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890)
- 2023(8603)
- 2022(7806)
- 2021(7445)
- 2020(6266)
- 2019(14624)
- 2018(14720)
- 2017(28431)
- 2016(15642)
- 2015(17605)
- 2014(17561)
- 2013(17440)
- 2012(15830)
- 2011(14146)
- 2010(13815)
- 2009(12467)
- 2008(11864)
- 2007(10050)
- 2006(8561)
- 2005(7182)
- 学科
- 济(58107)
- 经济(58043)
- 管理(43563)
- 业(41107)
- 企(34841)
- 企业(34841)
- 方法(29595)
- 数学(25607)
- 数学方法(25316)
- 学(15063)
- 农(14991)
- 中国(13978)
- 财(13780)
- 业经(12909)
- 地方(12039)
- 理论(10520)
- 和(10302)
- 农业(10082)
- 贸(9973)
- 贸易(9969)
- 技术(9725)
- 易(9662)
- 环境(9641)
- 务(9229)
- 财务(9172)
- 财务管理(9158)
- 制(8897)
- 教育(8675)
- 企业财务(8674)
- 划(8394)
- 机构
- 大学(218030)
- 学院(215868)
- 管理(89377)
- 济(78817)
- 理学(78665)
- 理学院(77806)
- 经济(76951)
- 管理学(76364)
- 管理学院(75998)
- 研究(70190)
- 中国(49250)
- 科学(47503)
- 京(46317)
- 农(36620)
- 业大(35952)
- 所(35312)
- 财(34163)
- 研究所(32800)
- 中心(31380)
- 江(29547)
- 北京(29032)
- 农业(28890)
- 范(28540)
- 财经(28426)
- 师范(28216)
- 经(25895)
- 院(25852)
- 州(24599)
- 技术(23889)
- 师范大学(22921)
- 基金
- 项目(157795)
- 科学(122562)
- 研究(113349)
- 基金(113294)
- 家(99362)
- 国家(98543)
- 科学基金(84247)
- 社会(68303)
- 社会科(64591)
- 社会科学(64573)
- 省(62513)
- 基金项目(61531)
- 自然(57202)
- 自然科(55821)
- 自然科学(55807)
- 自然科学基金(54772)
- 划(52665)
- 教育(51633)
- 资助(46746)
- 编号(46662)
- 成果(37142)
- 重点(35004)
- 部(33811)
- 发(32983)
- 创(32856)
- 课题(31620)
- 科研(30682)
- 创新(30566)
- 计划(29474)
- 大学(29267)
共检索到29547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丁文 宁莉萍 杨威 熊燕 张帅 刘江
【目的】研究楠木(Phoebe zhennan)(桢楠)精油、精气的化学成分及其生物活性,为楠木养生价值的开发利用提供参考。【方法】以四川桢楠为材料,通过水蒸气法提取桢楠精油,使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分析桢楠精油、精气的化学成分;以白血病HL-60株、肺癌A-549细胞株、肝癌SMMC-7721细胞株、乳腺癌MCF-7细胞株和结肠癌SW480细胞株等5种癌细胞株和大肠杆菌(ATCC25922)、金黄色葡萄球菌(ATCC29213)、肠沙门氏菌(ATCC14028)、铜绿假单胞菌(ATCC27853)等4种细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徐洁华 文首文 邓君浪
对薰衣草精气与精油化学成分进行比较。结果表明,薰衣草精油共鉴定出39种化合物,其主要成分为芳樟醇(37.03%)、乙酸芳樟酯(22.34%)、乙酸薰衣草酯(14.55%)、α-松油醇(4.03%)、乙酸香叶酯(2.05%)。薰衣草精气共鉴定出13种化合物,其主要成分为对异丙基甲苯(23.17%)、柠檬烯(20.76%)、1-甲基-4-(1-甲基乙烯基)苯(17.58%)。薰衣草精气和精油在化学成分和相对含量上有很大不同,不能以精油的成分作为精气医用诊疗或保健养生的依据。
关键词:
薰衣草 精气 精油 化学成分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周妮 齐锦秋 王燕高 谢九龙 黄兴彦 胡瑶
【目的】比较桢楠现代木和阴沉木精油的化学组成成分,为了解桢楠的耐腐、发香机理提供参考。【方法】将桢楠现代木和阴沉木木粉进行水蒸气蒸馏,对精油组分进行GC-MS分析,按峰面积归一法计算各组分的相对含量。【结果】桢楠现代木精油分离出51个色谱峰,鉴定出37种化合物,其相对含量之和占精油总量的86.20%;桢楠阴沉木精油分离出37个色谱峰,鉴定出32种化合物,其相对含量之和占精油总量的99.64%,桢楠现代木精油中相对含量较高的成分有7-氨基-4-甲基香豆素(21.72%)、氧化石竹烯(8.62%)、去氢白菖烯(5.11%)、T-杜松醇(4.49%)、环氧化蛇麻烯Ⅱ(3.96%);桢楠阴沉木精油中相...
