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565)
- 2023(11034)
- 2022(9934)
- 2021(9291)
- 2020(7846)
- 2019(18196)
- 2018(18102)
- 2017(34752)
- 2016(19067)
- 2015(21502)
- 2014(21468)
- 2013(21297)
- 2012(19564)
- 2011(17666)
- 2010(17474)
- 2009(15958)
- 2008(15131)
- 2007(13122)
- 2006(11457)
- 2005(9968)
- 学科
- 济(73033)
- 经济(72949)
- 管理(53921)
- 业(50155)
- 企(42154)
- 企业(42154)
- 方法(36206)
- 数学(31297)
- 数学方法(30923)
- 学(19826)
- 农(18835)
- 中国(17984)
- 财(17901)
- 业经(15891)
- 地方(14580)
- 理论(12734)
- 农业(12723)
- 环境(12590)
- 和(12551)
- 制(12151)
- 贸(12108)
- 贸易(12101)
- 技术(11981)
- 易(11717)
- 务(11630)
- 财务(11565)
- 财务管理(11545)
- 企业财务(10950)
- 划(10502)
- 银(10172)
- 机构
- 大学(274157)
- 学院(270441)
- 管理(107062)
- 济(99894)
- 经济(97526)
- 研究(94919)
- 理学(93427)
- 理学院(92318)
- 管理学(90457)
- 管理学院(90022)
- 中国(68253)
- 科学(64956)
- 京(60589)
- 农(52404)
- 所(49761)
- 业大(47533)
- 研究所(46170)
- 财(43470)
- 中心(42088)
- 农业(41920)
- 江(38442)
- 北京(38344)
- 范(35753)
- 财经(35559)
- 师范(35279)
- 院(34818)
- 经(32458)
- 州(31595)
- 技术(30242)
- 科学院(28888)
- 基金
- 项目(195752)
- 科学(151883)
- 基金(141518)
- 研究(135764)
- 家(126965)
- 国家(125986)
- 科学基金(106131)
- 社会(81917)
- 社会科(77452)
- 社会科学(77426)
- 省(76761)
- 基金项目(75959)
- 自然(73742)
- 自然科(71972)
- 自然科学(71951)
- 自然科学基金(70660)
- 划(66300)
- 教育(61476)
- 资助(58762)
- 编号(54611)
- 重点(44562)
- 成果(43030)
- 部(41913)
- 发(41312)
- 创(40454)
- 计划(38977)
- 科研(38294)
- 创新(37823)
- 课题(37735)
- 大学(35472)
- 期刊
- 济(105370)
- 经济(105370)
- 研究(75254)
- 学报(52762)
- 中国(49917)
- 科学(46423)
- 农(46099)
- 管理(38644)
- 大学(37634)
- 学学(35434)
- 农业(32562)
- 财(31333)
- 教育(28280)
- 技术(22959)
- 融(18830)
- 金融(18830)
- 业(17245)
- 业经(16957)
- 经济研究(16564)
- 财经(16462)
- 图书(16368)
- 科技(14737)
- 业大(14360)
- 资源(14318)
- 经(13919)
- 问题(13517)
- 理论(13458)
- 版(13346)
- 技术经济(12761)
- 林业(12625)
共检索到38361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李芳东 王保平 傅大立
对桐麦间作系统内外的对比研究表明,系统内外小麦叶面蒸腾速率从开花期至成熟期均有所增加;开花期系统内外小麦叶面平均蒸腾速率分别为5.84,5.72mmol·m-2·s-1,差别不显著;从灌浆期到成熟期,系统外对照点小麦叶面蒸腾速率比系统内高,系统内外小麦叶面平均蒸腾速率比为0.81;11时之前,系统内泡桐东冠下点小麦叶面蒸腾速率比西冠下点高,11时之后则反之.从开花期至成熟期,系统内外小麦水分利用效率从上午到下午是递减的,且开花期高于灌浆期,灌浆期高于成熟期.开花期内系统内外各点小麦水分利用效率差别不明显.从灌浆期至成熟期,系统内泡桐冠下点小麦水分利用效率低于冠外点.从开花期至成熟期,系统内外小...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韩烈保 胡九林 杨永利 苏德荣
光合和蒸腾作用是植物的两个密切相关的生理过程,对于植物生长有着直接而重大的影响.在不同供水下,研究植物生理日变化时段性特征及其生理生态机理,对寻求提高作物水分利用效率具有积极的意义.该试验于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内测定了不同灌水处理下,白三叶的蒸散、光合蒸腾日变化,探求在特定地区植物生理日变化与土壤水分之间的关系,探讨草坪节水灌溉的途径.结果表明:不同灌水处理之间的白三叶蒸散日变化规律基本一致,其中从11:00—14:00这一阶段的蒸散值较大;水分条件对白三叶光合速率、蒸腾速率和气孔导度的影响非常大,都随灌水量增大而增大.
