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499)
2023(11018)
2022(9871)
2021(9451)
2020(7936)
2019(18712)
2018(18807)
2017(36444)
2016(19988)
2015(22640)
2014(22672)
2013(22234)
2012(19931)
2011(17879)
2010(18024)
2009(16301)
2008(15625)
2007(13368)
2006(11564)
2005(9886)
作者
(57473)
(47489)
(47304)
(45127)
(30461)
(22916)
(21435)
(18829)
(18123)
(16918)
(16415)
(15878)
(15191)
(15080)
(14730)
(14465)
(14206)
(14192)
(13635)
(13531)
(11920)
(11654)
(11539)
(10856)
(10636)
(10592)
(10581)
(10421)
(9573)
(9403)
学科
(77999)
经济(77920)
管理(57189)
(52506)
(44554)
企业(44554)
方法(40280)
数学(35381)
数学方法(34709)
(19954)
(18793)
中国(18395)
(17020)
业经(16912)
地方(16118)
环境(15331)
理论(14819)
(13572)
农业(13341)
(12766)
贸易(12758)
技术(12376)
(12359)
(12237)
(11540)
(11246)
财务(11173)
财务管理(11154)
企业财务(10515)
教育(10339)
机构
学院(278002)
大学(277602)
管理(114074)
(102972)
经济(100589)
理学(100159)
理学院(99061)
管理学(96894)
管理学院(96415)
研究(89334)
中国(63975)
科学(59553)
(59083)
(45136)
(44793)
(44464)
业大(44064)
研究所(41794)
中心(40034)
(38974)
北京(37218)
(37021)
财经(36699)
师范(36630)
农业(35172)
(33331)
(33088)
(32386)
技术(30984)
师范大学(29460)
基金
项目(199277)
科学(155863)
研究(143601)
基金(143074)
(125288)
国家(124281)
科学基金(106819)
社会(87294)
社会科(82639)
社会科学(82612)
(79305)
基金项目(76462)
自然(72243)
自然科(70522)
自然科学(70505)
自然科学基金(69164)
(66859)
教育(66670)
资助(60373)
编号(59231)
成果(46706)
重点(44689)
(42850)
(41916)
(41351)
课题(40727)
科研(38499)
创新(38410)
大学(36760)
计划(36754)
期刊
(107732)
经济(107732)
研究(75381)
中国(48191)
学报(45406)
科学(41948)
管理(40490)
(39467)
大学(33704)
教育(33016)
学学(31782)
(31629)
农业(28251)
技术(25605)
业经(18784)
(18231)
金融(18231)
经济研究(16661)
财经(16380)
图书(15222)
(14790)
科技(14626)
(13795)
问题(13694)
资源(13688)
技术经济(13556)
理论(13456)
统计(12811)
(12711)
实践(12620)
共检索到38416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史洁  魏皓  赵亮  方建光  张继红  
基于已建立的桑沟湾多元养殖生态模型,模拟得到桑沟湾海带的生长情况和最终的产量分布。并且运用数值实验的方法,通过改变海带养殖密度,探寻桑沟湾海带的养殖容量。结果表明,养殖密度越大,对海水流动的阻碍作用越强,海带生长期间由外海补充到湾内的无机氮营养盐就越少。因此,提高养殖密度,最终海带产量并非相应增加。由模型实验得到,0.9倍于现有养殖密度为最适养养殖密度,对应的最大海带养殖产出为7.21万t淡干重。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史洁  魏皓  赵亮  方建光  张继红  
