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766)
2023(2513)
2022(2172)
2021(1982)
2020(1730)
2019(3891)
2018(3681)
2017(6865)
2016(4055)
2015(4522)
2014(4444)
2013(4539)
2012(4494)
2011(4162)
2010(4158)
2009(3903)
2008(3894)
2007(3473)
2006(3262)
2005(3006)
作者
(16012)
(13274)
(13253)
(12397)
(8739)
(6690)
(5886)
(5339)
(5149)
(4839)
(4739)
(4735)
(4646)
(4633)
(4414)
(4169)
(4043)
(4042)
(3997)
(3963)
(3607)
(3452)
(3356)
(3172)
(3138)
(3025)
(2992)
(2982)
(2905)
(2870)
学科
(13463)
经济(13441)
管理(9438)
(8214)
(6936)
(6606)
企业(6606)
方法(5714)
数学(4775)
数学方法(4621)
中国(3908)
(3701)
(3648)
(2916)
业经(2601)
农业(2559)
地方(2534)
理论(2479)
(2410)
及其(2342)
环境(2182)
水产(2146)
(2141)
贸易(2139)
(2092)
(2069)
(2059)
(2051)
(1991)
财务(1988)
机构
大学(62087)
学院(59404)
研究(29905)
科学(22606)
中国(20676)
(19897)
(19251)
经济(18621)
(18053)
管理(16775)
研究所(16708)
农业(16145)
(16005)
业大(14820)
理学(13898)
理学院(13590)
管理学(13033)
管理学院(12946)
中心(12079)
(12014)
(11771)
(11021)
(10831)
北京(10487)
农业大学(10203)
实验(10002)
研究院(9739)
实验室(9593)
科学院(9366)
(9168)
基金
项目(42665)
科学(31116)
(30541)
国家(30342)
基金(29929)
研究(23539)
科学基金(23158)
自然(18524)
自然科(18079)
自然科学(18064)
自然科学基金(17739)
(16573)
(15881)
基金项目(15175)
资助(13729)
社会(12416)
社会科(11617)
社会科学(11612)
计划(11545)
科技(11414)
重点(10643)
教育(10423)
(9131)
科研(9072)
专项(8816)
(8503)
(8100)
(7998)
(7893)
编号(7733)
期刊
(22505)
经济(22505)
学报(20129)
研究(18727)
(17481)
科学(16212)
中国(15443)
大学(13881)
学学(13294)
农业(11865)
管理(7470)
(6859)
(6825)
业大(6619)
教育(6305)
林业(6230)
农业大学(5145)
(4486)
(4108)
金融(4108)
技术(4071)
科技(3894)
经济研究(3747)
中国农业(3637)
自然(3618)
财经(3379)
自然科(3098)
自然科学(3098)
(2946)
资源(2938)
共检索到9791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浙江林学院学报  [作者] 王军辉  顾万春  夏良放  万军  干小雄  
以桤木Alnus cremastogyne自然分布区内13个种源的生长、材性和果实等性状为研究对象,研究了桤木的地理变异及其趋势,探讨了地理变异的气候生态学基础,并划分了种源区。研究表明,桤木种源生长性状与生态梯度值(EGA)的相关显著,在单个生态因子分析中,桤木种源生长量呈以经度和海拔为主的梯度变异。单株生物质产量和纤维长度与经度和纬度的相关关系不显著,地理趋势并不明显。而木材基本密度与经度的正相关关系显著,呈单向渐变模式。根据桤木种源EGA和试验林生长表现,把桤木划分为3个种源区:盆西北周沿区、盆中区和盆南周沿区。图1表4参11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贺超英  陈益泰  
1996年秋采集桤木自然分布区四川盆地及其周边地区的19个产地的种子用于种源试验研究。苗期研究结果表明,在不同种源之间,种子性状(千粒质量、发芽率)、苗木生长性状(高径生长、分枝数、根茎比)、固N性状(根瘤量、固N酶活力、叶N量)和抗冻性等均存在显著或极显著的差异。不同性状变异量的相对大小和种源遗传力估计值高低顺序是:抗冻性>生长性状>固N性状。苗木生长性状与固N性状之间存在着较高的正向遗传相关,与抗冻性之间也有一定正相关。应用综合指数法筛选出南江、都江堰和金堂3个最优种源,可供生产单位参考应用。桤木苗木大多数性状与种子产地海拔高度呈负相关,与经度呈正相关,而与纬度关系轻微,呈现出以垂直变异为...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张萍  金国庆  周志春  余琳  范辉华  
