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080)
2023(11268)
2022(10092)
2021(9540)
2020(8013)
2019(18689)
2018(18819)
2017(36126)
2016(19764)
2015(22304)
2014(22168)
2013(21899)
2012(20136)
2011(17871)
2010(17530)
2009(15708)
2008(14888)
2007(12616)
2006(10944)
2005(9203)
作者
(55678)
(46300)
(45840)
(43732)
(29735)
(22382)
(20859)
(18105)
(17901)
(16387)
(16202)
(15441)
(14701)
(14376)
(14291)
(13939)
(13876)
(13712)
(13307)
(13248)
(11525)
(11195)
(11085)
(10585)
(10315)
(10280)
(10218)
(10213)
(9212)
(9186)
学科
(76140)
经济(76066)
管理(53221)
(51413)
(41150)
企业(41150)
方法(34935)
数学(30400)
数学方法(30068)
(22516)
地方(20982)
中国(18482)
(17775)
业经(17612)
(16798)
农业(15513)
(13182)
贸易(13173)
环境(12839)
(12663)
理论(12554)
(12310)
技术(11913)
(11765)
(10584)
财务(10524)
财务管理(10503)
(10342)
教育(10038)
地方经济(9998)
机构
大学(267391)
学院(266576)
管理(109007)
(100305)
经济(97895)
理学(95158)
理学院(94052)
管理学(92459)
管理学院(91994)
研究(88292)
中国(64376)
科学(58041)
(57155)
(45703)
(43995)
(43239)
业大(43106)
(41921)
中心(41306)
研究所(40653)
(37051)
师范(36663)
农业(35779)
财经(35159)
北京(35042)
(32557)
(32159)
(31924)
师范大学(29809)
技术(28739)
基金
项目(193360)
科学(151039)
研究(141371)
基金(138422)
(120565)
国家(119561)
科学基金(102853)
社会(86612)
社会科(81806)
社会科学(81783)
(78115)
基金项目(75288)
自然(68506)
自然科(66825)
自然科学(66807)
自然科学基金(65554)
(64182)
教育(63934)
编号(59064)
资助(56163)
成果(46469)
重点(42893)
(41636)
(41621)
(40046)
课题(39915)
创新(37301)
科研(36883)
项目编号(35666)
大学(35601)
期刊
(108354)
经济(108354)
研究(74710)
中国(49428)
学报(43527)
(40708)
科学(39957)
管理(38004)
大学(32416)
(31291)
教育(30568)
学学(30245)
农业(28904)
技术(24096)
(19371)
金融(19371)
业经(18909)
图书(17423)
经济研究(15946)
财经(15485)
(15000)
资源(14757)
问题(14184)
科技(13897)
理论(13528)
(13069)
实践(12752)
(12752)
技术经济(12674)
(12533)
共检索到38002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档案学研究  [作者] 叶楚健  
新媒体环境下,政务微信的内容生产不再仅仅是简单的符号传递,而更多的是将信息传播与服务互动融于内容生产上。本文以浙江省档案馆微信公众号作为研究对象,从推送情况、内容类型、文本体例和推送效果四个角度上对其推送的所有文章进行统计与分析,并借此探讨与分析影响档案馆微内容生产的因素,对当前档案馆微内容现状进行反思,以期引起重视,促进档案馆新媒体工作。
[期刊] 图书情报工作  [作者] 宋雪雁  张岩琛  王小东  孟欣欣  邓君  
[目的 /意义]从用户感知角度对公共档案馆微信公众平台服务质量评价进行深入地分析与探讨,为公共档案馆微信公众的平台技术改进和服务质量的提升提供数据支持和参考。[方法/过程]通过问卷调查构建公共档案馆微信公众平台服务质量评价框架和评价假设模型,运用SPSS软件,并利用探索性因子分析法对假设模型进行检验,根据结果对评价假设模型进行修正,并对修正后的评价模型进行讨论。[结果/结论]构建公共档案馆微信公众平台服务质量评价模型,从用户的视角全面衡量微信平台上公共档案馆服务的效果和用户满意度。
[期刊] 档案学研究  [作者] 宋雪雁  张岩琛  朱立香  邓君  
为了探索现阶段公共档案馆微信公众平台的服务质量,本研究采用探索性因子分析法并在用户感知的基础上确定评价指标体系的权重,制定可行的评分细则作为用户对公共档案馆微信公众平台打分的依据,最后得到公共档案馆微信公众平台服务质量的得分情况,根据每个公共档案馆微信公众平台的得分情况,针对公共档案馆微信公众平台中的不足之处提出建议。
[期刊] 图书情报工作  [作者] 宋雪雁  朱立香  房梦莎  邓君  
[目的/意义]从用户感知的角度,构建公共档案馆微信公众平台服务质量影响因素模型,为公共档案馆服务质量优化奠定基础。[方法/过程]通过问卷调查构建公共档案馆微信公众平台服务质量影响因素模型,使用SPSS软件,用探索性因子分析方法对假设模型进行检验,根据结果对假设模型进行修正,并对修正后的影响因素模型进行讨论。[结果/结论]从用户感知角度全面综合分析微信公众平台上公共档案馆服务质量影响因素的构成,主要包括服务过程与系统运行、用户特征与费用、档案内容的内部特征、档案内容的外部特征和公众平台界面设计5个维度以及服
[期刊] 档案学研究  [作者] 周林兴  
在社交媒体热潮的背景之下,档案馆工作者应该冷静地面对并做出理性的选择。通过问卷调查的方法,收集到了档案馆微信公众平台的运行现状数据以及社会公众对档案馆微信公众平台的反馈意见。在分析与讨论数据的基础之上,提出微信公众平台与其他社交媒体应该并行存在;用独特的精品资源吸引不同用户群体的兴趣;用专业快速的反应速度回复社会公众的需求。档案馆微信公众平台的建设应充分考虑到档案馆的特殊社会属性,避免使其成为一种"摆设"。
[期刊] 图书情报知识  [作者] 谭必勇  
本文从历史视角梳理自法国大革命以来西方档案馆公众教育服务的演变历程。通过考察欧洲、北美以及澳大利亚等国的档案馆公众教育活动简史,我们发现三个重要的历史节点:①18世纪末欧洲档案馆公众教育活动的缘起;②20世纪50年代前后档案馆公众教育服务职业理念的确立;③20世纪90年代以来档案馆公众教育服务体系的数字化重构。西方社会对于档案文化价值的发现、论证及达成广泛共识,始终是拉近档案馆与公众距离的原动力,而政治、经济、文化等外部因素与档案职业内部职能的演变交互作用,使得档案馆与公众的距离越来越近。西方档案馆公众教育服务演变的过程,体现了西方近现代档案事业由"国家模式"转向"社会模式"以及由此导致的档案...
