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993)
- 2023(8701)
- 2022(7894)
- 2021(7561)
- 2020(6313)
- 2019(14762)
- 2018(14860)
- 2017(28683)
- 2016(15910)
- 2015(17976)
- 2014(17798)
- 2013(17612)
- 2012(15954)
- 2011(14305)
- 2010(14003)
- 2009(12595)
- 2008(12002)
- 2007(10182)
- 2006(8713)
- 2005(7320)
- 学科
- 济(58506)
- 经济(58442)
- 管理(43701)
- 业(41214)
- 企(34955)
- 企业(34955)
- 方法(29541)
- 数学(25513)
- 数学方法(25232)
- 学(15307)
- 农(14971)
- 中国(14051)
- 财(13870)
- 业经(12955)
- 地方(12155)
- 理论(10455)
- 和(10260)
- 贸(10080)
- 贸易(10076)
- 农业(10054)
- 易(9764)
- 技术(9679)
- 环境(9646)
- 务(9273)
- 财务(9216)
- 财务管理(9201)
- 制(9085)
- 企业财务(8715)
- 教育(8685)
- 划(8431)
- 机构
- 大学(221313)
- 学院(218892)
- 管理(89672)
- 济(79415)
- 理学(78980)
- 理学院(78044)
- 经济(77497)
- 管理学(76621)
- 管理学院(76253)
- 研究(72142)
- 中国(50189)
- 科学(49123)
- 京(47065)
- 农(39152)
- 业大(37029)
- 所(36905)
- 财(34428)
- 研究所(34287)
- 中心(32124)
- 农业(31074)
- 江(30154)
- 北京(29380)
- 范(28906)
- 财经(28614)
- 师范(28530)
- 院(26282)
- 经(26073)
- 州(24947)
- 技术(24600)
- 师范大学(23165)
- 基金
- 项目(160167)
- 科学(124203)
- 基金(115135)
- 研究(113971)
- 家(101204)
- 国家(100366)
- 科学基金(85691)
- 社会(68644)
- 社会科(64904)
- 社会科学(64886)
- 省(63601)
- 基金项目(62480)
- 自然(58499)
- 自然科(57098)
- 自然科学(57076)
- 自然科学基金(56042)
- 划(53741)
- 教育(51810)
- 资助(47492)
- 编号(46697)
- 成果(37296)
- 重点(35525)
- 部(34314)
- 发(33608)
- 创(33519)
- 课题(31812)
- 科研(31216)
- 创新(31212)
- 计划(30516)
- 大学(29481)
共检索到30034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许文军 徐汉祥 施慧 钱冬
2002-2003年,舟山市暂养梭子蟹连续发生被称为“乳化病”的暴发性疾病,并导致大量死亡。发病主要集中在每年10月至翌年2月低水温期的海捕暂养梭子蟹,病蟹蟹体消瘦,肌肉萎缩,横切步足,在断口处有乳白色的液体流出,打开蟹盖,盖内可见大量乳白色液体。从乳白色液体内能镜检出大量酵母菌样微生物,菌体大小为(2.3~7.8)μm×(1.3~6.5)μm,多数呈卵圆形,细胞大多单个或成对排列,多边芽殖。同时,显微组织病理观察可见病蟹肌肉、心脏、肝胰脏以及鳃等部位也可发现相同菌体。该菌可生长在TCBS上形成白色菌落,在孟加拉红上形成红色菌落,经菌体形态、培养特性及生理生化反应,鉴定为假丝酵母菌属酵母菌(C...
关键词:
三疣梭子蟹 假丝酵母菌病 组织病理
[期刊] 海洋水产研究
[作者]
施慧 许文军 徐汉祥
近年,浙江省舟山市暂养梭子蟹(Portunus trituberculatus)连续暴发“乳化病”,发病蟹均分离到一种酵母菌。本实验以该株酵母菌通过肌肉注射方式,对三疣梭子蟹、红星棱子蟹、日本鲟3 个品种的健康蟹进行了人工感染实验,以验证其致病性。结果发现,该菌株能感染试验蟹类,并出现与自然发病蟹类似的症状。从感染蟹的体液、肝胰腺、心脏等部位分离到了酵母菌,但未分离到细菌,也未发现寄生虫。酵母菌在病蟹的肝胰腺、鳃、心脏中大量侵袭,并引起这些组织发生以坏死为主的变质性病变,其病理特征主要表现为:细胞肿胀、变性、坏死,某些细胞的细胞核固缩、碎裂或崩解。初步确认该酵母菌是引发梭子蟹“乳化病”的病原。
[期刊] 海洋水产研究
[作者]
施慧 许文军 徐汉祥 史海东
"牛奶病"是近年来秋、冬季三疣梭子蟹暂养过程中发生的一种危害较大的流行性疾病,患病蟹的体液和肌肉组织中有大量的酵母菌。根据GenBank中的假丝酵母菌的18S rRNA基因序列设计合成引物,用PCR扩增患"牛奶病"三疣梭子蟹上分离到的酵母菌的部分18S rRNA基因,PCR产物经纯化回收后克隆入pUCm-T载体,筛选出阳性克隆进行测序,测序结果与已发表的序列进行同源性比较,同时以蟹源弧菌和寄生虫的DNA样本为对照。结果,所测序列与GenBank中假丝酵母菌的18S rRNA基因的同源性为84.4%~100%。同时,仅从试验用酵母菌DNA样本中扩增出了532bp左右的特异性片段,其他对照样本均未...