利用来自7省区36个木荷种源在浙江淳安和福建建瓯两试验点的苗期测定材料,研究其苗木生长、根系特征和叶片形态等12个性状的种源差异及其地理变异模式。方差分析结果显示,除主根长、侧根长和叶片颜色在种源间无显著差异外,其它性状的种源效应都达到显著或极显著水平。种源苗木性状与产地地理气候因子的相关分析发现,苗高、叶片特征(叶片数、叶片宽、叶片厚)及秋末嫩叶颜色等呈典型的纬向变异模式,产地温度则是造成这种纬向变异模式的主要环境作用因子。与北部种源比较,南部种源生长快,叶片数量多,但叶片较薄较窄,其秋末嫩叶颜色变化对寒冷信号反应敏感。影响木荷种子性状表型差异的主导因素是产地的年降水量。以苗高为标准,分别在...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郑曼  李昆  杨文云  崔永忠  李立  张春华  
对云南省鹤庆、丽江、剑川、兰坪、禄丰、寻甸、石林、昆明、沪西、沾益、师宗等11个地理种源的总花扁核木的出种率、种子大小(纵径×横径)、种子千粒质量、育苗发芽势、发芽率、幼苗苗高等指标的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地理种源的青刺果各项指标都有差异,同一地理种源的不同家系各项指标也有明显的变异。不同地理种源的果实出种率、种子千粒质量、种子的宽度与种源地温度关系密切,与其它地理因素相关性不大。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杨春惠  谭琼  熊冬连  张全发  陈旭辉  
为选出适宜湖北省发展的桤木优良地理种源/家系,对桦木科桤木属的15个桤木种源124个家系和江南桤木3个种源2个家系总计18个种源126个家系进行了育苗、造林对比试验,并对苗期生长及造林后的幼林生长进行了年度生长测定调查,通过6 a的观测数据分析,结果表明:桤木各种源、家系高生长迅速,远远优于江南桤木;桤木各种源之间高生长差异不显著,仅有四川剑阁种源家系间呈现出显著差异;有金堂盐井、金堂长乐、金堂淮口、盐亭、珙县等5个种源长势较优,适宜在湖北省推广发展.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周志春  范辉华  金国庆  王月生  陈奕良  饶龙兵  
在2005年底,对福建建瓯、浙江淳安和庆元的3年生37个产地的木荷种源试验林进行了全面调查,系统研究了幼林生长和分枝性状的种源差异、种源与环境互作及地理变异模式。结果表明:木荷树高、当年抽梢长度、地径、冠幅及侧枝总数、侧枝长和侧枝粗等分枝性状都存在显著的种源效应,木荷地理种源分化明显。造林区立地生境和造林地立地条件对木荷种源生长影响显著,如福建建瓯点3年生种源平均树高较北缘区浙江淳安点和高海拔山地浙江庆元点分别提高了24.1%和18.0%。木荷树高、当年抽梢长度、冠幅、侧枝总数等存在显著的种源×地点和种源×重复/地点互作,不同种源在各区试点上的生长相对表现差异显著。相关分析表明,木荷生长和分枝...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王军辉  顾万春  夏良放  余良富  
对6年生四川省桤木15个种源51个家系在湖北、江西、福建3个试验点试验林的单株生物质产量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桤木种源3个地点6年生的平均单株生物质产量为6.15kg。单株生物质产量种源间、种源内家系间差异显著。单株生物质产量具有极显著的地点效应,单株生物质产量种源×地点、家系×地点交互作用显著。3个地点单株生物质产量种源遗传力为0.27~0.75,家系遗传力为0.17~0.83,表明单株生物质产量受到中度到强度的遗传控制。材积(直接通径系数0.791)对单株生物质产量控制作用最大,其次为树高(直接通径系数0.396)和木材基本密度(直接通径系数0.256)。树高、胸径和冠幅通过材积对单株生物...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王军辉  顾万春  夏良放  李斌  郭文英  
对 6年生桤木种源 /家系的多点试验林的材性进行了研究 ,结果表明木材基本密度和纤维长度的种源间差异极显著 ,家系间差异不显著 ;木材基本密度的种源×地点的交互作用并未达到显著水平 ,纤维长度的种源×地点的交互作用达到显著水平。3个地点木材基本密度的种源遗传力和家系遗传力分别为 0 .564 8~ 0 .6618、0 .2 857~ 0 .653 5;木材纤维长度种源遗传力和家系遗传力分别为 0 .2 553~ 0 .7895、0 .2 90 5~ 0 .4 52 8。木材密度、纤维长度和生长性状三者之间的相关关系均不显著 ,可以进行 3个性状的独立选择。提出桤木木材密度和纤维长度随年龄变化的...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柳新红  何小勇  王军峰  李因刚  
