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980)
- 2023(3014)
- 2022(2581)
- 2021(2431)
- 2020(2177)
- 2019(4806)
- 2018(4657)
- 2017(8548)
- 2016(4998)
- 2015(5701)
- 2014(5636)
- 2013(5668)
- 2012(5664)
- 2011(5227)
- 2010(5252)
- 2009(4923)
- 2008(4949)
- 2007(4479)
- 2006(4105)
- 2005(3893)
- 学科
- 济(19750)
- 经济(19721)
- 学(11876)
- 管理(10031)
- 业(9549)
- 方法(7570)
- 企(7358)
- 企业(7358)
- 数学(6149)
- 数学方法(6033)
- 中国(4971)
- 农(4887)
- 财(4273)
- 地方(4093)
- 理论(3998)
- 教育(3561)
- 业经(3515)
- 经济学(3441)
- 制(3436)
- 贸(3361)
- 和(3360)
- 贸易(3359)
- 农业(3325)
- 易(3245)
- 融(3228)
- 金融(3228)
- 水产(2840)
- 银(2708)
- 环境(2705)
- 银行(2667)
- 机构
- 大学(79654)
- 学院(75249)
- 研究(33901)
- 济(27603)
- 经济(26970)
- 科学(24262)
- 中国(23570)
- 管理(22774)
- 农(20994)
- 所(19623)
- 理学(18978)
- 理学院(18620)
- 研究所(18194)
- 京(18143)
- 管理学(18040)
- 管理学院(17919)
- 农业(17354)
- 业大(15448)
- 中心(14281)
- 江(12676)
- 财(12432)
- 省(12196)
- 院(12138)
- 北京(11640)
- 范(11418)
- 师范(11121)
- 室(11088)
- 农业大学(11061)
- 科学院(10448)
- 实验(9916)
- 基金
- 项目(50749)
- 科学(37525)
- 基金(35662)
- 家(34373)
- 国家(34121)
- 研究(31484)
- 科学基金(26475)
- 省(20066)
- 自然(19291)
- 自然科(18778)
- 自然科学(18767)
- 自然科学基金(18445)
- 基金项目(18050)
- 社会(18003)
- 划(17750)
- 社会科(16773)
- 社会科学(16765)
- 资助(16051)
- 教育(14815)
- 重点(12743)
- 计划(11976)
- 科技(11512)
- 编号(11430)
- 发(11133)
- 部(10924)
- 成果(10532)
- 科研(10311)
- 创(10116)
- 创新(9571)
- 专项(9486)
共检索到12078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曾聪 阎里清 高泽霞 曹小娟 钱雪桥 王卫民
对团头鲂的3个种质资源区(梁子湖、鄱阳湖和淤泥湖)群体的可量性状和可数性状进行了多元统计分析。对可数性状的方差分析结果表明,3个团头鲂群体在侧线鳞数、侧线上鳞数、侧线下鳞数、胸鳍鳍条数以及臀鳍鳍条数上存在显著性差异;以体长作为协变量对可量性状进行的协方差分析显示,3个团头鲂群体在全长、体高、头长、头宽、尾柄长、尾柄高、背前区长和腹鳍前长存在显著性差异。对可量性状建立判别函数以及对可量性状平均值进行聚类分析表明梁子湖团头鲂与鄱阳湖团头鲂在外部形态上更为相似。主成分分析构建了3个主成分,其贡献率分别为39.78%、22.63%和6.53%,累计贡献率为68.95%。多元统计分析显示梁子湖群体和淤泥...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陈道印 欧阳敏
我们于1997年3月9日至13日分别从湖北鄂州市武昌鱼原种场和公安县淤泥湖渔场两地引进团头鲂亲本各30组,鄱阳湖团头鲂来源于与鄱阳湖水系相通的天然大沙湖种质资源库。将三个不同水域的团头鲂在江西省鄱阳湖团头鲂原种场经短期强化培育进行人工养殖,得到试验用水花鱼苗,将不同水域团头鲂F1代水花至夏花阶段为同水体用水花网片分格培育,夏花冬片阶段分单养和混养两种对比试验方式进行。其结果为:水花至夏花阶段鄱阳湖、梁子湖、淤泥湖团头鲂的成活率依次为7325%、70%、655%;夏花至冬片鱼种阶段各水域团头鲂F1代成活率无明显差异,其个体增肉倍数与群体增肉倍数依次为鄱阳湖团头鲂〉淤泥湖团头鲂〉梁子湖团头鲂。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陈道印 熊国荣 欧阳敏 喻晓 陈国洪 邹赣祖 陈木泉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卢荣华 张文雅 梁旭方 李玺洋 窦亚琪 余锐