[期刊] 海洋渔业
[作者]
王友松 余海 方家仲
三疣梭子蟹Portunus trituberculatus(Miers)隶属梭子蟹科Portunidae,梭子蟹属Portunus。浙北俗称“枪蟹”,浙南俗称“江蟹”或“蜞”(闽语),台湾亦称“截”。是一种暖湿性多年生食用蟹。我国渤海、黄海、东海和南海沿海以及朝鲜、日本、菲律宾近海,均有分布。三疣梭子蟹一向是捕捞主要对象,也是我国出口创汇的重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罗云 高保全 刘萍 李健 戴芳钰
利用AFLP和SSR标记技术结合"拟测交"策略,以三疣梭子蟹莱州湾、舟山野生群体杂交(1♂×3♀)产生的F2代家系为作图群体,初步构建了三疣梭子蟹雌、雄性遗传连锁图谱。用经过筛选的60对AFLP引物和3对SSR引物对亲本及108个F2代个体进行遗传分析,共得到母本分离标记214个,其中155个标记(AFLP标记153个,SSR标记2个)符合1∶1孟德尔分离规律;父本分离标记195个,139个标记(AFLP标记138个,SSR标记1个)符合1∶1孟德尔分离规律。雌性图谱包括100个遗传标记,分布在9个连锁群,6个三联体,15个连锁对,图谱总长度为1544cM,标记平均间隔22.0cM,总覆盖率为...
[期刊] 上海水产大学学报
[作者]
赵青松 徐镇 陈寅儿 金珊 徐国辉
以梭子蟹乳化病的病原菌-溶藻弧菌为抗原,制成免疫血清;利用辣根过氧化酶标记的羊抗兔血清(HRP-IgG)为酶标二抗、建立了检测溶藻弧菌的间接ELISA快速诊断法。结果表明,应用间接ELISA技术检测溶藻弧菌有较高的灵敏度,最低的检测量为104cfu/mL。同时交叉反应表明其具有较高的特异性。人工感染试验48 h后,就能在血淋巴和鳃中检测到溶藻弧菌。应用建立的间接ELISA法进行现场检测,表观有病蟹的阳性检出率为90%,表观健康蟹的阳性检出率为20%,养殖海水中没有阳性检出。
关键词:
梭子蟹 乳化病 间接ELISA 溶藻弧菌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王高学 黄增荣 袁明
从浙江舟山市养殖场患“牛奶病”的三疣梭子蟹(Portunus tritubercularus)乳化的螯足、步足及肝胰脏中分离到1株细菌A1,对其进行了形态特征、生理生化测定和16S rRNA基因序列比较鉴定,并对其药物敏感性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分离菌株A1为恶臭假单胞菌(Pseudomonas putida),其对丁胺卡那霉素、氟苯尼考、盐酸蒽诺沙星、甲磺酸培氟沙星、盐酸左氧氟沙星、庆大霉素、卡那霉素、环丙沙星、诺氟沙星、新霉素、氧氟沙星等高度敏感,对青霉素钠、头孢曲松、酒石酸吉他霉素、头孢氨苄、四环素、麦迪霉素、土霉素等中度敏感,而对磺胺喹噁啉钠、复方新诺明、磺胺二甲嘧啶钠、磺胺嘧啶等不敏...
[期刊] 海洋水产研究
[作者]
刘淇 李海燕 王群 刘萍 戴芳钰 李健
从山东潍坊池塘养殖的患有牙膏病的三疣梭子蟹(Portunus trituberculatus)中分离到1株病原菌(PX25),经回接感染证实为该病的病原菌。经生理生化试验及形态结构观察显示,该菌株革兰氏阴性,短杆状,直或稍弯曲,两端钝圆;固体培养基上培养后进行染色具有周生侧毛,液体培养基中培养后进行鞭毛染色具一极生单鞭毛;悬滴法观察PX25菌株具有很强的运动性。对其16SrRNA基因进行PCR扩增、测序和系统发育分析。结果表明,该菌株与溶藻弧菌亲缘关系最近,相似性达99.35%。综合菌体在形态、生理生化、API20NE与API20E自动鉴定结果、16S rRNA同源性等方面的特性,确认PX25...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卢曼 陈小兵 王兴兴 潘迎捷 王永杰
西藏开菲尔粒(俗称藏灵菇)是由多种乳酸菌(间或少量醋酸菌)和酵母菌共生而成一种外形酷似菜花的白色或乳黄色团状聚合体,是目前已知的唯一可用于酸奶制作的天然野生菌种资源。采用扫描电镜、分离培养、26S rRNA基因测序与序列分析、荧光原位杂交(FISH)相结合的技术方法,对西藏开菲尔粒中的酵母菌进行了分离培养、鉴定和形态观察。结果显示:西藏开菲尔粒中酵母菌多为球形(2.0~5.0μm)或椭圆形(1.0~3.0×2.0~4.0μm);从西藏开菲尔粒中分离出的16株酵母菌分属于酿酒酵母属(Saccharomyces)、克鲁维酵母属(Kluyveromyces)、亚罗酵母属(Yarrowia)这3个属中...
