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916)
- 2023(8283)
- 2022(7044)
- 2021(6428)
- 2020(5374)
- 2019(11917)
- 2018(11516)
- 2017(20967)
- 2016(12177)
- 2015(13490)
- 2014(13055)
- 2013(12825)
- 2012(12304)
- 2011(11070)
- 2010(11053)
- 2009(10234)
- 2008(10419)
- 2007(9444)
- 2006(8256)
- 2005(7294)
- 学科
- 济(45242)
- 经济(45163)
- 管理(35407)
- 业(33326)
- 企(27516)
- 企业(27516)
- 方法(21545)
- 数学(18080)
- 数学方法(17807)
- 学(14969)
- 农(13274)
- 财(12839)
- 中国(11567)
- 业经(10579)
- 贸(10264)
- 贸易(10255)
- 易(10003)
- 制(9102)
- 农业(8915)
- 务(8114)
- 财务(8103)
- 财务管理(8083)
- 企业财务(7698)
- 理论(7432)
- 技术(7378)
- 银(7163)
- 银行(7095)
- 环境(7036)
- 划(7018)
- 地方(7018)
- 机构
- 大学(181850)
- 学院(178298)
- 研究(67453)
- 济(65896)
- 经济(64560)
- 管理(62621)
- 理学(54835)
- 理学院(54084)
- 管理学(52723)
- 管理学院(52454)
- 中国(49356)
- 科学(49062)
- 农(48848)
- 农业(39709)
- 京(39544)
- 所(38022)
- 业大(37568)
- 研究所(35227)
- 中心(30214)
- 财(29334)
- 江(27366)
- 农业大学(26059)
- 北京(24350)
- 院(23962)
- 财经(23574)
- 省(23550)
- 室(22869)
- 范(22006)
- 科学院(21874)
- 业(21669)
- 基金
- 项目(126459)
- 科学(97468)
- 基金(93292)
- 家(87645)
- 国家(86944)
- 研究(78242)
- 科学基金(71633)
- 自然(52049)
- 自然科(50887)
- 自然科学(50867)
- 自然科学基金(50009)
- 省(49597)
- 基金项目(49507)
- 社会(48706)
- 社会科(46027)
- 社会科学(46010)
- 划(43448)
- 资助(38033)
- 教育(35603)
- 重点(29325)
- 计划(28729)
- 编号(27970)
- 部(26711)
- 创(26237)
- 发(26087)
- 科技(25972)
- 科研(25890)
- 创新(24694)
- 业(24248)
- 农(22257)
共检索到26167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史晓雪 牛占宇 幸超 张三润 闫婉姝 张润厚
为研究饲粮中添加硬脂酰辅酶A去饱和酶(SCD)的抑制剂(梧桐籽油)和促进剂(罗格列酮)对育肥绵羊背最长肌及皮下脂肪中脂代谢关键调节因子和相关酶mRNA表达量的影响,选用18只平均体重为27.71±2.64kg、生理状况相似的杂交公羊(美利奴♂×小尾寒羊♀)随机分为3组,每组6只,进行单栏饲养(2.0m长×1.2m宽)。对照组(C组)饲喂含4.8%胡麻籽的饲粮,梧桐籽油组(W组)饲喂对照组饲粮+15g/d梧桐籽油,罗格列酮组(L组)饲喂对照组饲粮+8mg/d罗格列酮。试验期50d,其中过渡期10d,预饲期5d,正式试验期为35d。结果表明:1)与对照组相比,W组背最长肌和皮下脂肪中PPAR-γmRNA表达量分别上调了42%和28%,背最长肌中SREBP-1和SCD mRNA表达量分别下降了20%和24%(P<0.05);2)与对照组相比,L组背最长肌中PPAR-γ和SREBP-1mRNA表达量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分别提高了93%和35%(P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史晓雪 牛占宇 幸超 张三润 闫婉姝 张润厚
