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185)
2023(10292)
2022(9108)
2021(8687)
2020(7402)
2019(17300)
2018(17216)
2017(33047)
2016(18342)
2015(20646)
2014(20558)
2013(20383)
2012(18494)
2011(16466)
2010(16297)
2009(14759)
2008(14065)
2007(11893)
2006(10161)
2005(8517)
作者
(53659)
(44532)
(44377)
(42037)
(28487)
(21362)
(20106)
(17689)
(16909)
(15790)
(15306)
(14733)
(14128)
(14054)
(13812)
(13718)
(13493)
(13260)
(12695)
(12589)
(11282)
(10763)
(10724)
(10004)
(9969)
(9940)
(9779)
(9760)
(9051)
(8914)
学科
(71174)
经济(71099)
管理(51427)
(47725)
(40827)
企业(40827)
方法(38293)
数学(33760)
数学方法(33212)
(17903)
(16796)
中国(16590)
(16261)
业经(14839)
地方(13816)
理论(12687)
(12103)
环境(11705)
(11424)
贸易(11416)
农业(11337)
技术(11181)
(11058)
(10941)
财务(10874)
财务管理(10856)
企业财务(10312)
(10218)
(10195)
教育(9237)
机构
大学(255993)
学院(254083)
管理(103885)
(93591)
理学(91666)
经济(91487)
理学院(90623)
管理学(88552)
管理学院(88124)
研究(82859)
中国(58846)
科学(56613)
(54600)
(43211)
业大(42272)
(42192)
(40679)
研究所(39154)
中心(36968)
(34879)
北京(34300)
农业(34024)
财经(33753)
(33611)
师范(33251)
(30767)
(30721)
(28839)
技术(27918)
师范大学(26883)
基金
项目(185748)
科学(145722)
基金(135078)
研究(130816)
(119098)
国家(118166)
科学基金(101515)
社会(79503)
社会科(75319)
社会科学(75299)
(73473)
基金项目(72234)
自然(70133)
自然科(68389)
自然科学(68373)
自然科学基金(67078)
(62138)
教育(60329)
资助(56608)
编号(52851)
成果(41780)
重点(41504)
(39763)
(38497)
(38488)
科研(36411)
课题(36343)
创新(35849)
计划(35353)
大学(34213)
期刊
(94722)
经济(94722)
研究(68936)
学报(45606)
中国(42815)
科学(40925)
(38010)
管理(36418)
大学(33365)
学学(31616)
(29133)
教育(27490)
农业(26865)
技术(22196)
(16153)
金融(16153)
业经(15650)
财经(15158)
经济研究(15011)
图书(14231)
科技(13832)
(13720)
理论(12713)
(12698)
技术经济(12433)
问题(12312)
林业(12288)
业大(12227)
(12102)
统计(12049)
共检索到34882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陈益泰  李桂英  王惠雄  
调查研究了我国桤木自然分布区四川盆地及其周边地区 2 1个不同产地桤木天然林或人工林的生长、果实形态、树皮形态、干形、材色和木材密度等表型特征 ,发现桤木种内存在着极其丰富的产地变异和 (或 )个体变异 ;其中木材密度和果实形态特征 ,产地内株间差异明显大于产地间差异。根据桤木果柄长度 ,果实大小、形状 ,木材密度 ,材色等 8个性状的产地变异 ,采用欧氏距离类平均法进行聚类分析 ,将桤木自然分布区初步划分为川西南区、川中 -西北区、川北区和鄂西 -渝东区 4个产区 ,其中 ,川西南产区自然条件优越 ,林木生长和木材品质最佳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陈香波  叶文国  田旗  张启翔  
选取夏蜡梅自然分布区8个群体,对花部、叶部、果部和种子的22个性状进行了系统调查与分析,以揭示夏蜡梅天然群体的表型变异特征及变异规律。结果显示:夏蜡梅天然群体存在丰富的表型变异,20个表型性状在群体间与群体内差异均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平均变异系数为12.15%(6.40%~45.87%),平均表型分化系数为41.87%(1.14%~85.07%),群体内变异(58.13%)大于群体间变异(41.87%);夏蜡梅花色(外被片颜色)表现为白、浅粉、粉、粉红4种类型,不同群体间各花色比例各有不同;各表型性状与生态因子间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22个表型性状中有8个和生态因子呈显著相关。通过表...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陈勇  李芳东  王海军  孙冰  廖绍波  罗水兴  蔡刚  刘东蔚  
