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700)
2023(2366)
2022(2086)
2021(1952)
2020(1825)
2019(3949)
2018(3969)
2017(6823)
2016(4592)
2015(5128)
2014(5265)
2013(5138)
2012(5045)
2011(4582)
2010(4672)
2009(4216)
2008(4230)
2007(4008)
2006(3445)
2005(3176)
作者
(16833)
(14244)
(14110)
(13339)
(9131)
(7192)
(6455)
(5695)
(5445)
(5299)
(5051)
(4919)
(4900)
(4890)
(4854)
(4603)
(4348)
(4241)
(4156)
(4118)
(4026)
(3693)
(3576)
(3370)
(3348)
(3304)
(3273)
(3218)
(3196)
(3095)
学科
(10008)
经济(9994)
管理(8828)
(8023)
(6313)
(6054)
企业(6054)
中国(4061)
(4056)
方法(4035)
数学(3234)
(3152)
数学方法(3140)
(3020)
理论(2958)
(2836)
银行(2790)
(2693)
农业(2506)
(2422)
金融(2420)
业经(2415)
教育(2408)
(2406)
地方(2277)
教学(2137)
技术(1993)
(1938)
贸易(1937)
(1936)
机构
学院(62307)
大学(60922)
研究(28783)
科学(22763)
(22415)
中国(20107)
(18249)
农业(18029)
研究所(17121)
管理(16830)
(16500)
业大(16402)
经济(15809)
(15194)
理学(13428)
理学院(13203)
(12808)
管理学(12635)
管理学院(12548)
中心(12240)
技术(11501)
(11313)
农业大学(11264)
(11115)
(10930)
(10267)
北京(10081)
实验(9991)
科学院(9605)
实验室(9510)
基金
项目(44477)
科学(30400)
(28177)
国家(27911)
研究(27186)
基金(27131)
科学基金(19867)
(19833)
(17246)
自然(15136)
自然科(14744)
自然科学(14731)
自然科学基金(14458)
基金项目(13916)
科技(13044)
教育(12825)
资助(12426)
社会(12313)
计划(12076)
社会科(11401)
社会科学(11398)
重点(11255)
编号(10874)
课题(9949)
(9846)
成果(9820)
专项(9506)
(9412)
科研(9117)
(8942)
期刊
学报(21867)
(20333)
(19197)
经济(19197)
中国(16383)
研究(15548)
科学(15249)
大学(14347)
农业(13780)
学学(13776)
教育(9888)
(8261)
林业(7276)
业大(6951)
(6675)
管理(6118)
技术(5868)
农业大学(5315)
(4994)
金融(4994)
(4754)
科技(4638)
职业(3834)
自然(3749)
中国农业(3727)
图书(3519)
科技大(3360)
科技大学(3360)
自然科(3286)
自然科学(3286)
共检索到9875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陈明皋  陈建华  吴际友  程勇  
The fruiting quantity and nut and seed characters of different Alnus cremastogyne clones were studied in this paper.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fruiting quantity was highly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among different clones and different years, however not different within a clone, which indicated that...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徐进  王章荣  陈亚斌  丘进清  
