 高荣孚 肖文发
为了更好地了解梭梭适应极端复杂沙漠生境的生理生态适应机制,在对梭梭幼苗离体脱水胁迫下叶绿素荧光特性研究基础上,应用IMAGING-PAM调制荧光成像系统对梭梭幼苗在模拟干旱、高盐以及与强光并存环境下的叶绿素荧光参数进行了测定与分析。结果表明:干旱和NaCl胁迫对Fv/Fm和qP值没有明显影响;qN值在干旱10d时无明显变化,而胁迫25d时则略低于对照水平;但各浓度NaCl胁迫下qN值均明显低于对照水平;从光响应曲线变化来看,干旱和NaCl胁迫下qP值随着光强的增加均表现为降低趋势,但NaCl与高光并存发生时对qP值影响更大;然而,对qN值的影响则截然相反,干旱与高光并存发生时qN值降低,而Na...
关键词:
梭梭 叶绿素荧光 干旱 高盐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郭小龙 王明力 赵来朋 杨建军
【目的】探究干旱区盐生环境梭梭与胡杨冠下土壤养分的"肥岛"效应,为干旱区生态系统的保护与修复提供科学支持和参考。【方法】选择10棵胡杨和5棵梭梭为研究对象,分3个土层(0~5、5~10、10~15 cm)采集土样,测定其中的有机碳、全氮、全磷、pH值和电导率,并分析了土壤养分的空间分布变化规律和富集效应。【结果】梭梭与胡杨冠下土壤养分的变化具有相似之处,有机碳与全氮"肥岛"效应显著,而全磷稍差,但均有冠内向冠外递减,表层向深层递减的趋势;从富集率来看,梭梭与胡杨养分富集率均大于1,进一步证实梭梭与胡杨冠下存在的"肥岛"现象。【结论】梭梭与胡杨冠下土壤养分差异性显著,均从冠外向冠内汇集,从深层向表层汇集,其中胡杨在养分含量、富集率方面高于梭梭,具有更强的"肥岛"效应。
关键词:
干旱区 梭梭 胡杨 肥岛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阮晓 王强 许宁一 李建贵 黄俊化
对白梭梭同化枝自然水分胁迫下的季节抗旱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自然干旱胁迫条件下,不同生长发育时期同化枝的主导抗旱生理因子不同。5月31日至6月29日盛花期间,同化枝内源ABA含量甚微,气孔导度值与光合强度处于生长发育过程的最高水平,可溶性糖含量呈现下降趋势,而脯氨酸含量略有增加,植物通过渗透调节作用适应此阶段轻度干旱胁迫;6月29日至7月26日盛夏期间,ABA迅速积累,气孔导度值降为生长发育过程的最低值,叶绿素分解,可溶性糖与脯氨酸均呈现快速积累趋势,且可溶性糖积累强度大于脯氨酸;8月9日至8月22日同化枝生长发育后期,ABA急剧积累为生长发育过程的最高浓度,气孔导度值有所增大,脯氨酸和可溶...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张余周 王一钊 高茹茜 刘逸凡
小麦是全球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干旱是影响其生长发育最重要的非生物胁迫因子。根系作为作物获取水分和养分的重要器官,直接决定了作物对土壤水分的利用效率。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根系构型在植物干旱胁迫响应中发挥了重要功能。本文综述了目前根系构型在调控小麦抗旱性方面的研究进展。首先概述了根向性生长,特别是根向重力性生长对植物根系结构的塑造作用,重点总结了目前挖掘到参与根系向重力性生长的相关基因及其分子调控机制,并阐述了根向性生长调控的根系构型是如何介导小麦对干旱胁迫的适应。除了根向性生长,根系的发育过程也参与了对植物根系构型的调控,并决定植物对干旱胁迫的适应能力,因此,本文进一步综述了在干旱胁迫条件下小麦如何通过调控根系发育来改变根系形态,包括增加根长、调控侧根数量和根毛密度等,来增强小麦对土壤水分的吸收和对干旱环境的适应;同时,系统总结了干旱胁迫条件下参与调控作物(尤其是小麦)根系发育的相关基因。此外,根系作为植物地下部分,其构型的解析一直是本领域研究难点,阻碍了对根系结构与植物耐旱性关系的进一步解析,因此,本文也归纳了目前可用于小麦根系二维结构和三维结构表型分析的技术。这些技术可测量和分析小麦根系的长度、密度、生长方向和形态等参数,为深入理解根系构型与小麦抗旱性关系提供技术支撑。最后,展望了改良根系结构在小麦抗旱育种中的应用前景,并对如何挖掘更多潜在的小麦根系构型调控基因,及解析相关基因的调控机理进行了讨论。综上所述,小麦根系结构与小麦抗旱性关系密切,随着测序和分析技术的不断发展,以及小麦根系结构调控机制研究的不断深入,为未来培育抗旱小麦新品种提供了新的手段和策略。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胡颂平 周清明
从抗旱性机制、鉴定、基因工程、遗传与育种 4个方面综述了近半个世纪以来陆稻抗旱性研究的成果与进展 ,提出了陆稻抗旱性研究中存在的问题与今后努力的方向
关键词:
陆稻 抗旱性 机制 鉴定 遗传与育种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闫涵 孙芳芳 马松梅 王春成 张丹 张云玲