以粤、琼两省天然分布的五列木Pentaphylax euryoides Gardn.et Champ.为研究对象,调查7个群体138个单株的7个表型性状指标,运用变异系数和单因子方差分析研究群体间和群体内的表型变异,应用相关分析研究各表型性状间的相关性以及各表型性状与地理因子间的相关性,并且运用聚类分析进行群体分类。结果表明:除群体2外,其他群体内单株间各表型性状的差异均达到显著或极显著水平。7个天然群体间叶长、基宽距、叶柄长和叶基角的差异均达到显著或极显著水平。侧脉数、叶宽、叶长宽比、基宽距、叶柄长与叶长呈显著正相关,侧脉数、叶长、基宽距、叶柄长、叶基角与叶宽呈显著正相关,叶宽和叶柄长与叶基...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周新华  曾平生  武晓玉  姚甲宝  熊光康  李家彧  
为了解不同种群野生多花黄精的表型变异规律,运用方差分析、变异系数分析、多重比较分析、相关分析、聚类分析等多种数理统计分析方法,对其全分布区选取的9个种群和12个表型指标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野生多花黄精的12个表型性状除果实横纵比外,在种群间和种群内均存在显著或极显著的差异;种群内的变异(36.24%)大于种群间的变异(15.37%),表型性状的平均分化系数为28.84%,种群内变异是野生多花黄精变异的主要来源;各表型性状的平均变异系数为12.16%,变异幅度范围为4.76%~23.63%,叶片数、全株叶面积、地径、株高、种子千粒重的变异系数分别为18.00%、23.63%、16.88%、16.14%、14.75%,表明种子的稳定性高于叶和茎。经度多数表型性状间呈显著或极显著负相关关系,随着经度的增加,叶片数、地径、株高、果实纵径和种子千粒重均呈现减小趋势;采用欧氏距离对9个野生种群进行聚类分析,可以将种群划分为3类,但表型性状的聚类并不随地理距离上的相聚而聚为一类。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江锡兵  龚榜初  李大伟  吴开云  赵献民  
山桐子(Idesia polycarpa Maxim.)属大风子科(Flacourtiaceae)山桐子属(Idesia Maxim.)植物,主要分布于我国长江流域、华北和西北南部的17个省区。另外,朝鲜、日本的南部也有分布[1]。山桐子树干通直,树形美观,生长迅速,适应性强,材质优良,3年生实生苗木即可挂果,是我国南方主要城市园林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周子杨   卜琛皞   宋跃朋   张德强   张晓宇  
【目的】通过对我国小叶杨叶绿素荧光表型的分析,多角度展示小叶杨叶绿素荧光表型的多样性,为相关的光合遗传机制的探究奠定基础。【方法】针对我国小叶杨叶绿素荧光参数的表型数据,通过聚类分析、表型可塑性和变异系数计算、动态拟合等方法来探究其变化规律。【结果】(1)在静态光照强度下(同一光强)对小叶杨4类荧光表型进行k均值聚类,最优聚类数目受光照强度影响显著。不同类别下,所研究的经过光系统Ⅱ的电子传递速率(ETR)、PSⅡ实际的光量子产量(Yield)、光化学猝灭系数(qP)、非光化学猝灭系数(qN)4个叶绿素荧光参数具有显著差异。(2)4个小叶杨荧光参数的表型可塑性指数和变异系数的计算结果显示:所选小叶杨群体在可变环境下具有丰富的表型可塑性,随光照强度的逐渐增强,ETR、Yield、qP的表型可塑性呈现出先减后增再减的整体变化趋势,而qN的表型可塑性整体呈下降趋势,这可能与各表型内部的遗传控制有关,也反映了不同表型对梯度光强的不同响应程度;ETR、Yield、qP的变异系数随光照强度的增加呈现出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qN的变异系数随光照强度的增加而逐渐减小,当光照强度达最大值时,所有类别样本的变异系数均小于0.1。(3)梯度光照强度下,小叶杨叶绿素荧光表型经聚类后可划分为2个大类,经生长方程拟合后可发现,不同类别样本的表型变异速率和最大(最小)值差别明显。【结论】小叶杨叶绿素荧光表型变异丰富,受光照强度的影响显著。通过聚类分析、表型可塑性及变异系数计算和生长方程拟合等方法可以有效地探究小叶杨叶绿素荧光表型的变化规律,为小叶杨遗传分析、光合作用机制挖掘奠定了基础,对小叶杨的培育提供了科学指导。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路常宽  骆有庆  李镇宇  荆玉栋  马超德  徐双民  
利用CLIMEX生态气候模型对沙棘木蠹蛾在中国的适生区进行了预测.结果显示,甘肃省的南部和中部、宁夏回族自治区南部、陕西省和山西省的北部、河北省北部、北京市北部、辽宁省西部和东部部分地区、内蒙古自治区的南部、四川省的西部部分地区、青海省的东部部分地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北部部分地区是该害虫的适生区,这一地区正是中国沙棘人工林分布面积比较大的区域.在综合分析沙棘灌丛林自然分布、沙棘人工林栽培状况、沙棘木蠹蛾危害状况以及生态气候指数EI的基础上,作者认为沙棘木蠹蛾是中国“三北”地区的本地害虫,沙棘木蠹蛾的种群爆发是本地害虫危害引入树种的典型例子.
