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4606)
- 2023(6691)
- 2022(5831)
- 2021(5306)
- 2020(4652)
- 2019(10891)
- 2018(10673)
- 2017(21022)
- 2016(11689)
- 2015(13234)
- 2014(13394)
- 2013(13542)
- 2012(12647)
- 2011(11582)
- 2010(11713)
- 2009(10974)
- 2008(11178)
- 2007(10233)
- 2006(8674)
- 2005(7662)
- 学科
- 济(52729)
- 经济(52670)
- 管理(33980)
- 业(31304)
- 方法(27184)
- 企(24497)
- 企业(24497)
- 数学(24404)
- 数学方法(24225)
- 农(15084)
- 财(13452)
- 环境(12058)
- 学(11985)
- 中国(11819)
- 地方(10522)
- 贸(10091)
- 贸易(10091)
- 业经(10057)
- 农业(9912)
- 易(9793)
- 和(8565)
- 制(8421)
- 务(8338)
- 财务(8322)
- 财务管理(8298)
- 划(7891)
- 企业财务(7853)
- 银(7264)
- 银行(7240)
- 融(7221)
- 机构
- 学院(175945)
- 大学(175807)
- 济(74060)
- 经济(72557)
- 管理(67319)
- 研究(58975)
- 理学(58421)
- 理学院(57762)
- 管理学(56769)
- 管理学院(56453)
- 中国(43454)
- 科学(38267)
- 京(36504)
- 农(34453)
- 财(32966)
- 所(31006)
- 业大(29243)
- 研究所(28480)
- 中心(27650)
- 农业(27264)
- 财经(26892)
- 江(26456)
- 经(24344)
- 经济学(23458)
- 北京(22785)
- 范(22449)
- 师范(22226)
- 经济学院(21577)
- 院(20750)
- 州(20718)
- 基金
- 项目(119112)
- 科学(92876)
- 基金(86411)
- 研究(84213)
- 家(76066)
- 国家(75480)
- 科学基金(63763)
- 社会(53678)
- 社会科(50959)
- 社会科学(50938)
- 省(47339)
- 基金项目(46576)
- 自然(41560)
- 自然科(40476)
- 自然科学(40459)
- 自然科学基金(39737)
- 划(39680)
- 教育(38216)
- 资助(35279)
- 编号(33488)
- 重点(27162)
- 部(26614)
- 成果(26365)
- 发(25973)
- 创(24463)
- 科研(23332)
- 创新(22956)
- 课题(22788)
- 计划(22569)
- 国家社会(22375)
共检索到24727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陈昌辉 王媛 唐茜 陈盛相
以单作茶园和梨-茶间作茶园为研究对象,测定间作梨树对茶园微域气候、茶树生长势和茶叶品质的影响,并对单作茶园和间作茶园的经济效益进行比较。结果表明:间作梨树可有效调节茶园光照,夏季正午时分可使茶园光照强度明显降低;也可调节茶园水分和温度,间作茶园夏季日间气温较纯茶园低1.1~8.2℃,空气相对湿度较纯茶园高3.0%~7.1%,改善了茶园小气候;间作茶园还可促进茶树生长,使茶树氮代谢加强,提高了茶叶品质;间作茶园还能增加茶园经济效益,使茶农增收25.2%~28.5%。说明间作梨树对茶园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均起到明显的改善作用。
