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870)
2023(5762)
2022(4866)
2021(4992)
2020(3899)
2019(9709)
2018(9999)
2017(16808)
2016(10331)
2015(11483)
2014(11753)
2013(10415)
2012(9656)
2011(8748)
2010(9025)
2009(7914)
2008(7774)
2007(6635)
2006(6146)
2005(5657)
作者
(23189)
(19471)
(19094)
(18531)
(12408)
(9389)
(9192)
(7582)
(7338)
(6909)
(6663)
(6437)
(6248)
(6033)
(5975)
(5927)
(5779)
(5765)
(5634)
(5503)
(5030)
(4828)
(4603)
(4546)
(4468)
(4365)
(4296)
(4166)
(3916)
(3848)
学科
(26797)
经济(26751)
教育(19620)
管理(15989)
中国(14132)
(13973)
贸易(13969)
(13626)
(12711)
(9798)
(9565)
企业(9565)
理论(9280)
地方(9083)
(8471)
教学(8293)
方法(8175)
(6936)
业经(6694)
(6594)
数学(6464)
(6431)
数学方法(6336)
农业(5824)
(5758)
(5753)
体制(5418)
(5376)
金融(5374)
发展(4856)
机构
大学(124109)
学院(119915)
研究(47942)
(42995)
经济(41735)
管理(35914)
中国(30626)
教育(30090)
理学(29986)
理学院(29429)
(29254)
师范(29160)
(28998)
管理学(28834)
管理学院(28563)
科学(26650)
师范大学(24396)
(23127)
(21069)
研究所(20812)
中心(20668)
(20368)
北京(19341)
(17852)
职业(16677)
技术(16551)
(16000)
(15840)
财经(15358)
业大(13966)
基金
项目(73612)
研究(65473)
科学(58486)
基金(47799)
(39959)
国家(39412)
教育(38102)
社会(37445)
社会科(35015)
社会科学(35008)
科学基金(32374)
编号(30771)
(29867)
成果(28418)
(27232)
基金项目(24830)
课题(24762)
(21694)
规划(18335)
资助(18327)
(18072)
(17991)
重点(17960)
(17897)
自然(17808)
项目编号(17559)
自然科(17289)
自然科学(17287)
自然科学基金(16935)
教育部(16276)
期刊
教育(52239)
(50930)
经济(50930)
研究(50478)
中国(37174)
(15628)
(14649)
技术(13784)
职业(13097)
学报(12861)
科学(12350)
管理(12178)
大学(11482)
农业(10327)
(10306)
金融(10306)
(9397)
技术教育(8851)
职业技术(8851)
职业技术教育(8851)
学学(8563)
国际(8504)
(8342)
(8030)
论坛(8030)
问题(7975)
业经(7626)
经济研究(7532)
图书(6897)
财经(6763)
共检索到20448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周勇  
梁启超的教育改革行动深受"侨易"经历影响。广州求学使梁启超"换骨"为立志改造"乱世"的儒家经世学子。得益于上海获取的西学知识和在北京所受的时局刺激,梁启超不再只是思考如何将"乱世"变为"升平世"的抽象问题,而是开始深入本国"强邻环伺"的危难时局,进而形成意在发起科举教育体制改革的系列行动。及至流亡海外,"受他国人凌辱"的切肤经验又使梁启超认为最紧迫的教育改革乃是发展"国家教育",将中国建成和美国那样独立强盛的"国家"。待到晚年游欧看到西方文明破产,梁氏再度调整其教育改革行动。从"侨易"经历入手,不仅可以深
[期刊]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  [作者] 张欣可  
作为维新派的代表人物,梁启超为了"振国民精神",极力宣扬《桃花扇》的民族意识,成为清末民初第一位勾稽史实、探索《桃花扇》创作主旨的学者。与孔尚任自己的评点本《桃花扇》相比,梁启超的《桃花扇注》在批注范围和批注内容上都围绕史实展开,反映了极具梁氏色彩的史剧观。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莫曰达  
Mr.Liang Qichao was a famous scholar of late Qing Dynasty and Early Republc China,who had a good knowledge of statistics.The paper collects and introduces the remarks made by Mr.Liang.