[期刊]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艾拉努尔·卡哈尔  王鹏军  逯永满  袁祯燕  买买提明·苏来曼  
木灵藓科植物是干旱、半干旱环境中常见的藓类植物,对温度和降水极为敏感.木灵藓科在中国的物种丰富度由东向西增加,在新疆的丰富度较高.木灵藓属(Orthotrichum)、显孔藓属(Lewinskya)、多胞藓属(Nyholmiella)是三个在新疆分布较为广泛的属.预测当前以及未来气候情景下这三个属在新疆的潜在分布范围,将为木灵藓科区系和多样性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也能预判未来气候变化对新疆地区木灵藓属的分布影响.该文根据木灵藓属、显孔藓属、多胞藓属在新疆的125个地理采集样点和19个气候因子,运用MaxEnt模型预测了它们适生区,并分析这些气候因素对其分布范围的影响.结果显示:1) AUC值高达0.945,说明该模型能够很好地预测了三个属的适生区范围.Jackknife检验表明,影响三个属分布的主要气候因子为最湿季平均气温以及最干季降雨量,贡献率分别为24.5%、23.9%.2)该三属主要分布在阿勒泰、塔城、中部天山山脉、哈密、喀什和克州等地区,在和田和巴州也有一定的分布.在21世纪50年代的气候情景下,这些属在阿尔泰和塔城的分布范围将扩大,而在喀什和巴州的则缩小.总体而言,在21世纪70年代的气候情景下,这三个属在新疆的潜在分布区面积比现在的有所缩小.该文以气候因子预测了木灵藓科在新疆当前和未来的潜在分布范围,今后的工作中,将考虑影响苔藓植物生长的地形、植被的类型等,以进一步提高预测结果的准确性.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李正才  傅懋毅  姜景民  杨校生  肖基浒  
调查研究了我国17个天然毛竹林的胸径、中央直径、杆高、枝下高、全杆节数、枝下节数、叶片长度和宽度、叶片侧脉数、胸高处竹壁厚度、竹腔径、壁腔比等表型特征。研究表明,胸径、杆高、叶片长度和宽度、叶片侧脉数、竹腔径、壁腔比呈现随纬度变化的地理模式,与经度无关;全杆节数受经度和纬度的双重影响;所调查的表型特征均没有表现随海拔的变化而变化的地理变异模式。研究还表明部分表型特征与气候条件具有显著或极显著的相关性。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程诗明  2顾万春  
将24个苦楝群体729个家系的5个地理气候因子及与其对应的苦楝18个表型性状因子进行典范相关分析,第一典范变量的特征根为0·9979(0·01水平极显著),占全部特征根的78%;跟进主成分分析将二元坐标降为1维数据轴,即表型性状梯度轴。采用内插法在苦楝自然分布区内按0·2表型性状梯度差值绘出等值线图,揭示出苦楝表型性状东北—西南梯度变异的地理模式。通过通径分析描述各表型性状对表型性状梯度值的直接作用和间接作用,从侧面证实了繁殖器官性状的稳中求变。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侯元凯  黄琳  高巍  杨超伟  
为文冠果良种的选育提供理论依据,对不同种源文冠果果实和种子性状的变异情况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种源种子经济性状(含种子千粒质量、最大及最小种子质量、种子平均体积及种子比重)由优到劣依次为P(山西蒲县)>Q(黑龙江哈尔滨)>D(河南济源)>F(河南洛宁)>S(辽宁沈阳)>E(河南灵宝)>M(山西静乐)>O(山西朔州)>I(内蒙翁旗)=C(甘肃定西)>N(山西代县)>R(甘肃平凉)>J(青海西宁)=K(山西绛县)>G(河南淅川)>H(辽宁建平)>L(山西岚县)>A(宁夏贺兰)=B(陕西淳化);不同种源种子性状由优到劣依次为Q>F>S>D>R>E=I=P>H=M>K=N>O>G>B>C>J>L>A...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李梅  韩海荣  康峰峰  马钦彦  