关键词:
梨茶间作 效益分析 骑龙村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孙云南 梁名志 夏丽飞 王丽 蔡丽 杨盛美 陈玫
为了探明林茶间作对茶园土壤养分的影响,以不同间作茶园的土壤为材料,以单作茶园土壤为对照,采用土壤常规分析方法分别测定其中的主要营养成分。结果表明:间作沉香的茶园土壤,N、P、K含量略低于单作茶园,但有机质含量提高了14.7%;间作野花椒的茶园土壤,N、P、K和有机质含量分别提高了12.7%、22.9%、17.4%、7.2%;间作香樟树的茶园土壤,有机质和速效钾含量分别增加了3.8%、8.4%。说明,进行林茶间作对改善茶园土壤性质有重要作用。
关键词:
间作 茶园 土壤养分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胡凯玥 段玉 杨垚 江杰 马媛春 朱旭君 房婉萍
间作是构建生态复合茶园的重要途径,在调节茶园小气候环境、改善茶园地下环境、预防茶园病虫草害的发生、提升茶叶产量与品质发挥关键作用,是一种绿色可持续的茶园栽培技术。本文从茶园间作种植下茶园小气候与地下部环境的改善、茶树生物及非生物胁迫抵抗力的提升、茶树生长代谢的调节等方面,对茶园间作近年来的研究进展进行总结,以期为发展绿色低碳生态茶园和实现高效优质茶叶提供理论指导,并为茶园间作种植模式的可持续发展及研究方向提供新的研究思路。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黎健龙 涂攀峰 陈娜 唐劲驰 王秀荣 年海 廖红 严小龙
【目的】分析幼龄茶树与大豆间作对土壤养分状况、茶叶生长、病虫害防治等的影响。【方法】采用两个大豆品种和两个茶树品种,分春、夏两季在广东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英德基地酸性土茶园进行田间试验,分别调查了茶、豆间作对土壤pH、氮、磷、钾、钙、镁等养分状况,茶树株高、株宽及百芽重等生长指标以及杂草控制和病虫害防治等的影响。【结果】幼龄茶园中间种大豆,大豆秸秆回田后能改良土壤养分状况,能显著降低交换性铝含量,提高土壤pH值,增加土壤有机质、有效氮和全氮含量;茶、豆间作能有效促进茶树生长,增加茶叶产量、增强幼龄茶园的树势、培养树冠,为成龄茶园的丰产打下基础;茶、豆间作还能有效改善茶园小气候、减少虫害和杂草...
关键词:
茶树 大豆 间作 微生态 经济效益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陈义勇 黎健龙 周波 吴小敏 崔莹莹 冯少茂 胡海涛 唐劲驰
【目的】解析茶园间作鼠茅草对土壤营养成分、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以及茶叶品质成分的影响,为鼠茅草间作改良茶树种植生态环境,提升茶叶品质提供数据支撑。【方法】以间作鼠茅草2年的茶园土壤和茶叶鲜叶为试验材料,清耕茶园为对照,对茶园表层土壤pH、有机质、矿质营养成分等进行测定;运用16S、ITS高通量测序技术分别对土壤细菌和真菌种群结构进行测定分析;茶叶品质成分采用Agilent-7890B气相色谱仪进行检测。【结果】在茶园间作鼠茅草2年后,茶园土壤pH提高0.29,土壤有机质含量增加16.46 g·kg~(-1);另外,有效磷、速效钾、铵态氮、硝态氮等在鼠茅草间作的茶园土壤中有不同程度的增加,其中有效磷是清耕茶园的5.88倍。鼠茅草间作茶园土壤全氮含量高于清耕茶园,全磷、全钾、全钠含量均低于清耕茶园。有效锌、有效铁、有效铜和阳离子交换量在鼠茅草间作茶园土壤中的含量均高于清耕茶园。