建立了一个与考虑养殖阻力的水动力模型耦合的、以浮游植物生物量、无机氮浓度、悬浮有机颗粒物浓度、海带生物量为变量的桑沟湾三维多元养殖生态模型。模型考虑了养殖生物海带对海水流动的阻碍作用随其生长的动态变化,以及养殖生物和浮游植物之间对无机氮营养盐的竞争。最后,分别以浮游植物生物量和海带产量为目标变量,对参数的敏感性进行了分析。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魏皓  赵亮  原野  史洁  樊星  刘志宇  王鲁宁  袁承仪  王玉衡  魏莱  
主要介绍了从动力学研究桑沟湾养殖容量的主要思路、方法及结果。研究以精细过程观测为基础,以数值模型为手段,从物理海洋学角度考察养殖海区水动力特征,研究水动力对物质循环的影响、对颗粒态/溶解态营养物质的补充和对养殖生物量的影响,探寻不同养殖模式效果的技术路线;介绍了两个航次设计方案与目的。通过观测发现养殖对水动力垂直结构有很大影响,底层流速最大并滞后表层,发现弱动力条件下海底颗粒物和营养盐无法进入水体上层的事实。据此提出双边界层动力模型,建立一维数值模型进行机制探讨,将养殖阻力三维化建立水动力数值模型,定量给出养殖对水动力和水交换的阻碍;以此驱动三维养殖生态模型,充分考虑养殖对水动力的影响、水动力...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蔡碧莹  朱长波  刘慧  常丽荣  肖露阳  孙倩雯  蔺凡  
海带(Saccharinajaponica)是一种常见的大型经济褐藻,是海洋生态系统重要的初级生产者,也是我国北方沿海主要的养殖藻类。本研究旨在建立海带个体生长数值模型,并以此预测中国北方近海大规模筏式养殖条件下海带的生长情况。本研究以桑沟湾养殖海带为例,利用可视化模型软件STELLA描述海带生长的关键过程及其与环境参数的关系,以净生长量(N_(growth))=总生长量(G_(growth))–呼吸作用(resp)–枯烂(E_(kelp))为基本框架,模拟和预测海带的生物量和叶片长度变化。海带的总生长用光照、温度、盐度、海带体内营养盐(包括N和P)等强制函数定义,其中,光照参数来自桑沟湾气象记录,盐度、温度和营养盐为现场调查实测值。模型模拟桑沟湾养殖海带的长度与干重结果与实测值的拟合度R~2值分别为0.936、0.963,说明该模型能够很好反映海带的真实生长情况。可靠的个体生长模型是评估海带养殖容量的基础,并可为水产养殖区的空间规划提供决策依据。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史洁  魏皓  赵亮  方建光  张继红  
运用桑沟湾多元养殖生态模型,模拟得到了桑沟湾浮游植物和无机氮营养盐的年变化规律、水平分布的季节变化。结果表明,浮游植物生物量和无机氮营养盐浓度存在明显的季节变化,养殖活动的季节性增大了二者的季节变化幅度;桑沟湾浮游植物和无机氮营养盐的分布受大面积海带和贝类养殖的影响;外海营养盐补充是桑沟湾内无机氮营养盐的主要来源。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房景辉  蒋增杰  蔺凡  高亚平  方建光  张鹏  郭智俐  杜美荣  孟珊  
针对桑沟湾养殖海区海带(Laminaria japonica)的超容量养殖现象,研究了该海区中标准化养殖模式和传统养殖模式的海带生长差异。结果显示,标准化养殖模式下海带长、宽、平均厚度、湿重、投影面积、特定生长率均高于传统养殖模式,单棵海带重量显著提高,且标准化养殖模式下海带的碳、氮、蛋白质含量明显高于传统养殖模式,海带品质大大提升。养殖后期,标准化养殖海区养殖海带垂直投影面积之和与对应养殖海区面积之比为6.33,而传统养殖模式的该比值为9.15;标准化养殖海区海带所处水层下方的光照强度显著高于传统养殖区,海带所处水层的海流流速也高于传统养殖区。研究结果表明,桑沟湾海带标准化养殖模式使海带养殖密度降低后,海带生长速度和品质均得以提高;而标准化养殖模式下海带重叠较小,接受的光照比传统养殖模式充足;较快的海流使标准化养殖海区营养盐更新速度更快,这两方面可能是导致两种养殖模式海带生长和品质产生差异的原因。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房景辉  何为  毛玉泽  方建光  蒋增杰  高亚平  蔺凡  杜美荣  梁博  
