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3847)
- 2023(5554)
- 2022(4681)
- 2021(4350)
- 2020(3513)
- 2019(8185)
- 2018(8303)
- 2017(15140)
- 2016(8468)
- 2015(9771)
- 2014(10153)
- 2013(9901)
- 2012(9453)
- 2011(8477)
- 2010(8559)
- 2009(7656)
- 2008(7685)
- 2007(7401)
- 2006(6582)
- 2005(5658)
- 学科
- 济(35758)
- 经济(35734)
- 管理(21098)
- 业(20717)
- 企(15122)
- 企业(15122)
- 地方(13782)
- 农(13235)
- 中国(10789)
- 业经(10273)
- 方法(10060)
- 农业(9162)
- 产业(8973)
- 数学(7769)
- 数学方法(7693)
- 财(7172)
- 制(7031)
- 地方经济(6683)
- 理论(6468)
- 技术(6208)
- 学(6182)
- 和(5674)
- 环境(5575)
- 教育(5429)
- 结构(5304)
- 发(5083)
- 教学(4944)
- 贸(4870)
- 贸易(4864)
- 体(4701)
- 机构
- 学院(114990)
- 大学(109792)
- 济(43110)
- 经济(41937)
- 管理(41167)
- 研究(37792)
- 理学(33775)
- 理学院(33341)
- 管理学(32699)
- 管理学院(32481)
- 中国(29465)
- 京(24893)
- 科学(22780)
- 江(21457)
- 财(20452)
- 州(19792)
- 中心(19111)
- 所(18457)
- 农(17777)
- 范(17157)
- 师范(17014)
- 研究所(16104)
- 北京(15901)
- 业大(15603)
- 技术(15343)
- 省(15154)
- 财经(15011)
- 院(14247)
- 职业(13703)
- 农业(13380)
- 基金
- 项目(70953)
- 研究(57716)
- 科学(54566)
- 基金(46200)
- 家(38639)
- 国家(38183)
- 社会(34217)
- 科学基金(32756)
- 社会科(32221)
- 社会科学(32212)
- 省(30998)
- 教育(26593)
- 编号(26277)
- 基金项目(24990)
- 划(24733)
- 成果(21508)
- 课题(19490)
- 自然(19162)
- 自然科(18588)
- 自然科学(18585)
- 自然科学基金(18240)
- 资助(18147)
- 发(17582)
- 年(16291)
- 重点(16062)
- 创(15100)
- 发展(14807)
- 项目编号(14795)
- 规划(14714)
- 性(14583)
共检索到19228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王瑛
在广西区域合作"一轴两翼"战略的背景下,梧州市毗邻粤港澳的地缘优势、自然资源及其发展潜力正被重新认识和定位。本文分析了梧州承接东部产业转移的意义、机遇与挑战,并提出应通过增强优势产业的集聚能力、发展园区经济两大实施途径,加快承接东部产业转移基地的建设。
关键词:
产业转移 产业集群 招商引资 工业园区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吴钊雄
(一)我们研究和制订梧州市经济发展战略,首先要明确下面几点:(1)经济发展战略,是指一定时期、一定范围为实现一定经济目标所拟定的总方针和根本性措施,它对经济活动具有较长期的指导意义和作用。任何一个经济区域,一个中心城市,只有科学地确定了正确的经济发展战略,才能获得全局上的主动权,才能明确主攻方向,从而能动地适应不断变化着的新形势,科学而合理地部署力量,在宏观、微观两个方面都取得显著的经济效益。(2)研究经济发展战略,有两个出发点:一是要有全局观点,必须服从全国、全区的经济发展战略,只有把梧州放在全国、全区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熊耀献 黎基钦 陈勇新 覃乐敏 黄云贵 孔祥鹏 姚让和 胡德期 吴胜泽 吴永华 甘德富 邓泽耀 陈刚 叶绍清 罗琳 郑志军 莫婷 刘景欣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相伟 鲁春慧
近年来,我国东部地区部分劳动密集型企业经营困难,但却未向中西部地区转移,与政府期望和梯度转移理论所揭示的现象有较大距离。通过对西部典型地区南宁市的实地调研,从转入地的角度探讨区际产业转移缓慢的原因,揭示出影响区际产业转移的因素是多元的,除生产成本外,配套产业情况、土地管理方式、以及促进产业转移的政策乃至地区文化都会产生较大影响;而且,"生产成本"的内涵与国际产业转移不同,劳动力成本的区际差异不会明显驱动产业转移。基于南宁案例的剖析后认为,由于缺乏产业转移,未来中西部地区可能会出现发展动力不足的问题,实现东中西部地区协调发展的手段值得进一步思考。
关键词:
产业转移 劳动力成本 配套产业
[期刊] 中国图书馆学报
[作者]
陆飚
梧州市读书成果效益喜人1994年4月,由广西梧州市图书馆倡议,并与梧州市委宣传部、市精神文明办、市文化局、市总工会、市科协、市社科联联合举办了全市范围的首次读书成果征集、评奖活动。短短的一个多月,共征集读书成果397项。从一个侧面反映出该市广大读者利...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广西梧州市国家税务局课题组 江虹 黎诗
