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2667)
- 2023(4061)
- 2022(3550)
- 2021(3280)
- 2020(2622)
- 2019(6055)
- 2018(5834)
- 2017(11138)
- 2016(6076)
- 2015(6486)
- 2014(6105)
- 2013(6133)
- 2012(5990)
- 2011(5428)
- 2010(5408)
- 2009(4881)
- 2008(4725)
- 2007(4180)
- 2006(3768)
- 2005(3498)
- 学科
- 济(25461)
- 经济(25441)
- 管理(13181)
- 业(12477)
- 方法(10649)
- 企(9952)
- 企业(9952)
- 数学(9561)
- 数学方法(9436)
- 学(8770)
- 中国(7139)
- 地方(6351)
- 财(6100)
- 农(5801)
- 结构(5285)
- 制(5141)
- 产业(4806)
- 业经(4793)
- 体(4062)
- 贸(3993)
- 贸易(3990)
- 农业(3853)
- 易(3821)
- 融(3819)
- 金融(3817)
- 地方经济(3652)
- 环境(3527)
- 体制(3465)
- 银(3461)
- 银行(3430)
- 机构
- 大学(89625)
- 学院(87074)
- 研究(38619)
- 济(34124)
- 经济(33369)
- 科学(27817)
- 管理(27394)
- 中国(27094)
- 理学(23914)
- 理学院(23433)
- 管理学(22671)
- 管理学院(22545)
- 农(22358)
- 所(21578)
- 京(20798)
- 研究所(20131)
- 农业(18224)
- 业大(17279)
- 中心(16003)
- 院(14759)
- 财(14656)
- 江(13797)
- 北京(12938)
- 室(12924)
- 省(12573)
- 范(12564)
- 科学院(12283)
- 师范(12270)
- 研究院(11867)
- 实验(11750)
- 基金
- 项目(64354)
- 科学(50533)
- 基金(48302)
- 家(46132)
- 国家(45852)
- 研究(38772)
- 科学基金(37734)
- 自然(27855)
- 自然科(27248)
- 自然科学(27235)
- 自然科学基金(26780)
- 基金项目(25688)
- 省(24736)
- 社会(24522)
- 社会科(23380)
- 社会科学(23371)
- 划(22501)
- 资助(20199)
- 教育(17445)
- 重点(15842)
- 计划(14972)
- 发(14265)
- 部(13736)
- 科技(13477)
- 科研(13191)
- 创(12828)
- 编号(12813)
- 创新(12247)
- 专项(11382)
- 业(10877)
共检索到12992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闫涵 孙芳芳 马松梅 王春成 张丹 张云玲
【目的】探明甘家湖梭梭和白梭梭的种群结构及其数量动态,探讨其未来发展趋势,并分析甘家湖梭梭和白梭梭种群的空间分布格局。【方法】本研究在甘家湖自然保护区设置了大小为50 m×50 m的梭梭和白梭梭样地,利用种群生态学方法、点格局分析方法和统计学方法,分析了甘家湖梭梭和白梭梭种群的生长特征及各生长指标之间的相关性,揭示不同样地内梭梭和白梭梭种群的空间分布格局。【结果】(1)甘家湖梭梭和白梭梭种群的基径呈倒"J"型,幼苗和幼树的个体所占比例较高,种群结构为增长型;(2)甘家湖梭梭和白梭梭种群的静态生命表均表明低龄级的个体数较多,2种植物的存活曲线均趋近于DeeveyⅠ型(凸型),种群属于增长型;(3)甘家湖梭梭和白梭梭种群分别在0~2和0~3 m的尺度上呈聚集分布,在其余尺度上呈随机分布。【结论】甘家湖梭梭和白梭梭种群处于稳定发展阶段,且种群的自然更新能力及稳定性较强,并呈现出在较小尺度范围内聚集分布的空间分布特征。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孙芳芳 聂迎彬 马松梅 魏博 吉万全
