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136)
- 2023(10093)
- 2022(8499)
- 2021(7660)
- 2020(6434)
- 2019(14243)
- 2018(13877)
- 2017(26064)
- 2016(14385)
- 2015(15886)
- 2014(15363)
- 2013(14937)
- 2012(13582)
- 2011(12283)
- 2010(12041)
- 2009(11187)
- 2008(11139)
- 2007(9675)
- 2006(8523)
- 2005(7695)
- 学科
- 济(51692)
- 经济(51594)
- 管理(43933)
- 业(40042)
- 企(32648)
- 企业(32648)
- 方法(20926)
- 数学(18410)
- 数学方法(18230)
- 财(17395)
- 农(15233)
- 制(15189)
- 学(13795)
- 中国(13615)
- 业经(12671)
- 贸(12108)
- 贸易(12101)
- 易(11770)
- 地方(10755)
- 务(10436)
- 财务(10417)
- 财务管理(10396)
- 体(10370)
- 农业(10065)
- 企业财务(9875)
- 环境(9824)
- 银(9337)
- 银行(9287)
- 融(8895)
- 金融(8892)
- 机构
- 大学(204091)
- 学院(203034)
- 济(80834)
- 经济(79221)
- 研究(74598)
- 管理(74237)
- 理学(64720)
- 理学院(63885)
- 管理学(62602)
- 管理学院(62234)
- 中国(55267)
- 科学(49478)
- 农(44429)
- 京(42561)
- 所(39555)
- 财(39332)
- 研究所(36478)
- 业大(36383)
- 农业(35330)
- 中心(33334)
- 江(30930)
- 财经(30925)
- 经(28113)
- 院(27770)
- 北京(26118)
- 省(25281)
- 经济学(24989)
- 范(24894)
- 师范(24433)
- 州(23587)
- 基金
- 项目(146766)
- 科学(114862)
- 基金(108682)
- 家(99836)
- 国家(99093)
- 研究(97513)
- 科学基金(82866)
- 社会(63556)
- 社会科(60300)
- 社会科学(60287)
- 基金项目(58352)
- 自然(56808)
- 省(56369)
- 自然科(55429)
- 自然科学(55405)
- 自然科学基金(54446)
- 划(49407)
- 教育(43393)
- 资助(43146)
- 编号(35945)
- 重点(34387)
- 部(32012)
- 发(31076)
- 创(30700)
- 计划(30120)
- 制(29966)
- 科研(29386)
- 创新(28998)
- 成果(28007)
- 国家社会(27425)
共检索到29575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邱爽 龚信宝 张继红 任黎华 刘志媛 张龙军
2012年5月27~29日对桑沟湾贝类养殖、贝藻混养、藻类养殖等区域水-气界面区pCO2等参数的连续走航和贝类养殖区的日变化观测,讨论了桑沟湾不同养殖区域水-气界面区pCO2的分布特性及机制。结果显示,在该航次水质及气候条件下,桑沟湾养殖区域叶绿素偏高,溶解氧始终处于过饱和状态,最高达140%,强烈的浮游藻类光合作用消耗大量无机碳,水-气界面始终是大气CO2的汇。其中贝类养殖区pCO2低于贝藻混养区,低于藻类养殖及湾外近海区域。当然,这还不足以说明这一海区水-气界面可能是大气CO2的汇区,需要精细的航次计划做全面观测,例如养殖区域沉积的大量颗粒有机物在某些特定条件下的再悬浮、降解对水气界面CO...
