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211)
2023(4730)
2022(4297)
2021(3903)
2020(3647)
2019(8634)
2018(8571)
2017(16939)
2016(9553)
2015(11085)
2014(11481)
2013(11615)
2012(11033)
2011(10006)
2010(10143)
2009(9593)
2008(9748)
2007(9012)
2006(7563)
2005(6752)
作者
(30065)
(25510)
(25373)
(24347)
(16066)
(12293)
(11803)
(10156)
(9413)
(9048)
(8570)
(8479)
(8323)
(8055)
(7999)
(7968)
(7961)
(7539)
(7381)
(7337)
(6509)
(6307)
(6191)
(5861)
(5779)
(5750)
(5733)
(5658)
(5208)
(5155)
学科
(43397)
经济(43360)
(25502)
管理(25288)
方法(24036)
数学(21796)
数学方法(21603)
(19926)
企业(19926)
(11765)
(10788)
中国(9672)
(9498)
(8621)
贸易(8621)
(8362)
地方(8302)
农业(7623)
业经(7504)
(7205)
(6672)
财务(6657)
(6648)
财务管理(6636)
企业财务(6225)
(5979)
银行(5957)
(5922)
金融(5920)
环境(5678)
机构
大学(146789)
学院(145412)
(60628)
经济(59293)
管理(55200)
研究(49199)
理学(47778)
理学院(47226)
管理学(46352)
管理学院(46085)
中国(36206)
科学(32094)
(30886)
(30133)
(26745)
(26599)
业大(24907)
研究所(24384)
农业(24185)
中心(23118)
(22199)
财经(21620)
(19526)
北京(19262)
经济学(19128)
(18444)
师范(18233)
经济学院(17531)
(17424)
(16847)
基金
项目(96036)
科学(74057)
基金(68952)
研究(66996)
(60775)
国家(60301)
科学基金(50378)
社会(41224)
社会科(39035)
社会科学(39019)
(38193)
基金项目(36928)
自然(33590)
自然科(32787)
自然科学(32769)
(32272)
自然科学基金(32161)
教育(31301)
资助(29243)
编号(27489)
成果(22341)
重点(21933)
(21687)
(20668)
(19527)
科研(19156)
计划(18801)
课题(18745)
创新(18328)
教育部(18105)
期刊
(62789)
经济(62789)
研究(38788)
(26722)
学报(26463)
中国(25269)
科学(22480)
(21495)
大学(18807)
学学(17881)
农业(17854)
管理(17224)
技术(12508)
教育(12283)
(11734)
金融(11734)
财经(10708)
业经(10237)
经济研究(10191)
(9963)
(9149)
问题(9038)
技术经济(8163)
统计(8135)
(7825)
理论(7394)
商业(7188)
(7132)
(7109)
实践(6756)
共检索到20654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李金堂  李保华  默书霞  李宝笃  练森  傅俊范  
用不同的流行学模型拟合2002年和2003年莱阳地区梨黑星病(Venturianashicola)的系统监测数据,结果表明:Logistic模型能较好地描述梨黑星病病叶率随时间的变化动态;Gompertz模型能较好地描述平均病斑数随时间的变化动态。根据Logistic模型,梨黑星病的最佳防治时期是在梨树初花期后的60d内。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刘震  傅俊范  景殿玺  周如军  李自博  
根据植物病害流行学原理,通过田间试验设计及人工接种技术,考察二比空栽培模式、大垄双行栽培模式和常规栽培模式下玉米大斑病的发生流行动态。采用温湿度记录仪24小时定点监测温度和湿度,结果表明:从接种开始到流行末期二比空栽培模式小区比常规栽培模式小区日平均温度低0.8℃,比大垄双行栽培模式小区日平均温度低1.5℃,日平均湿度分别低3.4%和8.2%。二比空栽培模式病情指数比常规栽培模式低11.4,比大垄双行栽培模式低16.0。整个病害流行过程中3种栽培模式温湿度依次为大垄双行栽培模式>常规栽培模式>比空栽培模式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王秋月  尹学伟  鲁远源  魏灵  李清虎  张晓春  
