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444)
2023(9302)
2022(8397)
2021(7930)
2020(6631)
2019(15531)
2018(15576)
2017(29883)
2016(16547)
2015(18522)
2014(18492)
2013(18396)
2012(16809)
2011(15007)
2010(14820)
2009(13294)
2008(12638)
2007(10694)
2006(9156)
2005(7758)
作者
(48734)
(40410)
(40066)
(38112)
(25870)
(19404)
(18111)
(15988)
(15477)
(14308)
(13899)
(13487)
(12848)
(12706)
(12499)
(12330)
(12262)
(12183)
(11586)
(11437)
(10225)
(9833)
(9692)
(9124)
(9073)
(9007)
(8985)
(8838)
(8125)
(8072)
学科
(61190)
经济(61119)
管理(44905)
(42575)
(35871)
企业(35871)
方法(30275)
数学(26133)
数学方法(25835)
(16015)
(15892)
中国(15016)
(14473)
业经(13699)
地方(13392)
理论(10758)
农业(10723)
(10717)
(10499)
贸易(10494)
(10144)
环境(10006)
技术(9993)
(9532)
(9397)
财务(9340)
财务管理(9325)
教育(8989)
企业财务(8838)
(8777)
机构
大学(230569)
学院(227580)
管理(92518)
(83087)
理学(81151)
经济(81135)
理学院(80194)
管理学(78717)
管理学院(78314)
研究(76959)
中国(53784)
科学(51971)
(49218)
(40682)
(39573)
业大(38824)
研究所(36738)
(36201)
中心(33854)
农业(32268)
(31938)
北京(30994)
(30324)
师范(29959)
财经(29851)
(28653)
(27207)
(26337)
技术(25503)
师范大学(24300)
基金
项目(166473)
科学(128762)
基金(119244)
研究(118445)
(105637)
国家(104777)
科学基金(88717)
社会(71370)
社会科(67485)
社会科学(67464)
(65709)
基金项目(64429)
自然(60302)
自然科(58858)
自然科学(58841)
自然科学基金(57750)
(55836)
教育(53633)
资助(49449)
编号(48293)
成果(38761)
重点(37142)
(35632)
(35016)
(34464)
课题(33128)
科研(32605)
创新(32096)
计划(31711)
大学(30543)
期刊
(87148)
经济(87148)
研究(63664)
学报(42519)
中国(39035)
科学(37496)
(36260)
管理(32565)
大学(30958)
学学(29188)
农业(25735)
教育(25561)
(25497)
技术(18835)
(14970)
金融(14970)
业经(14537)
图书(13739)
财经(13438)
经济研究(13295)
(13040)
科技(12667)
理论(11925)
业大(11503)
林业(11359)
(11329)
问题(11258)
实践(11256)
(11256)
(11226)
共检索到31741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高亚平  方建光  张继红  毛玉泽  杜美荣  刘顶海  
2009年1~8月,对桑沟湾大叶藻有性繁殖特性进行了观测,以期为我国大叶藻的研究及保护工作提供基础资料。4月初,大叶藻花枝明显可见,至5月上旬,柱头直立、花药开裂,花期开始,此时水温为14.8℃。第一个可见果实发现于6月上旬,果实成熟及种子的散落始于7月初,此时水温升至21.4℃。至8月初,水温为21.8℃时,花枝基本不可见,此时种子散落结束。花枝的各分枝向心发育,各分枝上的佛焰苞向顶成熟,花期最初和最后阶段分出的佛焰苞着生较少的子房数,结实率相对较低。花枝密度为114颗/m2,每枝结实67.0个,潜在种子产量为7638个/m2。
[期刊] 海洋渔业  [作者] 田淑娴  陈万东  林利  蔡厚才  宋伟华  
半叶马尾藻中国变种Sargassum hemiphyllum(Turn.)var.chinense J.Agardh是构成南麂海域生态系统重要的大型海藻之一,目前关于半叶马尾藻中国变种的形态学观察尚无报道。以南麂海域繁殖期的半叶马尾藻中国变种为对象,实地跟踪观察和制作组织切片相结合,对该藻的假根、茎、叶、生殖托、气囊的形态结构进行了观察描述和分析。其中通过对不同发育阶段的生殖托的观察,发现了生殖窝的发生特点以及性母细胞分裂为配子的方式。根据半叶马尾藻的营养结构观察,推测半叶马尾藻的髓质部分细胞大部分为死细胞,仅留胞壁结构起支撑作用,藻体表皮以下的一层紧密排列的柱状细胞才进行光合作用及其它生命活...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张友德  张君芝  秦天才  黄涛  芦煜照  王宗刚  张光平  
