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4200)
- 2023(5966)
- 2022(4905)
- 2021(4806)
- 2020(3985)
- 2019(8769)
- 2018(8631)
- 2017(15538)
- 2016(9191)
- 2015(10373)
- 2014(10676)
- 2013(10262)
- 2012(9760)
- 2011(8843)
- 2010(9047)
- 2009(8452)
- 2008(8355)
- 2007(7727)
- 2006(6893)
- 2005(6342)
- 学科
- 济(29915)
- 经济(29857)
- 管理(22145)
- 业(16947)
- 财(15532)
- 学(14623)
- 企(13758)
- 企业(13758)
- 中国(11537)
- 财政(11018)
- 制(10087)
- 农(9447)
- 政(8922)
- 理论(8897)
- 方法(8748)
- 体(8469)
- 地方(8436)
- 教育(8092)
- 业经(6891)
- 融(6605)
- 金融(6597)
- 银(6494)
- 银行(6460)
- 行(6253)
- 数学(6227)
- 策(6075)
- 数学方法(6071)
- 体制(5850)
- 农业(5657)
- 及其(5607)
- 机构
- 大学(132207)
- 学院(129046)
- 研究(51100)
- 济(44631)
- 经济(43393)
- 管理(39211)
- 中国(37700)
- 科学(34238)
- 理学(31938)
- 理学院(31382)
- 管理学(30572)
- 管理学院(30310)
- 京(29552)
- 财(28612)
- 所(28236)
- 农(26681)
- 研究所(25447)
- 江(22428)
- 中心(21951)
- 范(21505)
- 师范(21199)
- 农业(21156)
- 业大(20037)
- 财经(19035)
- 北京(18727)
- 院(18159)
- 省(17796)
- 州(17671)
- 师范大学(17124)
- 经(17050)
- 基金
- 项目(79562)
- 科学(60279)
- 研究(58664)
- 基金(54405)
- 家(48957)
- 国家(48508)
- 科学基金(38829)
- 社会(33943)
- 省(32250)
- 社会科(31794)
- 社会科学(31787)
- 教育(28244)
- 划(27890)
- 基金项目(27587)
- 自然(24532)
- 编号(24504)
- 自然科(23887)
- 自然科学(23875)
- 自然科学基金(23431)
- 成果(23371)
- 资助(21933)
- 课题(19215)
- 重点(18980)
- 发(17170)
- 部(16929)
- 创(16067)
- 年(15658)
- 性(15437)
- 计划(15370)
- 创新(15107)
共检索到21661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图书情报知识
[作者]
傅荣贤
揭示《西学书目表》学、政、教三分体系视野中的"西学"范围和层次及其与梁启超维新改良思想的内在逻辑联系。以梁启超的学术思想为参考背景,结合与《西学书目表》相关书目之比较,分析学、政、教三分体系的具体内涵、认识论根源和社会改良动机。学、政、教的三分体系构拟了"西学"相对完整的图像,"见诸实事"的西政既包括"夷技"(用),也包括庶政(体),而它们皆"出于学"。这就为"一切政"奠定了学理基础,也超越了体用二分话语以及"中体西用"的洋务派文化战略模式,从而最终论证了庶政的合法性,并为制度层面上的变法维新提供了目录学
[期刊] 图书馆建设
[作者]
傅金柱
梁启超为近代著名的思想家 ,在很多领域开风气之先 ,其中西学目录学尤为他所深入涉猎、卓有成就的一个研究领域。本文就梁启超所编《西学书目表》对其西学目录学思想进行了详细介绍 ,并作中肯评价。
关键词:
梁启超 《西学书目表》
[期刊] 图书馆杂志
[作者]
杨翔宇
梁启超构建的文献学体系较为科学而系统,其将文献学分为传统文献学与现代文献学的观念对后世文献学家影响颇深。梁氏认为,传统文献学有狭义与广义之分。"文献的学问"和"德性的学问"统一于国学之中,"文献的学问"即为"德性的学问"。梁氏强调,现代文献学为中国传统学术与西方科学方法相融合的产物。但梁氏认为中国传统学术无"学"的观念则有待进一步商榷。
关键词:
梁启超 传统文献学 现代文献学 体系
[期刊] 大学图书馆学报
[作者]
刘旭青 赵俊玲
梁启超是开启近现代目录学研究一代风气的启蒙人物,他对导读书目的研究分成了西学书目与国学书目两大类型,并形成宣传西学与推崇国学两个明显的历史分期。梁启超开启的导读书目范式更加强调对读者、读物、读书法等的关注,带有突出的读者服务意识。梁启超的导读书目根植于中国目录学传统,开创了解题兼导读的新型书目,导读的范围兼涉中西,体现出明显的致用属性。
关键词:
梁启超 导读书目 导读思想 目录学
[期刊] 消费经济
[作者]
李琴