关键词:
桑沟湾 养殖区 pCO2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张继红 吴文广 任黎华 韩婷婷 王巍 方建光
根据2011年4、8、10月和2012年1月在桑沟湾获得的表层海水总碱度(TA)和pH值,结合现场水文、化学、生物和养殖等参数,探讨了桑沟湾海域CO2体系各参数的空间分布特征、季节变化情况及其影响因素。调查结果显示,10月和翌年1月,CO2体系各参数主要受温度和盐度的影响;8月,pH和pCO2分别与初级生产力和溶解氧显著相关;4月与水文、化学生物因子无显著相关性。8月各参数的空间差异最大,其次是10月,1月最小。4个航次的平均表层pCO2都低于大气pCO2,为表观碳汇区;季节变化趋势是8月<4月<1月<10月。pCO2总体的空间分布趋势都是湾内向湾外递增,即贝类养殖区<贝藻混养区<藻类养殖区<...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夏斌 陈碧鹃 崔毅 崔正国 张旭志 刘淮德 丁东生 蒋增杰
根据2012年8月对桑沟湾养殖海域18个站位取得的溶解有机碳(DOC)、颗粒有机碳(POC)和叶绿素a(Chl-a)数据,基于不同区域的养殖特点,分析了DOC和POC的平面分布特征,并对POC的来源进行了初步探讨。结果表明,整个调查海域表层DOC的浓度范围为1.70~2.82mg/L,平均值为2.03mg/L,大致呈自西向东递减的趋势。表层POC的浓度范围为0.04~1.33mg/L,平均值为0.55mg/L,大致呈自南向北逐渐递增的趋势。网箱养殖区表层DOC和POC含量最高,其次为桑沟湾近岸海域,而海带养殖区最低,这表明有机碳的含量与养殖品种和模式有直接的关系。根据POC/Chl-a比值对P...
关键词:
桑沟湾 有机碳 分布特征 碳循环 来源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李凤雪 杜美荣 高亚平 姜娓娓 李文豪 董世鹏 侯兴 王军威 张义涛 张志新 蒋增杰
为了解规模化贝类养殖水域微微型浮游生物的时空分布特征,于2017年4、7、11月和2018年1月在北方典型规模化养殖海湾--桑沟湾开展了4个航次的大面调查,利用流式细胞仪测定了聚球藻(Synechococcus)、微微型真核生物浮游生物(picoeukaryotes)和异养细菌(heterotrophic bacteria)三种微微型浮游生物的丰度,并分析了与环境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聚球藻、微微型真核浮游生物和异养细菌的丰度均值分别为(2.93±2.29)×10~(3)个/mL,(13.84±12.81)×10~(3)个/mL和(1.03±0.28)×10~(6)个/mL,存在极显著的季节差异和空间分布的不均匀性(P< 0.01)。聚球藻春季主要分布于桑沟湾的西北、西南和湾外;夏季和冬季主要分布于湾外的大片海域;秋季则主要集中于西北近岸。微微型真核浮游生物春夏秋冬均集中于湾内近岸海域,呈现从湾内向湾外递减的趋势。异养细菌夏季在湾外和西部近岸有一大一小两个高值区;春季、秋季和冬季均集中于西部近岸海域。微微型浮游生物与环境因子的相关性分析表明,三种微微型浮游生物的丰度均与Chl-a浓度、温度和颗粒有机物呈显著正相关,而与溶解氧存在较为密切的负相关关系;微微型真核浮游生物与硝酸盐、铵盐呈显著正相关;聚球藻与磷酸盐、硝酸盐、亚硝酸盐无显著关系。研究结果为深入认识养殖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提供了数据支撑。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张继红 王巍 韩婷婷 刘顶海 方建光 蒋增杰 刘新杰 张新军 连岩
根据2006年4月和2011年4月两个航次的调查数据,对比分析了桑沟湾水域春季水温、盐度及溶解无机氮(DIN)、活性磷酸盐(PO34-)、活性硅酸盐(Si23--Si)含量的时空分布特征,探讨了目前大面积赤潮暴发的可能原因。结果显示,2011年的氮、磷、硅浓度都高于2006年同期调查结果,分别是2006年的5.6倍,1.3倍和3.2倍。氮磷比高达(66.33±47.16),硅磷比为(35.12±21.44),硅氮比为(0.82±0.77),严重偏离Redfield比值。块状分布明显,氮、磷、硅的空间分布情况相似,都是在湾口的东南部(褚岛外海)有高值区,向湾内递减;在湾底的西北部赤潮的始发区,有...