为探讨长江中下游地区梁子湖和淤泥湖团头鲂脂肪沉积和生长发育规律,采用H&E染色观察2个种质资源区团头鲂脂肪和肝脏组织的形态学及脂肪沉积变化,并用qPCR技术检测脂肪和肌肉组织中LEP、LPL、IGF-1和NPY基因表达,初步分析来自2个种质资源区团头鲂在生长和脂肪沉积能力上存在的差异。结果显示,淤泥湖团头鲂的肠系膜脂肪含量是梁子湖的约1.5倍,H&E染色发现,梁子湖团头鲂脂肪和肝脏细胞的脂滴直径比淤泥湖的小;但梁子湖团头鲂肌肉及脂肪组织中的LEP mRNA表达量显著高于淤泥湖的,肌肉组织中IGF-1mRNA的表达量也显著高于淤泥湖的,梁子湖团头鲂脂肪组织LPL mRNA表达量和淤泥湖的相比,无显著差异,2个种质资源区团头鲂NPY的mRNA表达在肌肉和脂肪组织中也没有显著性差异。由此推测,组织中体脂沉积能力及相关基因表达存在差异可能是导致梁子湖和淤泥湖团头鲂生长速度不同的主要原因之一。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李弘华
测定了淤泥湖、梁子湖及鄱阳湖团头鲂(Megalobrama amblycephala)共53尾样本的线粒体DNA(mtDNA)控制区序列。结果显示:在获得的411 bp长度控制区序列中,检测到3个突变位点、5个单倍型。遗传多样性分析显示,3个种群的遗传多样性水平比较低,且淤泥湖种群最低。分子方差分析(AMOVA)表明,淤泥湖种群与其它两个种群有明显遗传分化,但梁子湖与鄱阳湖种群间未出现分化。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王卫民 杨干荣 樊启学 张家波
对梁子湖水生植被的种群组成、植被类型和生物量进行了初步调查。结果表明:梁子湖水生高等植物的种类为35科62属92种,全湖沉水植物平均生物量为4.75kg·m~(-2)。根据梁子湖水生植物的种类组成和结构全湖分为12个水生植物群落。梁子湖水生植被带状分布不显著,其特点是挺水植物和漂水植物未形成一个独立的植物带,沉水植物占绝对优势,分布面积接近全湖。
关键词:
梁子湖,水生植被,沉水植物,生物量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刘晖 张昭 李伟
利用多元统计方法研究了湖北梁子湖水体及底泥中12种微量元素和重金属(As,Ba,Co,Cr,Cu,Hg,Mn,Ni,Pb,Sb,Sr和Zn)的含量及空间格局,并通过饮用水及地表水质量标准及地质累积指数评价梁子湖水质及底泥状况。结果表明:梁子湖的水体质量较好,仅Cu是潜在污染物质;对湖泊底质而言,As是主要污染物质,Cu、Pb和Zn处在轻微的污染状态。空间格局显示:受人类活动的影响,湖泊水体中的重金属分布有较强的区域性,最大值出现在人类活动相对集中的梁子岛附近;在湖泊底泥中由于地质背景一致性而差别不大。相关分析表明,较之湖泊水体,湖泊底泥中的重金属元素的关系更密切,强相关性说明它们可能有共同的来...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陈道印 欧阳敏
我国第一大淡水湖鄱阳湖水域中的团头鲂种质资源久已被沿湖诸县水产养殖界开发利用,并随鱼苗市场的发育,其养殖范围不断扩大。本文就我们在1995年和1996年进行的池塘主养和混养鄱阳湖团头鲂的试验情况作一总结。1养殖时间1996年3月20日至12月1日,历...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高燕 李江风 匡华
在旅游开发建设压力下,湖泊生态环境面临巨大挑战。湖泊旅游开发适宜性评价鲜少从湖泊形态入手,而湖泊形态参数所揭示的湖泊水文特征会在一定程度上对旅游开发造成影响。以GIS技术为工具,选取大梁子湖分形几何维数和欧式几何形态指标(岸线发育系数、形状率、近圆率、紧凑度、空间包容面积)作为湖泊形态参数,通过Mapgis软件分析,获得大梁子湖湖泊形态分形维数为1.549,同时进一步计算出构成大梁子湖的6大湖泊的欧式几何形态指标,以此构建基于湖泊形态的旅游开发适宜性评价指标体系,建立湖泊形态和旅游开发适宜性关系模型,揭示湖泊水文特征与景观吸引力、生态脆弱程度、旅游环境安全性以及游客环境容量等旅游开发适宜性指标...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葛继稳 蔡庆华 李建军 刘建康 刘胜祥 蒲云海 王希群
为建立自然保护区 ,保护湖北梁子湖丰富的生物多样性资源 ,并为梁子湖湿地生态系统的恢复与重建提供科学依据 ,对梁子湖主体湖 1955— 2 0 0 1年以来 45年间水生植被的演替进行了研究 .结果表明 :①水生植被覆盖率下降到 54 2 7% ,近 5年内保持稳定 ;植被分布差异极为显著 ,东梁子湖为草型湖 ,前江大湖植被较少 ,中湖基本上无水生植被 .②水生植被单位面积生物量和总生物量继续恢复 ,分别达到 3 4 96g m2 和 7942 0 3t ,但仍未恢复到历史最高水平 ;群落单位面积生物量迅速上升 ,并超过历史最高水平 ,达到 6443g m2 .③挺水植被中的芦苇群落已消亡 ;...
