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07)
2023(824)
2022(715)
2021(737)
2020(673)
2019(1485)
2018(1573)
2017(2658)
2016(1656)
2015(1903)
2014(1909)
2013(1885)
2012(2006)
2011(1782)
2010(1833)
2009(1676)
2008(1578)
2007(1429)
2006(1319)
2005(1182)
作者
(6171)
(5216)
(5209)
(5006)
(3283)
(2778)
(2346)
(2060)
(2054)
(1906)
(1865)
(1810)
(1764)
(1728)
(1698)
(1667)
(1596)
(1573)
(1561)
(1549)
(1439)
(1380)
(1368)
(1274)
(1216)
(1205)
(1134)
(1126)
(1124)
(1103)
学科
(4944)
经济(4942)
(3177)
管理(3093)
(2964)
(2095)
方法(1641)
(1629)
(1487)
贸易(1487)
(1462)
数学(1433)
数学方法(1406)
(1314)
企业(1314)
(1300)
金融(1300)
中国(1250)
法令(1178)
理法(1127)
管理法(1127)
农业(1086)
生态(1029)
(1028)
环境(1005)
(969)
业经(964)
土地(961)
(888)
(817)
机构
大学(23711)
学院(23638)
研究(12048)
科学(9927)
中国(9255)
(8046)
(7918)
研究所(7314)
农业(6487)
(6304)
经济(6124)
(6003)
业大(5500)
管理(5012)
中心(4883)
(4766)
(4739)
(4641)
科学院(4608)
实验(4462)
实验室(4287)
理学(4059)
重点(4038)
北京(4016)
理学院(3915)
(3850)
农业大学(3835)
资源(3776)
(3737)
管理学(3691)
基金
项目(17043)
科学(11901)
(11799)
国家(11727)
基金(11374)
研究(9443)
科学基金(8445)
自然(6892)
自然科(6678)
自然科学(6677)
自然科学基金(6541)
(6365)
(6240)
基金项目(5963)
资助(5014)
科技(4776)
计划(4625)
重点(4556)
社会(4383)
社会科(4047)
社会科学(4047)
专项(3799)
教育(3795)
(3624)
科研(3577)
编号(3552)
(3251)
(3232)
(3040)
中国(2980)
期刊
学报(8394)
(8063)
经济(8063)
(7245)
科学(6707)
研究(5819)
中国(5480)
大学(5243)
学学(5102)
农业(5006)
(3053)
资源(3006)
林业(2338)
业大(2308)
(2304)
金融(2304)
(2171)
国际(2020)
教育(1943)
自然(1932)
(1923)
管理(1895)
(1828)
农业大学(1755)
科技(1557)
(1504)
中国农业(1430)
业经(1301)
(1296)
贸易(1296)
共检索到3806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梁艳英  王华  任玉巧  
研究了早熟品种“大十”和晚熟品种“红果2号”2个常用果桑品种,在果实成熟期间桑果中化学成分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随着桑果成熟度的增加,2个品种果实的单果重、出汁率及可溶性固形物、总糖、总酚物质和单宁含量均逐渐增加,而酸度逐渐降低;桑果的蛋白质含量则出现2个高峰,分别在果实红色期和紫黑色期。2个品种间各主要化学成分含量存在差异,“大十”品种的单果重、出汁率及可溶性固形物和总糖含量均高于“红果2号”,而滴定酸含量低于“红果2号”,并且“大十”的上述理化指标变化速度较快;2个品种的单宁和蛋白质含量变化趋势基本一致,但“大十”的单宁含量较高,而“红果2号”的蛋白质含量较高。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黎娟  周清明  杨虹琦  周冀衡  朱列书  周昆  
为探明不同采收时间对烤烟中部烟叶化学成分的影响,以烤烟品种K326为试验材料,分别在打顶后0,10,20,30,50d取中部烟叶进行化学成分分析.结果表明,打顶后,随着烟叶的成熟,多元有机酸和烟碱含量升高;叶绿素、高级脂肪酸、氨基酸、蛋白质和钾素大幅度下降;类胡萝卜素、非还原糖和水溶性总糖则表现为先降后升,烟叶适熟后又下降的变化趋势.打顶后30d采收烟叶,叶片细胞内既含有较多类胡萝卜素和可溶性糖,又能将有机酸、蛋白质、烟碱和钾含量控制在一定范围内,使烟叶调制后各种化合物的比例协调.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白志川  