[期刊] 海洋水产研究
[作者]
王红勇 王海波 赖秋明
试验结果表明 ,远海梭子蟹在水温 2 8~ 30℃ ,盐度 32~ 34条件下 ,从产卵至孵化需要 2 5 7h ,从第 1期蚤状幼体发育变态为仔蟹苗 (C1)约需 11~ 13d。整个育苗共投放蚤状幼体 4 6 6万尾 ,培育出大眼幼体 10 11万只 ,成活率为 2 1 7% ,培育成仔蟹苗 5 14万只 ,育苗成活率为 11 6 %。文中还对胚胎和幼体发育时间与温度和饵料的关系以及幼体培育成活率等进行了讨论。
关键词:
远海梭子蟹 人工育苗 育苗成活率
[期刊] 海洋渔业
[作者]
程祖康 金同乐
梭子蟹是我国沿海的特产,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和经济价值,是四年来,我国出口创汇的主要水产品之一。如何提高出口梭子蟹的质量,其中加强收购、加工、等各环节尤为重要。现将近年来这方面的一些体会,介绍如下。在实践中我们认为,出口梭子蟹切蟹的前提在于所收梭子蟹的质量。梭子蟹在天气炎热的季节极易变质,故沿海码头渔民售卖的梭子蟹不能作为加工出口的原料蟹。冷藏速冻过两天的梭子蟹肉质也会起—定的变化,用于加工蟹爪极易脱落,故各冷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朱冬发 王春琳 李志强
实验用三疣梭子蟹于2003年3月-2004年6月购自浙江象山石浦港。以成熟卵、精巢、胚胎及状幼体等为材料进行三疣梭子蟹染色体数目和核型的研究。染色体制片采用组织切片法和气干法,用Olympus显微镜进行观测、摄影,依据Levan等的染色体分类标准进行核型分析。结果表明,精巢最适宜进行三疣梭子蟹染色体计数,卵内状幼体最适宜做核型分析。三疣梭子蟹染色体的数目是2n=106,n=53。核型分析显示,三疣梭子蟹有20对(第1~20号)中部着丝粒染色体(m)、3对(第21~23号)亚中部着丝粒染色体(sm)和30对(第24~53号)端部着丝粒染色体(t)。因此,三疣梭子蟹核型为2n=106=40m+6s...
关键词:
三疣梭子蟹 染色体 核型
[期刊] 海洋渔业
[作者]
吴祚增
我国传统的捕蟹方法,用流刺网、蟹拖网捕捞,成活率低、残肢蟹多,且劳动强度大,已不能适应暂养业发展和国际市场需要。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浙江水产学院渔业生物研究所借鉴国外的先进经验,从1986年开始进行笼捕梭子蟹技术研究,设计了由框架、笼体、入口、饵料装置多
[期刊] 海洋水产研究
[作者]
樊晓旭 王春琳 朱冬发 崔朝霞 宋微微 邵银文 励迪平
采用热休克法和冷休克法分别对胚胎处于第1极体、第2极体外排期、膜内无节幼体期及膜内蚤状幼体期的三疣梭子蟹亲蟹处理后进行室外水泥池育苗,幼体发育至Ⅲ期仔蟹(CⅢ)时每池随机取样3次,每次取样200只,在解剖镜下辨别雌、雄生殖孔的位置来确定雌性比例。结果显示,膜内无节幼体期热、冷休克处理和膜内蚤状幼体期热、冷休克处理的亲蟹成活率分别为80%、60%、80%和100%,幼体雌性比例分别为(57±0.5)%、(64±0.5)%、(56.5±0.5)%和(65±0.5)%。
关键词:
三疣梭子蟹 雌性化 育苗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宋育阳 白稳红 刘延琳
利用WL营养琼脂培养基,对宁夏御马葡萄酒厂的神索葡萄自然发酵过程中不同阶段分离得到的105株葡萄酒相关酵母进行初步鉴定和聚类,进而对代表性菌株进行26S rDNA D1/D2区的序列分析。结果表明:供试酵母菌株经分类鉴定应归入4属5种,分别是葡萄汁有孢汉逊酵母Hanseniaspora uvarum、毕赤克鲁维酵母Pichia kluyveri、假丝酵母Candida zemplinin、酿酒酵母Saccharomyces cerevisiae和巴氏酵母Saccharo-myces pastorianus,分别占分离菌株总数的3%、8%、1%、1%和87%;非酿酒酵母non-Saccharom...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