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2460)
- 2023(3441)
- 2022(2834)
- 2021(2667)
- 2020(2248)
- 2019(4986)
- 2018(4721)
- 2017(8408)
- 2016(4737)
- 2015(5395)
- 2014(5182)
- 2013(5047)
- 2012(4836)
- 2011(4439)
- 2010(4740)
- 2009(4521)
- 2008(4645)
- 2007(4426)
- 2006(4071)
- 2005(3767)
- 学科
- 济(18383)
- 经济(18347)
- 业(12659)
- 企(11132)
- 企业(11132)
- 管理(11094)
- 学(10311)
- 中国(5861)
- 方法(5450)
- 理论(5180)
- 农(4987)
- 教育(4929)
- 财(4896)
- 制(4796)
- 业经(4251)
- 融(3754)
- 金融(3751)
- 体(3698)
- 和(3524)
- 数学(3457)
- 银(3387)
- 数学方法(3386)
- 银行(3373)
- 经济学(3361)
- 行(3217)
- 农业(3210)
- 贸(3017)
- 贸易(3011)
- 体制(2960)
- 易(2920)
- 机构
- 大学(78978)
- 学院(74265)
- 研究(28715)
- 济(27260)
- 经济(26726)
- 管理(22698)
- 中国(20436)
- 科学(18830)
- 理学(18464)
- 理学院(18125)
- 管理学(17745)
- 管理学院(17576)
- 京(17211)
- 所(15528)
- 财(14853)
- 研究所(14103)
- 农(13698)
- 范(13240)
- 师范(13096)
- 中心(12264)
- 江(12179)
- 财经(11552)
- 北京(11021)
- 师范大学(10744)
- 农业(10727)
- 业大(10457)
- 经(10358)
- 州(9568)
- 院(9530)
- 经济学(9385)
- 基金
- 项目(44545)
- 科学(34592)
- 研究(32470)
- 基金(32467)
- 家(30099)
- 国家(29354)
- 科学基金(23490)
- 社会(20004)
- 社会科(18742)
- 社会科学(18734)
- 省(16697)
- 基金项目(16358)
- 教育(15402)
- 自然(14915)
- 划(14886)
- 自然科(14519)
- 自然科学(14515)
- 自然科学基金(14268)
- 成果(12828)
- 资助(12701)
- 编号(12549)
- 重点(10610)
- 部(9866)
- 课题(9301)
- 发(9217)
- 创(8985)
- 大学(8743)
- 性(8711)
- 科研(8646)
- 国家社会(8538)
共检索到12291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长江大学学报(社科版)
[作者]
倪晋波
阮元《广陵诗事》是其诗话三书之一,例属郡邑诗话,收录清初至嘉庆年间扬州十二邑诗人、诗作及诗事,体现了作者强烈的桑梓意识。除专于一地,通于方志,博于诗事之外,该书还因融通求实的考据意识,而具"深于学术"的新特点。这是对传统诗话著述的文本突破。另一方面,《广陵诗事》传述乡邑诗事,导提乡邦风雅,特别强调名贤之忠烈、节妇之孝行,表明阮元在通过书写地方诗学史来建构地域文化的同时,更注意贯通地方文化传统和国家政教诉求。其所建构的小传统背后,是对大传统的自觉体认和宣扬。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综合版)
[作者]
刘伟
阮元的《三家诗补遗》是清代较早的三家《诗》学著作,其主要贡献有两点,一是在王应麟《诗考》的基础上多有补充,二是提供了关于三家《诗》派别划分的诸多方法,尽管这些方法多存在着逻辑上的漏洞,但给后来的三家《诗》研究提供了诸多借鉴。
[期刊] 图书馆建设
[作者]
陈晓红 杨婵娟 黄萍建
通过具体实例的比较分析,对国家图书馆和CALIS联机编目中心的有关诗学文献的分类标引提出质疑和商榷。诗学在文学界是个高频词,CALIS及国图联合编目中心对这类文献的分类标引大多归类为诗歌理论或诗歌评论与研究:即I052或I106.2及I3/7.072。但是,许多文献题名中虽有"诗学"字眼,内容却与诗歌理论毫无关系或关系不大,而属于文艺理论或比较文学范畴,《中图法》归类应为I0、I01或I0-03。
[期刊]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
[作者]
张思梦 黄晓丹
清代嘉道年间著名才女汪端所编纂《明三十家诗选》,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唯一的一部女性作家编纂的男性诗歌总集,诗选中所蕴含的评诗标准,体现了汪端独有的诗学思想。研究诗选的编选动机对于把握清人对明代诗坛的看法有重要的意义。文章围绕汪端《明三十家诗选》中所蕴含的清真为旨、知人论世、以诗存人诗学思想展开研究,深入论述汪端乃至清代文人对明代诗坛的看法,进一步完善清人编选明诗的体系框架,并将其投射于清代女性文学研究之中。
关键词:
汪端 《明三十家诗选》 诗学思想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李桂芹