在自然条件下,利用黄姜种子进行了繁殖与栽培试验。结果表明:种子繁殖有较强的生长势,当年生种子苗所形成的根状茎,平均单株重60~80g,最高单株重260~280g,皂素含量1.78%,熔点195℃;种子苗形成的姜块,第2年分割种植,枯萎期采挖,平均单株重390g,最高的单株重600~720g。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吕世奇  寇一翾  曾军  杨彬  赵长明  
【目的】菊芋(Helianthus tuberosus L.)作为极具开发潜力的能源植物,培育高产优质品种(系)是限制菊芋生物产业发展的关键环节,而全面了解不同菊芋种质材料有性繁殖特性和人工杂交的可能性对菊芋育种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方法】本文通过开放授粉、套袋自交、单性结实、人工杂交等方法,系统研究56份菊芋种质材料的繁殖特性。【结果】(1)菊芋开放授粉结实率较低(<25.28%);(2)虽有部分材料可以获得少量的自交种子,但菊芋倾向于自交不亲和;(3)菊芋不存在单性生殖现象;(4)紫色块茎和棕色块茎种质材料开放结实率较高,而白色块茎和红色块茎种质材料结实率较低,进一步分析得出杂交结实率主要与母本、父母本互作相关。此外,筛选出具有高结实率的母本种质材料9份,分别为LZJ039,LZJ010,LZJ037,LZJ032,LZJ029,LZJ033,LZJ026,LZJ031和LZJ056。【结论】为菊芋育种研究提供新的理论依据,加快菊芋种质资源创新和新品种培育进程。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陈洁  张继红  李加琦  张义涛  隋海东  吴文广  牛亚丽  高振锟  
2014年4–6月在桑沟湾海区进行鼠尾藻(SargaSSum thunbergii)海上筏式养殖实验,分析了鼠尾藻在桑沟湾的生长特性,调查了藻体上的附着生物。结果显示,(1)鼠尾藻在桑沟湾海域生长迅速,水温为10–17℃时特定生长率最高,可达6.10%/d;根据特定生长率与水温的关系,获得了鼠尾藻的最佳生长温度为14.9℃;(2)5月10日开始有生殖托形成,水温达到20.4℃时,鼠尾藻生殖托大量成熟,并有放散;(3)养殖期间,鼠尾藻最大长度达187.05 cm,均长可达112.31 cm;干湿比由0.147(4月)上升至0.189(6月);每公顷产量可达43.95 t(湿重),相当于干重为8....
[期刊] 海洋水产研究  [作者] 王飞久  孙修涛  李锋  
重点研究了鼠尾藻的有性繁殖特性和规律,系统观察了鼠尾藻的成熟季节,雌、雄生殖托的成熟、排卵、排精、受精卵的细胞分裂、假根的形成、幼孢子体的构建和生长特征。并在实验室进行采苗和苗种培育试验,获得理想结果,该培育技术可以应用到生产中。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孙修涛  王飞久  汪文俊  江洪涛  王义民  汤庭耀  李生尧  
2007~2009年间,先后在威海小石岛开展了两次鼠尾藻的规模化人工育苗试验,在威海周边和青岛开发区海域进行了3次保苗实验。两年育苗的试验规模均为10个育苗池(规格一致,均为2m×5m)和部分备用池。所用种菜主要在威海附近的多个海域采集,其中以小石岛采集的种菜最为理想。通过6种常见附着基的对比试验,附着基以竹帘附苗密度最高,操作方便和附苗量结合理想的附着基是织带帘。平面基质上的附苗密度最大,达到30株/cm2。2007年出幼苗750.7万株,平均苗长3.5mm;2008年出幼苗3015.42万株,平均苗长3.2mm。本试验发现,鼠尾藻幼苗早期发育中,幼苗附苗较均匀,但生长到4mm后,幼苗有大面...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高亚平  方建光  张继红  李峰  毛玉泽  杜美荣  
2008年9月~2009年8月,对桑沟湾楮岛海域大叶藻叶片上的附着生物进行了周年调查,以期为我国浅海生态系中大叶藻等海草生态功能的研究提供基础资料。调查共记录大叶藻附着生物29种。附着的主要种类有盾卵形藻Cocconeis scutellum及其小型变种C.scutel lumvar.pava,褐毛藻Halothrixlumbricalis、点叶藻Punctaria latifolia、锈凹螺Chlorostoma rustica、Australaba sp.、脆螺Stenotis sp.。在春季,大叶藻上的附着硅藻类有9种,大型海藻类7种,动物类8种。其中,褐藻类为主要附着生物,附着高峰出现...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韩增胜  杨长锁  李青旺  胡建宏  王立强  陈晓宇  
