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295)
- 2023(1988)
- 2022(1634)
- 2021(1677)
- 2020(1476)
- 2019(3215)
- 2018(3087)
- 2017(5746)
- 2016(3564)
- 2015(4068)
- 2014(4072)
- 2013(4082)
- 2012(4145)
- 2011(3789)
- 2010(3796)
- 2009(3537)
- 2008(3652)
- 2007(3236)
- 2006(2945)
- 2005(2806)
- 学科
- 济(12781)
- 经济(12767)
- 学(10880)
- 管理(5658)
- 业(5468)
- 方法(4708)
- 农(4400)
- 数学(3697)
- 数学方法(3598)
- 企(3492)
- 企业(3492)
- 水产(2923)
- 理论(2865)
- 经济学(2849)
- 地方(2763)
- 农业(2740)
- 动物(2577)
- 中国(2565)
- 教育(2510)
- 和(2346)
- 财(2228)
- 动物学(2216)
- 业经(2156)
- 贸(2063)
- 贸易(2062)
- 易(1983)
- 融(1819)
- 金融(1818)
- 环境(1728)
- 及其(1691)
- 机构
- 大学(56934)
- 学院(54017)
- 研究(25128)
- 科学(18960)
- 济(18938)
- 经济(18556)
- 农(17935)
- 中国(17072)
- 管理(15863)
- 所(15200)
- 农业(14847)
- 研究所(14263)
- 理学(13304)
- 理学院(13044)
- 业大(12624)
- 管理学(12595)
- 管理学院(12499)
- 京(12465)
- 中心(10429)
- 江(9587)
- 省(9522)
- 农业大学(9318)
- 院(9007)
- 范(8599)
- 室(8579)
- 师范(8372)
- 湖(8340)
- 财(8006)
- 实验(7864)
- 北京(7851)
共检索到8436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王亚龙 李昊成 何勇凤 王旭歌 朱永久 杨德国 柴毅
为了阐明长湖5种土著鲌类摄食器官形态特征间的差异,于2014年采集红鳍原鲌(ChanodiChthys erythropterus)、翘嘴鲌(Culter alburnus)、达氏鲌(C.dabryi)、蒙古鲌(C.mongoliCus)、拟尖头鲌(erythroCulter oxyCephaloides)等5种鲌类共277尾,采用非参数检验、方差分析和判别分析等对5种鲌类的11个摄食器官形态指标和食物组成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显示,长湖5种鲌类摄食器官形态特征存在差异,差异主要表现在上、下颌伸展度、口宽3个性状上;典型判别分析显示5种鲌种间离散程度较高;聚类分析表明翘嘴鲌和达氏鲌摄食器官形态相似...
关键词:
长湖 鲌 摄食器官 食性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曾聪 阎里清 高泽霞 曹小娟 钱雪桥 王卫民
对团头鲂的3个种质资源区(梁子湖、鄱阳湖和淤泥湖)群体的可量性状和可数性状进行了多元统计分析。对可数性状的方差分析结果表明,3个团头鲂群体在侧线鳞数、侧线上鳞数、侧线下鳞数、胸鳍鳍条数以及臀鳍鳍条数上存在显著性差异;以体长作为协变量对可量性状进行的协方差分析显示,3个团头鲂群体在全长、体高、头长、头宽、尾柄长、尾柄高、背前区长和腹鳍前长存在显著性差异。对可量性状建立判别函数以及对可量性状平均值进行聚类分析表明梁子湖团头鲂与鄱阳湖团头鲂在外部形态上更为相似。主成分分析构建了3个主成分,其贡献率分别为39.78%、22.63%和6.53%,累计贡献率为68.95%。多元统计分析显示梁子湖群体和淤泥...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杨瑞斌 边书京 周洁 谢从新