[期刊]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  [作者] 张欣可  
作为中国近代戏剧改良运动的倡导者,梁启超在积极借鉴传统文学批注模式的同时,充分吸收了西方戏剧的创作体例,于1925年完成了对《桃花扇》的批注工作。这一批注本不仅汇聚了梁启超对戏曲艺术的个人感知,而且对中国近现代戏剧艺术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期刊]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作者] 周园  
20世纪初期,随着“新史学”浪潮的迭代推进,我国传统史学不断与外国史学理论及方法结合,研究路径由此推陈出新,最能代表20年代史学学科化的新史学“研究法”著作莫过于梁启超编写的《中国历史研究法》及补编和何炳松编译的《历史研究法》。系统比较三本史著中蕴藏的历史本体论、历史认识论、史学方法论、历史价值论,既能窥见20年代新史学史家对文明史学,实证主义史学、历史主义、鲁滨逊“新史学”等史学理念的批判发展,也能察觉出传统史学回归融通的趋势,发现史家在新与旧、中与西,求真与致用,理论与方法中寻找平衡,建立系统完整的史学理论所作的尝试,从而站在史学近代化的整体的发展历程中,加深对20年代这一承前启后时期的认识。
[期刊] 图书馆  [作者] 范玉红  
梁启超作为中国近代图书馆事业的奠基者和开拓者之一,其图书馆观念在近代中国具有典型性和开创性。梁启超的图书馆观念可归结为"育才"和"普知"两个方面,这种观念与当时因国家现状而兴起的社会教育思潮有着密切的关系。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田兵权  陈国庆  
梁启超受严复和法国、日本等国启蒙思想家启发,深刻意识到改造国民性的重要意义。他采用多种方式,通过多种途径,积极致力于对国民的思想启蒙,并由此形成以新民说为主体的启蒙思想。他强调发扬民族主义精神,克服民族自卑感,将中国与西方优秀文化相结合,以达到新国民的目的。梁启超的启蒙思想不仅具有政治实践意义,而且显示出重要而长久的历史价值。
[期刊] 浙江社会科学  [作者] 高力克  
在梁启超倡言的"道德革命"中,自由被归为普世公理和西方立国之本。但梁氏以团体自由和心灵自由为其旨的自由观,显然与自由主义之个人本位的权利自由观大异其趣。虽然梁氏具有强烈的亲英主义倾向,但他并没有成为一个自由主义者,而充其量只是一个近似韦伯式的民族自由主义者,而且其民族自由主义随着北美之旅而很快为国家主义和开明专制主义所取代。梁氏之儒家、道家和社会达尔文主义杂糅的自由观,是启蒙时代东西文明激荡的一朵思想浪花。
[期刊] 图书馆杂志  [作者] 李宇  
梁启超是我国近代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主张维新救国,变革图强,深受国人敬仰,梁启超的一生与我国图书馆事业有着很深的渊源,他是近代图书馆事业的重要探索者,为形成"中国特色图书馆学思想体系",创建中国图书馆学做出了突出贡献,他的理论对当代图书馆事业的进步和发展仍起着重要的启示作用。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夏国祥  
梁启超经济思想新论夏国祥迄今为止,学术界一般认为,梁启超在中国近代经济思想史上的功绩主要在于对西方经济学说的传播,而其对经济学的理论范畴未作深入探讨,有关经济议论多似是而非,瑜不掩暇。笔者认为,梁启超对经济理论虽然罕有建树,但在19、20世纪之交的中...
[期刊] 消费经济  [作者] 李琴  
在消费问题日益凸显的时代背景下,梁启超的消费思想愈显其合理性:他反对过度追求物质享受,重视精神文化消费;提倡简单、朴素、恬静的生活消费,却又不单调乏味,拥有丰富多彩的闲暇消费;正确地看待节俭与消费的辩证关系,适度消费。
[期刊] 大学图书馆学报  [作者] 刘旭青   赵俊玲  
梁启超是开启近现代目录学研究一代风气的启蒙人物,他对导读书目的研究分成了西学书目与国学书目两大类型,并形成宣传西学与推崇国学两个明显的历史分期。梁启超开启的导读书目范式更加强调对读者、读物、读书法等的关注,带有突出的读者服务意识。梁启超的导读书目根植于中国目录学传统,开创了解题兼导读的新型书目,导读的范围兼涉中西,体现出明显的致用属性。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廖俊宇  
梁启超不仅自身成绩斐然,更难能可贵的是,他悉心的培养和教育九个子女,让他们个个成才报国。这与梁启超家庭教育中的爱国主义熏陶和教育是分不开的。文章通过对梁启超家庭教育中爱国主义教育的内容进行提炼分析,从而对当今家庭中如何更有效地实施爱国主义教育提出相关建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