关键词:
白三叶 蒸散 光合速率 蒸腾速率 灌溉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李玉欣 师长海 乔匀周 董宝娣 廉诗启 刘孟雨 刘海培
通过盆栽试验,研究了两种生态型冬小麦(石家庄8号和洛旱2号)在三种土壤水分条件下(L:田间持水量的60%~65%;M:田间持水量的70%~75%;H:田间持水量的80%~85%)蒸腾效率的变化及其生理机制。结果表明:随着土壤水分的降低,植株叶片水势降低,根冠比增加,两个品种间没有显著差异。土壤水分的降低,使植株生物量减少,蒸腾耗水减少,但蒸腾效率提高。L处理下石家庄8号和洛旱2号植株水平的蒸腾效率分别提高119.0%和62.2%。植株叶片光合速率与蒸腾速率随土壤水分的减少不断下降,但叶片水平的蒸腾效率提高,且与植株水平蒸腾效率呈极显著正相关(R2=0.96)。气孔导度随土壤水分的减少而降低,并...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樊巍
本文研究了林网式农林复合系统对冬小麦水分利用效率 (WUE)的影响。结果表明 ,农林复合系统可以提高冬小麦的水分利用效率 ,其日平均水分利用效率较对照提高了 6 3 3 %。小麦水分利用效率也存在着“午休”现象 ,林网可以有效地缓减这一现象。应用主成份分析证明林网提高小麦水分利用效率的主要原因是影响了空气温度、叶温、饱和差和光合强度。
关键词:
农林复合系统 小麦 水分利用效率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周绍松 李永梅 周敏 郑毅
通过小麦/蚕豆间作和大麦/蚕豆间作盆栽试验,研究了间作与单作相比在耗水量及水分利用率方面的差异。研究结果表明,小麦/蚕豆间作全生育期耗水量比小麦单作和蚕豆单作低,但差异未达到显著水平;小麦/蚕豆间作在蚕豆分枝期耗水量比蚕豆单作低,且差异达到显著水平。大麦/蚕豆间作全生育期耗水量比大麦单作高,但差异未达到显著水平;大麦/蚕豆间作在大麦分蘖期耗水量比大麦单作高,且存在显著差异。大麦/蚕豆间作各生育期及全生育期耗水量与蚕豆单作相比不存在显著差异。间作小麦、间作大麦的WUE(水分利用率)比单作小麦、单作大麦高,但间作蚕豆的WUE比单作蚕豆低。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何春霞 张劲松 黄辉 孟平 樊巍
农林复合系统的林木和作物会充分利用水肥光热等资源,但搭配不合理也可能产生资源竞争,其中,种间水分竞争尤为突出。本文在冬小麦4个生育期内采用稳定碳同位素技术研究了豫东平原2年生、6年生和15年生3个间作模式的杨树-小麦复合系统的水分利用状况。结果表明:3种间作模式杨树和小麦的δ13C(稳定碳同位素比率)和WUE(水分利用效率)均总体表现为小麦拔节期最高。在整个小麦生育期(拔节期除外),2年生杨树的δ13C和WUE都显著高于6年生和15年生杨树。在小麦返青期,相比其他模式,2年生杨树间作小麦的δ13C和WUE最高;在拔节期、开花期和成熟期则均为单作小麦显著高于3种间作模式小麦。单作小麦的耗水量比与...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杨青华 韩锦峰 刘华山 王群
研究了液膜不同浓度对棉花叶片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气孔导度、叶绿素荧光诱导动力学参数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液膜不同浓度均能降低棉花叶片的蒸腾速率和气孔导度;较高浓度液膜增大叶片qN值,降低叶片净光合速率;适宜浓度液膜(40~50倍)显著提高叶片水分利用效率,对净光合速率无明显影响。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孙国祥 闫婷婷 汪小旵 陈满 张瑜 狄娇 施印炎 陈景波
针对作物蒸腾速率与温室环境参数间非线性耦合时延性关系,以温室环境参数:空气温度、空气湿度、太阳辐射度、土壤温度、叶面温度、土壤含水量的时间序列为输入量,温室黄瓜蒸腾速率时间序列为输出量,采用小波分解重构方法,分别建立低频时间序列和高频时间序列的非线性自回归动态神经网络(NARX)子网络预测模型,以子网络的预测叠加值为蒸腾速率预测值。结果表明:1层小波分解重构的低频时间序列A1和高频时间序列D1的子网络预测值与蒸腾速率分解重构目标值间相关性决定系数R2分别为0.949和0.853,平均绝对误差(MAE)分别为5.36和2.00 g·h-1。2层小波分解重构的低频时间序列A2和高频时间序列D2的子...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张素瑜 王和洲 杨明达 王静丽 贺德先
【目的】通过两年的防雨棚微区控水试验,探索秸秆还田和水分调控对小麦根系生长、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为提高秸秆还田效果及推广应用秸秆还田技术提供参考。【方法】试验设玉米秸秆粉碎翻压还田(RS)和秸秆不还田(CK)处理;3种土壤水分处理,分别为田间持水量的50%—55%(干旱处理,D)、60%—65%(轻旱处理,SD)和70%—75%(适宜水分处理,N)。测量土壤水分含量、根干重、根干重密度、根系活力、籽粒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等指标。【结果】干旱条件下小麦成熟期的次生根数显著降低,与轻旱和适宜水分处理相比,不同生育时期小麦根系活力均显著降低,0—25 Cm土层中的根干重密度在不同的生育时期也基本...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李芳东 傅大立 王保平
该文对桐麦间作系统中小麦各部分生物量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系统内外小麦种子生物量差异显著,系统外的小麦生物量高于系统内;同一间作模式内生物量分布受距树行远近影响,处于模式中央的小麦各部分生物量都是最大的;影响小麦生物量的主要因子为小麦品种和穗密度,间作模式和距树行远近对小麦种子生物量有一定影响,但对小麦总生物量影响较小.桐麦间作系统内外小麦种子单穗生物量的差异较总生物量的差异小;影响小麦种子单穗生物量的主要因子为小麦品种,其次为距树行远近,而间作模式和小麦穗密度对其影响甚小;不同小麦品种对环境条件要求不一致,在桐麦间作系统麦田东边,豫西832各部分生物量都有比西边减小的趋势,秸秆生物量平均减少5...