为了探讨翅荚木苗木田间抗寒力的地理种源变异,并为浙西南地区初选一批优良抗寒种源,采集了翅荚木天然分布区湖南、广西、广东、云南、贵州等10个种源的种子,在浙江省丽水市莲都区开展了连续3年的田间苗期试验。研究结果表明,2005年遭遇的极端低温为-6.1℃,全部种源苗木寒害平均受害率为71.95%,受冻苗木整株枯死,第2年不能萌发新梢;2006年遭遇的极端低温为-4.3℃,所有种源苗木没有发生寒害;2007年苗木遭遇的极端低温为-5.4℃,寒害率平均为24.91%,所有种源苗木根部没有枯死,第2年可以萌发新梢,抗寒力指标为1.04~2.88,抗寒力等级为Ⅰ~Ⅲ。不同种源翅荚木苗木田间抗寒力从大到小的...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刘青华  金国庆  张蕊  储德裕  秦国峰  周志春  
利用设置在浙江省淳安县姥山林场的24年生49个产地的马尾松种源试验,以研究和揭示已达主伐年龄时马尾松生长、形质和木材基本密度的种源差异和地理变异模式,通过聚类进行种源区划并选择优良种源。结果表明:马尾松生长、形质和木材基本密度皆存在显著的种源差异,种源胸径、树高和材积生长及树干通直度呈典型的纬向倾群变异模式,这种变异主要是由其产地水热资源条件差异引起的。较之于北部种源,南部的种源生产力水平高且树干通直。种源木材基本密度虽与产地经纬度相关性较小,但却与产地年均温、1月均温、无霜期和≥10℃积温呈显著的负相关。性状遗传相关分析结果显示,选择生产力高的速生种源可同时改良树干通直度,但会明显降低其木材...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孙成志  谢国恩  李萍  
对4个试验点12个杉木种源的材性测定研究表明,种源间木材物理力学性质和纤维特征有较明显的变异,木材化学组分的变异相对较小。从与建筑材相关的主要性质发现南、北亚热带种源好,中亚热带种源较差的“V”形纬向变异趋势。种源原产地的气温因子是影响材性变异的主要作用因子。经综合评定,贵州锦屏,福建建瓯,广西融水是适用于建筑材定向培育的优良种源。南带广西浦北、广东信宜和北带陕西汉中、安徽霍山种源材质性能较好,可以在种源杂交或无性系选择中改良利用。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李建民  
利用设置在福建省邵武市的马褂木全分布区种源试验林 (15个种源 ) 8年生测定材料 ,首次系统研究了造林死亡率、侧枝形成分叉干率、生长、干形和木材基本密度等性状在种源间的遗传差异及其地理分异模式 ,结果显示 ,马褂木种源效应非常显著 ,但由于生境片断化导致的小种群效应和距离隔离效应等 ,除木材基本密度受产地经度影响外 ,上述诸性状多呈随机分布 ,不存在典型的倾群变异模式。通过系统聚类仅可将马褂木粗略地划分成 2个聚类大组和 4个聚类亚组 ,并按照纸浆材和胶合板材不同培育目标 ,分别选择确定了相应的优良种源。研究发现 ,马褂木对立地环境反应敏感 ,种源与立地环境互作显著 ,在商品林建设时应予充分...
[期刊] 浙江林学院学报  [作者] 林磊  周志春  范辉华  金国庆  陈柳英  王月生  
利用设置在福建建瓯和浙江淳安的5年生木荷Schima superba种源试验林,系统研究生长和形质性状种源差异、地理变异模式和性状遗传相关,并利用选择指数开展木制工艺材优良种源选择。方差分析结果表明,木荷树高、胸径、树干通直度及一级侧枝总数、最大侧枝长和最大侧枝粗存在显著的种源效应,受到中等以上强度遗传控制,种源广义遗传力达0.34~0.61,而树干分叉干数和分枝角的种源效应较小。木荷生长和形质性状的地理变异模式因区试点不同而存在一定的差异,在木荷中心产区的福建建瓯点,主要生长和形质性状与产地纬度呈显著的负相关,相关系数达-0.313~-0.534,与产地经度相关性较小,呈典型的纬向变异模式,...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伍汉斌  段爱国  张建国  
【目的】通过对33年生杉木种源试验林生长性状的调查研究,了解杉木种源主要生长性状的遗传变异及地理变异模式,对早期选择的效果进行检验,确定杉木种源早期选择的适宜年龄,并为试验区选择适生的优良种源。【方法】以1981年在广西柳州营造的杉木全分布区种源试验林为研究对象,参试种源为199个,在5、6、8、12和33年生时测定每木胸径和树高,分析不同种源主要生长性状在不同林龄的遗传变异规律,采用趋势面技术分析杉木地理变异规律,采用早晚相关确定早期选择的林龄范围,利用聚类分析对优良种源长期选择效果进行评价。【结果】不同生长时期杉木种源的胸径、树高和材积在种源间的差异均达到极显著水平(P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曾志光  肖复明  包国华  叶金山  王胜亮  聂煜  王城辉  刘金生  
对采自6省(区)37个木荷种源种子进行了苗期试验,结果表明:木荷种源间苗高、地径、生物量有着极显著的差异,且有较高的广义遗传力。木荷苗高生长以8-9月份为速生期,这时期的生长占年生长的50%~56%,苗高和地径生长与纬度呈极显著负相关,说明通过木荷种源选择,能取得较好的效果,并初步筛选出广东开平、阳山、韶关,福建华安,江西上犹等苗期生长表现突出的种源。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