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
- 2023(30)
- 2022(36)
- 2021(24)
- 2020(22)
- 2019(43)
- 2018(43)
- 2017(62)
- 2016(50)
- 2015(59)
- 2014(65)
- 2013(54)
- 2012(52)
- 2011(46)
- 2010(41)
- 2009(41)
- 2008(42)
- 2007(38)
- 2006(36)
- 2005(26)
- 学科
- 学(186)
- 水产(140)
- 动物(108)
- 殖(95)
- 养殖(88)
- 动物学(81)
- 植(80)
- 植物(80)
- 物(80)
- 松(63)
- 及其(57)
- 尾(57)
- 马尾(57)
- 马尾松(57)
- 植物学(47)
- 类(44)
- 其他(42)
- 虫(40)
- 防(38)
- 治(36)
- 防治(36)
- 害(35)
- 鱼(33)
- 理学(32)
- 生物(30)
- 虫害(29)
- 生理(28)
- 虾(26)
- 饵(26)
- 饵料(26)
- 机构
- 大学(754)
- 学院(695)
- 研究(567)
- 科学(551)
- 农(490)
- 所(428)
- 研究所(420)
- 农业(415)
- 实验(392)
- 室(381)
- 实验室(375)
- 重点(359)
- 中国(349)
- 水产(324)
- 院(286)
- 洋(284)
- 研究院(282)
- 海洋(279)
- 科学研究(279)
- 业大(275)
- 业(265)
- 省(261)
- 部(232)
- 技术(217)
- 农业大学(214)
- 资源(203)
- 江(198)
- 海洋大学(192)
- 林业(183)
- 中心(181)
共检索到104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陈洁 张继红 李加琦 张义涛 隋海东 吴文广 牛亚丽 高振锟
2014年4–6月在桑沟湾海区进行鼠尾藻(SargaSSum thunbergii)海上筏式养殖实验,分析了鼠尾藻在桑沟湾的生长特性,调查了藻体上的附着生物。结果显示,(1)鼠尾藻在桑沟湾海域生长迅速,水温为10–17℃时特定生长率最高,可达6.10%/d;根据特定生长率与水温的关系,获得了鼠尾藻的最佳生长温度为14.9℃;(2)5月10日开始有生殖托形成,水温达到20.4℃时,鼠尾藻生殖托大量成熟,并有放散;(3)养殖期间,鼠尾藻最大长度达187.05 cm,均长可达112.31 cm;干湿比由0.147(4月)上升至0.189(6月);每公顷产量可达43.95 t(湿重),相当于干重为8....
关键词:
筏式养殖 鼠尾藻 桑沟湾 附着生物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王志刚 胡凡光 郭萍萍 吴志宏 宋娴丽 孙福新 李美真 王保廷 逄邵楠
研究了在一定养殖空间内刺参–鼠尾藻适宜的养殖容量和养殖密度。将不同密度的平均体重为(16.7±0.95)g的刺参和鼠尾藻混养在1 m3水体的塑料桶内,实验分为12组,每组设3个重复,对刺参、鼠尾藻的生长及养殖水环境因子的变化情况进行了研究与分析。结果显示,1)刺参、鼠尾藻平均日增重率(Mdwg)和特定生长率(SGR)受刺参密度和鼠尾藻密度影响显著(P
关键词:
鼠尾藻 刺参 平均日增重率 特定生长率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王志刚 胡凡光 郭萍萍 吴志宏 宋娴丽 孙福新 李美真 王保廷 逄邵楠
研究了在一定养殖空间内刺参–鼠尾藻适宜的养殖容量和养殖密度。将不同密度的平均体重为(16.7±0.95)g的刺参和鼠尾藻混养在1 m3水体的塑料桶内,实验分为12组,每组设3个重复,对刺参、鼠尾藻的生长及养殖水环境因子的变化情况进行了研究与分析。结果显示,1)刺参、鼠尾藻平均日增重率(mdwg)和特定生长率(SgR)受刺参密度和鼠尾藻密度影响显著(P
关键词:
鼠尾藻 刺参 平均日增重率 特定生长率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高亚平 方建光 张继红 毛玉泽 杜美荣 刘顶海
2009年1~8月,对桑沟湾大叶藻有性繁殖特性进行了观测,以期为我国大叶藻的研究及保护工作提供基础资料。4月初,大叶藻花枝明显可见,至5月上旬,柱头直立、花药开裂,花期开始,此时水温为14.8℃。第一个可见果实发现于6月上旬,果实成熟及种子的散落始于7月初,此时水温升至21.4℃。至8月初,水温为21.8℃时,花枝基本不可见,此时种子散落结束。花枝的各分枝向心发育,各分枝上的佛焰苞向顶成熟,花期最初和最后阶段分出的佛焰苞着生较少的子房数,结实率相对较低。花枝密度为114颗/m2,每枝结实67.0个,潜在种子产量为7638个/m2。
关键词:
大叶藻 有性繁殖 物候 种子产量 桑沟湾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蔡碧莹 朱长波 刘慧 常丽荣 肖露阳 孙倩雯 蔺凡
海带(Saccharinajaponica)是一种常见的大型经济褐藻,是海洋生态系统重要的初级生产者,也是我国北方沿海主要的养殖藻类。本研究旨在建立海带个体生长数值模型,并以此预测中国北方近海大规模筏式养殖条件下海带的生长情况。本研究以桑沟湾养殖海带为例,利用可视化模型软件STELLA描述海带生长的关键过程及其与环境参数的关系,以净生长量(N_(growth))=总生长量(G_(growth))–呼吸作用(resp)–枯烂(E_(kelp))为基本框架,模拟和预测海带的生物量和叶片长度变化。海带的总生长用光照、温度、盐度、海带体内营养盐(包括N和P)等强制函数定义,其中,光照参数来自桑沟湾气象记录,盐度、温度和营养盐为现场调查实测值。模型模拟桑沟湾养殖海带的长度与干重结果与实测值的拟合度R~2值分别为0.936、0.963,说明该模型能够很好反映海带的真实生长情况。可靠的个体生长模型是评估海带养殖容量的基础,并可为水产养殖区的空间规划提供决策依据。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马兴宇 梁洲瑞 刘福利 孙修涛 王飞久 汪文俊 刘坤
鼠尾藻(Sargassum thunbergii)样本采自青岛太平角,以光照、温度、盐度及营养盐水平4项环境因子分别设置4组单因素实验,研究其对鼠尾藻生殖托的生长、表观光合作用、暗呼吸作用以及色素积累的影响。结果显示:(1)光照度为8 000 lx、温度为20℃和盐度为20的条件下生殖托的比生长速率(SGR)较大,表观光合作用较强。光照12 000 lx抑制生殖托的光合作用与生长,15℃下比生长速率比20℃小50.64%(P<0.05),盐度从31下降到28,比生长速率与表观光合速率显著增大。(2)色素含量与光照度、温度呈显著的负相关性,叶绿素a和类胡萝卜素含量受环境因子影响较大,而叶绿素c相...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马兴宇 梁洲瑞 刘福利 王飞久 孙修涛 汪文俊 凌晶宇
为比较研究鼠尾藻直立枝的顶端、中部和基部光合器官对光能的光合响应机理以及3个部位生长速率与光合作用的联系,用液相氧电极和叶绿素荧光仪分别测定3个部位的净光合放氧速率、暗呼吸速率、快速光曲线、荧光暗弛豫参数;通过培养,比较了3个部位的比生长速率,观察了气囊的产生过程。结果显示,(1)顶端净光合放氧速率和暗呼吸速率显著高于中部与基部(P<0.05)。(2)低光(LL)适应后,叶片重新启动光合作用需要一定的时间,立即照光将会产生光抑制。中光(ML)适应下,叶片光化学反应与热耗散处于平衡态。高光(HL)适应下,叶片实际电子传递速率ETR接近最大值ETRmax,非光化学淬灭(NPQ)显著升高,顶端与中部...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桂福坤 孟昂 陈天华 张清靖
深水延绳式筏式吊耳养殖系统属于典型的柔性多自由度海上结构物,通过数值模拟和模型实验相结合的方法,探讨了系统负重、浮球形式和布置角度对筏式系统水力特性的影响。结果显示,系统负重和布置角度均对筏式吊耳养殖系统的受力和运动特性有显著的影响,绠绳位移与负重呈负相关关系,绠绳位移随着负重的增大而减小;增大负重将明显增大绠绳、后锚绳、浮球系绳和吊绳的受力,而前锚绳受力随负重增大而减小,但幅度较小。浮球形式对筏式吊耳养殖系统的运动和受力影响很小,可以忽略;锚绳受力和绠绳位移与布置角度在0°60°内呈正相关关系,都随着布
[期刊] 海洋水产研究
[作者]
武晋宣 孙耀 张前前 王晓丽
2003 年8~11 月对桑沟湾进行了两次生态环境的调查研究,测定了其扇贝、海带和牡蛎养殖区3个站位的表层沉积物中有机碳、总氮、总磷的含量,并且通过沉积物水界面交换室内培养实验得到了沉积物水界面有机碳、总氮、总磷的交换量与时间的动力学关系,利用连续函数和非线形拟合技术计算了沉积物水界面有机碳、总氮、总磷的交换速率。其交换速率变化范围TOC 为22 .96~172. 41 mg/m2·d,TN为1 .71~10. 83 mg/m2·d,TP为1. 22~7 .66 mg/m2·d。总体趋势是相同站位的交换速率为8月高于11月,不同站位的交换速率为扇贝和牡蛎养殖区高于海带养殖区。
[期刊] 海洋水产研究
[作者]
徐林梅 孙耀 石晓勇 武晋宣
2003年8~11月对桑沟湾进行了两次生态环境的调查研究,通过沉积物水界面交换室内培养实验得到了PO4P和TDP在沉积物水界面的交换量与时间的动力学关系,并利用非线性拟合技术和连续函数计算法计算了该湾沉积物水界面PO4P和TDP的交换速率。其变化范围PO4P为0.09~3.26mg/m2·d,TDP为1.22~7.66mg/m2·d。总体趋势是相同站位的交换速率为8月高于11月,不同站位的交换速率为扇贝和牡蛎养殖区高于海带养殖区。与我国其他近岸海域相比,桑沟湾沉积物水界面磷的交换速率相对较高。