关键词:
水生植被 湿地 演替 梁子湖 湖北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杨瑞斌 边书京 周洁 谢从新
用 4种指标分析了梁子湖麦穗鱼的食性。结果表明 ,藻类的出现率 (97.0 6 % )、个体数百分比 (99.91% )和相对重要性指数 (0 .98)均最大 ,而底栖动物的重量百分比 (98.5 3% )最大 ,表明麦穗鱼以底栖动物为主要食物 ,同时摄食大量的藻类。该鱼常年摄食 ,且摄食强度表现出一定的季节性变化 ,1~ 3、9月的摄食强度较高 ,而 7月较低 ,可能是由于被动性采样所致。
关键词:
麦穗鱼 食性 摄食强度 梁子湖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肖百义 姜涛 刘洪波 陈修报 杨健
为了破解鄱阳湖北部不同水域刀鲚(含长颌鲚和短颌鲚两种生态表型)耳石间形态的差异性,以期把握这些水域刀鲚资源群体间的关联性;本研究基于几何形态测量学的地标点法,利用地标点软件获取相应地标点坐标,进行相对扭曲主成分、判别和层次聚类分析;同时利用薄板样条分析对耳石形态进行网格变形,从而有效体现不同刀鲚群体间耳石形态的差异。结果显示,在相对扭曲主成分分析中,主凹槽上地标点的相对扭曲贡献率为77.9%。相对扭曲得分的逐步判别分析发现,上述两种生态表型刀鲚的耳石形态学差异极其显著,两者间相对扭曲得分判别成功率高达100%。此外,长颌鲚不同群体间廖咀头群体的判别准确率最高(95%),其次是庐山火焰山群体(90%)、瓢头群体(55%)、鞋山群体(50%);长颌鲚聚类分析表明火焰山、鞋山和瓢头群体距离最近,其次为廖咀头群体,与火焰山短颌鲚群体距离最远。本研究确证湖口鞋山、庐山廖嘴头、永修瓢头水域均有长颌鲚的分布,且不同水域群体耳石形态间的差异主要集中在主凹槽处。三个水域群体中廖咀头长颌鲚可能是一个相对独立的群体,而其它水域该生态表型群体间却存在一些关联性。本研究通过分析不同水域刀鲚耳石形态间的差异性,阐释了鄱阳湖北部刀鲚的群体组成特征,可为相关渔业管理和保护提供科学依据和理论支撑。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时志强 张运林 刘明亮 袁旭音 殷燕 刘笑菡
通过对2007年9月底和10月初湖北东湖、梁子湖、洪湖水体中悬浮颗粒物的吸收系数进行研究,系统分析了3个湖泊水体中颗粒物吸收系数变化规律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总颗粒物吸收表现出明显浮游植物吸收特征,反映颗粒物中浮游植物贡献比较高;东湖和梁子湖吸收系数显著大于洪湖,表明东湖和梁子湖水下光场条件不如洪湖。武汉东湖各点颗粒物吸收系数变化不大,而梁子湖和洪湖各点则存在较大空间差异。3个湖泊非藻类颗粒物吸收光谱谱型一致,随波长增加大致按指数规律衰减。武汉东湖、梁子湖、洪湖指数函数斜率平均值分别为12.31±0.32μm-1、11.96±0.84μm-1、11.98±1.68μm-1。浮游植物特征波长的吸...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熊汉锋 谭启玲 王运华
通过采集3个沉积物柱芯对梁子湖沉积物中不同形态氮、磷及孔隙水中NH4+-N、NO3--N和全磷在剖面的分布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入水口附近沉积物氮、磷的含量较湖心和出水口附近高。沉积物和孔隙水中,NO3--N含量从表层到底层呈下降趋势,而NH4+-N含量则逐渐增加;沉积物中全氮和有机氮随深度增加而明显降低。沉积物中全磷及不同化学相磷含量随深度增加而降低,而孔隙水中全磷含量随深度递增。
关键词:
氮 磷 沉积物 梁子湖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