为研究日粮中添加硬脂酰辅酶A去饱和酶(SCD)的活性促进剂(罗格列酮)和抑制剂(梧桐子油)对绵羊背最长肌及皮下脂肪组织中的脂肪酸合成酶(FAS)、脂蛋白脂酶(LPL)、乙酰辅酶A羧化酶(ACC)以及SCD酶活性的影响,选18只体重为27.71±2.64kg、生理状态相似的杂交公羊(美利奴♂×小尾寒羊♀),将其随机分为3组,每组6只,单栏饲养。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梧桐子油组饲喂基础日粮+15g/d梧桐子油,罗格列酮组(L组)饲喂基础日粮+8mg/d罗格列酮。结果表明:1)与对照组相比,罗格列酮可以显著提高绵羊背最长肌中LPL、SCD和皮下脂肪中FAS酶的活性(P<0.05),然而,对背最长肌和皮下脂肪中ACC酶的活性没有影响。2)与对照组相比,梧桐子油抑制了绵羊背最长肌中ACC和SCD酶的活性,但对皮下脂肪中的ACC、FAS、LPL和SCD酶活性没有影响。本试验表明罗格列酮可以通过增强机体对胰岛素的敏感性,进而提高SCD和FAS的活性,另外罗格列酮还可以通过激活PPAR-γ,进而提高组织中LPL的活性;富含不饱和脂肪酸的梧桐子油可以通过抑制ACC的基因表达而影响组织中其酶活性的变化,SCD的活性受到梧桐子油中苹婆酸和其他多不饱和脂肪酸的抑制作用而表现出活性降低的结果。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占今舜 郭静 杨宏波 詹康 刘红 刘明美 赵国琦
为研究不同精粗比全价颗粒饲料对犊牛不同组织中SREBP-1、FASN、SCD1和ApoA1mRNA表达的影响,选取日龄和体重相近的中国荷斯坦断奶公犊牛12头,分为4组,每组3头,各试验组精粗比分别为75∶25(Ⅰ)、70∶30(Ⅱ)、65∶35(Ⅲ)和60∶40(Ⅳ),预试期14d,正试期56d。结果表明,试验Ⅱ组肝脏、十二指肠和瘤胃中的SREBP-1和ApoA1mRNA相对表达量显著高于试验Ⅳ组(P<0.05),而在瘤胃和肌肉中的结果与之相反;试验Ⅰ组犊牛肝脏和十二指肠以及试验Ⅲ组瘤胃中的SCD1mRNA...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刘功炜 侯海瑞 王尧悦 贾亚洲 陈玉林 杨雨鑫
【目的】探讨日粮中桑叶添加方式和添加量对绒山羊血脂代谢及组织中脂蛋白酯酶(LPL)、脂肪酸合成酶(FASN)、瘦素(Leptin)基因表达量的影响。【方法】选用体况良好(平均体质量(28±1.05)kg/只)的陕北白绒山羊羯羊60只,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干桑叶组Ⅰ、干桑叶组Ⅱ、青贮桑叶组Ⅰ、青贮桑叶组Ⅱ、青贮桑叶组Ⅲ6组,其中对照组日粮中不添加桑叶;干桑叶组Ⅰ、Ⅱ日粮中分别添加质量分数10%,15%的自然风干桑叶,青贮桑叶组Ⅰ、Ⅱ、Ⅲ组日粮中分别添加质量分数10%,15%,20%的青贮桑叶。饲养试验持续70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李英奇 梁雅旭 高霄霄 万珍 张国敏 王锋
[目的]本试验旨在探讨高能饲粮对湖羊肝脏组织细胞增殖、能量代谢和脂代谢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选取36只体况良好、体质量相近的3月龄湖羊公羔,随机分为正常日粮组(CON)和高能日粮组(HE),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6只。CON组和HE组个体饲喂日粮的能量水平分别为10和11 MJ·kg~(-1)。预饲14 d后正式饲喂60 d,试验结束后屠宰并采集肝脏组织,用于H&E染色、免疫组化检测和荧光定量PCR(qPCR)、Western blot检测。[结果]H&E染色显示HE组湖羊肝脏组织中出现轻度空泡样变性;免疫组化发现PCNA蛋白主要表达于肝细胞核中,mTOR和LXRα蛋白主要定位在肝细胞质中。高能饲粮饲喂显著提高肝脏组织PCNA和SREBP-1c的mRNA与蛋白表达水平(P<0.05),显著降低肝脏组织LKB1和AMPK的mRNA与蛋白的表达水平(P<0.05),显著降低肝脏组织PGC-1α和SIRT1的蛋白表达水平(P0.05)。[结论]提高湖羊的日粮能量水平能增强湖羊肝脏组织的细胞增殖及脂肪合成能力。