关键词:
间作系统,泡桐,小麦生物量,间作模式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李芳东 傅大立 王保平
桐麦间作系统内外的对比研究表明,试验期间系统内小麦平均光能利用率是系统外的133.3%,光能利用率在11时~13时之间最低.整个时段平均光合速率为系统外对照点的87.6%,其中,小麦抽穗开花期为97.9%,灌浆期为86.3%,成熟期为78.6%.桐麦间作对小麦光合作用的影响主要在灌浆期与成熟期.光合速率在11时~13时之间是最大的,呈单峰曲线.桐麦间作系统对小麦叶面BalBery指数的影响,表现在灌浆期末期和成熟期,在小麦抽穗开花期没有影响.从抽穗开花期到灌浆期和成熟期,小麦光合作用与光量的关系逐渐减小.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贺安娜 姚奕
采用Li-6400便携式光合系统,对湘西地区虎耳草栽培种及野生种叶片在冬季的光合速率及蒸腾速率日变化进行比较,并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虎耳草叶片净光合速率在冬季呈单峰曲线,野生种净光合速率的峰点在14:30晚于栽培种(13:00),净光合速率日平均值也是野生种极显著低于栽培种。蒸腾速率受空气湿度的影响,与净光合速率的变化未完全同步,在10:00出现最低值。相关性研究表明,光合有效辐射和温度是影响净光合速率的主要环境因素,蒸腾速率此外还受空气湿度的影响;非气孔因素是影响净光合速率和蒸腾速率的内部生理因素。
关键词:
虎耳草 净光合速率 蒸腾速率 影响因子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闫文德 田大伦 项文化
The ICT\|2000TE meteorological measurement system was used to determine the transpiration rate of Cinnamomum camphora and the variation of main ecological factors around canopy layer.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under full light condition in sunny days, a single peak curve was found in the daily v...
关键词:
樟树 蒸腾速率 林冠层 生态因子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黄春燕 吴卫 郑有良 陈黎 刘雷 刘仁建
【目的】研究两种化学型鱼腥草不同生育期叶片净光合速率和蒸腾速率以及挥发油化学成分的差异。【方法】用便携式光合仪测定自然条件下两种化学型鱼腥草苗期和花期叶片的净光合速率(Pn)和蒸腾速率(Tr)日变化。用水蒸气蒸馏法分别提取挥发油,并用GC-MS法对各化合物进行鉴定,峰面积归一法计算各成分相对含量。LSD多重比较法进行差异显著性检验。【结果】两种化学型鱼腥草Pn日变化苗期均为典型的单峰曲线,而花期呈双峰形;Tr日变化则两个时期均为单峰曲线;且苗期Pn和Tr值均极显著低于花期。两种化学型鱼腥草叶片挥发油所含组分数目苗期普遍比花期多,而共有成分和主要成分总量分别低于花期。M型鱼腥草叶片挥发油所含化学...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任爱霞 孙敏 王培如 薛玲珠 雷妙妙 薛建福 高志强
【目的】针对黄土高原旱地小麦干旱缺水、肥料不合理施用的问题,探索旱地小麦休闲期深松蓄水和播前配施磷肥的最佳技术途径。【方法】于2012—2016年连续4年在山西农业大学闻喜旱地小麦试验基地开展试验,主区为休闲期深松与对照2个耕作方式,副区为施磷(P_2O_5)0、75、150、225、300、375 kg·hm(-2) 6个施磷量处理,以明确年际间休闲期深松和播前配施磷肥对旱地小麦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夏季休闲利于旱地麦田土壤水分恢复,可提高土壤蓄水效率20%—86%;休闲期深松较对照显著提高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