用 4种指标分析了梁子湖麦穗鱼的食性。结果表明 ,藻类的出现率 (97.0 6 % )、个体数百分比 (99.91% )和相对重要性指数 (0 .98)均最大 ,而底栖动物的重量百分比 (98.5 3% )最大 ,表明麦穗鱼以底栖动物为主要食物 ,同时摄食大量的藻类。该鱼常年摄食 ,且摄食强度表现出一定的季节性变化 ,1~ 3、9月的摄食强度较高 ,而 7月较低 ,可能是由于被动性采样所致。
关键词:
麦穗鱼 食性 摄食强度 梁子湖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刘焕亮 张秀梅 杨云龙 田景波 周志峰 傅丽静
采用显微解剖、肉眼解剖、石蜡切片、光镜和扫描电镜观察等方法,系统观测全长5.5—260.0mm白鲫标本430余尾,描述了口径、鳃耙、侧突起、腭褶等摄食器官的形态学特点和数量性状在胚后发育过程中的变化规律;论述了白鲫的摄食方式和摄食机能,滤食器官发育与摄食方式和食物组成的转化,摄食器官发育与饲养生物学技术措施。为制定培育白鲫苗种和饲养食用鱼技术措施提供了理论依据。
关键词:
白鲫 摄食器官 胚后发育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刘焕亮 丁守河 杨云龙 史岚江 刘晓恒
采用显微解剖、石蜡切片、光镜和扫描电镜观察等方法,系统观测全长6.0-223.0mm尼罗罗非鱼标本278尾,描述了口径、鳃耙、口腔上腭、颌齿、咽齿等摄食器官的形态学特点和数量性状在胚后发育过程中的变化规律;论述了尼罗罗非鱼的摄食方式和摄食机能,摄食器官发育与摄食方式的转化,摄食器官数量性状发育与适口食物规格和食物组成的转变,摄食器官发育与饲养生物学技术措施。为制定培育尼罗罗非鱼苗种和饲养食用鱼生物学技术措施提供了可靠依据。
关键词:
尼罗罗非鱼,摄食器官,胚后发育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王卫民 杨干荣 樊启学 张家波
对梁子湖水生植被的种群组成、植被类型和生物量进行了初步调查。结果表明:梁子湖水生高等植物的种类为35科62属92种,全湖沉水植物平均生物量为4.75kg·m~(-2)。根据梁子湖水生植物的种类组成和结构全湖分为12个水生植物群落。梁子湖水生植被带状分布不显著,其特点是挺水植物和漂水植物未形成一个独立的植物带,沉水植物占绝对优势,分布面积接近全湖。
关键词:
梁子湖,水生植被,沉水植物,生物量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陈道印 欧阳敏
我们于1997年3月9日至13日分别从湖北鄂州市武昌鱼原种场和公安县淤泥湖渔场两地引进团头鲂亲本各30组,鄱阳湖团头鲂来源于与鄱阳湖水系相通的天然大沙湖种质资源库。将三个不同水域的团头鲂在江西省鄱阳湖团头鲂原种场经短期强化培育进行人工养殖,得到试验用水花鱼苗,将不同水域团头鲂F1代水花至夏花阶段为同水体用水花网片分格培育,夏花冬片阶段分单养和混养两种对比试验方式进行。其结果为:水花至夏花阶段鄱阳湖、梁子湖、淤泥湖团头鲂的成活率依次为7325%、70%、655%;夏花至冬片鱼种阶段各水域团头鲂F1代成活率无明显差异,其个体增肉倍数与群体增肉倍数依次为鄱阳湖团头鲂〉淤泥湖团头鲂〉梁子湖团头鲂。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卢荣华 张文雅 梁旭方 李玺洋 窦亚琪 余锐
为探讨长江中下游地区梁子湖和淤泥湖团头鲂脂肪沉积和生长发育规律,采用H&E染色观察2个种质资源区团头鲂脂肪和肝脏组织的形态学及脂肪沉积变化,并用qPCR技术检测脂肪和肌肉组织中LEP、LPL、IGF-1和NPY基因表达,初步分析来自2个种质资源区团头鲂在生长和脂肪沉积能力上存在的差异。结果显示,淤泥湖团头鲂的肠系膜脂肪含量是梁子湖的约1.5倍,H&E染色发现,梁子湖团头鲂脂肪和肝脏细胞的脂滴直径比淤泥湖的小;但梁子湖团头鲂肌肉及脂肪组织中的LEP mRNA表达量显著高于淤泥湖的,肌肉组织中IGF-1mRNA的表达量也显著高于淤泥湖的,梁子湖团头鲂脂肪组织LPL mRNA表达量和淤泥湖的相比,无显著差异,2个种质资源区团头鲂NPY的mRNA表达在肌肉和脂肪组织中也没有显著性差异。由此推测,组织中体脂沉积能力及相关基因表达存在差异可能是导致梁子湖和淤泥湖团头鲂生长速度不同的主要原因之一。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翟宝香 丁守河 白河