关键词:
桢楠 阴沉木 气相色谱-质谱分析 精油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李海亮 高星 徐福利 陈海魁 王渭玲
【目的】研究不同采摘时间鲜芍药花精油的化学成分及其体外抗氧化活性,为适时采收、合理开发及利用芍药花资源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日出前(06:00-07:00)和下午(17:00-18:00)采摘的芍药花精油,通过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其化学成分进行分析鉴定,采用峰面积归一化法确定各组分的相对含量;测定质量浓度为20,50,100,150和200μg/mL芍药花精油溶液对DPPH自由基、ABTS自由基的清除效果,及对亚油酸脂质过氧化的抑制作用。【结果】从采摘于日出前的芍药花精油中共鉴定出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杨波华 马英姿 杨蕾 张慧 宋荣
运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含笑花精油,分别采用平板菌落法和滤纸片法检测精油对细菌和真菌的抑菌活性,并运用GC/MS法分析精油的化学成分。结果表明:含笑花精油对枯草芽孢杆菌、大肠杆菌和总状毛霉抑制效果较佳,抑菌率分别达70.36%、60.24%和65.52%;对金黄色葡萄球菌、黄曲霉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对米根霉无抑制效果;从含笑花精油中分离鉴定出30种化合物,其中脂肪族化合物14种、萜烯类化合物16种。
关键词:
含笑花 精油 抑菌活性 化学成分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谭云 黎继烈 吴红 申爱荣
【目的】比较不同方法提取的缬草精油化学成分及其相对含量和抗氧化活性的差异,为缬草精油的质量控制及深度开发利用提供参考。【方法】以缬草根为原材料,分别采用水蒸气蒸馏法、超临界CO_2萃取法和亚临界丁烷萃取法提取缬草精油,再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GC-MS)对提取的3种缬草精油分别进行化学成分分析,并结合清除DPPH、OH和ABTS自由基的能力评价3种缬草精油的抗氧化活性。【结果】3种方法提取的缬草精油化学成分及其相对含量差异明显,提取的3种缬草精油共鉴定出87种化合物,主要为烯类、醇类、酯类和醛类化合物。水蒸气蒸馏法提取的缬草精油(SD)鉴定出52种化合物,其中烯类化合物31种,相对含量为46.34%;醇类化合物10种,相对含量为12.23%;酯类化合物4种,相对含量为30.55%。超临界CO_2萃取法提取的缬草精油(SFE)鉴定出79种化合物,其中烯类化合物29种,相对含量为30.81%;醇类化合物17种,相对含量为13.38%;酯类化合物13种,相对含量为35.59%;醛类化合物11种,相对含量为7.88%。亚临界丁烷萃取法提取的缬草精油(SBE)鉴定出57种化合物,其中烯类化合物27种,相对含量为27.90%;醇类化合物9种,相对含量为16.20%;酯类化合物9种,相对含量为38.06%。3种缬草精油均含有乙酸龙脑酯、龙脑、氧化喇叭烯(Ⅰ)、百秋李醇、蓝桉醇、缬草醛、塞舌尔烯等42个共同成分,且均以乙酸龙脑酯为主要成分。3种缬草精油均具有清除DPPH、OH和ABTS自由基的能力,显示出较强的抗氧化活性。质量浓度为0.50 mg/m L时,水蒸气蒸馏法提取的缬草精油(SD)对DPPH、OH和ABTS自由基的清除率分别为56.62%,55.33%和56.21%;超临界CO_2萃取法提取的缬草精油(SFE)对DPPH、OH和ABTS自由基的清除率分别为82.81%, 75.64%和82.56%;亚临界丁烷萃取法提取的缬草精油(SBE)对DPPH、OH和ABTS自由基的清除率分别为70.13%, 68.15%和78.64%。3种缬草精油抗氧化活性综合指数依次表现为SFE>SBE>SD。【结论】不同方法提取的缬草精油化学成分及其相对含量存在一定差异,其中超临界CO_2萃取法提取的缬草精油化合物种类最多,抗氧化活性最强,是提取缬草精油的优选方法。