[期刊] 图书情报知识  [作者] 刘春弟  
通过对电子档案馆、数字档案馆、虚拟档案馆的比较分析 ,认为电子档案馆等同于数字档案馆 ,数字 (电子 )档案馆与虚拟档案馆既有区别又有联系
[期刊] 图书情报知识  [作者] 杨道玲  
随着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Web资源日益成为我们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通过比较研究,认为建立Web档案馆是适合于中文Web资源保存与管理的最佳选择。文章首先提出了Web档案馆的概念,接着对建设中文Web档案馆的意义、必要性及可行性进行详细论证,然后集中讨论了Web档案馆建设的目标与原则、组织与管理机制、馆藏建设、技术方案、资金、法律以及社会条件等问题。
[期刊] 档案学通讯  [作者] 周林兴  
档案馆是特定社会文化语境下的产物,接受并反映其所依赖的社会文化。但它不是一种被动的存在,它能动地在档案收集中通过收集什么、不收集什么来强化某种文化并弱化某种文化存在;在档案保管中通过对档案信息的整理与组织来凸显什么档案是有价值的什么档案是无价值的;在档案服务中通过对某些服务对象与服务功能的偏向来执行其服务理念,并在这些程序中彰显自己对社会文化的理解。
[期刊] 情报理论与实践  [作者] 罗红  
国内外研究表明,LAM协作是公共文化机构面对数字信息技术与互联网环境挑战而形成的,适应公众日益多元的文化信息需求,强化了文化遗产保护,促进了公众学习与创新的共同价值信念。LAM协作的理论研究目前主要关注合作价值、技术应用和馆藏共享等方面。在实践领域,LAM协作的内容还包括共同编制战略规划、积极开展数字资源整合、共享服务与设施等;协作模式呈现出既有政府和行业间协调、又有跨机构自发协作,既有区域合作、又有机构协同,既有部分合作、又有LAM全面合并等特点的并发态势。
[期刊] 档案学研究  [作者] 闫琪  张晓华  李海峰  
档案行业是以档案信息为中心的事业,建设档案信息资源共享平台与数字档案馆(室),打通档案信息的收集、管理、服务横纵干线,是经略档案事业具有战略性的基础工程。本文就二者的建设现状、相互关系进行探讨,以理清二者所处的现实站位,梳理两项建设间的有机联系,为决策部门科学筹划建设、高效使用资金、获取合理效益提供有益借鉴。
[期刊] 档案学通讯  [作者] 庞文琪  黄新荣  
文章在构建综合档案馆特色馆藏资源建设工作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利用SPSS19.0对获得的反映陕西地区各级综合档案馆的基本数据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与因子分析,得出影响综合档案馆特色馆藏资源发挥地域文化影响力的5大类公因子。此外,又利用回归分析,测算出5大类公因子的影响程度,依次排列为基础保障性因子、社会档案意识因子、资源自身因子、开发利用水平因子、开放程度因子。最后依据上述分析结果,提出了相关的对策建议。
[期刊] 档案学研究  [作者] 王玉珏  张晨文  陈洁  
美国国家档案馆公众教育服务经过多年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形成了以档案原件为凭据、重视对各类档案资源的综合开发利用、教育服务形式丰富多样、注重档案馆与公众的互动交流、针对不同公众群体提供个性化服务等特点。
[期刊] 图书馆杂志  [作者] 肖永英  谢欣  
为了解国内外图书馆、档案馆、博物馆等文化机构合作的研究现状,运用文献调查法,对文化机构的合作机制进行总结,认为文化机构可在数字资源建设、文化遗产保护、设施共用与整合、政府信息公开以及社区教育项目中开展合作。文化机构的合作有利于优化馆藏、扩大用户群、争取外部资金支持、提高服务质量,但在政策支持、人员培训、数据库建设、标准制定、组织文化差异、知识产权方面也面临着多项挑战。作者建议,文化机构之间应积极开展合作活动,完善馆藏与服务,从而更好地为保存和共享文化资源做出贡献。
[期刊] 图书情报知识  [作者] 周磊  郑燃  
互联网技术的迅猛发展以及数字化馆藏资源建设工程的开展为图书馆、档案馆与博物馆(LAM)信息资源的融合以及LAM深度合作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和技术保障。文章分析了LAM在数字化馆藏资源与信息资源开发流程中的特点与互补性,在此基础上提出我国LAM合作模式的演化路径:以互补性信息资源共享为基础提供面向用户的一站式检索服务;鼓励馆员个人经验、技能以及机构集体知识的跨组织共享以构建隐性知识交流圈;最终以混合联盟方式整合LAM信息管理能力以加快联盟内信息价值链增值。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