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337)
- 2023(7630)
- 2022(6524)
- 2021(6073)
- 2020(5267)
- 2019(12010)
- 2018(12163)
- 2017(23416)
- 2016(12924)
- 2015(14772)
- 2014(14704)
- 2013(14258)
- 2012(12769)
- 2011(11498)
- 2010(11865)
- 2009(11288)
- 2008(11086)
- 2007(9807)
- 2006(8625)
- 2005(7899)
- 学科
- 济(50596)
- 经济(50516)
- 管理(42773)
- 业(37519)
- 企(33048)
- 企业(33048)
- 方法(25679)
- 数学(23066)
- 数学方法(22535)
- 财(15253)
- 制(14132)
- 中国(12121)
- 农(12031)
- 业经(11201)
- 学(9964)
- 体(9913)
- 务(9514)
- 财务(9467)
- 财务管理(9443)
- 环境(9137)
- 理论(9100)
- 企业财务(8940)
- 划(8622)
- 银(8448)
- 银行(8424)
- 贸(8231)
- 贸易(8225)
- 体制(8151)
- 融(8133)
- 金融(8131)
- 机构
- 学院(185280)
- 大学(184356)
- 济(73664)
- 经济(72039)
- 管理(71027)
- 理学(61448)
- 理学院(60822)
- 研究(60632)
- 管理学(59317)
- 管理学院(59005)
- 中国(45217)
- 京(38642)
- 科学(37854)
- 财(36630)
- 农(31823)
- 所(31179)
- 业大(28858)
- 财经(28501)
- 江(28313)
- 研究所(28197)
- 中心(27710)
- 经(25757)
- 农业(24991)
- 北京(23940)
- 经济学(22836)
- 州(22125)
- 院(21984)
- 范(21434)
- 财经大学(21237)
- 师范(21152)
- 基金
- 项目(126260)
- 科学(99525)
- 基金(92137)
- 研究(88706)
- 家(81242)
- 国家(80676)
- 科学基金(69501)
- 社会(56181)
- 社会科(53331)
- 社会科学(53317)
- 省(50743)
- 基金项目(47788)
- 自然(46682)
- 自然科(45662)
- 自然科学(45650)
- 自然科学基金(44766)
- 教育(42405)
- 划(42276)
- 资助(39399)
- 编号(34956)
- 重点(29099)
- 成果(28178)
- 部(27797)
- 制(27270)
- 创(26927)
- 发(25858)
- 创新(25313)
- 课题(25234)
- 科研(24371)
- 教育部(23847)
共检索到27221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李金堂 李保华 默书霞 李宝笃 张国利 傅俊范
采用“闷罐车”技术,组建了梨黑星病分生孢子侵染动态预测模型(PSCIM)。PSCIM能以3min为一个步长计算梨黑星病菌分生孢子的侵染量,可以预测梨黑星病菌分生孢子在一个降雨过程中的相对侵染量。PSCIM采用了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方法,程序包括主窗体、驱动变量输入窗体和计算单元3个模块,能以图形和数据列表两种方式显示结果。PSCIM在Delphi 6.0实现编译,程序的结构清新自然,能较好地再现梨黑星病分生孢子的侵染过程。
关键词:
梨黑星病 模拟模型 动态预测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姚琳 叶慧丽 胡容平 吴江 卢代华 毛建辉 何忠全
2009~2011年对稻曲病的侵染机制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稻曲病菌厚垣孢子的生存力很强,即使在-20℃的低温条件下也可保持8个月以上的活性,揭示厚垣孢子完全可以成为来年稻曲病的初侵染来源;在水稻的苗期、分蘖期、孕穗期和齐穗期分别对其进行药剂处理,孕穗期处理的防效最高,均超过90%,与其他处理间有极显著的差异,揭示孕穗期是稻曲病菌侵染的关键期;水稻不同播期对稻曲病的发生密切相关,抗性越强的品种分期播种对稻曲病的影响越低。
关键词:
水稻 稻曲病 侵染源 侵染关键期 播期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李金堂 李保华 默书霞 李宝笃 练森 傅俊范
用不同的流行学模型拟合2002年和2003年莱阳地区梨黑星病(Venturianashicola)的系统监测数据,结果表明:Logistic模型能较好地描述梨黑星病病叶率随时间的变化动态;Gompertz模型能较好地描述平均病斑数随时间的变化动态。根据Logistic模型,梨黑星病的最佳防治时期是在梨树初花期后的60d内。
关键词:
梨黑星病 流行时间 Logistic模型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刘洪博 吴才文 蔡青 应雄美 刘新龙 苏火生 黄应昆
本研究利用对甘蔗黑穗病生理小种1和生理小种2免疫的甘蔗品种NCO376作为寄主材料,在云南开远蔗区搜集黑穗病孢子,依照浸渍、割苗涂抹、抖黑粉孢子、菌液浇灌等人工接种的方法进行甘蔗黑穗病菌的侵染实验,针对NCO376的抗性和黑穗病生理小种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以5×106个孢子/mL的浸渍组试验中对照的侵染率为16%,割苗涂抹侵染率为25.8%,侵染率最高,菌液浇灌侵染率最低为2.5%;清水浸渍组试验中菌液浇灌侵染率为0,割苗涂抹侵染率为13%,抖黑穗孢子侵染率为0。材料NCO376在浸渍组中,割茎涂抹处理侵染率>抖黑穗病孢子处理>对照>菌液浇灌处理;清水浸渍组中,割茎侵染率较高,菌液浇灌和抖黑穗...
关键词:
甘蔗 黑穗病 NCO376 侵染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张重梅 章振羽 姬红丽 胡培松 彭云良
水稻是一种对已知所有锈菌免疫的重要粮食作物,从组织和细胞水平研究锈菌与水稻之间的互作关系对于利用水稻抗锈性机制具有重要意义。通过系统观察小麦条锈病菌夏孢子在水稻品种丽江新团黑谷叶片上的侵染过程,发现小麦条锈菌混合菌株的夏孢子在水稻叶片上附着不稳定。在静置叶片上病菌夏孢子能够萌发、侵入,并形成气孔下囊、侵染菌丝、吸器母细胞、吸器、次生菌丝等结构,但是自侵入起便受到丽江新团黑谷对其侵染和扩展的抵抗,表现在侵染各个环节成功率均显著低于在小麦感病品种铭贤169叶片上的成功率。接种后5 d内夏孢子芽管侵入气孔并形成气孔下囊、气孔下囊产生初级侵染菌丝、初生侵染菌丝产生吸器母细胞和/或吸器的比率分别比在铭贤...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王艳娜 王贵禧 梁丽松 朴春根 赵晓芳
本试验以鸭梨为试材果实,研究了不同发育期套袋处理、解袋暴露处理、涂抹和刺伤接种轮纹病菌孢子悬液处理的鸭梨果实采后不同时期的发病规律。结果表明,鸭梨轮纹病菌主要侵染期为盛花期后50~70d,但盛花期110d以后仍然可以侵染,而盛花期后50d内不易感染轮纹病菌;轮纹病病原菌更容易通过伤口侵染;在采后梯度降温贮藏条件下,鸭梨轮纹病的集中发病期为采后40~60d;接种孢子悬液使果实的发病期提前、发病率提高。
关键词:
鸭梨果实 轮纹病 潜伏侵染 采后发病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陈建爱 谢爱荣 祝文婷
木霉分生孢子打破休眠是解除土壤抑菌、分生孢子在土壤中萌发并有效应用的前提。黄绿木霉T1010分生孢子悬浮液涂皿萌发。结果表明,T1010分生孢子萌发率最高时所需碳氮比为48∶1,最佳碳源为乳糖,最佳氮源为硝酸铵,一定含量磷利于分生孢子萌发,Fe元素含量为40 mg/L促进分生孢子萌发,mg、S、K元素含量尽可能少,加入少量复合维生素也促进分生孢子萌发,p H6、温度25℃时利于分生孢子萌发,一定浓度杀菌剂农药抑制分生孢子萌发,适宜浓度赤霉素利于分生孢子萌发。
关键词:
黄绿木霉T1010 分生孢子 萌发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喻晗晞 丁绍晨 陈盼 圣聪 李绚 徐乐 赵弘巍
[目的]本文旨在分析体外施加靶向细胞色素b(Cytb)的小分子RNA对稻瘟病菌致病性的抑制作用。[方法]将稻瘟病菌与双链小分子RNA(ds-sRNA~(MoCytb-21))共同孵育,通过测定孢子萌发效率和形态,确定小分子RNA对稻瘟病菌孢子萌发和附着胞形成有抑制作用。在分别施加溶剂(对照组)或dsRNA~(MoCytb-500)(处理组)的情况下,使用稻瘟病菌菌株Guy11侵染水稻‘日本晴’,明确体外施加小分子RNA是否可以降低稻瘟病菌的致病能力。[结果]与对照相比,与小分子RNA共同孵育的稻瘟病菌孢子萌发率和附着胞形成率显著降低。2′-O-甲基修饰(OMe)和硫代甲氧基修饰(SOMe)能够延长小分子RNA的抑制效果。用Guy11和dsCytb混合喷施的水稻病斑面积较对照组显著降低。[结论]体外施加特异性靶向稻瘟病菌Cytb的小分子RNA能够抑制稻瘟病菌的致病性,具有开发成为高效绿色环保RNAi药剂的潜力和价值。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赵博光 蒋继宏
预试验发现苦豆草地上部分乙醇提取物对杉炭疽菌有较强的抑制活性 ,进一步用不同溶剂 ,在不同 pH条件下萃取将苦豆草乙醇提取物分离为 4个组分。生测表明其生物碱部分对该菌的抑菌活性最强。将生物碱部分用氧化铝柱层析分离得到 7种单体结晶。用熔点、旋光度、红外、和GC MS得到的MS数据与文献相应数据对照鉴定了这 7种生物碱 ,它们分别是 :槐果碱、苦参碱、槐胺碱、莱曼碱、槐定碱、苦豆碱、野靛碱。用纸环法生测表明这 7种生物碱对杉炭疽菌分生孢子萌发均具有较强的抑制活性 ;它们的EC50 为 :苦豆碱 72 0 μg/mL ,野槐胺碱 1 98 0 μg/mL ,苦参碱 86 0 μg/mL ,槐...
[期刊]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作者]
邓静 陈宇拓
以Richards方程为林分生长预测方程,结合林分的少量实测和经验数据,采用最小二乘法求得Richards方程的各个参数重构方程,根据重构的Richards方程预测林分的整体生长,然后根据预测量得到平均增长量,基于"强者越强,弱者越弱"原则的增长量分配模型,将增长量合理地分配到每株林木上。在预测林分生长时,提出一种全林分生长模型到单木生长模型转换的新算法,即全林分生长模型采用Richards方程预测林分某个生长因子整体的平均增长量,然后根据增长量分配模型将整体增长量合理分派到每株林木,实现由整体到个体的转换。采用湖南省攸县黄丰桥林场1块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林分样地...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赵玳琳 赵兴丽 卯婷婷 张敬泽 蔡磊 陶刚