The cone and seed characters of Pinus Massoniana were investigated in a clonal seed orchard for two successive years(1998 and 1999).The results showed that significant genetic variation existed among clones,while variation within clone had not come up to remarkable standard.Broad sense herit ability...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王军辉  顾万春  夏良放  李斌  郭文英  
对 6年生桤木种源 /家系的多点试验林的材性进行了研究 ,结果表明木材基本密度和纤维长度的种源间差异极显著 ,家系间差异不显著 ;木材基本密度的种源×地点的交互作用并未达到显著水平 ,纤维长度的种源×地点的交互作用达到显著水平。3个地点木材基本密度的种源遗传力和家系遗传力分别为 0 .564 8~ 0 .6618、0 .2 857~ 0 .653 5;木材纤维长度种源遗传力和家系遗传力分别为 0 .2 553~ 0 .7895、0 .2 90 5~ 0 .4 52 8。木材密度、纤维长度和生长性状三者之间的相关关系均不显著 ,可以进行 3个性状的独立选择。提出桤木木材密度和纤维长度随年龄变化的...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张振  张含国  周宇  刘灵  于宏影  王绪  冯万举  
选取红松4个种子园共60个无性系,对红松种实性状进行变异分析、相关分析,揭示红松种实性状在无性系来源群体间和无性系间的变异特征及规律。结果显示,红松种实性状存在丰富的变异,遗传多样性水平较高,居群间平均表型分化系数为29.82%,小于居群内变异(70.18%),居群内变异是红松种实性状的主要来源。除种长、种宽、长宽比外其余性状在居群间差异显著(P<0.05),红松种实各性状在种子园内无性系间差异均极显著(P<0.01)。广义遗传率为61.54%~94.81%,受遗传控制程度较强,通过优良无性系选择,能获得较高的遗传增益(4.70%~74.52%)。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在不同的立地条件下,千粒质量...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陈建华  纪程灵  吴际友  陈明皋  
对5年生台湾桤木无性系测定林研究表明:台湾桤木胸径和材积生长在无性系间存在显著差异,达极显著水平。无性系间重复力均较大,其中胸径和材积的无性系间重复力达0.5338和0.5381,无性系生长稳定性较好。通过综合比较,选择出优良无性系5个,5年生时平均材积遗传增益达2.31%,表现出明显的生长优势。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蒋路平  王景源  张鹏  梁德洋  张秦徽  王碧莹  裴晓娜  赵曦阳  
[目的]选育高产、优质红松无性系营建坚果用材林。[方法]以吉林省临江林业局闹枝林场170个红松无性系为材料,对38年生树高、胸径、单株材积、单株球果数、单塔出籽量、单株出籽量、千粒质量、球果鲜质量和发芽率进行测定分析。[结果]方差分析结果表明:除发芽率外(P=0.280),无性系间各性状差异均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无性系间各指标表型变异系数变化范围为3.57%~66.09%;除发芽率外(0.07),各性状重复力均超过0.45;树高、胸径和单株材积间达到极显著正相关(0.680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赵林峰  高建亮  
【目的】对湖南省永州市金洞林场34年生杉木速生无性系的生长性状和形质性状的林木特征因子进行多种比较分析,为杉木用材林良种再选育和定向培育提供依据。【方法】根据131个无性系34年生每木调查的数据计算蓄积排序,取前7位为速生无性系,124个无性系为普通无性系,取其蓄积平均值作为比较CK的蓄积近似值。每一速生无性系选择平均木3株进行伐倒、比较CK也选择有代表性的平均木3株伐倒。实测每一伐倒木的树高和伐根处、胸径处、1/2树高处的带皮和去皮直径,量测2根南北或东西方向最长生活枝。对这些实测数据进行方差分析、相关性分析、主成分分析及遗传参数估算和布雷金多性状综合评定。【结果】所研究的7个速生无性系间的变异系数范围为2.38%~11.96%。除树高外,其他8个性状(生长性状2个和形质性状6个)存在显著或极显著差异;且这9个性状的重复力均在75%以上,其中胸径、材积、径高比、树皮率的重复力达到95%以上。