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97)
2023(1163)
2022(1073)
2021(929)
2020(950)
2019(2045)
2018(2012)
2017(3593)
2016(2308)
2015(2576)
2014(2569)
2013(2646)
2012(2667)
2011(2360)
2010(2358)
2009(2254)
2008(2387)
2007(2120)
2006(1866)
2005(1633)
作者
(9097)
(7563)
(7448)
(7204)
(5020)
(3900)
(3491)
(3124)
(3020)
(2717)
(2713)
(2712)
(2671)
(2624)
(2606)
(2474)
(2441)
(2379)
(2304)
(2304)
(2094)
(2066)
(2025)
(1841)
(1769)
(1768)
(1746)
(1735)
(1696)
(1691)
学科
(6550)
经济(6539)
(4664)
(3877)
管理(3623)
方法(3114)
(2955)
企业(2955)
数学(2590)
数学方法(2503)
(1771)
(1722)
金融(1721)
(1652)
(1617)
贸易(1617)
(1580)
中国(1565)
生物(1536)
(1345)
水产(1317)
(1307)
银行(1287)
地方(1280)
世界(1255)
理论(1250)
(1203)
(1195)
及其(1140)
环境(1106)
机构
大学(36527)
学院(34740)
研究(15849)
科学(13115)
(12196)
(10760)
中国(10498)
经济(10484)
农业(9947)
(9808)
业大(9630)
研究所(9219)
管理(8971)
(8624)
理学(7841)
理学院(7693)
管理学(7250)
管理学院(7192)
(6642)
农业大学(6568)
中心(6560)
实验(6276)
实验室(6042)
(5926)
(5921)
(5851)
重点(5814)
北京(5504)
(5378)
技术(5309)
基金
项目(25573)
科学(18070)
(17779)
国家(17660)
基金(17476)
研究(14078)
科学基金(13092)
(10447)
自然(10194)
自然科(9951)
自然科学(9941)
自然科学基金(9763)
(9330)
基金项目(8894)
资助(8091)
科技(7165)
社会(7099)
计划(6988)
社会科(6635)
社会科学(6634)
重点(6529)
教育(6410)
(5698)
科研(5628)
专项(5563)
(5134)
(5078)
(5014)
(5004)
创新(4861)
期刊
学报(13254)
(10904)
(10794)
经济(10794)
大学(9503)
学学(9231)
科学(9192)
研究(8875)
农业(7565)
中国(6593)
业大(4653)
林业(4228)
(4070)
(3676)
农业大学(3590)
管理(3302)
教育(3024)
(3001)
科技(2690)
(2530)
金融(2530)
自然(2374)
自然科(2177)
自然科学(2177)
中国农业(2157)
(2134)
技术(1994)
科技大(1960)
科技大学(1960)
财经(1863)
共检索到5177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田水清  吕坤  方桂珍  韩世岩  艾青  
为了增强桦木醇的极性,以其为母体,合成了桦木醇丁二酸酯和桦木醇戊二酸酯,采用红外光谱、核磁共振和质谱对产物进行了结构表征。选用平衡法测定了桦木醇、桦木醇丁二酸酯和桦木醇戊二酸酯在丙酮、无水乙醇、水和磷酸盐缓冲溶液(pH=7.4)中的溶解度。结果表明:在丙酮和无水乙醇中,桦木醇丁二酸酯的溶解度是桦木醇的10.6和12.0倍;桦木醇戊二酸酯的溶解度是桦木醇的33.5和22.6倍;在水中,桦木醇戊二酸酯的溶解度为桦木醇丁二酸酯的7倍;在PBS(pH=7.4)中,桦木醇戊二酸酯的溶解度约为桦木醇丁二酸酯的4倍,目标产物的亲水性有了显著的改善。采用MTT法评价了桦木醇丁二酸酯和桦木醇戊二酸酯对SMMC7...