鼠茅草间作茶园土壤细菌数量增加,真菌数量减少。有机质分解相关放线菌门细菌和子囊菌门真菌在鼠茅草间作茶园土壤中的相对丰度增加。鼠茅草间作茶园与清耕茶园茶叶鲜叶中共鉴定出259个茶叶代谢物组分,其中20种代谢物的含量存在显著差异,差异代谢物主要包括糖类、脂肪酸类和儿茶素类等。鼠茅草间作茶园茶树叶片中麦白糖、甲基-β-D-吡喃葡萄糖苷、乳糖醇、半乳糖甘油及α-乳糖含量是清耕茶园的2倍以上;(9Z)-十八碳烯酸和(9Z,12Z,15Z)-十八碳三烯酸含量显著低于清耕茶园;(+)-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儿茶酚、表儿茶素等4种儿茶素类代谢物在鼠茅草间作茶园茶叶中的含量也显著低于清耕茶园。【结论】茶园间作鼠茅草能有效缓解茶园土壤酸化,增加土壤有机质及矿质营养元素含量;土壤细菌和真菌数量及群落结构的变化能有效提升茶树对土壤营养成分的吸收和利用。土壤营养成分和微生物群落结构的改变对茶叶品质成分有重要影响。
关键词:
鼠茅草 茶 间作 土壤微生物 品质成分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张小琴 陈娟 高秀兵 段学艺 曹雨 赵华富 王家伦
为了解贵州重点茶区茶园土壤p H值和主要养分状况的差异,对湄潭、凤冈、都匀、西秀和正安5个重点茶区201个土壤样品进行测定,利用SPSS和Sigmaplot进行差异显著性分析和绘图分析,采用茶园土壤肥力分级标准和优质高效高产茶园土壤标准评价土壤主要养分状况,对比研究了5个重点茶区茶园土壤的p H、有机质、全氮、有效磷和速效钾。结果表明:1茶园土壤p H值都匀和西秀(p H集中在3.00~4.00,土壤严重酸化)极显著低于湄潭和凤冈(p H集中在4.00~4.50,土壤酸化);湄潭和凤冈极显著低于正安(p H集中在4.00~5.00,土壤有酸化趋势)。2都匀和西秀茶园土壤有机质和全氮含量极显著高...
关键词:
茶园 p H 土壤养分 贵州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彭晚霞 宋同清 邹冬生 王克林 曾馥平 肖孔操 肖润林
【目的】研究覆盖稻草与间作白三叶草对亚热带丘陵幼龄茶园的生态综合调控效果及对茶叶品质和产量的影响。【方法】以常规管理茶园(清耕茶园)为对照,连续4a进行大田对比试验,并采用DPS分析软件对数据进行显著性分析。【结果】两种生物措施均降低了土壤容重,增加了土壤有机质含量,影响了土壤养分的供应状况,提高了茶树土壤关键层次(0~20cm)和关键时期(4~6月)的水分含量,获得了不同观察时刻、不同深度土壤温度的多种调控效果,延缓和缩短了高温和干旱时间,抑制了杂草的生长,增加了天敌的种类和种群数量,减少了虫害发生率,促进了蚯蚓的生长,使茶树-立地环境-伴生生物群落处于良好的自我动态调节状态。【结论】两种生...
[期刊] 浙江林学院学报
[作者]
马立锋 石元值 韩文炎 阮建云
对湖南省砖茶产区及浙江省名优绿茶产区部分茶园氟的调查显示,湖南省土壤氟的质量分数上下土层(0~20cm和20~40cm)分别为(383 83±79 24)mg·kg-1和(347 44±115 95)mg·kg-1,低于全国水平(440mg·kg-1),但高于世界水平(200mg·kg-1)。从上下土层看,上层土水溶性氟的质量分数高于下层土,且水溶性氟只占到全氟量的0 03%~0 06%。浙江省茶园土壤氟质量分数同样较低。统计分析显示,湖南省茶叶中氟质量分数(y)与土壤水溶性氟质量分数(x)之间呈显著线性正相关:y=306 94x+139 31(n=35,r=0 34 ,P
关键词:
茶园 土壤 茶叶 氟 浙江 湖南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颜鹏 韩文炎 李鑫 张丽平 张兰