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大部分生长性状与形质性状的相关性达显著或极显著水平,树高与形质性状的相关系数为-0.041~0.390;胸径与形质性状的相关系数为-0.241~0.980;材积与形质性状的相关系数为-0.488~0.807。主成分分析得出:可提取了3个主成分,累积方差贡献率达82.91%,树高、胸径、材积、冠幅和径高比均不同程度地代表了所调查性状中的关键指标。利用布雷金多性状综合评定后各速生无性系的Qi值排序:79172> 8219> 7962> 7922> 7911> 79173> 79182。【结论】7个速生无性系间各性状存在稳定的遗传变异,且生长性状(胸径、材积)和形质性状受到中等以上的遗传控制,具有较好的遗传改良潜力。根据主成分分析和布雷金多性状综合评定:在这7个速生无性系中选择杉木用材林良种,79172是最佳选择,其次是8219;这2个无性系的变异受较强的遗传控制,有较好的遗传改良潜力,能兼顾生长和形质方面的定向选育。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王润辉  胡德活  郑会全  韦茹萍  黄越茂  蔡维就  
对19年生和17年生2块杉木无性系测定林开展生长和材性变异及多性状指数选择研究,其中,19年生测定林包括38个参试无性系,17年生测定林包括102个参试无性系。2块测定林数据分析结果均显示:无性系树高、胸径、单株材积、心材率和木材基本密度存在极显著的遗传差异,无性系重复力达中等偏上至较高水平,遗传变异系数各性状间差异较大;树高、胸径、材积生长性状间存在极显著的表型和遗传相关,与基本密度存在弱负相关。不同选择方法的结果表明,指数选择能整体提高单株材积、心材率和木材基本密度综合的遗传增益,达到比单性状选择更好的选择效果,是多性状改良较理想的选择方法。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李有清   赵林峰   伍威   陈敏   高建亮  
【目的】考察了红心杉无性系生长(树高、胸径)和形质(冠幅、枝盘数、坐生密度)性状,为红心杉优质用材良种选育和定向培育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5年生红心杉试验林50个无性系为原材料,对其生长性状和性质性状进行测定和分析,通过遗传变异分析、方差分析、重复力估算,利用聚类分析和隶属函数法综合选择优良无性系。【结果】不同无性系间性状变异类型丰富,变异幅度为2.06%~13.88%。胸径与树高,胸径与冠幅间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与枝盘数间呈极显著负相关,形质性状间差异不显著。各性状的重复力为0.144 6~0.505 4,除了枝盘数外,都受中等的遗传控制。各性状间具有一定相关性,相关系数为-0.074~0.638。聚类分析可将50个无性系分为3类,其中,类群Ⅲ的生长性状最佳,类群Ⅰ的形质性状最优。针对不同育种目标,利用隶属函数法发现综合性状平均隶属函数值为19H30>19H38>19H25;生长性状平均隶属函数值为19H25>19H42>19H30;形质性状平均隶属函数值为19H47>19H16>19H38。【结论】5年生红心杉无性系间各性状存在丰富的遗传变异,且性状受到中等的遗传控制,有较好的遗传改良潜力,且生长性状与形质性状具有独立性,可进行单独定向选择。红心杉无性系19H25、19H30在综合性状和生长性状排序都位列前三,可考虑作为优良无性系在当地推广。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赵曦阳  马开峰  沈应柏  张明  李奎友  邬荣领  张志毅  
以30个白杨杂种无性系为材料,测定树高、胸径、树形、叶片、树皮特性等17个指标。方差分析与遗传参数计算结果表明,白杨杂种无性系各指标差异极显著(P<0.001),各指标表型变异系数变化范围为15.63%~57.50%,遗传变异系数变化范围为8.99%~52.57%,重复力高(0.7734~0.9848)。说明白杨杂种无性系各性状存在广泛变异,且这种变异受较强的遗传因素控制。表型相关结果表明,白杨杂种无性系树高、地径、胸径、单株材积和冠幅之间均达显著相关水平,遗传相关系数接近表型相关系数。主成分分析结果显示,白杨杂种无性系14个性状前3个主成分的累积贡献率为84.93%,其中第1主成分为生长量等...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胡德活  阮梓材  陈仲  韦战  庄县喜  梁建国  