对全长8.5~199mm的尼罗非鲫的横、纵、水平向石蜡连续切片进行了系统观察,描述了口腔壁、颌齿、鳃耙、前咽顶壁和上下咽齿等摄食器官胚后发育的组织结构特征。探讨了该结构特征与摄食方式和食性转化的关系,并对该结构的发育特点与青鱼、鲢的作比较。
关键词:
尼罗非鲫 组织学 摄食器官 胚后发育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高燕 李江风 匡华
在旅游开发建设压力下,湖泊生态环境面临巨大挑战。湖泊旅游开发适宜性评价鲜少从湖泊形态入手,而湖泊形态参数所揭示的湖泊水文特征会在一定程度上对旅游开发造成影响。以GIS技术为工具,选取大梁子湖分形几何维数和欧式几何形态指标(岸线发育系数、形状率、近圆率、紧凑度、空间包容面积)作为湖泊形态参数,通过Mapgis软件分析,获得大梁子湖湖泊形态分形维数为1.549,同时进一步计算出构成大梁子湖的6大湖泊的欧式几何形态指标,以此构建基于湖泊形态的旅游开发适宜性评价指标体系,建立湖泊形态和旅游开发适宜性关系模型,揭示湖泊水文特征与景观吸引力、生态脆弱程度、旅游环境安全性以及游客环境容量等旅游开发适宜性指标...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葛继稳 蔡庆华 李建军 刘建康 刘胜祥 蒲云海 王希群
为建立自然保护区 ,保护湖北梁子湖丰富的生物多样性资源 ,并为梁子湖湿地生态系统的恢复与重建提供科学依据 ,对梁子湖主体湖 1955— 2 0 0 1年以来 45年间水生植被的演替进行了研究 .结果表明 :①水生植被覆盖率下降到 54 2 7% ,近 5年内保持稳定 ;植被分布差异极为显著 ,东梁子湖为草型湖 ,前江大湖植被较少 ,中湖基本上无水生植被 .②水生植被单位面积生物量和总生物量继续恢复 ,分别达到 3 4 96g m2 和 7942 0 3t ,但仍未恢复到历史最高水平 ;群落单位面积生物量迅速上升 ,并超过历史最高水平 ,达到 6443g m2 .③挺水植被中的芦苇群落已消亡 ;...
关键词:
水生植被 湿地 演替 梁子湖 湖北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熊汉锋 谭启玲 王运华
通过采集3个沉积物柱芯对梁子湖沉积物中不同形态氮、磷及孔隙水中NH4+-N、NO3--N和全磷在剖面的分布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入水口附近沉积物氮、磷的含量较湖心和出水口附近高。沉积物和孔隙水中,NO3--N含量从表层到底层呈下降趋势,而NH4+-N含量则逐渐增加;沉积物中全氮和有机氮随深度增加而明显降低。沉积物中全磷及不同化学相磷含量随深度增加而降低,而孔隙水中全磷含量随深度递增。
关键词:
氮 磷 沉积物 梁子湖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李弘华
测定了淤泥湖、梁子湖及鄱阳湖团头鲂(Megalobrama amblycephala)共53尾样本的线粒体DNA(mtDNA)控制区序列。结果显示:在获得的411 bp长度控制区序列中,检测到3个突变位点、5个单倍型。遗传多样性分析显示,3个种群的遗传多样性水平比较低,且淤泥湖种群最低。分子方差分析(AMOVA)表明,淤泥湖种群与其它两个种群有明显遗传分化,但梁子湖与鄱阳湖种群间未出现分化。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陈道印 熊国荣 欧阳敏 喻晓 陈国洪 邹赣祖 陈木泉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