 在上海新杨养麝实验场,对1998~2003年饲养繁殖的林麝进行繁殖生理和繁殖性能的观察研究。结果表明,人工饲养条件下,林麝15~18月龄可达性成熟,性成熟时体重5~6kg,雌性性成熟比雄性早1~2个月;30~36月龄时可达体成熟,成龄林麝体重7~8kg。雌雄林麝繁殖特点均具有明显季节性,每年9月下旬开始发情,至次年3月下旬后逐渐进入休情期,雄林麝繁殖季节略早于雌林麝;雌林麝1个发情周期为18~23d,发情持续期32~48h,1年1胎,每胎1~3仔,妊娠期为178~183d,饲养林麝年平均繁殖率为152.05%,年断乳仔麝平均成活率为74.04%。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李文涛  张秀梅  
通过对移植2年后的大叶藻(Zosteramarina L.)的形态、生长和繁殖情况进行4个季度的观察和测量,发现在春季(3月和4月)和初夏(6月)大叶藻叶的叶绿素含量较低,而其他季节相对较高;根在冬季(12月和1月)和初春(3月)最发达;叶及叶鞘长度,叶宽和每株成体的生物量都在夏季达到最高值,而在秋季降到最低值;单株大叶藻叶生产率的最高值和最低值也分别出现在夏季和秋季;大叶藻侧生苗在冬季的萌发率最高,而夏季未观测到有侧生苗萌出。结果显示,光照影响大叶藻叶绿素的含量;水温对移植大叶藻的形态、生长和无性繁殖产生显著影响,夏季高水温对大叶藻生长的抑制作用比冬季低水温的影响更大。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刘光远  连灿  何虎成  韩根凤  王梅银  白启  
甘肃陇东地区自然发病羊,混合感染有小型和大型两种巴贝斯虫,一种小型虫体被鉴定为绵羊巴贝斯虫(Babesia ovis),另一种大型巴贝斯虫(B.sp.)尚难确定其分类地位.本文报告绵羊巴贝斯虫单一种的分离及其繁殖特性观察.用自然感染小尾寒羊混合种(以大型虫体为主)含虫血,由颈部皮下接种702号除脾山羊,在接种后第11天的血液涂片中查到了典型的大型双梨籽形虫体,第14天的血片中也见到了绵羊巴贝斯虫.这两种虫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齐占会  方建光  张继红  毛玉泽  蒋增杰  刘红梅  李斌  
从2007年5月~2008年4月,采用悬挂试网和直接从海区采集栉孔扇贝养殖笼样品两种方法,对桑沟湾贝藻养殖区的附着生物群落结构和季节演替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桑沟湾附着生物群落结构复杂,本实验鉴定的大型附着生物23种,玻璃海鞘、柄海鞘和紫贻贝是群落中的优势种。附着生物的生物量呈现明显的季节变化特征,试网上附着生物湿重与温度变化相关,生物量为0.003~1.21kg/m2,其中2月和8月分别具有最小和最大值。栉孔扇贝养殖笼的附着生物生物量9月为1.94kg/笼,之后随温度下降而减少,10月为0.99kg/笼,之后又有所上升,11月份为1.03kg/笼。生物量变化主要是由于优势种的演替引起的,...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张迎颖  吴富勤  张志勇  刘海琴  王亚雷  王智  张君倩  申仕康  严少华  
为了探讨凤眼莲(Eichhornia crassipes)种子扩散潜在的生态风险,开展了滇池大水面凤眼莲有性繁殖和种子结构及其活力的研究。结果表明:滇池外海白山湾水域凤眼莲克隆繁殖能力较弱,大面积开花可进行有性繁殖,但结实率极低,约为5%~10%。凤眼莲种子极其微小,千粒质量仅为(0.429±0.009)g。肉眼观察其表观性状,成熟的种子呈黄褐色,状似枣核;以扫描电镜观察其种胚结构,为单胚种子,状如骨头,外包胚乳和种皮。87%~95%的饱满种子具有生活力。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杜建国  陈炜霖  邱广龙  张涵  陈彬  胡文佳  郭玉清  
海草是一类生活在热带至温带浅海、完全适应海洋环境的沉水被子植物的总称。海草床作为连接珊瑚礁与红树林的纽带,具有重要的生态功能与经济价值。近年来,随着人们对海草认识的不断加深,海草的有性繁殖行为逐渐受到关注,而成花诱导是海草从营养生长向生殖生长过渡的重要环节。本文综述了海草有性繁殖中成花诱因的研究进展,探讨了温度、光照、盐度等相关因子对海草成花诱导的影响,分析了海草响应外界环境刺激与内源信号启动开花途径可能集中在光周期途径、春化途径和自发途径上。建议未来海草床保护修复工作应加强对海草有性生殖行为的研究,明确不同海域海草的集中开花和结果时间,对海草床生态系统的修复与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胡晓艳  呼天明  李敏  杨青川  
研究了野牛草的花器官形态、开花习性、雌株的柱头可授性及不同栽培措施对其种子生产的影响。结果表明,野牛草雌、雄株的花器官在外部形态上差异较大,开花习性不同,但花期基本相遇;雌株柱头可授性在开花后10 h内最强,24 h后逐渐减弱;在雄株盛花初期的上午进行人工套袋授粉,能够获得产量和质量较高的种子;野牛草施肥和灌水应在雌株抽穗前期及抽穗期进行,不宜在盛花期进行。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