采用常规分析方法,对桑沟湾同一海域标准化养殖模式和传统养殖模式下海带(Saccharina japonica)产品的主要营养成分进行了分析比较。结果显示,2种养殖模式下海带的水分含量均高于88%,差异不显著; 蛋白质含量差异不显著,而可溶性蛋白含量差异显著;脂肪含量均较低且两者差异不显著。标准化养殖模式海带的必需氨基酸含量(除赖氨酸外)均高于传统养殖模式,标准化养殖模式海带的各呈味氨基酸含量均高于传统养殖模式,其中谷氨酸含量最高,分别为1.75%和1.27%。2种养殖模式的海带各种脂肪酸含量均较低,均低于1%。标准化养殖模式海带的Zn、Mg、Na和K 4种矿物质元素的平均含量都略高于传统养殖模式。标准化养殖模式海带的可溶性糖含量显著高于传统养殖模式,褐藻胶含量分别为22.66%和21.27%,标准化养殖模式略高。研究表明,与传统养殖模式相比,标准化养殖模式海带产品的蛋白质、氨基酸、脂肪酸、矿物质元素、可溶性糖及褐藻胶等物质含量较高,标准化养殖模式显著提高了海带产品的营养和品质,同时也提高了其作为食品和工业原料的价值,桑沟湾标准化海带养殖模式表现出显著优势。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孙倩雯  刘慧  尚伟涛  于良巨  姜晓鹏  蔡碧莹  常丽荣  肖露阳  
目前水产养殖面临用海冲突、单位面积和人均生产率偏低、养殖业的生态和经济成本较高等问题。为充分利用海区的自然生产力,提高养殖效率和效益,需要对海区进行适宜性评价,选择最适宜的水域进行养殖。以桑沟湾及周围海域主要的养殖品种海带(Saccharina japonica)作为评价对象,选取光照、温度、流速、无机氮、盐度、深度作为适宜性评价指标,利用遥感技术确定海区养殖布局,通过野外调查和数据模拟获取养殖海区环境参数数据,根据动态能量学(Dynamicenergy budget,DEB)模型——STELLA模型敏感性分析结果,并结合层次分析法计算评价指标权重,海带生长相关环境因子的强制函数拟合得到单因子评分曲线进行评分。最后,采用线性加权叠加分析方法得到海带养殖适宜性评价结果。适宜性评价过程以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al information systems,GIS)作为技术支持,利用GIS空间插值功能生成光照、温度、流速、无机氮、盐度、深度专题图层,采用栅格计算功能对各专题图层进行叠加,得到综合多因素的海带养殖适宜性评分和适宜性等级。评价结果显示,在不考虑用海冲突的情况下,桑沟湾及周围海域海带养殖适宜性分数分布在0~6.7范围内,分值主要集中在4~6分,属于中等适宜,占研究区总面积的67%,最适宜和不适宜分别占研究区总面积的23%和10%,无一般适宜区。评分较高的区域主要分布在北部爱莲湾和楮岛东部海域周围,适宜性评分较低的区域主要位于近岸水深较浅的海域。根据适宜性评价结果可进行水域空间规划和安排养殖生产计划,为管理部门开展养殖分区和海洋功能区划提供参考。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张义涛  张继红  杨凤  任黎华  陈洁  隋海东  姜娓娓  高振锟  
通过实验室可控条件,以桑沟湾(Sanggou Bay)养殖海带(Sacharina japonica)为研究对象,探讨养殖海带碎屑降解过程中营养盐释放速率及对底质、溶解氧的影响。实验设置2个底质条件(加底泥,无底泥)、2个溶氧条件(好氧,厌氧),各处理组设3个平行,实验持续27 d。结果显示,(1)加入底泥,可以促进海带碎屑的降解。实验结束时,加入底泥组无机氮(din)、总氮(Tn)、活性磷酸盐(dip)、总磷(Tp)的平均释放速率分别为1.234、1.802、0.028、0.033μmol/(g·d),显著高于未加底泥组的0.039、1.476、0.005、0.010μmol/(g·d)。而...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齐占会  方建光  张继红  毛玉泽  蒋增杰  刘红梅  李斌  
从2007年5月~2008年4月,采用悬挂试网和直接从海区采集栉孔扇贝养殖笼样品两种方法,对桑沟湾贝藻养殖区的附着生物群落结构和季节演替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桑沟湾附着生物群落结构复杂,本实验鉴定的大型附着生物23种,玻璃海鞘、柄海鞘和紫贻贝是群落中的优势种。附着生物的生物量呈现明显的季节变化特征,试网上附着生物湿重与温度变化相关,生物量为0.003~1.21kg/m2,其中2月和8月分别具有最小和最大值。栉孔扇贝养殖笼的附着生物生物量9月为1.94kg/笼,之后随温度下降而减少,10月为0.99kg/笼,之后又有所上升,11月份为1.03kg/笼。生物量变化主要是由于优势种的演替引起的,...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董世鹏  蔺凡  蒋增杰  房景辉  姜娓娓  杜美荣  高亚平  