【目的】基于nrDNA和cpDNA 2种基因,探讨中国同域分布的梭梭和白梭梭的物种分化,分析2种基因的单片段及其片段组合对2种植物的物种鉴别力,并分析生态位分化的程度及其对物种进化的影响,为梭梭和白梭梭的系统发育和谱系地理等研究提供基础数据。【方法】基于2个nrDNA序列(ITS2、ITS1-ITS4)和3个cpDNA非编码区序列(trnS-trnG、rps4和trnV),对古尔班通古特沙漠南缘同域分布的梭梭和白梭梭共30个个体进行序列分析;利用距离法(基于Kimura 2-parameter)研究2种植物的遗传分化;基于贝叶斯方法分析个体间的分子系统关系;并利用距离法、系统发育树法、BLAST比对法和诊断特征法评价ITS和cpDNA的单序列及其组合对2种植物的物种鉴别力。在此基础上,利用生态位分析软件ENMTools V1.4定量分析梭梭与白梭梭生态位分化的程度。【结果】1)对于梭梭和白梭梭,2个ITS序列拼接比对的总长均为1 117 bp,G+C含量平均分别为34.74%和34.82%,总的信息位点数分别占片段总长的2.33%和1.43%; 3个cpDNA序列拼接比对的总长均为2 344 bp,G+C含量平均分别为59.62%和59.39%,信息位点数分别占片段总长的0.68%和0.43%。2)基于ITS和cpDNA序列组合构建的贝叶斯系统发育树都表明梭梭和白梭梭各聚为一支。3)基于ITS和cpDNA序列组合计算的2种植物的种间最小遗传距离均大于种内的最大遗传距离,并且种间种内都存在1个明显的距离间隙,表明本研究所用的ITS和cpDNA的序列组合可以作为鉴定梭梭和白梭梭的DNA条形码序列。4)基于4种方法评价的ITS和cpDNA序列对梭梭和白梭梭的物种鉴别力表明:2个ITS的单序列及其序列组合的鉴别率均为100%; cpDNA序列中,rps4的单序列及其与trnS-trnG,trnV的两两序列组合的鉴别率均为0,而trnS-trnG,trnV的单序列及其序列组合,以及trnS-trnG+trnV+rps4组合的鉴别率均为100%。5)生态位参数D值和I值的观察值和一致性检验的模拟值都集中在0.65和0.90左右,表明梭梭和白梭梭的生态位分化不明显。【结论】基于ITS和cpDNA序列组合,梭梭和白梭梭物种间的遗传分化明显,分子系统关系清楚; ITS和cpDNA序列组合都可以作为鉴定梭梭和白梭梭的DNA条形码序列;梭梭和白梭梭的生态位分化不明显,说明生态因素很可能对2种植物的分化与进化没有起到明显的作用,2种植物很可能也具有相近的进化历史。本研究的结论可以为梭梭和白梭梭的系统发育、遗传和进化研究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和数据支撑。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宋于洋 李园园 李明艳
应用Mexican Hat和Morlet生态用小波,研究3个地点、3种沙丘类型梭梭分布格局的波动特征。结果表明:Mexican Hat和Morlet生态用小波识别的主周期与沙丘的延伸距离接近,即梭梭分布格局的波动周期与沙丘长度基本一致;同时Morl生态用小波能在较小尺度辨别局部聚集特征;通过特征尺度下突变点的检验,发现只有突变点显著尺度,才能对未来格局有较好的预测;影响梭梭空间分布格局的因素有沙丘形态、坡位和土壤因素。
关键词:
生态用小波 周期 多尺度突变与预测 梭梭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郭泉水 王春玲 郭志华 谭德远 史作民
根据2001年出版的《中国植被图集》,应用地理信息系统(GIS)ARC/INFO(NT版)和数字化仪,提取梭梭荒漠植被信息,绘制梭梭荒漠植被地理分布专题图,并以此为基础,对梭梭荒漠植被的群落类型、分布格局及其斑块特征进行分析;同时,结合近年来对梭梭荒漠植被结构的调查结果,对我国梭梭荒漠植被状况进行评价。结果表明:我国现存梭梭荒漠植被总面积约11.4万km2,其中,以新疆分布的面积最大,约占全国梭梭荒漠植被总面积的73.1%,其次是内蒙古,约占全国的14.1%,青海省和甘肃省的分布面积较小,分别占全国的7.9%和4.9%;不同梭梭荒漠群落类型的面积不尽相同,其中,梭梭柴砾漠的面积约占全国梭梭荒漠...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阮晓 王强 许宁一 李建贵 黄俊化
对白梭梭同化枝自然水分胁迫下的季节抗旱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自然干旱胁迫条件下,不同生长发育时期同化枝的主导抗旱生理因子不同。5月31日至6月29日盛花期间,同化枝内源ABA含量甚微,气孔导度值与光合强度处于生长发育过程的最高水平,可溶性糖含量呈现下降趋势,而脯氨酸含量略有增加,植物通过渗透调节作用适应此阶段轻度干旱胁迫;6月29日至7月26日盛夏期间,ABA迅速积累,气孔导度值降为生长发育过程的最低值,叶绿素分解,可溶性糖与脯氨酸均呈现快速积累趋势,且可溶性糖积累强度大于脯氨酸;8月9日至8月22日同化枝生长发育后期,ABA急剧积累为生长发育过程的最高浓度,气孔导度值有所增大,脯氨酸和可溶...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江海澜 王俊刚 邓小霞 彭俊 马天文 何泽敏