目的明确不同采收期川丹皮药材多组分化学成分的变化规律,确定川丹皮最佳生长期与采收期,并为丹皮药材建立一种更符合中医理论的质量控制方法。方法运用HPLC法在273nm测量各样品中丹皮酚含量;在242nm建立各样品的色谱指纹图谱,并以丹皮酚成分峰为参照计算其它成分的相对含量,图表分析展现牡丹皮多组分化学成分的动态变化规律。结果(1)垫江牡丹皮药材中丹皮酚的平均含量为1.25%,10月份川丹皮样品丹皮酚平均含量最高;(2)川丹皮中多组分化学成分在第5年11月份达到最高,其变化规律与丹皮酚不呈正相关。结论中药材多组分化学成分色谱指纹图谱技术是一种全面评价中药材质量的现代仪器分析方法,可以更广泛地应用于...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马常力  韩锦峰  王瑞新  艾强  陈淑珍  
使用气相—质谱—计算机联用仪,完成了对烤烟品种NC_(89)香气物质主要成分的定性鉴定,并对主要成分的香型进行了嗅香评定。在此基础上,对不同成熟时期的烟叶香气物质主要成分进行了定量分析。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武恒  刘盛全  查朝生  于一苏  
【目的】研究5个杨树无性系幼龄材和成熟材的化学成分,为杨树优良无性系的选择和杨树制浆造纸利用提供依据。【方法】选择欧美杨107杨(Populus×euramericana‘Neva’)、中汉22杨(P.×deltoidescv.‘Zhonghan-22’)、皖林1号杨(P.×deltoidscv.‘Wanlin-1’)、Z9(P.×deltoidscv.‘Z9’)和B3(P.×deltoidscv.‘B3’)5个杨树无性系为研究材料,参照有关国家标准,分别测定其幼龄材和成熟材的化学成分,通过单因素方差分析,比较不同无性系及不同材龄之间的差异性。【结果】综纤维素、纤维素、木质素、苯醇抽提物、10...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马力  陈永忠  钟海雁  彭邵锋  李志钢  李美群  许彦明  张震  
以普通油茶果为试验材料,研究了油茶籽在成熟过程中主要成分的积累规律。结果表明:1)油茶籽成熟过程中,9月份是油脂积累的最高峰,种仁含油率比8月份增加了33.18%;2)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呈"单峰"变化趋势,淀粉含量一直增加;3)脂肪酸中,油酸含量不断增加,亚油酸和棕榈酸含量不断降低,油酸分别与亚油酸及棕榈酸呈此消彼长的趋势;4)硬脂酸基本维持在1%~2%之间;5)活性成分角鲨烯含量呈上升-下降趋势,在采收前含量降到最低110μg/g,维生素E从7月底至10月上旬含量不断增长,在10月中下旬有所下降;6)综合考虑油脂及活性成分的保存率,建议普通油茶的采摘期在霜降节前后(10月23日左右)。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马一琼  李悦  崔廷  白银帅  刘向真  赵森森  牛洋洋  刘超  贾国涛  程良琨  
以已醇化3年的福建南平C3F、云南曲靖C3F、贵州黔西南C3F和贵州黔西南C4F片烟为试验材料,连续5年取样,测定片烟在滞库期间常规化学成分(总植物碱、总糖、还原糖、总氮)、高级脂肪酸(亚油酸、油酸、亚麻酸、十六酸、十八酸)和多酚化合物(绿原酸、隐绿原酸、莨菪亭、芸香苷)含量,并分析其变化。结果表明:片烟的总糖、还原糖、亚麻酸、绿原酸、隐绿原酸和芸香苷含量随着滞库时间的延长呈现逐渐降低的趋势;主成分分析表明,片烟的主成分综合得分在滞库期间逐年下降,且在滞库2~3年后片烟会出现明显的品质下降;比较黔西南C3F和C4F片烟,C3F片烟在滞库4年后的综合得分开始低于滞库前的C4F片烟综合得分,说明滞库时间过长会使得片烟发生品质降级现象;比较南平、曲靖、黔西南的C3F片烟,曲靖片烟较耐贮藏,南平片烟不耐贮藏。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马一琼  李悦  崔廷  白银帅  刘向真  赵森森  牛洋洋  刘超  贾国涛  程良琨  
以已醇化3年的福建南平C3F、云南曲靖C3F、贵州黔西南C3F和贵州黔西南C4F片烟为试验材料,连续5年取样,测定片烟在滞库期间常规化学成分(总植物碱、总糖、还原糖、总氮)、高级脂肪酸(亚油酸、油酸、亚麻酸、十六酸、十八酸)和多酚化合物(绿原酸、隐绿原酸、莨菪亭、芸香苷)含量,并分析其变化。结果表明:片烟的总糖、还原糖、亚麻酸、绿原酸、隐绿原酸和芸香苷含量随着滞库时间的延长呈现逐渐降低的趋势;主成分分析表明,片烟的主成分综合得分在滞库期间逐年下降,且在滞库2~3年后片烟会出现明显的品质下降;比较黔西南C3F和C4F片烟,C3F片烟在滞库4年后的综合得分开始低于滞库前的C4F片烟综合得分,说明滞库时间过长会使得片烟发生品质降级现象;比较南平、曲靖、黔西南的C3F片烟,曲靖片烟较耐贮藏,南平片烟不耐贮藏。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赵铭钦  苏长涛  姬小明  王玉胜  刘金霞  李晓强  陈秋会  