养殖容量评估是衡量贝类养殖活动是否环境友好、碳汇功能能否充分发挥的重要前提。本研究基于2018年5月—2019年2月的走航观测和定点连续观测数据,通过构建营养盐–浮游植物–浮游动物–碎屑–菲律宾蛤仔(nutrients–photoplankton–zooplankton–detritus–clams,NPZD-C)生态系统动力学模型,动态评估了胶州湾菲律宾蛤仔(Ruditapes philippinarum)的养殖容量。结果显示,构建的生态系统动力学模型能够较好地反演菲律宾蛤仔的生长和浮游植物的动态响应,菲律宾蛤仔和浮游植物的实测值和模拟值均呈显著线性相关(P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李兵   张继红   吴文广   刘毅   王新萌   康秦梓   陈杜宇   宫雪   徐豪  
为了解底播养殖经济贝类青蛤(Cyclina sinensis)和魁蚶(Anadara broughtonii)的食物来源,本研究通过稳定同位素技术和高通量测序技术测定了桑沟湾贝类区与贝藻区中底播养殖青蛤和魁蚶的食物组成,分析了食物来源差异性的影响因素。结果显示:(1)青蛤和魁蚶的食物来源主要是浮游植物(占比40.4%~79.6%),其次是浮游动物(13.3%~37.3%)。贝类生物沉积物和海带碎屑对青蛤与魁蚶的食物贡献率存在区域性差异。贝类养殖区生物沉积物和海带碎屑对青蛤的食物贡献率为2.7%(贝类生物沉积物2.0%,海带碎屑0.7%),对魁蚶的食物贡献率为10.3%(贝类生物沉积物7.4%,海带碎屑2.9%);贝藻养殖区青蛤为8.5%(贝类生物沉积物5.1%,海带碎屑3.4%),魁蚶为7.4%(贝类生物沉积物4.3%,海带碎屑2.1%)。(2)青蛤胃含物中的主要成分是绿藻门(占比达56.55%),其次是链形植物门(44.35%),魁蚶胃含物中的主要成分是绿藻门(47.27%),其次是脊索动物门(30.3%)。两种贝类胃含物中的真核生物组成主要是浮游植物,且主要来自于底层海水中,与稳定同位素结果一致。(3)在贝类区和贝藻区,筏式养殖产生的有机物(生物沉积物和海带碎屑)对魁蚶的贡献率高于青蛤;贝藻区海带碎屑对青蛤的贡献率高于魁蚶。从食源结构的角度比较分析,魁蚶和青蛤均可作为桑沟湾综合养殖区域的底播贝类,青蛤更适宜底播在有藻类养殖的区域。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杨艳云  张继红  吴文广  杨凤  刘毅  王巍  蔺凡  马莎  
于2016年9月和11月对我国北方典型筏式养殖海湾——桑沟湾的筏式贝藻养殖区和网箱养殖区的大型底栖动物进行调查,研究了桑沟湾不同养殖区大型底栖动物的种类组成、数量分布、群落结构及生物多样性等群落特征,分析了底栖动物与海洋环境因子的关系,以了解养殖活动对大型底栖动物的影响。结果显示:调查共鉴定出大型底栖动物67种,其中,环节动物多毛类36种,软体动物12种,节肢动物门甲壳类和全足类16种,棘皮动物3种。桑沟湾大型底栖动物的优势种主要为多毛类,贝藻区的绝对优势种为刚鳃虫和长叶索沙蚕,网箱区的绝对优势种为异足索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陈洁  张继红  李加琦  张义涛  隋海东  吴文广  牛亚丽  高振锟  
2014年4–6月在桑沟湾海区进行鼠尾藻(SargaSSum thunbergii)海上筏式养殖实验,分析了鼠尾藻在桑沟湾的生长特性,调查了藻体上的附着生物。结果显示,(1)鼠尾藻在桑沟湾海域生长迅速,水温为10–17℃时特定生长率最高,可达6.10%/d;根据特定生长率与水温的关系,获得了鼠尾藻的最佳生长温度为14.9℃;(2)5月10日开始有生殖托形成,水温达到20.4℃时,鼠尾藻生殖托大量成熟,并有放散;(3)养殖期间,鼠尾藻最大长度达187.05 cm,均长可达112.31 cm;干湿比由0.147(4月)上升至0.189(6月);每公顷产量可达43.95 t(湿重),相当于干重为8....
[期刊] 上海水产大学学报  [作者] 李长松  房斌  王慧  庄平  周凯  么宗利  
近年来国内的贝类养殖产业出现大规模的病害事故,就其本质看是由于养殖区域生态环境平衡遭到破坏。本文从生态学角度出发,归纳国内外对于养殖容量概念的发展,比较各种概念的适用情况;对于养殖容量数学模型的建立和估算,介绍了目前国内外相对成熟,应用较广的模型,并且评价各种模型的优缺点。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