为了从组织学和细胞学水平上了解草莓炭疽菌(ColletotriChum fragariae)病原菌致病机理及其与寄主的互作机制,通过草莓炭疽菌分生孢子液接种侵染健康草莓幼苗根,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病原菌的侵染过程,研究草莓根部浸染草莓炭疽菌的致病性。结果表明,接种12 h,95%的分生孢子萌发;接种24 h,69%芽管顶端产生附着胞或附着枝并形成侵入钉开始侵染根表皮细胞;接种48 h,产生大量菌丝并纠结成网状;接种4 d,少量的根尖开始变褐;接种9 d,整个根系几乎变为黑褐色,产生少量分生孢子盘;接种13 d,侵染菌丝扩展到主轴根微管柱,新的分生孢子产生,完成一个侵染循环;接种20 d,侵染菌丝...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倪成才 刘春梅 丁俊峰 潘晓茹
差分模型是一种特殊随机参数模型,仅有一个参数为随机参数。对于未参与抽样建模的林分,差分模型首先对应变量在林龄Aij0时的期望函数求解关于随机参数的表达式,然后用非随机参数的估计值和应变量在Aij0时的观测值Yij0分别取代对应参数和数学期望E(Yij0)来估计随机参数。显而易见,Yij0相当于E(Yij0)的估计值。由于这种特有的统计特征,经典非线性回归模型不能准确地估计差分模型预测误差的方差。针对这一不足,依据非线性回归模型预测误差的方差估计量的推导过程,导出了一个适用于差分模型的预测误差的方差估计量,并给出一个应用示例。所提出的估计量充分地考虑了重复观测数据的自相关性和Yij0对预测的影响...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吴曼莉 胡坚 张楠 柯智健 柳志强 李晓宇
【目的】G蛋白信号调控因子(regulators of G-protein signaling,RGS)是G蛋白信号转导通路中的负调控因子,参与多个G蛋白信号通路介导的细胞内过程,目前对于胶孢炭疽菌相关RGS蛋白的生物学功能研究较少。【方法】本研究通过同源重组获得CgRGS7基因的敲除突变体,并对其生物学功能进行初步分析。【结果】CgRGS7基因编码620个氨基酸,具有7个跨膜结构域和1个RGS功能域。CgRGS7敲除突变体与野生型菌株相比,表现为分生孢子产量降低且孢子呈多端萌发,附着胞形成率下降以及致病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刘晓东 张恒喜
现代化飞机系统可靠性提高是人才和资金密集的技术,消耗巨大,由此带来这样的问题:要实现一定的可靠性指标(水平),在其研制阶段应予以多大的投资,即可靠性研制费用多少比较适宜?或者说,对于一定的可获得的可靠性研制费用,可靠性指标(水平)定为多少比较合适?以上问题是系统研制阶段不容回避的重要问题。解决这一问题的途径就是建立飞机可靠性研制费用预测模型。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许世洋 屈佳欣 方香玲
为明确有利于尖孢镰刀菌苜蓿专化型(Fusarium oxysporum f. sp. medicaginis,Fom)分生孢子形成及萌发的培养条件,本研究通过十字交叉法测量Fom菌株在PDA、SNA、CMC固体和液体培养基上不同培养时间的菌落直径,镜检法和血球板计数法观测分生孢子产量、比例及萌发率。结果发现,固体培养基中,在CMC培养基上菌株生长最快,大型分生孢子比例最高,为0.85%~4.64%(P<0.05);在PDA培养基上的分生孢子产量最高(P<0.05),呈先增高后降低的趋势,且小型分生孢子比例较高。液体培养基中,菌株在马铃薯葡萄糖培养液(PDB)中的孢子含量最高(P<0.05),达5.01×10~(6)·mL~(-1)~9.49×10~(6)·mL~(-1),且萌发率较高,在培养48 h时达24.98%~35.98%。由此可见,CMC固体培养基有利于Fom菌株生长,其液体培养基诱导菌株产生大型分生孢子效果较好;PDA、SNA、CMC的液体培养基则更有利于分生孢子萌发。本研究为防治苜蓿尖孢镰刀菌根腐病及有关机理研究提供了理论基础。
关键词:
尖孢镰刀菌 苜蓿 根腐病 分生孢子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