关键词:
湖羊 肝脏 能量代谢 脂代谢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刘国旭 孟晓雪 马强 卫育良 梁萌青 徐后国
不同鱼类的脂肪组织分布模式具有高度多样性。大菱鲆具有相对特殊的脂质储存模式;鳍条附近皮下脂肪组织是其重要的脂肪存储部位。为了更好地了解大菱鲆的脂质代谢生理,本实验初步研究了29个脂质代谢相关基因在大菱鲆体内的组织表达,这些基因参与了脂肪生成、脂肪酸β氧化、甘油酯的生物合成和水解、脂质运输以及相关的脂代谢转录调控过程。从30尾鱼(10尾混样作为一个重复)中采集眼、鳃、脑、皮肤、肌肉、肝脏、胃、肾脏、脾脏、心脏、前肠、幽门盲囊、后肠、盲肠和脂肪组织共15个组织样本进行qRT-PCR分析。结果显示,肠和脑中脂肪生成基因表达量高,肝脏和肌肉脂肪生成基因表达量低。肠内大部分载脂蛋白和脂质代谢相关转录因子的基因表达水平也较高。肌肉中脂肪酸β氧化相关基因的表达水平较低。细胞内甘油酯酶在脑、眼和心脏中高表达。本研究表明,在大菱鲆体内,肠道可能不仅是脂质摄取的场所,也是大菱鲆体内重要的脂肪代谢器官。本研究为进一步探讨大菱鲆脂代谢特征及探索不同储脂类型鱼类中脂肪代谢的多样性提供了基础数据,也将有助于在分子水平上进一步研究鱼类的脂质代谢调节。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周沙沙 刘宝凤 魏琳琳 王景霖 刘建华 梁琛 乔利英 刘文忠
【目的】克隆绵羊UCP4基因的编码序列(CDS),分析CDS及其编码蛋白结构特点,并探讨其mRNA的发育性表达规律,以期为该基因的结构和功能研究奠定理论基础。【方法】利用RT-PCR技术从绵羊大脑组织中扩增出该基因的编码区序列,运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UCP4蛋白的理化性质和结构特点。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对两个具有显著尾型差异的绵羊品种(广灵大尾羊和小尾寒羊)2、4、6、8、10和12月龄共计96个个体的8种组织(大脑、小脑、下丘脑、垂体、皮下脂肪、肾周脂肪、肠系膜脂肪和尾部脂肪)进行mRNA表达研究。【结果】绵羊UCP4基因CDS区长972 bp,编码323个氨基酸,分子量为35.73...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胡琼 富俊才 慕向东
研究日粮中添加不同油籽对绵羊瘤胃内容物和体组织脂肪酸组成的影响。试验1选用4只体重接近、装有永久性瘘管公羊(无角陶赛特×小尾寒羊),进行4×4拉丁方试验,定量饲喂对照组日粮和含花生仁(PS)、亚麻籽(LS)、葵花籽(SS)3种不同破碎油籽的日粮。结果表明:日粮添加不同油籽对绵羊瘤胃发酵功能没有影响,但添加油籽后提高了瘤胃内容物中cis-9,trans-11-C18:2t、rans-11-C18:1的含量;试验2选用体重(18.4±0.7)kg生长期公羊(小尾寒羊)16只,随机分为4组,分别饲喂与试验1相同组分的日粮,结果表明:日粮添加不同油籽提高了绵羊背最长肌、皮下脂肪中cis-9,trans...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姚煜 梁旭方 李光照 王琳 刘秀霞
为了研究鳜(Siniperca chuatsi)脂蛋白脂酶(LPL)、肝脂酶(HL)基因结构与功能关系,首先采用RT-PCR及RACE法,克隆得到鳜肝脏LPL与HL基因cDNA全序列。鳜肝脏LPL基因cDNA全长为2089bp,其中开放阅读框(ORF)为1548bp,编码515个氨基酸。鳜HL基因cDNA全长为1964bp,其中ORF为1494bp,编码497个氨基酸。进化树分析显示,鳜LPL与HL基因与其他脊椎动物的LPL、HL基因各自聚集成簇。对鳜基因组进行PCR获得鳜LPL与HL全基因组DNA序列,与其他脊椎动物基因结构相似,鳜LPL基因由10个外显子和9个内含子组成,全长7392bp;...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王涛 王玮 陈同庆 夏小雨 缪金晗 张红燕 尹绍武