【目的】茶树是我国重要的经济作物,由于其较好的经济效益,近年来茶树种植面积不断扩大,但是土壤酸化问题也日益突出。对已发表的茶园土壤pH的文献进行整理和分析,明确我国主要产茶省份茶园土壤pH情况,为茶园土壤调控管理和茶园发展规划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我国主要产茶区土壤酸化情况为研究对象,筛选收集中国知网和web of science上2000—2016年发表的相关文献,利用加权平均的方法计算全国以及各产茶省份茶园土壤平均pH,以及在各个区间的分布情况。利用文献数据,比较茶园和周边森林土壤pH的差异。同时利用测土配方施肥数据,对安溪县和松阳县两个典型产茶县不同作物类型下土壤pH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全国茶园土壤平均pH为4.73,各省份间存在很大差异。山东和河南两省茶园土壤pH超过5.5,分别达到5.76和5.54,江西省茶园土壤pH最低,只有3.86。从土壤pH在各区间的分布来看,只有41%的茶园的土壤pH在4.5—5.5这一最适宜茶树生长的范围。高达52%的茶园的土壤pH在4.5以下,属于不适宜茶树生长的强酸性土壤。与森林相比较,种植茶树显著降低了土壤pH。种茶历史悠久的安溪县茶园土壤pH为4.2,远低于水稻土壤的5.2和果蔬等土壤的6.2。在种茶历史相对较短的松阳县,茶园土壤pH为5.1,也分别低于水稻和果蔬等土壤的5.2和5.4。【结论】我国茶园土壤酸化严重,全国茶园土壤平均pH为4.73,超过52%的土壤的pH在4.5以下,属于不适宜茶树生长的强酸性土壤。后期应当加强茶园土壤酸化调控,以防止茶园土壤继续酸化,实现茶叶长期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
茶园 土壤酸化 土地利用方式 中国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段玉 邢弘擎 刘国栋 王婷 刘乐峰 朱旭君 钟增涛 房婉萍
[目的]本文旨在研究茶园间作绿豆和大豆对茶园土壤环境的影响,促进茶叶产业可持续发展,以优化茶园土壤环境、增加茶叶产量、提高茶叶品质。[方法]间作试验设置为茶树-不接种根瘤菌绿豆(T1)、茶树-接种根瘤菌绿豆(T2)、茶树-不接种根瘤菌大豆(T3)、茶树-接种根瘤菌大豆(T4)4个处理,以单作茶树为对照(CK),探究不同间作模式对茶园土壤pH值、土壤养分及茶叶理化指标的影响及土壤指标与茶叶品质之间的关系。[结果]在茶树-豆科作物的间作模式下,豆科作物生长至盛花期(Ⅰ),茶园土壤pH值及土壤酶活性显著增加,除土壤速效磷外,其他土壤养分均显著高于单作茶园,其中土壤速效氮含量在T2处理和T4处理分别比CK增加136.63%和97.87%;除土壤有机质外,间作同一种豆科作物,接种根瘤菌豆科作物的茶园土壤全氮、速效氮、速效磷、速效钾含量均高于未接种根瘤菌豆科作物的茶园,尤其是土壤速效氮和速效磷的含量。间作的豆科作物在盛花期翻压后一个月(Ⅱ),茶园土壤pH值和土壤养分均显著高于单作茶园,且接种根瘤菌豆科作物的处理显著高于未接种根瘤菌的处理,其中在T4处理最高。茶树与豆科作物间作显著影响茶树鲜叶理化成分的代谢,尤其是间作接种根瘤菌豆科作物,间作的茶树鲜叶氨基酸和可溶性糖含量在第Ⅰ时期,T2和T4处理分别比CK增加102.67%、54.37%和180.79%、160.23%,在第Ⅱ时期T2和T4处理分别比CK提高72.29%、41.80%和45.37%、3.17%,且茶树鲜叶的水浸出物在T2和T4处理显著增加,而茶树鲜叶的茶多酚含量在T2和T4处理显著降低。[结论]在茶园间作不同豆科作物均能缓解土壤酸化,显著增加土壤养分,显著增加茶树鲜叶的氨基酸和可溶性糖含量,尤其是茶树-绿豆间作模式的增氮效果更显著。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郝连奇 浦绍柳 范承胜 张艳梅 董辉 蔡丽 伍岗 毕晓清