关键词:
缬草 植物精油 精油提取 抗氧化活性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刘元 仲利涛
杉木精油在杉木体内的分布(化学成分与含量)是随原料产地、树源品种及其部位、提取条件与方法不同而不同。通过气质联用,分离出36个色谱峰,共鉴定出23种化合物的吸收特征峰,占该精油总量的90.758%,杉木心材精油主要成分为柏木醇,含量高达67.355%,这与前人的研究结果一致。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张有林 张润光 钟玉
【目的】探索百里香精油(thyme essential oil)的化学组成及其作用机理。【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百里香精油,利用气-质联用技术(GC-MS)测定化学成分,研究抗氧化性、抑菌作用和毒理特性。【结果】百里香精油含有85种化学成分,且以酚类物质为主。百里香精油具有很强的抗氧化性,抗氧化能力高于维生素E,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黑曲霉菌、啤酒酵母菌的抗菌性均表现为敏感型,但碱性条件和热处理降低其抑菌作用。【结论】经动物试验百里香精油属无毒型,可安全用作食品添加剂和化工香料。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李广泽 何军 闫海燕 冯瑞红 冯俊涛
对砂地柏(S abina vu lg aris A n t.)化学成分及其生物活性进行了较为全面的综述,重点总结、分析了该植物富含的萜烯类和鬼臼毒素类化合物的抗癌活性和杀虫活性的研究进展,并提出了进一步深入开展砂地柏杀虫作用研究和开发利用的思路及设想。
关键词:
砂地柏 化学成分 生物活性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付骋宇 白红进 张波 吴文君
初步研究了宽苞棘豆地上部分提取物的化学成分及其生物活性。结果表明,宽苞棘豆中含有酚类物质、鞣质、还原性糖、皂甙、生物碱、黄酮及其甙类、氨基酸和氰甙。其粗提物对粘虫3龄幼虫无显著的触杀和胃毒活性,对小麦赤霉病菌、番茄灰霉病菌、番茄早疫病菌、烟草赤星病菌、苹果炭疽病菌等5种病菌仅有较低的抑菌活性,但对反枝苋种子萌发、主根生长、主茎生长及株高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其中乙酸乙酯提取物抑制率最高。
关键词:
宽苞棘豆 化学成分 生物活性
[期刊] 浙江林学院学报
[作者]
李祖光 曹慧 刘力 李兵
采用固相微萃取吸附采集紫丁香Syringa oblata鲜花的香气成分,用色谱/质谱联用分析鉴定,并用GC/MS总离子流色谱峰的峰面积归一化法对紫丁香鲜花的挥发性成分进行定量分析。结果鉴定出大香叶烯-D(22.37%)、β-波旁烯(15.97%)、苯甲醛(11.03%)、β-石竹烯(7.56%)、β-古芹烯(3.43%)、芳樟醇(3.18%)、丁香醛B(2.99%)、α-胡椒烯(2.70%)、β-苯乙醇(2.39%)、苯乙醛(1.99%)、苯甲醇(1.89%)、丁香醇B(1.87%)、α-愈创木烯(1.49%)、丁香醛A(1.46%)、α-蒎烯(1.39%)、丁香醇A(1.03%)、α-草烯(...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高华娟 郭素枝
选择固相微萃取法萃取含笑花被片展开过程中的香精油,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GC-MS)对其化学成分进行鉴定,并用峰面积归一化法测定各成分的相对百分含量.结果表明,5个时期的含笑花被片共鉴定出42种化学成分:萜类化合物18种、酯类化合物7种、醇类化合物4种、酮类化合物1种、烷烃类物质11种和未知物1种.其中,3个时期以上能检测到相同的化学成分有9种,分别是大=牛儿烯D、丁香烯、2,6-二叔丁基-4-甲基苯酚、β-榄香烯、γ-榄香烯、2-丁基-1-辛醇、邻苯二甲酸二丁酯、1-乙烯基-1-甲基-2-(1-甲基乙烯基)-4-(1-甲基亚乙烯基)环己烷和辛酸丁酯.含笑花被片在不同发育时期其香精油化学成...