通过96 h急性毒性实验研究水体铜暴露对暗纹东方鲀(Takifugu fasciatus)生理生化及脂代谢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实验设置对照组、0.1 mg/L和0.2 mg/L (96-h LC_(50)) 3个铜处理组。结果表明,铜在暗纹东方鲀肝、肌肉和全鱼中的积累量随着处理浓度的提高而提高。同等浓度处理下,铜的积累量为肝脏>全鱼>肌肉。随着铜处理浓度的提高,肝脏中丙二醛(MDA)含量及抗氧化酶活性[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总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氢酶(CAT)]显著上升。急性铜暴露诱发肝脏血细胞沉积以及血窦扩张的症状。在鳃中,诱发上皮细胞增生,顶部棒状以及产生动脉瘤等症状。急性铜胁迫后,暗纹东方鲀肠道中的淀粉酶活性显著上升,但脂肪酶活性显著下降。在肝脏中,随着处理浓度的提高,淀粉酶、蛋白酶和脂肪酶活性显著降低。在0.1 mg/L处理组,脂肪合成相关基因(G6PD、6PGD、LPL、Fas和Acc)的表达量最高。但在0.2mg/L处理组中,脂肪分解相关基因(HSL和CPT1)的表达最高。急性铜胁迫后对转运因子PPARα的影响不显著,但转运因子PPARγ的表达量显著上升。本实验表明铜对暗纹东方鲀生理生化指标及脂代谢相关基因的表达均产生显著影响,本研究为暗纹东方鲀养殖过程中铜的合理使用提供有益的指导价值,也为生产中更好地监控重金属污染提供一定的技术指标参考。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李岩 廖和荣 李知勉 孙杰 李大全
目的为探讨外源性IGF-Ⅰ对绵羊皮肤中毛囊生长调控的影响。方法选取36只新疆细毛羊,随机分成6组。在每只绵羊的左、右两侧肩胛前部分别进行拔毛、剃毛处理。同时在左侧肩胛前部的拔毛、剃毛和正常区的交叉处注射0.5ml IGF-Ⅰ(10ng.ml-1),然后在第0、3、6、9、12、50天采取皮样。用RT-PCR方法,测定各皮肤中GHR、IGF-Ⅰ、IGF-ⅠR、KAP3.2和KAP6-1的mRNA相对丰度。结果(1)IGF-Ⅰ可以下调正常皮肤中GHR基因的表达,对IGF-Ⅰ、IGF-ⅠR的表达没有显著的影响,能显著提高KAP3.2和KAP6-1的转录水平;(2)IGF-Ⅰ在3 d内可降低拔毛皮肤中...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任善茂 陶勇 江慧 王健
选用750只健康的37周龄产蛋期黑羽番鸭,随机均分为5组,每组5个重复,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试验组分别饲喂添加2%、4%、6%和8%发酵饲料的饲粮,预试期7 d,正试期37 d,探究发酵饲料对产蛋番鸭生产性能、体组织脂肪含量、脂肪代谢相关基因表达和盲肠微生物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水平发酵饲料组产蛋番鸭的产蛋率、平均蛋质量、平均日产蛋质量、料蛋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日粮中添加4%、6%和8%发酵饲料显著(P<0.05)降低了破(软)蛋率;不同水平发酵饲料组产蛋番鸭肝脏、胸肌和腿肌中的脂肪含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和4%发酵饲料组产蛋番鸭肝脏FAS和LPL及8%发酵饲料组产蛋番鸭肝脏PPAR–γ基因表达量均显著(P<0.05)高于对照组的,4%、6%和8%发酵饲料组产蛋番鸭腹脂ATGL基因表达量显著(P<0.05)低于对照组的,腹脂PPAR–γ基因表达量相比对照组的有增加趋势(P=0.07);4%发酵饲料组Sobs指数显著(P<0.05)高于6%发酵饲料组的,且4%发酵饲料组的Shannon指数显著(P<0.05)高于其他各组的;添加8%发酵饲料显著(P<0.05)降低了unclassified_o_Bacteroidales的相对丰度,添加4%发酵饲料显著(P<0.05)提高了norank_f_Oscillospiraceae的相对丰度。可见,饲粮中适量添加发酵饲料,能降低产蛋番鸭破(软)蛋率,调节鸭脂肪合成相关基因的表达水平,提高肠道菌群的多样性并在属水平改善肠道菌群结构,产蛋番鸭日粮中混合发酵饲料适宜添加水平为4%。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任善茂 陶勇 江慧 王健
