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6)
- 2023(12)
- 2022(16)
- 2021(12)
- 2020(11)
- 2019(30)
- 2018(20)
- 2017(18)
- 2016(27)
- 2015(20)
- 2014(21)
- 2013(67)
- 2012(82)
- 2011(28)
- 2010(80)
- 2009(21)
- 2008(26)
- 2007(60)
- 2006(17)
- 2005(13)
- 学科
- 梅(280)
- 梅花(228)
- 花(228)
- 其他(94)
- 学(48)
- 济(37)
- 经济(37)
- 杨梅(24)
- 业(20)
- 农(20)
- 地方(20)
- 农业(15)
- 方法(13)
- 管理(13)
- 类(13)
- 和(12)
- 生态(12)
- 生态学(12)
- 制(11)
- 动物(11)
- 教育(11)
- 文化(11)
- 动物学(10)
- 害(10)
- 林(10)
- 水产(10)
- 业务(9)
- 中国(9)
- 企(9)
- 企业(9)
- 机构
- 学院(528)
- 大学(523)
- 业大(301)
- 京(278)
- 研究(277)
- 农(276)
- 农业(235)
- 林学(235)
- 学园(215)
- 林业(203)
- 园林(199)
- 科学(194)
- 北京(185)
- 林学院(183)
- 农业大学(170)
- 所(169)
- 中国(156)
- 林业大学(150)
- 研究所(149)
- 艺(147)
- 中心(144)
- 江(143)
- 园艺(136)
- 省(133)
- 市(112)
- 州(107)
- 梅(105)
- 室(103)
- 技术(101)
- 南京(100)
共检索到91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梅(Armeniaca mume Sieb.)蔷薇科杏属落叶乔木,稀灌木,高4~10米;树皮浅灰色或带绿色,平滑;小枝绿色,光滑无毛。叶片卵形或椭圆形,叶边常具小锐锯齿,灰绿色。花单生或有时2朵同生于1芽内,直径2~2.5厘米,香味浓,先于叶开放;花萼通常红褐色;花瓣倒卵形,白色至粉红色。果实近球形,直径2~3厘米,黄色或绿白色,被柔毛,味酸。花期冬春季,果期5~6月。梅原产中国南方,已有三千多年的栽培历史,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丘波 丘莹莹 赖万年
在史料的基础上进行逻辑分析,提出梅州命名来源路径为"梅花—梅溪—梅口—梅州";依史实否定"梅鋗说",并指出梅鋗与梅花的关联;"嘉应州"的名字也与"梅"相关。激励人们发扬梅花精神,建设美好梅州。
关键词:
梅州 梅溪 梅花 梅花精神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贾培信
朝赏露蕾夕赏花,白绿红黄片片霞。细品梅花三百天,自古画梅不如花。像许多人一样,我对梅花有一种特殊的爱。但真正对梅花有真情实感的认识,是在我亲眼见到梅花之后。那一朵朵令我陶醉的梅花,使我从心中唱出这首对梅花的赞诗。第一次见到梅花是在北京的梅展上,它使我对梅花产生了强烈的兴趣。于是,去年春节我毅然到南方拍摄梅花。在武汉东湖磨山梅园,那满园的梅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李标 罗康敏
黑龙潭风景名胜区是一座具2000多年悠久历史的寺观园林,名胜古迹众多,古梅荟萃,梅文化源远流长。"龙泉探梅"充分利用了云南丰富的梅资源优势,宏扬了中华梅文化,是独具特色的赏梅胜地。
关键词:
昆明黑龙潭 龙潭 古建 古梅 梅园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李庆卫
该文重点对 2 0 0 3— 2 0 0 4年的梅研究从种质资源、育种、繁殖栽培技术与生理、分子生物学、梅文化、梅花应用、果梅及其加工等 7个方面进行了综述 ,并对以后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刘敦娴 周戎铠
本文对中国梅文化进行了初步探讨.先从论述梅文化兴起的背景入手,再介绍绚丽多采梅文化的方方面面,包括诗、词、春联、绘画、音乐、电影多种造型艺术,梅食品、梅邮票、梅切花、赏梅胜地、梅桩盆景以及梅花科研,等等.
关键词:
梅文化 梅音乐 梅食品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刘青林 陈俊愉
梅(Prunus mume Sieb.et Zucc.)既是传统名花,又是用途广泛的果树.对于这样一种花果兼用的重要园艺植物,国内外对梅及梅果加工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研究.无论赏花,还是采果,对梅的种质资源、品种选育、繁殖栽培、植物保护,及其植物学和植物生理学基础的研究,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舒迎澜
梅花与蜡梅,皆原产中国;栽培历史悠久,享誉海内外,是人民大众喜闻乐见的传统名花。这两种花卉,人称二梅,彼此不同,又颇相似;在我国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中产生的华夏文化,不断增添花文化的丰富内涵,该文试图就二梅的文化,予以探讨,以期抛砖引玉。
关键词:
梅 蜡梅 梅花 华夏文化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褚孟嫄 房经贵
梅是我国原产的果品,色、香、味、形俱佳,味酸,少生食,多加工后食用。我国古代先民已习惯吃腌梅,也有将梅用于烹调鱼肉和羹汤,或制成乌梅作为药用。民间传统的梅果制品有用糖渍的、用盐腌的梅制品以及梅酒和酸梅汤等。近半个世纪来,随着食品科学的发展,研究证明了梅果含有多种有机酸,其中以柠檬酸为主,有解毒、净血和杀菌的功能,又富含多种碱性矿物质,呈强生理碱性,因而被称为"健康食品"。现在市面上常见的各种梅制食品和饮料有:梅坯(成梅干)、干湿梅、话梅、乌梅、酸梅汤、梅卤、糖青梅、梅脯、梅酱、青梅酒、鲜梅汁、梅汁精、梅晶固体饮料等。另外,在国际贸易中梅的需要量正逐年增加。
关键词:
梅 果梅 食品文化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