为了研究辽东栎天然种群在山西灵空山自然保护区内的表型变异特征和影响因素,在该地区内共抽取了5个辽东栎天然种群,分别测了叶片及顶芽共24项形态特征.方差分析结果表明,各表型性状在种群内均达到极显著水平(α=0.01),种群间共有5个性状指标在α=0.05水平上差异显著,这些差异一方面来自于遗传因素,另一方面可能来自于环境因素.经研究得出,辽东栎表型性状受坡向、坡度、种群内树木平均胸径、种群密度等间接生态因子的影响.种群内变异是辽东栎表型变异的主要部分,表型分化系数(Vst)为13.31%,分化程度低,但部分性状也有了较大的分化,如最底部锯齿宽(25.99%)、中间顶芽宽(25.23%)等.在种群...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刁松锋  邵文豪  姜景民  董汝湘  孙洪刚  
【目的】阐明无患子(Sapindus mukorossi Gaertn.)种实表型性状间的关系及其变异规律。【方法】从浙江省天台县8年生无患子实生林分中,选择102棵无患子单株,连续2年观测102棵单株的15个种实性状,并对观测数据进行聚类、相关性和主成分等分析。【结果】102棵无患子的15个表型性状的遗传变异系数为4.91%~65.67%;基于15个种实性状划分的6个群组间性状差异明显,可为营建不同用途的无患子林提供基本材料;果实质量、单株产量、果皮皂苷含量和种仁油脂含量是无患子4个重要的经济性状,4个性状与其他性状有着不同程度的相关关系;表征产量、种实化学成分和种实形态因子的4个主成分累积...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管俊娇  虞泓  何露  和云峰  张时刚  彭少波  范源洪  
对小桐子8个居群种子表型进行研究,测量种子长度、宽度、重量等11项形态学指标。种子表型性状,居群间的变异系数c.v.%=10.64~19.33,表型频率分化系数平均Pst=10.02%,表型方差分化系数平均Vst=14.27%,表明小桐子种子表型居群内变异是其变异的主要来源。居群间欧氏距离Q-聚类分析表明,种子表型分化基本与居群间的地理距离远近相关联。11个表型性状间多数呈极显著或显著的正相关,种子长度、宽、厚、周长和种子百粒重为小桐子易测定和重要的表型性状。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何玮  冉启凡  徐远东  张丽  范彦  
[目的]对重庆武陵山区10个野生芒居群的17个表型性状进行遗传多样性研究。[方法]对17个表型性状进行方差分析、多样性指数分析、相关性分析、聚类分析及主成分分析等。[结果]10个居群的遗传变异主要体现在居群内,居群内多样性指数为1.88。聚类分析将10个居群分为3组;主成分分析表明17个植物学形态特征可归为7个主成分因子,累计贡献率达到81.15%,最大程度上反映了所有材料的表型特征。相关分析结果表明,17个形态指标间存在显著的相关性。通过对表型性状与地理信息中海拔的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分蘖数、节数、叶片长、旗叶长、旗叶宽、花序长、第二外颖长、第二内颖长、花序干重、单茎干重与海拔呈极显著负相关。[结论]野生芒自身所具有的遗传物质差异和地理微环境差异导致了野生芒居群内植株在形态特征方面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变异,从而保持了居群内的高度多样性。海拔对芒植株的生物产量和生殖器官影响很大。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