【目的】为明确重庆地区气象因子对高粱炭疽病的影响及其流行动态,2017—2018年对重庆地区高粱炭疽病的自然发生情况进行了系统调查与对比分析。【方法】采用相关性分析和逐步回归分析等方法,探究高粱炭疽病病情流行动态与气象因子的关系,并结合时间和病情指数构建病害发生预测模型。【结果】重庆地区2017—2018年高粱炭疽病病情指数(Y)与日均气温(X_1)和调查前7 d平均气温(X_5)均呈极显著正相关,与前7 d累积日照时数(X_8)呈显著正相关,与日均相对湿度(X_3)呈显著负相关,而与其他气象因子均不存在显著相关性;线性回归方程为:Y=-124.668+5.847X_5。模型拟合情况显示,Logistic模型能够反映重庆地区高粱炭疽病的发生流行时间动态,其动态方程为:Y=1/[0.017+89.222exp(-0.139t)],决定系数R~2=0.991。推导出重庆地区高粱炭疽病流行阶段分别为:高粱炭疽病的指数增长期为每年的6月初至6月中旬;逻辑斯蒂增长期为6月中旬至7月中旬;7月下旬为病害衰退期。高粱炭疽病表观侵染速率与日均气温、前7 d平均气温以及前7 d累积日照时数呈显著负相关,与前7 d累计降雨量呈显著正相关。【结论】结合相关性较高的气象因子和病程流行阶段进行病害的发生预测,对重庆地区高粱炭疽病的科学防治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李金堂  李保华  默书霞  李宝笃  张国利  傅俊范  
采用“闷罐车”技术,组建了梨黑星病分生孢子侵染动态预测模型(PSCIM)。PSCIM能以3min为一个步长计算梨黑星病菌分生孢子的侵染量,可以预测梨黑星病菌分生孢子在一个降雨过程中的相对侵染量。PSCIM采用了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方法,程序包括主窗体、驱动变量输入窗体和计算单元3个模块,能以图形和数据列表两种方式显示结果。PSCIM在Delphi 6.0实现编译,程序的结构清新自然,能较好地再现梨黑星病分生孢子的侵染过程。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胡小平  田雪亮  李随院  高立强  苟建军  俞征  杨家荣  
利用渭北旱塬1997~2003年的温度、相对湿度、降雨量和苹果黑星病流行程度等资料,采用逐步回归法分析了影响渭北旱塬苹果黑星病流行的气象因子,求得了最优回归子集,并用前5年资料建立了多元线性回归模型,用该模型对2002和2003年苹果黑星病的流行程度进行了预测。结果表明,4月份和8月份的降雨量、前一年12月份的平均相对湿度及1月份和7月份的平均温度是影响苹果黑星病流行的主要因子。研究建立的回归模型预测准确率高,对渭北旱塬苹果黑星病的防治具有一定指导作用。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李金堂  傅俊范  严雪瑞  李海春  周如军  
通过人工接种方法研究了玉米弯孢菌叶斑病流行的时间动态,结果表明:在玉米弯孢菌叶斑病的发病流行中,病情指数随时间的变化动态用Weibull模型拟合较好,病情曲线下面积(AUDPC)随接种后天数的变化情况则可用直线模型来描述。同时,该病害产量损失研究表明,该病对玉米的穗粒数和百粒重均有影响,百粒重损失率明显高于穗粒数损失率,为穗粒数损失率2~3倍。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张海娥  乐文全  张新忠  
综述了梨黑星菌的分化类型、侵入机制、抗性遗传及抗性机理的研究进展。梨黑星菌在叶片中寄生的具体位置是果胶层。V.nashicola对抗性、易感和非寄主材料的初期侵染相似,当真菌侵入角质层之后,亚角质层菌丝在易感材料中的增长速率远远高于抗性和非寄主材料,并且在抗性和非寄主材料上出现死亡菌丝,这些都表明抗性是在真菌侵入角质层之后表达的。梨黑星病抗性等位基因和敏感性等位基因定位于不同的连锁基因组上,梨黑星病抗性基因与苹果黑星病抗性基因具有同源性。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刘长远  傅俊范  赵奎华  李海春  苗则彦  梁春浩  
通过对葡萄白腐病[Coniella diplodiella(Speg.)Petrak&Sydow]流行动态模型研究,初步明确葡萄白腐病主要影响因素为时间、积温和降雨,葡萄白腐病果粒发病率(x)与葡萄生长时间(t)、有效积温(T)、累积降雨量(R)关系可用LOGISTIC模型和GROWTH模型模拟;在普通果园内,葡萄出芽后69~81d(7月中下旬);或有效积温5473~6493℃,或累积降雨量324.1~351.7mm,是防治葡萄白腐病的最佳时期。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刘东坡  
本文总结分析了国内外关于旅客旅行时间价值的主要研究方法,为旅客旅行时间节省所带来的效益的量化提供了切实可行的测算方法,为交通运输项目经济评价和客运量预测提供了理论依据。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查多禄  秦贺生  魏康年  