[期刊] 实验技术与管理  [作者] 马少玲  彭璟  耿皎  吴高飞  陈磊  周爱东  
利用石英晶体微天平(QCM)测定了4种典型的挥发性有机物(VOCs)——甲醇、乙醇、正丙醇和乙酸甲酯蒸气在疏水性离子液体1-丁基-3-甲基咪唑六氟磷酸盐([Bmim][PF_6])中的溶解行为。测定结果表明所测组分在[Bmim][PF_6]中均有较好的溶解性能,并受到组分与离子液体分子间作用力的影响,正丙醇溶解度>乙醇溶解度>甲醇溶解度>乙酸甲酯溶解度。重点考察了298.15328.15K间不同压力对乙醇溶解性能的影响,其溶解度随压力升高、温度下降而增大,符合物理吸收特征。据此通过理论计算获得其亨利系数、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王蓓  张丽丽  倪洁  许如庆  程康华  
为了提高己唑醇的杀菌广谱性以及杀菌活性,参考己唑醇的化学结构,以戊酰氯和取代苯为原料,经傅克酰基化、Corey-Chaykovsky环氧化反应、开环反应得到8种化合物,所有化合物均经质谱和核磁共振氢谱确证。选取常用木材腐朽菌——白腐菌(彩绒革盖菌、乳白耙齿菌)、褐腐菌(密粘褶菌、绵腐卧孔菌)和霉菌——黑曲霉作为实验菌株,采用滤纸片法研究8种目标化合物的抑菌活性。结果表明:在质量分数0.5%~2.0%范围内,除化合物A4、A5外,其余化合物对彩绒革盖菌、乳白耙齿菌、密粘褶菌、绵腐卧孔菌和黑曲霉均有一定的抑菌效果,其抑菌能力随着药液浓度的增加而增强。通过与己唑醇对照可知,化合物C3总体抑菌效果最好...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易金娥  文立新  袁莉芸  B.Obminska-Mrukowicz  袁慧  
为大量获得高纯度的桦木酸及准确测定桦木酸的含量,从白桦树皮中提取桦木醇,经琼斯试剂氧化制备中间产物桦木酮酸后,用硼氢化钠还原合成桦木酸,采用IR、HPLC-MS、1H-NMR以及13C-NMR对桦木醇和桦木酸的结构进行鉴定,确定最佳提取与合成条件,并建立了HPLC测定桦木酸含量的方法:色谱柱Zorbax EclipseXDB-C8(4.6mm×150mm,5μm);流动相:甲醇-水(4g/L甲酸铵)=40:60,流速1.0mL/min,波长210nm,柱温为室温.结果表明,桦木醇最佳提取条件:甲醇为溶剂,固液比为15/200(g/mL),70℃,提取3h;桦木酸最佳合成条件为:桦木醇与琼斯试剂...
[期刊] 实验技术与管理  [作者] 宋高鹏   刘铭健   王进绅   倪春林   刘叔文  
新冠病毒刺突蛋白的S2介导了病毒与宿主细胞的膜融合过程,其氨基酸酸序列在Omicron等变异株中均高度保守,可作为开发新型抗新冠病毒药物的重要靶点。基于此前沿热点课题,该文设计了一类以桦木酸磺酰胺皂苷衍生物为结构骨架的新型小分子Omicron融合抑制剂的综合性实验。以马铃薯三糖桦木酸皂苷1为苗头化合物,利用生物电子等排体原理及基于结构的药物设计方法(SBDD)设计并合成了三个马铃薯三糖桦木酸磺酰胺衍生物T-1、T-2、T-3,利用NMR及HRESIMs对其进行结构表征,并基于S/HIV模型测试了其在细胞水平对Omicron等多种新冠病毒变异株的抑制活性。在此基础上,综合利用表面等离子共振SPR、免疫共沉淀(Co-PI)、细胞-细胞融合实验、分子对接等实验得出该类皂苷分子能够嵌入S1/S2亚基交界处空腔、稳定S蛋白融合前的构象从而抑制病毒入胞,进而表现出广谱抗新冠病毒活性的结论。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李俊凯  谭堂峰  徐汉虹  杨静美  
从α-萘乙酸出发,衍生合成了萘乙酸甲酯、萘乙酰肼、丙酮萘乙酰腙、唑酮萘乙酰腙、萘乙酸三唑醇酯和萘乙酸烯唑醇酯,并通过核磁共振氢谱进行了结构表征。测定了所有化合物诱导大豆苗生根的活性和萘乙酸三唑醇酯、萘乙酸烯唑醇酯的室内抑菌活性。结果表明,所有衍生物均具有一定的植物生长调节活性,其活性的大小与化合物的油水分配系数没有直接的相关性;α-萘乙酸与三唑醇和烯唑醇等杀菌剂成酯反应后,酯化产物的抑菌活性比三唑醇和烯唑醇本身的抑菌活性低。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杨春龙  蒋木庚  倪珏萍  俞幼芬  张湘宁  
以间二氯苯为原料 ,经过酰基化、肟化、酰氯化及酯化等反应 ,合成了 11种 2 ,4二氯苯乙酮肟羧酸酯和 5种2 ,4 ,ω三氯苯乙酮肟羧酸酯 ,总收率为 4 0 %~ 6 0 % ,这类新型化合物的结构均经过元素分析、气质联用及核磁共振所证实。对目标产物进行了初步的杀菌、杀虫与除草活性测定 ,结果表明 :所合成的化合物中有 10个具有不同程度的生物活性 ,其中化合物 2 ,4二氯苯乙酮肟 1萘氧 2丙酸酯对黏虫 3龄幼虫的致死率为 83 3% ;具有一定杀虫活性的还有 2 ,4二氯苯乙酮肟苯甲酸酯 ( 4a)等 9个化合物 ,但致死率均小于 5 0 %。化合物 4a对水稻白叶枯病菌表现出显著...