【目的】研究掌握勐海县古茶园之间土壤养分含量的差异,为勐海县古茶园的土壤养分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有助全县茶叶生产实现高效、优质、生态的目标。【方法】选取勐海县9个具有代表性的古茶园土壤取样检测,并对结果进行综合分析。【结果】有66.7%的古茶园土壤pH值在4.5~5.5,33.3%的古茶园土壤pH值低于4.5;22.2%的古茶园有机质含量高于30 g/kg,77.8%的古茶园有机质在10~30 g/kg;碱解氮含量全部超过120 mg/kg;88.9%的古茶园速效磷含量低于3 mg/kg;66.7%的古茶园速效钾含量低于50 mg/kg。【结论】勐海古茶园土壤中,部分茶园的pH值低于4.5,有机质和碱解氮含量比较丰富,速效磷和速效钾比较缺乏。应充分发挥各种有机肥资源,增加古茶园的土壤肥力,运用好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改善古茶园的土壤养分结构和pH值,确保各地古茶园有合理、高效的土壤养分库。
关键词:
勐海 古茶园 土壤养分 分析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傅超 刘彦随
以杭州市优质品种西湖龙井为主的茶叶用地为例,利用GIS空间分析方法进行茶叶用地适宜性评价,并结合城市规划空间布局方案,分析了未来城市建设用地扩张对茶叶用地在数量与质量上的潜在影响。结果表明:1杭州市现有建设用地对优质茶叶用地形成明显的包围态势,2005—2020年,西湖区建设用地扩张的幅度很大,超过了100%;2按照城市规划方案,研究区将减少茶叶用地面积42.08hm2,有1 138.24hm2的茶叶用地也将受到建设用地扩张和城市交通建设征地的威胁;3基于缓冲区的分析是支撑规划决策的有效方法,规划建设用地500m、1 000m、1 500m缓冲区和主干道路1 000m缓冲区内的茶园影响幅度分别为18.95%、35.56%、60.7%、5.38%。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高秀兵 曹雨 陈娟 张宝林 赖飞 赵华富 周玉锋
为指导贵州省无公害茶园科学使用农药,以实地采访和发放问卷的形式,随机对贵州省5个茶产区的17个重点无公害产茶市(县)216名无公害种植农户、135家茶企业和56家农药销售店面进行无公害茶园农药使用品种调查。结果表明:贵州省无公害茶园具有较好的农药使用品种丰富度及安全性;以防治为目的农药品种使用较多,未见以预防为目的的农药品种;水溶性杀虫剂使用较多,生物源杀虫剂使用较少;不同茶产区差异较大,发达茶产区具有较高的农药种类丰富度和多样性。基于此,提出了贵州省无公害茶园农药品种的使用建议。
关键词:
无公害茶园 农药 品种 贵州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张海艳 朱叶芹 孙国俊 季敏 李粉华 韩敏 袁方 季忠 段康
茶园杂草是影响茶产量和品质的有害生物因素,调查研究其发生规律,可以为制定有效防治措施提供理论依据。为揭示不同生境茶园春季杂草的物种组成、生物多样性及其危害性,于2011和2012年的4月,调查了江苏金坛不同自然环境、不同管理措施、不同区域、不同种植时间茶园的春季杂草种类、数量、高度,进而基于数据的聚类分析以及生境特点,调查茶园被聚分成5个不同生境类群,进一步分析了不同生境类群内杂草群落的物种组成、生活型及生物多样性。结果表明:由于生境类型和管理水平导致的资源差异的影响,不同杂草群落的杂草科、属、种组成差异显著,群落结构存在明显分化,一年生与多年生杂草比例不同。类群I为繁缕(StellarIa ...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