选用750只健康的37周龄产蛋期黑羽番鸭,随机均分为5组,每组5个重复,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试验组分别饲喂添加2%、4%、6%和8%发酵饲料的饲粮,预试期7 d,正试期37 d,探究发酵饲料对产蛋番鸭生产性能、体组织脂肪含量、脂肪代谢相关基因表达和盲肠微生物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水平发酵饲料组产蛋番鸭的产蛋率、平均蛋质量、平均日产蛋质量、料蛋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日粮中添加4%、6%和8%发酵饲料显著(P<0.05)降低了破(软)蛋率;不同水平发酵饲料组产蛋番鸭肝脏、胸肌和腿肌中的脂肪含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和4%发酵饲料组产蛋番鸭肝脏FAS和LPL及8%发酵饲料组产蛋番鸭肝脏PPAR–γ基因表达量均显著(P<0.05)高于对照组的,4%、6%和8%发酵饲料组产蛋番鸭腹脂ATGL基因表达量显著(P<0.05)低于对照组的,腹脂PPAR–γ基因表达量相比对照组的有增加趋势(P=0.07);4%发酵饲料组Sobs指数显著(P<0.05)高于6%发酵饲料组的,且4%发酵饲料组的Shannon指数显著(P<0.05)高于其他各组的;添加8%发酵饲料显著(P<0.05)降低了unclassified_o_Bacteroidales的相对丰度,添加4%发酵饲料显著(P<0.05)提高了norank_f_Oscillospiraceae的相对丰度。可见,饲粮中适量添加发酵饲料,能降低产蛋番鸭破(软)蛋率,调节鸭脂肪合成相关基因的表达水平,提高肠道菌群的多样性并在属水平改善肠道菌群结构,产蛋番鸭日粮中混合发酵饲料适宜添加水平为4%。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马骏 柳阳 李勇 张静 赵宁宁
为探究主要脂肪和蛋白质水平对工业化养殖大西洋鲑(Salmo salar)成鱼脂肪相关代谢酶和生长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本实验采用3×2双因素随机实验设计,设置3个脂肪水平:18%、21%、24%(分别以F18、F21、F24表示),2个蛋白质水平:38%、48%(分别以P38、P48表示)。组合为6个实验处理组,每组3个重复,每重复40尾鱼。实验在室内封闭循环水养殖系统中进行,实验鱼初始体重(650.0±45.50)g,实验期56 d。结果表明:(1)工业化养殖实验鱼的脂肪需求较国外深海网箱养殖明显降低,蛋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郝称莉 李齐发 乔永 刘振山 邵丹青 李伟华 林建良 吴福荣 沈补根 谢庄
【目的】研究湖羊不同部位肌肉H-FABP和PPARγ基因mRNA的发育变化规律,结合屠宰试验分析H-FABP和PPARγ基因mRNA表达水平对肌内脂肪沉积的影响。【方法】选取初生、1、2、3、4、5、6月龄湖羊公羔和12月龄的成年公湖羊各5只,屠宰后取背最长肌、腰大肌和股二头肌检测肌内脂肪含量,用荧光实时定量PCR法检测湖羊不同部位肌肉H-FABP和PPARγ基因mRNA表达水平,分析其在不同时期的变化及其与肌内脂肪含量的关系。【结果】(1)随着月龄的增加,肌内脂肪(intramuscular fat,IMF)含量持续上升;同月龄背最长肌和腰大肌IMF含量显著高于股二头肌(P<0.05)。(2...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