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616)
- 2023(15402)
- 2022(13263)
- 2021(12282)
- 2020(10131)
- 2019(23158)
- 2018(23222)
- 2017(44255)
- 2016(23809)
- 2015(26869)
- 2014(26976)
- 2013(26868)
- 2012(25090)
- 2011(22966)
- 2010(23252)
- 2009(21442)
- 2008(20751)
- 2007(18350)
- 2006(16603)
- 2005(15091)
- 学科
- 济(115542)
- 经济(115436)
- 管理(69424)
- 业(62736)
- 企(50480)
- 企业(50480)
- 方法(42435)
- 数学(36198)
- 数学方法(35841)
- 中国(31699)
- 地方(30185)
- 农(28172)
- 业经(24561)
- 学(24427)
- 财(22115)
- 环境(20446)
- 农业(19448)
- 制(18384)
- 和(17642)
- 贸(17570)
- 贸易(17555)
- 地方经济(17293)
- 易(16875)
- 理论(16451)
- 融(16311)
- 金融(16309)
- 银(16217)
- 银行(16177)
- 发(15964)
- 行(15645)
- 机构
- 大学(347832)
- 学院(345988)
- 济(145208)
- 经济(142070)
- 管理(135355)
- 研究(124684)
- 理学(115896)
- 理学院(114560)
- 管理学(112768)
- 管理学院(112138)
- 中国(93171)
- 科学(76274)
- 京(76028)
- 财(63992)
- 所(63903)
- 研究所(57903)
- 中心(55085)
- 农(55075)
- 江(51857)
- 财经(50622)
- 业大(49673)
- 北京(49099)
- 范(47680)
- 师范(47275)
- 经(45861)
- 院(45061)
- 经济学(43492)
- 农业(42565)
- 州(42272)
- 经济学院(38764)
- 基金
- 项目(231177)
- 科学(181266)
- 研究(170618)
- 基金(166241)
- 家(144477)
- 国家(143243)
- 科学基金(122476)
- 社会(107796)
- 社会科(102078)
- 社会科学(102052)
- 省(90301)
- 基金项目(88156)
- 自然(78216)
- 教育(76715)
- 自然科(76224)
- 自然科学(76209)
- 划(75592)
- 自然科学基金(74814)
- 编号(69712)
- 资助(68372)
- 成果(56886)
- 发(53485)
- 重点(51613)
- 部(50380)
- 课题(48332)
- 创(47293)
- 国家社会(44150)
- 创新(44139)
- 科研(43340)
- 教育部(43042)
- 期刊
- 济(171186)
- 经济(171186)
- 研究(109033)
- 中国(72458)
- 学报(53090)
- 管理(51415)
- 科学(50586)
- 农(50565)
- 财(46283)
- 大学(39738)
- 教育(39103)
- 学学(37084)
- 农业(35222)
- 融(31466)
- 金融(31466)
- 技术(30689)
- 经济研究(27247)
- 业经(27169)
- 财经(24821)
- 问题(21920)
- 经(21272)
- 图书(20863)
- 技术经济(18231)
- 业(17995)
- 资源(17483)
- 理论(16876)
- 科技(16700)
- 现代(16143)
- 商业(15615)
- 贸(15414)
共检索到53276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赵永江 曹雪芹 龚新
如何合理地开发利用现有的自然资源不仅是目前同时也是今后区域经济发展的重点,是提高区域环境人口容量,改善人们生活的重要方面。本文以桐柏县为例,主要从自然资源的特征和区域经济发展水平两个方面研究区域环境人口容量,其目的就是为区域资源-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
县域资源,经济,协调发展,环境人口容量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袁国强 郭红玲
在分析我国山区人口、资源、环境和经济发展现状的基础上,从三者相互联系制约的角度,提出了实现山区人口、资源、环境和经济协调发展的策略与途径:(1)实行非均衡式的协调发展战略;(2)制定协调发展的实施规划;(3)构筑协调发展的技术体系
关键词:
山区 人口 资源 环境 经济 协调发展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近几年来,桐柏县根据市场需求,立足本地资源,发展起来一批专业村。实践证明,专业村在市场经济形势下,呈现了良好的发展前景,是形成规模经济和支柱产业、增强市场竞争力,把农业推向市场的有效途径。 一、专业村的类型和特点 目前桐柏县16个乡镇拥有除粮食外主导产业产值占工农业总产值40%以上的专业村59个,占全县215个村的29.3%。按主导产品划分,概括起来共有以下六种类型: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段永蕙 景建邦 张乃明
长期以来,高能耗、高污染的粗放型经济发展道路,使得山西原本脆弱的环境进一步恶化;同时人力资本后备不足严重影响了山西省的转型发展。正确认识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间的协调机制,可为山西省的战略发展提供重要的依据。文章结合山西省实际情况,构建了人口、资源环境、经济协调发展评价的指标体系,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和隶属度函数模型,对山西省2004—2014年人口、资源环境、经济协调发展水平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山西省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仍存在整体发展水平较低、协调稳定性较差、资源环境发展相对滞后、人力资本不足、区域发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周孝华 叶泽川 杨秀苔
全面分析了三峡库区面临的人口、资源与环境问题及其对经济发展产生的影响;通过模型分析了人口、资源、环境可持续发展的相关指标;提出了经济与人口、资源及环境协调发展的相关措施