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Lamb.)Hook]是我国特有的主要用材树种,对其生长性状(如树高、胸径、材积等)遗传与变异的研究,已有很多的报道,而对其结实的研究却很少。随着国内林业生产的发展,对杉木良种需求的数量愈来愈大。因此有必要对杉木结实的遗传与变异进行研究,为种子园营建及经营管理提供依据。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吴际友  陈明皋  程勇  童方平  廖德志  王旭军  文卫华  
对桤木无性系植株不同处理对嫩枝芽数的影响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无性系的嫩枝芽数主要是由栽植密度和无性系特性决定的,并且同苗高、修枝强度和施肥有密切的关系。对于建立桤木无性系采穗圃来说,适宜的栽植密度和苗高应该分别是1m×2m和90cm,修枝强度应该采用轻度或中度短截,同时需要加强施肥管理。以上措施不仅能够增加嫩枝芽数,而且可以增大树冠,促进树木生长,确保桤木无性系采穗圃的高产稳产。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杨兵兵  姚小华  张成才  邵慰忠  杨雨晨  刘林秀  
【目的】探究薄壳山核桃成分组成、含量差异及各品质性状之间相关性,为优良种质资源的挖掘和优良新无性系的选育提供参考。【方法】对50个无性系的种仁含油率、脂肪酸、酚类物质含量、核果质量、核果高、核果径、仁质量等性状进行测定,分析各性状之间相关性,并基于主成分分析模型进行综合评价。【结果】(1)含油率均处于70.09%~79.99%之间,其中JD25、JD13、JD6、JH3、JD23、XS3、JD27和JD28含油率均值较大。(2)油脂中共检测出8种脂肪酸,且脂肪酸各成分的相对含量存在差异,其中JH1、JD21、XS3、JD27和XS7不饱和脂肪酸含量高于其他无性系。(3)各个性状之间存在显著差异,其中不饱和脂肪酸变异系数为0.38%,最为稳定;总黄酮与缩合单宁变异系数为51.22%和49.88%,属高度变异。(4)采用主成分分析模型对50个无性系进行综合评价,其中XS12、XS1、JD23、XS3、JH1、XS8、JD30和JD29排名靠前。【结论】综合含油率和主成分分析模型排名考虑,分别选择各自排名前3和两者共有的无性系,即JD23、XS3、XS12、XS1、JD25、JD13和JD6作为优良种质资源和优良无性系进行培育与选育。
[期刊]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作者] 张毅  敖妍  刘觉非  赵磊磊  由海德  
从中国文冠果Xanthoceras sorbifolium主要分布区,选取7个群体共1 044个单株进行种实采集,每株树采用四分法选取20个果实、 50粒种子,对12个种实性状进行观测。采用方差分析、相关性分析、聚类分析等方法,探讨文冠果群体间、群体内种实性状变异规律。结果显示:①群体间种实性状差异均极显著(P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黄炎子  宋美华  郭永恒  王青  王俊杰  周祎鸣  向秋虹  王馨蕊  关文彬  
【目的】文冠果是中国北方最具潜力的木本油料树种之一,但存在着雌、雄花败育及自交不亲和等制约丰产的问题。本文数据性分析了文冠果不同交配组合种实性状的变异并进行了综合评价,以期为提高文冠果产量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在内蒙古敖汉旗半干旱地区实验基地,采用优选的6个文冠果优良类型(2014年以文冠果作砧木嫁接) A、B、G1、G3、H5和N7,设计了3个随机区组,包括异株自交、互交等36个交配组合,同株上同时进行控制授粉与自由(开放)授粉对比实验,对果实质量、均单粒质量等10个种实性状进行了测定,并运用Canoco-PCA-TOPSIS构建了不同交配组合选优的评价方法。【结果】通过Canoco-PCA法对评价指标降维处理,提取了2个主成分,可代表90%以上的信息,建立各交配组合主成分得分矩阵,运用TOPSIS法对36个交配组合的文冠果种实性状进行了综合评价和排序,并将结果按照是否适合作为优秀交配组合聚为3类,分别为最适合、比较适合和不适合,判别分析准确率达到96. 3%。【结论】文冠果存在较高的交配优势(家系遗传率> 30%),通过选择优良交配组合可获得较强的遗传增益,其中果实总质量最高的交配组合是G1×G3,种子均单粒质量最大的交配组合是H5×B;组合B×H5、G1×G3和B×N7为最佳母父本交配组合;新发现的自交(异花)优势,H5为最优的单系交配组合;新发现的互交优势,G1和G3为最优的双系交配组合;最优的3系交配组合为N7、B和H5。所建立的综合评价选优方法可以有效的对优良交配组合进行选择,为进一步提高文冠果产量提供科学依据与配置模式。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