[期刊] 实验技术与管理  [作者] 张琦  崔庆新  
比较传统方法与微波合成新技术对于穿心莲内酯衍生物的合成效果。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比两种方法的反应体系中目标产物和副产物的含量。结果表明,微波反应体系中目标产物的含量较传统反应体系较高,副产物含量较低。验证了微波合成技术具有提升反应的效率、提高产率、降低副产物的生成等优点,为穿心莲内酯衍生物的合成提供了新思路。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蔡崇林  冯俊涛  陈安良  李广泽  张兴  
 基于松油烯-4-醇的研究成果,合成了其酰胺、硫酯、酯、醚等11种衍生物。检索结果表明,其中1-(1-甲基-1-羟基)乙基-4-甲基-3-环己烯基甲酸甲酯、1-(1-甲基-1-羟基)乙基-4-甲基-3-环己烯基甲酸乙硫酯、N,N-二甲基-[1-(1-甲基-1-羟基)乙基-4-甲基-3-环己烯基]甲酰胺、4-甲基-4-乙硫基环己基甲酸甲酯、4-甲基-4-乙硫基环己基甲酸乙硫酯和N,N-2-甲基-(4-甲基-4-乙硫基环己基)甲酰胺等6种化合物为新化合物。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方祖凯  王勇  李俊凯  杜铁钢  兰腾芳  
【目的】合成N-苯氧苯基取代的α-氨基酸衍生物,并测定化合物的生物活性及其在植物体内的传导性。【方法】通过氨基二苯醚类化合物分别与乙醛酸乙酯和丙酮酸乙酯缩合,形成2个希夫碱化合物(Ia-Ib),并经NaBH4还原,合成了5个N-苯氧苯基取代的α-氨基酸衍生物,以二苯醚类除草剂三氟羧草醚为对照药剂,测定化合物对水稻幼苗根、芽的室内生物活性;以空心莲子草为试验材料,以苯氧苯基甘氨酸乙酯(IIa)为试验药剂,喷雾处理空心莲子草后采用HPLC法测定该化合物在植株根中的含量来判断其传导性。【结果】化合物Ⅰa和Ⅱa对水稻幼苗的根、芽的生长均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化合物Ⅱb在低浓度下对水稻芽具有促进生长的作用...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李日升  周文明  李晓可  邹阳  
为了探索细辛素的构效关系,为创制新农药提供线索,以芝麻酚为原料合成了细辛素及其6种衍生物,并对其生物活性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3d、3e、3f为新化合物,未见文献报道,所有化合物的结构均经1H NMR、IR确认。生物活性测试结果表明,所有化合物均具有一定的杀虫活性,其中化合物3b和3g杀虫活性最显著,校正死亡率达到90%。
[期刊] 实验技术与管理  [作者] 王雁南  李维尊  孙红文  展思辉  
将科学研究与本科实验教学相结合作为实验教学改革的重要手段之一,对教学水平的提升与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十分有效。基于离子液体可以溶解与再生纤维素的特性以及对再生纤维素和再生离子液体的表征,设计了一种综合研究型实验。该实验考察了离子液体在不同温度下对纤维素的溶解特性以及通过X射线衍射仪、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扫描电子显微镜等仪器对原料以及产物进行表征对比分析溶解特点。通过该综合实验,可以加强学生对离子液体这一新型绿色特性溶剂的认识以及对资源化的理解,锻炼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
[期刊]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陈伟洲  熊伟豪  徐霜  高霞  伍平凡  肖滋成  
利用二环己基碳二亚胺作为脱水剂,将带氨基的茚满分子通过亚胺化反应键合至六钼酸上,得到了首个带有茚满基的六钼酸亚胺衍生物[n-Bu_4N]_2[Mo_6O_(18)(C_9H_9N)],并通过单晶X-射线衍射,红外光谱,紫外光谱,核磁共振氢谱对这种全新的无机-有机杂化材料结构进行了表征.晶体结构信息:单斜晶系P2_1/n空间群,a=1.8096(3) nm,b=1.5546(3) nm,c=2.0537(3) nm,β=104.778(3)°,V=5.5862(16) nm~3,Z=4,D_C=1.759 g/cm~3.该结果为茚满修饰的多酸衍生物的合成提供了新的方法和思路.
[期刊]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刘娥  李立威  
在研究帕唑帕尼构效关系的基础上,以3-甲基-6-硝基吲唑为原料,设计合成4个帕唑帕尼衍生物.化合物结构经过1 H NMR、LC-MS及元素分析确证,并进行体外抗肿瘤细胞增殖活性研究.采用四氮唑盐(MTT)法测试了4个化合物对MGC803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目标化合物对于MGC803细胞增殖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马敬中  李健洪  游红  何进  江洪  
合成了 5种二氮氧化喹恶啉甲醛的新衍生物并用HNMR谱和元素分析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用新的化合物对 5种常见的植物病菌进行了抑菌活性研究并进行了抑菌活性和结构关系的初步探讨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