在消费问题日益凸显的时代背景下,梁启超的消费思想愈显其合理性:他反对过度追求物质享受,重视精神文化消费;提倡简单、朴素、恬静的生活消费,却又不单调乏味,拥有丰富多彩的闲暇消费;正确地看待节俭与消费的辩证关系,适度消费。
关键词:
精神消费 简单生活 闲暇 趣味 节俭
[期刊] 图书馆论坛
[作者]
彭树欣
梁启超在文献学领域取得了较大成就,在中国文献学发展史上占有一席之地。对梁启超文献学的研究大致从文献学的整体研究、目录学研究、图书馆学研究、辨伪学研究、比较研究等五个方面展开,主要集中在其文献学的内部研究上,缺乏在纵向和横向上的研究,因此有必要进一步深入研究。
关键词:
梁启超 文献学 目录学 图书馆学 辨伪学
[期刊] 中国图书馆学报
[作者]
李万健
梁启超是我国近代史上著名的资产阶级改良派政治活动家、思想家和学者,也是位著名的目录学家。他的目录学研究,开我国近现代目录学研究之一代新风;他编撰的《西学书目表》,是我国第1部以科学分类为基础的图书分类目录,创科学书目分类体系之先。他的目录学成就对我国近现代目录学的发展,具有开创性的贡献。
[期刊] 图书馆论坛
[作者]
彭树欣
梁启超是"文献学"概念的最早提出者和阐释者,但学界对这一概念的提出和阐释的意义还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其实,这一概念的提出和阐释,标志着中国"现代"文献学的萌芽,其内容影响了郑鹤声兄弟和张舜徽的文献学思想。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廖俊宇
梁启超不仅自身成绩斐然,更难能可贵的是,他悉心的培养和教育九个子女,让他们个个成才报国。这与梁启超家庭教育中的爱国主义熏陶和教育是分不开的。文章通过对梁启超家庭教育中爱国主义教育的内容进行提炼分析,从而对当今家庭中如何更有效地实施爱国主义教育提出相关建议。
关键词:
梁启超 爱国主义教育 启示
[期刊]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
[作者]
张欣可
作为维新派的代表人物,梁启超为了"振国民精神",极力宣扬《桃花扇》的民族意识,成为清末民初第一位勾稽史实、探索《桃花扇》创作主旨的学者。与孔尚任自己的评点本《桃花扇》相比,梁启超的《桃花扇注》在批注范围和批注内容上都围绕史实展开,反映了极具梁氏色彩的史剧观。
关键词:
梁启超 云亭山人 《桃花扇注》 史剧观
[期刊] 教育学报
[作者]
刘敏
梁启超是北京师范大学(以下简称"北师大")校史上绕不过去的人物之一,在北师大的建立和发展的三个关键性节点上做出了重大贡献。他不但为中国近代师范教育开辟了思想先路,而且在创立中国近代师范教育体系的早期代表者——京师大学堂师范馆上功不可没。更难能可贵的是,在高等师范教育面临发展转型的关头,梁氏出任首届董事长,有效地稳定了风雨飘摇的北师大,指明了发展方向。不唯如此,梁氏亲执教鞭,培育人才,提高了北师大的学术水平和社会声望。梁启超也因之成为中国师范教育史上至关重要的规划者和保护人。
关键词:
梁启超 北京师范大学 师范教育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胡锋
发轫于20世纪初的"史界革命"是近代中国史学史乃至文化史的一个里程碑。学术界普遍认为,中国近代的史学转型始于梁启超的《中国史叙论》和《新史学》。梁启超在著作中号召建立新史学,对中国旧史学大张挞伐,论证史学的重要性,并引入进化论,倡导"史界革命"。但是,两部著作却明显带有较强的政治意味,存在难以逃避的主观性,并陷入社会进化史观的误区,这导致梁启超新史学思想带有缺憾。然而,20年后,当梁启超淡出政界,潜心治学之后,其史学观发生变化,对传统史学评价变得客观,并对早年的新史学思想做了若干反思与修正。这种转变在客观上体现出学者的政治主张对其学术思想与价值取向的影响。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田兵权 陈国庆
梁启超受严复和法国、日本等国启蒙思想家启发,深刻意识到改造国民性的重要意义。他采用多种方式,通过多种途径,积极致力于对国民的思想启蒙,并由此形成以新民说为主体的启蒙思想。他强调发扬民族主义精神,克服民族自卑感,将中国与西方优秀文化相结合,以达到新国民的目的。梁启超的启蒙思想不仅具有政治实践意义,而且显示出重要而长久的历史价值。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王雍君
中国公共财政管理改革的持续深化,特别是强化预算执行控制、增进财政透明度以及推动财政绩效评价的诉求,使得加快建设功能完整且相对分立的政府会计体系,变得比过去任何时候都更加重要和紧迫。文章旨在阐明,该体系应该并且可以由预算会计、财务会计和成本会计三个支柱联结而成。鉴于功能失调的现行"预算会计"并非真正义上的预算会计,建设基于支出周期的全面的预算会计,使其至少有能力跟踪支出承诺与义务信息,应置于改革议程中最优先的位置。开发成本会计以使其能够有效地支持绩效评价与管理,亦应尽快纳入相关改革议程,引入作业成本法以核算
关键词:
会计分立 预算会计 支出周期 成本会计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