研究了成熟度对烤后烟叶物理性状、化学成分以及中性致香物质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烟叶的填充值、叶片厚度、拉力,以及抗张强度在中部叶的尚熟—适熟档次、上部叶的适熟—过熟档次达到最优值;中部尚熟—适熟烟叶的糖含量高,总氮、烟碱含量适宜,各种化学比值协调,而成熟不够或者过熟的烟叶,其内在质量明显降低,上部烟叶则以适熟—过熟时内在质量好,化学比值协调;中部叶中的大多数致香物质含量在烟叶充分成熟阶段达到最大值,之后开始下降,上部叶的大多数致香物质含量随着成熟度的增加持续增加,最大值出现在过熟阶段。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闫贵龙  陈绍江  孟庆翔  
以普通玉米品种CAU80和饲料专用玉米品种FC3为对照,以高油玉米品种HOC647为材料,进行化学成分分析和牛的体外消化试验,研究了HOC647玉米秸秆的主要营养成分含量、干物质和纤维组分消化率随籽粒成熟期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随籽粒成熟度的提高,HOC647秸秆的水溶性糖、淀粉、粗脂肪含量以及干物质、NDF消化率都呈线性提高(L;P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李跃平  徐兴阳  高福宏  杨正权  李秀军  简彬  
为探索地域及部位对烤烟成熟鲜烟叶化学成分的影响,采用红花大金元品种在昆明烟区海拔1920和1650 m 2个试点对3个部位成熟鲜烟叶的10种化学成分进行同步研究。结果表明,①总糖、还原糖含量在叶片中自下而上的增减趋势与海拔关系密切,高海拔点呈递减趋势,低海拔点呈递增趋势,而其他8种成分的变化趋势2个点基本一致,主要受叶片生长部位控制。②成熟鲜烟叶蛋白质、总多酚和总氮含量在叶片中自下而上呈递增趋势,淀粉含量呈"抛物线"变化,下部叶和中部叶两地含量差异较小,仅上部叶含量差异较大。③成熟鲜烟叶石油醚提取物、烟碱、挥发碱和挥发酸含量均随部位的升高而递增,两地间的含量差异是上部叶最大,中部叶次之,下部叶...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周正科  陆锦时  朱明华  徐泽  郑清元  郑定贵  
8个茶树品种加工3种典型外形的绿名茶,其茶多酚、咖啡碱及水浸出物含量变化显著;氨基酸及可溶性糖总量品种×外形交互效应极显著,而变化特性不明显。不同品种加工的名茶中,针形名茶茶多酚及咖啡碱含量最低,水浸出物含量居中,可溶性糖总量较高;扁形名茶水浸出物含量最低,咖啡碱含量最高,茶多酚及氨基酸含量亦较高;卷曲形名茶氨基酸及可溶性糖总量较低,咖啡碱含量居中,水浸出物含量最高,茶多酚含量亦较高。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韩若梅  何盒  申怡飞  张丁玲  刘淑明  
【目的】分析我国不同种源大红袍花椒的种实特性及主要化学成分的变异规律,为花椒优良种质资源的选取和合理利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通过野外实际调查和测定,对我国青海循化、甘肃秦安、山西平顺、陕西韩城、山东泰安、河南淅川、陕西凤县、河北涉县等8个不同种源大红袍花椒的种实特征和主要化学成分进行分析。【结果】8个不同种源大红袍花椒种子的横径为3.544.35mm,纵径为2.963.35mm,种形指数为1.241.31。陕西韩城和甘肃秦安花椒具有较高的出皮率,分别为52.3%和50.3%;8个种源花椒种子的含油率均在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刘淑明  孙丙寅  贺安乾  刘杜玲  张刚  魏典典  
通过野外实际调查和测定,对我国西部地区8个文冠果天然群体的种子特征及主要化学成分进行研究。结果表明:8个文冠果种群的种子横径为1.05~1.51cm,纵径为0.86~1.38cm,种形指数为1.07~1.32,种群间存在显著差异;陕西延安种群种子的千粒质量和出仁率均最大,分别为1108.4g和48.28%,显著高于甘肃和青海种群;8个种群的种仁含油率均在53%以上,且不同种群间差异显著;文冠果种仁油含有12种脂肪酸,其中含量最高的是亚油酸(40.90%~46.12%),其次是油酸(29.21%~31.25%);含有17种氨基酸(22.53%~27.58%),包括7种必需氨基酸,占总氨基酸的27...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任玉巧  王华  梁艳英  
比较了4种澄清剂对桑椹汁澄清效果及理化成分的影响。结果表明,单一使用700 m g/L膨润土、160 m g/L果胶酶、200 m g/L酪蛋白和50 m g/L聚乙烯聚吡咯烷酮(PVPP),在3~5℃下澄清18 h对桑椹汁的澄清效果较好;单一使用500 m g/L膨润土、40 m g/L果胶酶、50 m g/L PVPP对降低桑椹汁中可溶性蛋白含量的效果较显著;单一使用400 m g/L膨润土、300 m g/L酪蛋白、80 m g/L果胶酶和200 m g/L PVPP对降低桑椹汁中单宁含量的效果较好;单一使用700 m g/L膨润土、160 m g/L果胶酶、300 m g/L酪蛋白、1...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