[期刊] 浙江林学院学报
[作者]
苏文会 顾小平 马灵飞 吴晓丽 岳晋军 郑仁红
对浙江南部产的大木竹Bambusawenchouensis化学成分进行了分析,并与造纸性能良好的青皮竹Bambusatextilis和当地分布较广的水竹Bambusatextilisvar.fasca,绿竹Dendrocalamopsisoldhami等3个参试竹种及木本和草本制浆原料作了比较。结果表明,3年生大木竹竹材综纤维素质量分数为721.9g.kg-1,木素226.4g.kg-1,氢氧化钠抽出物251.3g.kg-1,苯-醇抽出物46.3g.kg-1。从造纸原料要求的标准讲,该竹综纤维素质量分数较高,木素与溶液抽出物较低或中等,属较好的造纸竹种。从年龄上看,1年生大木竹的综纤维素和多戊...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杨锦昌 李琼琼 尹光天 李荣生 邹文涛
[目的]分析油楠不同单株树脂油的化学组分及含量的变化规律,为拓展油楠脂利用途径和开发高附加值的产品。[方法]采用GC-MS联用技术对7份海南尖峰岭野生油楠不同单株泌油化学成分进行分析和鉴定。[结果]表明:油楠脂含有19种已知化合物和2类初步判定的化合物,不同样品所检测出的化合物总含量均为94%以上,主要包括倍半萜类19种,其含量70%以上,二萜类2种,其含量14%以上;α-可巴烯、β-石竹烯和δ-杜松烯三者含量占倍半萜类的2/3以上,占整个化合物的一半以上,是油楠脂的特征组分,也是倍半萜类的最主要成分,其含量在不同单株间比较稳定;二萜类是树脂油重要化学组分之一,不同单株的二萜类含量变化为14....
[期刊]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刘园园 王昊 李薇 梅文莉 米承能 魏艳梅 戴好富 姜北
综合运用多种柱色谱技术从越南红土沉香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13个化合物,经过现代波谱学技术鉴定其结构为:7-甲氧基-2-[2-(4-甲氧基苯基)乙基]色酮(1),6-甲氧基-2-(2-苯乙基)色酮(2),6,7-二甲氧基-2-(2-苯乙基)色酮(3),6-甲氧基-2-[2-(4-甲氧基苯基)乙基]色酮(4),6-甲氧基-2-[2-(3-甲氧基苯基)乙基]色酮(5),5-羟基-6-甲氧基-2-[2-(4-甲氧基苯基)乙基]色酮(6),6,8-二羟基-2-(2-苯乙基)色酮(7),(1β,3α,4aβ,5β,8aα)-4a, 5-dimethyl-3-(prop-1-en-2-yl)octahydronaphthalene-1,8a(1H)-diol(8),rel-(4S,5R,7R,8R,11R)-eremophil-9-en-12,8-olide(9),cyclodebneyol(10),柯拉斯那酸甲酯(11),白木香醇(12)和4-表-15-羟基菖蒲螺烯酮(13).其中,化合物1为新天然产物,所有化合物均为首次从红土沉香中分离得到.以上化合物的抗炎活性测试结果表明,化合物3、8和13具有一定的抗炎活性,IC_(50)值分别为81.23±2.83、39.55±3.75和72.63±2.87μmol·L~(-1).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