关键词:
桑沟湾 沉积物 交换速率 沉积物-水界面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邵俊杰 张世勇 朱昱璇 王明华 张美琴 陈校辉 边文冀
为探究不同养殖模式下斑点叉尾的生长性能和肌肉品质特性,随机选取传统池塘(TP)、高密度循环水系统(HD-RAS)和水泥池塘(CP)养殖模式下的鲜活斑点叉尾,测定其生长状况,以及肌肉营养成分、颜色、持水力和质构特性。结果显示,TP和HDRAS的斑点叉尾的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差异不显著,但均高于CP;CP的肝体比(2.35%±0.22%)显著高于TP和HD-RAS;与TP相比,HD-RAS和CP肌肉的粗脂肪含量更低,粗蛋白和灰分含量更高;HD-RAS肌肉的亮度值(L*)(58.18±3.56)、红度值(a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罗金飞 蒋路平 朱建龙 朱杰胄
从嘉兴市某温室甲鱼养殖场废水储存池中分离出1株螺旋藻JXSC-S1。通过与典型钝顶螺旋藻品系进行比较,确定该藻种的藻丝颜色、形状、螺距、螺宽、细胞大小等符合钝顶螺旋藻(Spirulina platenSiS)的形态特征。在Zarrouk培养基中,JXSC-S1的生长速率为1.64/d,生长代时为13.96 h,与典型钝顶螺旋藻种S6、S2相似,高于nS-90020。在温室甲鱼废水中,JXSC-S1的生长速率、外观颜色和藻丝特征都与在Zarrouk培养基中相差不大,远高于S6(0.33/d),而nS-90020基本不长,S2死亡。上述结果表明,该本地藻种JXSC-S1可以在温室甲鱼废水中快速生长...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王波 雷霁霖 张榭令 张春利 陈爱萍 张朝晖
对工厂化养殖的大菱鲆生长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其生长旺盛期在2龄,日生长最快达13.52g·d-1,平均为6.84g·d-1,养殖250d以上其平均体重可达500g左右,1周年达1000g,2周年达3000g。其体长和体重的关系为W=0.0314SL3.0972,全长和体长的关系为TL=1.1839SL+0.5012,体高与全长的关系为BD=0.8512TL-1.0358。von-Bertalanffy生长方程分别是Lt=49.2294(1-e-0.7106(t+0.2211)),Wt=6186.2350(1-e-0.7106(t+0.2211))3.1609,体重生长拐点年龄1.3984...
关键词:
大菱鲆 工厂化养殖 生长特性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唐红琴 何铁光 李忠义 韦彩会 胡鈞铭 俞月凤 王瑾 张野 李婷婷 蒙炎成
【目的】研究不同浓度养殖废水对狐尾藻生长状况及生理特性的影响,为探讨狐尾藻对养殖废水的适应性提供数据参考。【方法】将狐尾藻插入从养殖场1、2、3、4、5级滤池采集的废水中培养,在试验期间测量各处理狐尾藻株高、生物量以及叶绿素、丙二醛、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氢酶等指标,并与对照相比较,分析不同浓度养殖废水下狐尾藻生长发育及生理变化的特征。【结果】各级养殖废水培养的狐尾藻均长势良好,其植株高度、生物积累量及叶绿素含量明显高于对照;在试验过程中狐尾藻丙二醛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均表现出先升高后降低
关键词:
狐尾藻 养殖废水 生长性状 生理指标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郝继光 王印庚 廖梅杰 李彬 崔浩 许燕 邹安革 张振
以刺参的存活率、增重率、特定生长率和肠道蛋白酶、淀粉酶、纤维素酶及肠道组织结构变化为评价指标,通过42 d的养殖实验,研究了在基础饲料(空白组)中添加20%生物胶为粘合剂制备粘性饲料(粘性饲料对照组),通过添加浒苔干粉(浒苔组)、微生态制剂(微生态制剂组)、中草药(中草药组)3种投入品对浅海筏式网箱养殖刺参生理及生长的影响。结果显示,在散失率方面,粘性饲料比空白组饲料散失率降低33.42%,添加浒苔干粉、微生态制剂、中草药对饲料散失率的影响差异不显著(P>0.05);在生长方面,中草药组的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均为最高,分别达到(41.50±1.39)%和(0.82±0.02)%/d,显著高于其他...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