近年来河北省固安县梨黑星病发生日趋严重。全县每年由此病造成的经济损失达500万元以上。重点发病区相屯村1989年和1990年造成直接经济损失分别达12万元和20万元。1991年在发病最重的地块和最易感病的京白梨品种上进行了该项试验研究。通过试验初步找到了该病的发病规律和防治措施。在芽萌动时喷布尿素等药剂有助于铲除越冬病源;盛花后一周为第一次药剂防治的关键时期;全年防治7~8次可有效地控制梨黑星病发生。试验区的病果率由1990年的100%下降到1991年的1.8%,按传统方法防治的果园病果率仍无明显变化。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查多禄  秦贺生  魏康年  
近年来河北省固安县梨黑星病发生日趋严重,全县每年由此造成直接经济损失达500万元以上,重点发病区相屯村1989年和1990年造成直接经济损失分别达12万元和20万元。1991年在发病最重的地块和最易感病的京白梨品种上进行了该项试验研究。通过试验初步找到了该病的发病规律和防治措施。在芽萌动时喷布尿素等药剂有助于铲除越冬病源;盛花后一周为第一次药剂防治的关键时期;全年防治7~8次可有效地控制梨黑星病发生。试验区的病果率由1990年的100%下降到1991年的1.8%。按传统方法防治的果园果病率仍无明显变化。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徐玉蕊  王晓翠  林雪飞  邹运鼎  毕守东  付文锋  陶金昌  赵鹏  
为了合理利用和保护自然天敌,用逐步回归分析方法、灰色系统分析方法、生态位分析方法和空间格局聚集强度等分析方法对梨网蝽与其几种天敌在数量、时间、空间格局三方面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与梨网蝽数量关系密切的天敌依次为草间小黑蛛、异色瓢虫、锥腹肖蛸、八斑球腹蛛、中华草蛉和三突花蟹蛛;与梨网蝽发生时间关系密切的天敌依次为锥腹肖蛸、三突花蟹蛛、草间小黑蛛、异色瓢虫、中华草蛉和八斑球腹蛛;与梨网蝽空间分布关系密切的天敌依次为异色瓢虫、草间小黑蛛、三突花蟹蛛、八斑球腹蛛、中华草蛉和锥腹肖蛸。综合排序结果表明:梨网蝽的主要天敌依次是草间小黑蛛、异色瓢虫、锥腹肖蛸和三突花蟹蛛。当梨网蝽种群密度为每株32.13...
[期刊] 中国卫生经济  [作者] 徐鹏  朱坤  冀洪波  王颖  刘康迈  吕繁  
通过对艾滋病高流行地区4家不同级别的医疗机构和193位住院艾滋病病人的调查,文章分析了病人的收入情况,比较分析了确认感染时间不同、首次住院时间不同、诊断疾病不同、HIV感染途径不同和就诊医疗机构不同病人的相应住院费用。研究发现:艾滋病病人面临收入下降和住院费用高昂的困境,需要救助;在不同级别医疗机构就诊的病人住院费用有差异,需要协调;所患疾病种类不同的住院费用有差异,不同感染途径的住院费用无差异。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杨展展  林强  付小哲  罗霞  刘礼辉  梁红茹  牛银杰  左绍志  张晓婷  李宁求  
为探讨大口黑鲈蛙病毒(LMBV)的分子流行规律及在感染后的组织病理变化,实验对2019—2021年采集的723份患病大口黑鲈样品进行荧光定量PCR (qPCR)检测。结果显示,LMBV的阳性率为63.62%,挑选阳性样品接种鳜脑细胞(Chinese perch brain cells,CPB),共获得93株LMBV。通过对分离株MCP、ATP酶、DNA聚合酶和甲基转移酶基因进行PCR扩增与测序分析,发现上述基因在LMBV分离株中均保守,其中MCP、ATP酶基因一致性均为100.0%、甲基转移酶基因一致性为99.7%~100.0%、DNA聚合酶基因一致性为99.8%~100.0%。选取1株LMBV毒株感染健康大口黑鲈,采用qPCR方法对不同组织中的病毒载量进行检测,结果显示,大口黑鲈蛙病毒在心脏、肝脏、脾脏、肾脏、胃、肠和脑等组织中均有分布,人工感染LMBV后的前5天病毒载量逐步升高;感染后第5天,心脏中病毒载量最高(9.5×10~5个/mg拷贝),脑组织中病毒载量最低(2.9×10~2个/mg拷贝)。组织病理结果表明,LMBV可导致大口黑鲈多种组织坏死,其中肝脏、肾脏和心脏病变较为严重,典型病理特征包括肝细胞排列紊乱、肝窦扩张、核质疏散;肾组织细胞疏散、巨噬细胞破裂;心室外膜纤维坏死等。实验结果可为大口黑鲈蛙病毒病防控提供参考。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朱海霞  郭青云  陈海民  姚强  闫佳会  徐世昌  
【目的】探索青海地区青稞条纹病的发生流行动态规律及敌萎丹药剂防治技术,为青稞安全生产及条纹病的有效防治提供参考。【方法】在青海刚察县(2010年)和西宁地区(2011年)青稞试验田,在分蘖-腊熟期的各个生育阶段对青稞条纹病的发病情况进行系统观察,并选用不同剂量3%敌萎丹悬浮剂进行药效试验。【结果】在青海地区,青稞条纹病于分蘖期在田间出现,乳熟期-腊熟期达到发病高峰期,病情指数为30.20。2010年,刚察县青稞条纹病在抽穗-灌浆阶段,病害流行速率最快,日平均增长11.66%;2011年在西宁地区,青稞条纹病在6月中旬至6月下旬(灌浆-乳熟)阶段,病害流行速率最快,日平均增长14.96%。有效杀...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