梭梭(Haloxylon ammodendron)为灌木或小乔木,广泛分布于亚、非荒漠区(蒋进,1992),分布在我国35°-48°N、60°-111°E之间的干旱沙漠地带,种类主要为梭梭和白梭梭(H.persicum)(张景波等,2010)。我国现有梭梭林约1156.72万hm2,其中新疆占72.3%,大多分布在准噶尔盆地古尔班通古特沙漠。梭梭具有较强的耐旱性和耐盐性(周智
关键词:
梭梭 梭梭漠尺蛾 生理响应 荒漠植物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杜敏华 惠丰立 刘征 柴春月
以野生梭梭带腋芽茎段为外植体进行离体再生研究,探讨不同植物生长调节剂、硝酸银和蔗糖的质量浓度对其愈伤组织诱导、不定芽分化和生根的影响。结果表明,野生梭梭带腋芽茎段愈伤组织诱导的最佳培养基为MS+2,4-D 2.0 mg/L+6-BA 0.5 mg/L+蔗糖30 g/L+琼脂6.0 g/L,诱导率为100%;不定芽分化的最佳培养基为MS+NAA 0.5 mg/L+TDZ 1.0 mg/L+AgNO33.5 mg/L+蔗糖26 g/L+琼脂6.5 g/L,不定芽分化率为97.8%;影响野生梭梭再生的最主要因素是NAA,其次是TDZ和AgNO3,蔗糖影响最小。
关键词:
梭梭 茎段 离体培养 植株再生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鲁延芳 占玉芳 甄伟玲 滕玉风 钱万建
通过测定河西走廊中部梭梭人工林中13种荒漠植物种子百粒重、形态方差、单位体积种子质量,分析了其在0~10 cm土层的垂直分布特点.结果表明:(1)13种荒漠植物种子百粒重、形态方差、单位体积种子质量差异较大;(2)在0~10 cm土层中,百粒重在0.500~1.000 g之间的种子在分布密度上占明显优势;(3)形态方差在0.050~0.100之间的种子密度和出现频次都相对占优势,且其在0~2 cm土层中的分布密度较大,随土壤加深密度减小,但出现频次变化不大;(4)单位体积种子质量>500 kg·m~(-3)的种子在分布密度和出现频次上均占明显优势;(5)百粒重较小的种子随土壤深度的增加而减少,百粒重较大的种子随土壤深度的增加而增多.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崔旭盛 郑雷 杜友 郭玉海
以梭梭、肉苁蓉为材料,研究了植物生长促进剂赤霉素和抑制剂矮壮素对梭梭和肉苁蓉生长的调节作用。结果表明:1)赤霉素促进梭梭地上部生长,单株梭梭生物量和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总量分别提高30.8%和69.3%,却使肉苁蓉生物量降低10.7%;2)矮壮素抑制梭梭地上部生长,单株梭梭生物量和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总量分别降低19.7%和18.7%,但能提高肉苁蓉生物量86.6%。结果显示矮壮素对提高肉苁蓉生物量具有调节作用。
关键词:
梭梭 肉苁蓉 赤霉素 矮壮素 同化物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施征 史胜青 肖文发 齐力旺
应用IMAG ING-PAM荧光仪测定了离体脱水胁迫不同时期梭梭和胡杨的叶绿素荧光动力学参数。结果表明:离体胁迫初期(3 h)Fv/Fm、qP和ETR轻微降低,但胡杨的降低幅度比梭梭大;而此时qN却明显增加,胡杨的增加幅度远大于梭梭。随着离体时间的延长(6、12 h),胡杨的Fv/Fm、qP和ETR明显降低,梭梭的降低幅度仍相对较小;而此时qN呈降低趋势,梭梭低于对照水平,而胡杨仍旧高于对照。这也说明遭遇不同程度胁迫时,梭梭和胡杨启动了不同的过剩光能防御机制。
关键词:
梭梭 胡杨 脱水胁迫 叶绿素荧光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谭德远 郭泉水 刘玉军 马超 王祥福
在新疆吉木萨尔县林木良种试验站肉苁蓉良种繁育基地内,选择立地条件、梭梭树龄、林分密度、林木株行距、接种肉苁蓉方式以及管理措施等基本一致的梭梭人工林为试验地,以被肉苁蓉寄生、未被肉苁蓉寄生和曾被肉苁蓉寄生但已解除寄生关系的梭梭为研究对象,通过对梭梭同化枝的相对含水量、束缚水/自由水、叶绿素、脯氨酸、丙二醛含量等水分代谢和生化指标的测定,研究梭梭被肉苁蓉寄生以后的生理代谢反应。结果表明:与未被肉苁蓉寄生的以及曾被肉苁蓉寄生但采收了肉苁蓉种子的梭梭比较,被肉苁蓉寄生的梭梭同化枝的相对含水量有所降低,而束缚水/自由水的比值有所提高;与此同时,被肉苁蓉寄生的梭梭同化枝的叶绿素含量降低,而脯氨酸和丙二醛含...