近年,梧州市抢抓承接东部产业转移良机,利用高岭土资源优势和区域优势,加大招商引资和园区建设力度,主动承接广东陶瓷产业转移,促使陶瓷产业逐步成为梧州市的重要新兴产业之一。文章从税收视角及陶瓷产业发展特性,对陶瓷产业园区的陶瓷企业进行研究分析,提出转变陶瓷产业发展方式及增加地方财税收入的建议,为承接东部转移产业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一、陶瓷产业发展规划围绕"以资源换产业"思路,建设陶瓷产业园区成为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邓水兰 刘志康
近年来赣州承接产业转移项目和利用外资规模高速增长、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和日趋合理,但承接转移的产业集中于制造业,第三产业比重偏低;区域过于集中,国际化程度不高;项目规模偏小,产业层次不高;转移时过度看重经济数量增长,忽视可持续发展;交通基础设施不够完善,转移载体功能有限。赣州承接产业转移应坚持可持续性原则、因地制宜原则、市场主导与政府推动相结合原则,加快城市化发展步伐,扩大市场规模;加快人力资源的开发,建立健全人才培养和引进机制;加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加快产业园区建设,提高产业配套能力;扩大开放力度,积极主动承接产业转移。
关键词:
产业转移 承接 赣州市 对策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陈萍
产业转移能否实现受市场机制与政府双重作用:市场机制通过微观经济系统的竞争发挥作用,政府力量通过宏观经济政策来发挥作用。近年来,受到劳动力成本升高、人民币升值等影响,中国的产业转移呈现出产业集群转移的特征。因此,在东部地区大量产业寻求转移的良好机遇下,要实现中部地区产业集群的整体承接,就要做到切实改善投资环境,加强产业集群的集聚效应,发展特色产业集群,加强投融资平台建设,审慎引资,将承接产业集群转移与产业发展相结合。
关键词:
产业转移 产业集群 中部地区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郭满女 谢朝明
"国民休闲计划"即将实施,标志着中国的大众休闲、大众旅游时代已经到来,这对于促进全国中小城市休闲旅游业发展,完成从传统观光旅游地到休闲度假地的转换,具有积极意义。本文以广西梧州建设休闲旅游基地为例,结合休闲旅游的特点,在介绍梧州休闲旅游发展现状的基础上,对梧州休闲旅游市场存在的问题及原因进行了分析,探讨了梧州市建设休闲旅游基地的对策。
关键词:
国民休闲计划 休闲旅游 观光旅游 梧州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何龙斌
产业集群是东部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但也是妨碍其产业转移和升级的主要阻力。博弈分析表明,西部地区通过发展产业集群吸引东部地区大规模产业转移是双方的最优战略组合。因此,为有效承接东部地区产业转移,西部地区应高度重视产业集群战略,认真规划集群产业;制定产业集群政策,稳步实施集群创导计划;认真贯彻产业链招商的思路,引进集群产业链上的企业;认真规划产业园区,打造有效的产业集群平台;积极发展中介机构,创造产业集群"生态圈"。
关键词:
产业集群 产业转移 西部地区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尹磊
文章指出,产业转移是一把双刃剑,产业西移对西部地区经济发展有积极作用,但也存在着负面影响。西部地区应该通过改善投资条件、加强产业配套能力建设及发展特色优势产业等措施,并在产业升级的基础上承接产业转移。
关键词:
产业转移 产业升级 优势产业
[期刊] 改革
[作者]
吴国萍 张鑫
在产业转移与产业承接中,地方政府为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必然展开博弈,但是不同博弈行为导致的结果不同,只有竞合博弈行为才是产业承接中政府之间最优的博弈行为,要实现这种最优博弈行为,需要对产业承接地政府的角色进行转换和重新定位。
关键词:
产业承接 产业转移 博弈论 竞合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董建蓉 李文生
基于要素禀赋理论和劳动密集型产业转移理论,我国东部地区经过多年的发展,出现了土地、劳动力等生产要素供应紧张、价格上涨的局面,并且由于发展传统模式下的劳动密集型产业给东部地区带来了许多社会问题,将劳动密集型产业转移至西部成为必要。而西部地区的资源优势、政策优势和潜在的市场优势又为东部产业向西部转移提供了有利的条件。通过东西互动,可以实现东西部地区经济的共同发展。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雷朱家华 黄惠玲 龚惠萍
中国经济飞速发展,城市化速度加快,除原有的长三角、珠三角以及京津唐城市群之外,中西部地区也在不断崛起,新兴的城市群不断出现,如关中—天水城市群、西安经济圈等。然而,这些中西部地区城市群的发展,需要依靠当地产业的不断进步与发展。文章以西安经济圈为例,分析中西部地区承接东部地区产业转移的可行性和必要性,从而为中国发展中西部地区提供相应的意见及建议。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王海霞
产业转移是一把双刃剑,东业西移对西部地区经济发展有积极作用,但不可避免地存在着负面影响。如果忽略了这些负面影响,非理性的承接转移产业,西部将难以在产业竞争性对接中取得预期的成效,甚至会延缓西部的发展。只有有针对性地采取趋利避害的对策,才能使西部地区更科学地应对产业转移中出现的问题,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地发展。
关键词:
西部地区 承接 东部 产业转移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