【目的】探明甘家湖梭梭和白梭梭的种群结构及其数量动态,探讨其未来发展趋势,并分析甘家湖梭梭和白梭梭种群的空间分布格局。【方法】本研究在甘家湖自然保护区设置了大小为50 m×50 m的梭梭和白梭梭样地,利用种群生态学方法、点格局分析方法和统计学方法,分析了甘家湖梭梭和白梭梭种群的生长特征及各生长指标之间的相关性,揭示不同样地内梭梭和白梭梭种群的空间分布格局。【结果】(1)甘家湖梭梭和白梭梭种群的基径呈倒"J"型,幼苗和幼树的个体所占比例较高,种群结构为增长型;(2)甘家湖梭梭和白梭梭种群的静态生命表均表明低龄级的个体数较多,2种植物的存活曲线均趋近于DeeveyⅠ型(凸型),种群属于增长型;(3)甘家湖梭梭和白梭梭种群分别在0~2和0~3 m的尺度上呈聚集分布,在其余尺度上呈随机分布。【结论】甘家湖梭梭和白梭梭种群处于稳定发展阶段,且种群的自然更新能力及稳定性较强,并呈现出在较小尺度范围内聚集分布的空间分布特征。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郑雷 崔旭盛 吴艳 翟志席 郭玉海
以梭梭和肉苁蓉为试验材料,研究了梭梭树龄与肉苁蓉种子产量的关系。结果表明:1)梭梭基径粗、株高、冠幅、肉苁蓉直径、花序长、蒴果数、有效果数、单蒴果重和单株种子产量与梭梭树龄呈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在0.93以上。2)随着梭梭树龄增长,与对照相比,单株肉苁蓉种子产量提高了2~5倍。直径<0.5mm的种子所占比例下降,直径为0.5~0.7mm种子所占比例提高。3)5年生及以上的梭梭所寄生的肉苁蓉直径和花序长可达21.72mm和30.8cm以上,并且蒴果数、有效果数和单株种子产量分别可达143个、128个和11.810g以上。5年生及以上的梭梭可作为寄主培育肉苁蓉留种植株。
关键词:
梭梭 肉苁蓉 种子产量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马全林 王继和 赵明 詹科杰 刘虎俊
对退化人工梭梭林进行恢复试验研究发现:滴灌可使梭梭林地土壤含水率显著提高;梭梭光合作用增强;群落物种数增多,盖度增大;防风固沙作用增强。布设机械沙障可使退化梭梭林地表粗糙度增大,林内近地面层风速、输沙量显著下降。春灌3 a后,不仅退化梭梭个体恢复正常生长,同时梭梭林群落物种组成数明显增加,盖度显著增大,生态功能也逐渐恢复。雨水集流和雨水下渗改造两种模式应用1~2 a后,退化梭梭林地土壤含水率均有明显提高。滴灌、布设机械沙障、春灌和改造结皮4种技术措施对退化梭梭林生长及其环境均有明显的恢复作用,其中滴灌、机械沙障恢复技术是当前和今后推广的主要措施;春灌和改造结皮可作为前两种技术的补充措施。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孙芳芳 聂迎彬 马松梅 魏博 吉万全
【目的】基于nrDNA和cpDNA 2种基因,探讨中国同域分布的梭梭和白梭梭的物种分化,分析2种基因的单片段及其片段组合对2种植物的物种鉴别力,并分析生态位分化的程度及其对物种进化的影响,为梭梭和白梭梭的系统发育和谱系地理等研究提供基础数据。【方法】基于2个nrDNA序列(ITS2、ITS1-ITS4)和3个cpDNA非编码区序列(trnS-trnG、rps4和trnV),对古尔班通古特沙漠南缘同域分布的梭梭和白梭梭共30个个体进行序列分析;利用距离法(基于Kimura 2-parameter)研究2种植物的遗传分化;基于贝叶斯方法分析个体间的分子系统关系;并利用距离法、系统发育树法、BLAST比对法和诊断特征法评价ITS和cpDNA的单序列及其组合对2种植物的物种鉴别力。在此基础上,利用生态位分析软件ENMTools V1.4定量分析梭梭与白梭梭生态位分化的程度。【结果】1)对于梭梭和白梭梭,2个ITS序列拼接比对的总长均为1 117 bp,G+C含量平均分别为34.74%和34.82%,总的信息位点数分别占片段总长的2.33%和1.43%; 3个cpDNA序列拼接比对的总长均为2 344 bp,G+C含量平均分别为59.62%和59.39%,信息位点数分别占片段总长的0.68%和0.43%。2)基于ITS和cpDNA序列组合构建的贝叶斯系统发育树都表明梭梭和白梭梭各聚为一支。3)基于ITS和cpDNA序列组合计算的2种植物的种间最小遗传距离均大于种内的最大遗传距离,并且种间种内都存在1个明显的距离间隙,表明本研究所用的ITS和cpDNA的序列组合可以作为鉴定梭梭和白梭梭的DNA条形码序列。4)基于4种方法评价的ITS和cpDNA序列对梭梭和白梭梭的物种鉴别力表明:2个ITS的单序列及其序列组合的鉴别率均为100%; cpDNA序列中,rps4的单序列及其与trnS-trnG,trnV的两两序列组合的鉴别率均为0,而trnS-trnG,trnV的单序列及其序列组合,以及trnS-trnG+trnV+rps4组合的鉴别率均为100%。5)生态位参数D值和I值的观察值和一致性检验的模拟值都集中在0.65和0.90左右,表明梭梭和白梭梭的生态位分化不明显。【结论】基于ITS和cpDNA序列组合,梭梭和白梭梭物种间的遗传分化明显,分子系统关系清楚; ITS和cpDNA序列组合都可以作为鉴定梭梭和白梭梭的DNA条形码序列;梭梭和白梭梭的生态位分化不明显,说明生态因素很可能对2种植物的分化与进化没有起到明显的作用,2种植物很可能也具有相近的进化历史。本研究的结论可以为梭梭和白梭梭的系统发育、遗传和进化研究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和数据支撑。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