关键词:
营养盐 赤潮 海水养殖 桑沟湾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吴文广 张继红 刘毅 王新萌 杨珺 冯旭 康秦梓
有色溶解有机物(CDOM)是水生态系统中碳的重要来源,其光学性质可示踪海水中溶解有机物组分的动态信息。本研究利用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手段,分区域测定了桑沟湾春季水体及表层沉积物间隙水中CDOM的吸收光谱特征,探讨了CDOM的来源组成、空间分布特征、迁移转化过程及其与养殖活动的关系。结果显示:①波长为355的吸收系数[a(355)]范围为0.23~9.09/m,不同水层空间分布差异显著,表层和底层均从近岸区向贝藻区逐渐降低,之后在海带区升高后向外海逐渐降低;海带区从表层向底层先降低后升高,高密度、规模化的海带养殖释放了大量的CDOM,各区域沉积物间隙水a(355)是其表中底之和的1.3~2.5倍,CDOM在沉积物间隙水中富集并逐渐累积。②光谱斜率(S_(275~295))范围为0.013~0.036,外海区和海带区S_(275~295)均值显著高于其他各区,海带区和外海区CDOM中海源有机质占主要成分,而近岸区以陆源有机质为主;近岸区CDOM中的腐殖酸类物质含量从表层到底层逐渐降低,沉积物中积累的富里酸类物质含量较高,海带区和外海区呈相反趋势。③比紫外吸光度(SUVA_(254))范围为4.60~14.10 L/(mg·m),贝类区、贝藻区和藻类区SUVA_(254)均呈现出从表层到底层逐渐增大的趋势,CDOM的芳香性逐渐增强并在沉积物间隙水中达到最大;海带区和外海区沉积物间隙水中的SUVA_(254)显著高于其他各区,表明海带区的规模化养殖活动向养殖海区及邻近海域贡献了较多的惰性溶解有机物,暗示着海带养殖活动有较强的碳汇效应并通过海流作用向外海输送。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徐东会 陈碧鹃 江涛 朱琳 夏斌 韩倩 古彬 崔毅 柴超
根据2014年10月、2015年3月、5月和8月在桑沟湾养殖水域开展的海洋调查所获取的营养盐状况调查数据,分析了营养盐含量的季节变化和平面分布,并对该水域营养水平状况进行了评价。结果显示,该海域秋季溶解无机氮(DIN)含量明显高于其他三个季节。夏季NO_2-N的平均含量最高,秋季NO_3-N的平均含量最高,春季NH_4-N的平均含量最高,冬季PO_4-P的平均含量最高。与海水水质标准相比,各季节DIN总体水平均低于海水一类标准值,春季和夏季PO_4-P总体水平低于海水一类标准值,秋季和冬季PO_4-P总体
关键词:
桑沟湾 营养盐 季节变化 分布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孙耀 方建光 孙慧玲 宋云利 匡世焕
根据 1993年 11月至 1994年 10月间 9个航次的调查结果 ,讨论了桑沟湾养殖海域POC的分布与特征。结果表明 ,受海水养殖生产及风搅动等因素的影响 ,该湾的POC有显著的平面分布和季节变化。但其POC的垂直分布无显著性差异 ;该湾的POC与Chl a之间呈正相关关系 ;与其它海域的估算结果相符 ,POC与POCB比值的较高值出现在有利于浮游植物生长的季节 ,反之 ,因温度降低或营养物质缺乏使浮游植物生长受限时 ,该比值降至最低点。该湾单位水柱下真光层中POC的τ值为 2 9d。
关键词:
悬浮颗粒态有机碳 分布与特征 桑沟湾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杨艳云 张继红 吴文广 杨凤 刘毅 王巍 蔺凡 马莎
于2016年9月和11月对我国北方典型筏式养殖海湾——桑沟湾的筏式贝藻养殖区和网箱养殖区的大型底栖动物进行调查,研究了桑沟湾不同养殖区大型底栖动物的种类组成、数量分布、群落结构及生物多样性等群落特征,分析了底栖动物与海洋环境因子的关系,以了解养殖活动对大型底栖动物的影响。结果显示:调查共鉴定出大型底栖动物67种,其中,环节动物多毛类36种,软体动物12种,节肢动物门甲壳类和全足类16种,棘皮动物3种。桑沟湾大型底栖动物的优势种主要为多毛类,贝藻区的绝对优势种为刚鳃虫和长叶索沙蚕,网箱区的绝对优势种为异足索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王珂 李翀 段辛斌 陈大庆 廖文根 汤滔
为了解三峡库区春季鱼类分布特征,于2007年至2009年每年春季分别采用HTI Model241和SIMRADEY60鱼探仪对三峡库区秭归至重庆江段进行了声学调查,并于2008年和2009年春季对巫山、忠县和长寿江段的渔获物进行了调查。声学调查显示:鱼类在秭归至重庆段分布不均匀,基本表现为从三峡库区的下游到上游密度越来越大,并且春季鱼类喜居于上游长寿至重庆的几处江段。渔获物调查显示:巫山江段优势种为鲢(Hy-pophthalmichthys molitrix),忠县江段优势种为鲢、南方鲶(Silurus meridionalis Chen)和鲤(Cyprinus carpio Linnaeus...