竟陵派以“厚”作为诗学审美理想。文章讨论了“厚”的审美内涵,以及“厚”和“灵”、“学”之间的关系,并且认为“厚”是竟陵派用来医治公安末流和自己诗病的药方。
关键词:
厚:竟陵派 审美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刘云德
"气"作为中国诗学的基本范畴,从客体方面,启示着一种生命生成的宇宙精神,从主体方面,表现为充满生命动感的人格基质。而它最终的诗学意义,在于超越主客对立,以整体的人格结构,化合宇宙生命,昭示中国诗学的整体精神。
关键词:
诗 元气 生命力 本真 整体人格
[期刊]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
[作者]
胡启雯
王昶是清代乾隆时期著名学者,师从沈德潜,是清代格调派的代表人物之一,被称为清代格调派副将。他在诗文方面颇有成就,其《湖海诗传》所选诗歌可与沈德潜《国朝诗别裁集》相承接。《蒲褐山房诗话》是其诗集中为诗人写的小传的集合,反映了他的诗学思想。概而述之,他的诗学思想大致包括诗歌内容要有风雅之旨,语言要清新典雅,意境要高远恬淡几个方面。
关键词:
王昶 诗学思想 诗歌创作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教育者的心灵诗学》一书基于对教育技术化时代的专业主义、行为主义教师教育理论的反思,针对苏格拉底的“谁是懂得人性和具有心灵美德的教育者”这一依然具有现实意义的教育问题进行哲学探寻,通过对教育者心灵完整性的理论化建构,探寻了教育者自我塑造的精神实践,诠释了教育者的心性品质和心灵美德,描绘了教育者的心灵气象和精神气质,建构了教育者的理智德性、情感德性、伦理德性、技艺德性同构互成的教育美德,提出了教育者心性秩序主体化建构的心灵诗学和生命美学,从而回答了“谁是技术时代的真正的教育者”这一教育的本原性问题。
关键词:
教育者 《教育者的心灵诗学》 心灵诗学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孙宗美
厄尔.迈纳的《比较诗学》以跨文化的眼光和视野将文类划分为戏剧、抒情诗和叙事文学,同时指出中国诗学作为一种"情感—表现的"诗学产生于抒情诗的背景。这种以文类为基础构建理论体系的特殊视角,为我们提供了反观自身诗学体系的方法性启示。从文类角度出发,重新审视中国诗学体系,我们会对它的"情感—表现"特征有更深刻的认识。同时,作为基础文类的抒情诗歌以及在此基础上产生的原创性诗学观念,对于这种"情感—表现"诗学的生成与建构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期刊]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
[作者]
卢絮 吴群涛
中国文化诗学以马克思主义历史观为指导,强调历史的总体性和进步性发展原则;文学真实要求作者反映世界和生活的真谛与本质,准确把握事物发展逻辑和规律。西方文化诗学研究从考察历史事实和历史过程到关注历史认识和对历史的理解和阐释,按照语言学模式重新审视历史,弱化历史的客观规律性特点,强调历史的共时性、互文性和建构性;真理的产生不再为人们所发现,而是在不断建构和创造中。
关键词:
记忆 叙事 真实 历史观 文化诗学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集思广益造福桑梓广益房地产发展有限公司泉州广益房地产发展有限公司创立于1992年8月,是以房地产综合开发及物业管理为主的中外合资企业。自创立以来,广招贤才,集思纳智,从各种渠道挖掘各种专业技术人才,现已拥有高级技术人员16人,中级26人,初级27人。...
[期刊]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
[作者]
王帅
邹元标身兼多重身份,既是东林党魁、晚明清流领袖,又是阳明三传弟子之中的翘楚、江右王门的代表人物。嘉靖末至万历年间,正是明代诗坛复古思潮消退、以“性灵”论诗之风初兴之时,邹元标学古而不袭古,其诗学批评重点针对复古派剿袭模拟的弊习,论诗则兼具“性情”“性灵”之说,突出表现为对个人情感的关注。在晚明以“复古—性灵”为主流的诗坛中,邹元标的诗学观无疑具有独特的过渡性特征。
关键词:
邹元标 复古 性灵 诗学观
[期刊]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
[作者]
段吉方
从文本阐释的角度切入中国阐释学的当代建设是中西阐释学理论所给予的理论启示。深化中国当代文本阐释诗学的理论与实践是建设中国阐释学的路径之一。中国当代的文本阐释诗学并非是要建立一种新的阐释学理论,而是要强调重点从文本阐释的角度出发,将中国阐释学的研究与发展根植在不同文化语境的文本阐释的基础之上,倡导中国阐释学的理论与实践自文本始,经过充分的文本阐释工作,最终走出文本,锤炼文本阐释的诗学、美学与哲学特质。公共阐释论及相关论述揭示了西方阐释学与中国阐释学在文本阐释诗学构建中的理论资源,提出了中国文论话语体系建设的新思路,对推动和加强中国阐释学的当代建设具有积极的意义。
关键词:
公共阐释论 文本阐释 对话 中国阐释学
[期刊] 图书馆杂志
[作者]
许琳瑶
新诗,是指五四运动前后产生的、有别于古典诗歌的、以白话作为基本语言手段的诗歌体裁。作为与传统诗词截然不同的现代诗歌类别,新诗的历史、流派和理论体系,都有着相当高的研究价值。尽管到了当代,诗歌逐渐淡出了大众的视野,然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