关键词:
梭梭 肉苁蓉 寄生关系 生理代谢反应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施征 史胜青 张志翔 高荣孚 肖文发
为了更好地了解梭梭适应极端复杂沙漠生境的生理生态适应机制,在对梭梭幼苗离体脱水胁迫下叶绿素荧光特性研究基础上,应用IMAGING-PAM调制荧光成像系统对梭梭幼苗在模拟干旱、高盐以及与强光并存环境下的叶绿素荧光参数进行了测定与分析。结果表明:干旱和NaCl胁迫对Fv/Fm和qP值没有明显影响;qN值在干旱10d时无明显变化,而胁迫25d时则略低于对照水平;但各浓度NaCl胁迫下qN值均明显低于对照水平;从光响应曲线变化来看,干旱和NaCl胁迫下qP值随着光强的增加均表现为降低趋势,但NaCl与高光并存发生时对qP值影响更大;然而,对qN值的影响则截然相反,干旱与高光并存发生时qN值降低,而Na...
关键词:
梭梭 叶绿素荧光 干旱 高盐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贾志清 卢琦 郭保贵 赵明 梁远强
综述了20世纪50年代以来,梭梭群落的分布特征、生理特性、人工林适生立地条件评价、密度与水分平衡研究、梭梭林更新复壮技术及其效益等方面的研究成果,并提出了今后研究的方向;随着我国防沙治沙工程建设与西部生态环境建设的进展,适生植物的筛选已成为全国防沙治沙工程建设中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之一,今后应加强梭梭快速扩繁技术的研究与引进,梭梭植物群落稳定性的研究。
关键词:
梭梭 快速扩繁 群落稳定性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郑雷 崔旭盛 吴艳 翟志席 郭玉海
以梭梭和肉苁蓉为试验材料,研究了梭梭树龄与肉苁蓉种子产量的关系。结果表明:1)梭梭基径粗、株高、冠幅、肉苁蓉直径、花序长、蒴果数、有效果数、单蒴果重和单株种子产量与梭梭树龄呈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在0.93以上。2)随着梭梭树龄增长,与对照相比,单株肉苁蓉种子产量提高了2~5倍。直径<0.5mm的种子所占比例下降,直径为0.5~0.7mm种子所占比例提高。3)5年生及以上的梭梭所寄生的肉苁蓉直径和花序长可达21.72mm和30.8cm以上,并且蒴果数、有效果数和单株种子产量分别可达143个、128个和11.810g以上。5年生及以上的梭梭可作为寄主培育肉苁蓉留种植株。
关键词:
梭梭 肉苁蓉 种子产量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马全林 王继和 赵明 詹科杰 刘虎俊
对退化人工梭梭林进行恢复试验研究发现:滴灌可使梭梭林地土壤含水率显著提高;梭梭光合作用增强;群落物种数增多,盖度增大;防风固沙作用增强。布设机械沙障可使退化梭梭林地表粗糙度增大,林内近地面层风速、输沙量显著下降。春灌3 a后,不仅退化梭梭个体恢复正常生长,同时梭梭林群落物种组成数明显增加,盖度显著增大,生态功能也逐渐恢复。雨水集流和雨水下渗改造两种模式应用1~2 a后,退化梭梭林地土壤含水率均有明显提高。滴灌、布设机械沙障、春灌和改造结皮4种技术措施对退化梭梭林生长及其环境均有明显的恢复作用,其中滴灌、机械沙障恢复技术是当前和今后推广的主要措施;春灌和改造结皮可作为前两种技术的补充措施。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