关键词:
资源调查 三峡库区 鱼类分布 渔获物
[期刊] 海洋水产研究
[作者]
王娟 曲克明 徐勇 单宝田
选择乳山湾养殖滩涂为研究对象,测定了不同养殖密度区底质中CH4浓度、有机质含量和硫化物含量以及相关环境因子;探讨了不同沉积物剖面甲烷浓度与有机质、硫化物的关系。结果表明,乳山湾养殖滩涂区域海水中溶存甲烷的平均浓度为59.9±7.75nmol/L,不同养殖密度区海水中的甲烷含量无明显差异。底泥释放甲烷速率的实验显示,不同养殖密度区中沉积物的甲烷释放速率:非养殖(老化)区(高密度区(中密度区(低密度区。沉积物间隙水中甲烷的浓度随深度的增加而降低,剖面上高浓度中心位于0~5cm,在不同密度区同一深度的底质中甲烷含量均表现为:非养殖(老化)区≥中密度区(低密度区(高密度区。不同剖面沉积物间隙水中甲烷浓...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朱希扬 潘晨 刘敏 杨芳 贾文晓 象伟宁
基于移动监测手段获取上海春季典型样带近地面CO2浓度监测数据,在明确近地面CO2浓度空间分布格局的基础上,分析了城市化水平以及土地利用类型对近地面CO2浓度的影响。结果表明上海市春季近地面CO2浓度空间分布呈现西高东低、北高南低的特征,空间异质性较为明显,市中心比郊区高出55.1μmol/mol(13.3%),存在着明显的城市"CO2"岛现象。城市化水平对于上海市近地面CO2浓度影响较为显著,总体上呈现随城市化水平上升而下降的趋势,距市中心距离每增加1km,CO2浓度下降1.56μmol/mol。上海市近地面CO2浓度与5km范围内下垫面土地利用类型相关性显著,其中近地面CO2浓度与林地以及建...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毛玉泽 颜婷茹 朱玲 蒋增杰 王巍 方建光
采用PCR-DGGE分子指纹图谱技术研究了2007年夏季桑沟湾不同养殖区水体微生物群落结构特征。DGGE指纹图谱分析表明,不同站位之间既存在共同图谱,又具有各自的特征谱带,总体上可分为4个区,湾外区、湾口区,湾中区和湾底区,分别与非养殖区、海带养殖区、综合养殖区、贝类单养与网箱养殖区行相对应;扇贝养殖区和牡蛎养殖区微生物相似性最高为94%,贝类单养与网箱养殖区和非养殖区相似性最低为41%,仅在网箱区发现对含氮污染物有去除作用的玫瑰杆菌属(Roseobacter)。17个站位表层水样共获得30个优势菌群,选择比较明显的12条带进行回收、扩增和测序,与GenBank中已经登录的细菌种群的同源性进行...
关键词:
微生物群落结构 DGGE 桑沟湾 养殖区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魏皓 赵亮 原野 史洁 樊星 刘志宇 王鲁宁 袁承仪 王玉衡 魏莱
主要介绍了从动力学研究桑沟湾养殖容量的主要思路、方法及结果。研究以精细过程观测为基础,以数值模型为手段,从物理海洋学角度考察养殖海区水动力特征,研究水动力对物质循环的影响、对颗粒态/溶解态营养物质的补充和对养殖生物量的影响,探寻不同养殖模式效果的技术路线;介绍了两个航次设计方案与目的。通过观测发现养殖对水动力垂直结构有很大影响,底层流速最大并滞后表层,发现弱动力条件下海底颗粒物和营养盐无法进入水体上层的事实。据此提出双边界层动力模型,建立一维数值模型进行机制探讨,将养殖阻力三维化建立水动力数值模型,定量给出养殖对水动力和水交换的阻碍;以此驱动三维养殖生态模型,充分考虑养殖对水动力的影响、水动力...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