关键词:
三峡库区 人口 资源 环境 协调发展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刘小林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段永蕙 景建邦 张乃明
长期以来,高能耗、高污染的粗放型经济发展道路,使得山西原本脆弱的环境进一步恶化;同时人力资本后备不足严重影响了山西省的转型发展。正确认识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间的协调机制,可为山西省的战略发展提供重要的依据。文章结合山西省实际情况,构建了人口、资源环境、经济协调发展评价的指标体系,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和隶属度函数模型,对山西省2004—2014年人口、资源环境、经济协调发展水平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山西省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仍存在整体发展水平较低、协调稳定性较差、资源环境发展相对滞后、人力资本不足、区域发展不平衡等问题,同时基于评价结果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期刊]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石晶莹 李金伟 刘丹
伴随改革开放、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我国经济社会必然出现许多深层次矛盾。在日益彰显的诸多矛盾中,牵扯着既定生产方式与制度之约束的人口、资源与环境的矛盾尤为突出,或许成为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最大"瓶颈"。为了走出困境,诸多学者提出了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建立保护资源与环境的产权制度、建立资源开发与环境损耗的补偿机制、实行绿色GDP核算等措施。本文认为,走出人口、资源与环境困境,解决生态危机的根本出路就是坚持以公有制为基础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
关键词:
资源与环境困境 生态危机 公有制为基础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路遇
本文论述了县(市)级人口与社会经济协调发展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指出其协调发展的基本特征,特别强调县(市)要有一个好的协调发展战略,并对协调发展战略的含意、战略思想、战略目标、战略对策作了阐述,最后指出了县(市)领导者在协调发展中的历史责任和作用。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张晓理
作者从人口、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的角度,探讨了人的特性与生态环境的关系以及经济活动与生态环境的关系。提出了人工生态系统应与自然生态系统协调一致的观点。
[期刊] 第二届中国软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
[作者]
冯九璋
本文分析论述了苏南人口、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辨证关系。着重指出在苏南人口增长和经济发展的过程中,环境污染已具有整体性和严重性的特征。分析了人口因素和人为因素是产生苏南环境污染的决定性因素。而环境污染有可能成为制约苏南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一个关键性的不利条件。建议采取加大环保投入,调整工业结构,做好城镇总体规划,提高苏南全体人口的环境意识,并对苏南的环境污染进行综合治理等,将能把苏南人口、经济、资源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推向更高的水平。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蔡绍洪 谷城 张再杰
通过构建西部地区人口—资源—环境—经济四系统评价指标体系,基于熵权法、耦合协调度模型测算2009—2019年我国西部地区子系统发展指数及系统耦合协调度,借助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模型与ArcGIS软件从时间和空间两个维度探讨协调度情况。研究发现:我国西部地区人口、环境与经济发展指数稳定提升,资源发展指数有较大波动。耦合协调水平不断优化,从2009年部分地区濒临失调衰退,到2019年多数地区达到初级与中级耦合协调水平,经济发展水平滞后于其他子系统发展是制约其协调度提升的主要因素。全局Moran’s I体现出西部地区耦合协调度存在正向的空间相关性,具有"俱乐部趋同"特征,高—高集聚主要位于陕西、四川与云南一带,低—低集聚位于甘肃、宁夏、新疆和青海地区。基于上述结论,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秦泗刚 段汉明 李正军
在深入分析克拉玛依市发展现状的基础上,构建了人口–经济–环境系统的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系统综合评价模型、耦合协调模型,定量分析了2000年以来克拉玛依市人口、经济、环境系统综合发展水平及耦合协调状况,研究结果表明:1经济系统发展最快,人口和环境系统则呈波动上升态势;2系统间协调发展程度不高,协调水平逐年上升,由2000年的0.391增加到2012年的0.616;3克拉玛依发展类型依次为人口主导经济滞后型、人口主导环境滞后型、经济主导环境滞后型。最后根据这一发展趋势,提出了各系统可持续发展的建议。
关键词:
资源型城市 人口 经济 环境 耦合协调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蔡绍洪 谷城 张再杰
通过构建西部地区人口—资源—环境—经济四系统评价指标体系,基于熵权法、耦合协调度模型测算2009—2019年我国西部地区子系统发展指数及系统耦合协调度,借助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模型与ArcGIS软件从时间和空间两个维度探讨协调度情况。研究发现:我国西部地区人口、环境与经济发展指数稳定提升,资源发展指数有较大波动。耦合协调水平不断优化,从2009年部分地区濒临失调衰退,到2019年多数地区达到初级与中级耦合协调水平,经济发展水平滞后于其他子系统发展是制约其协调度提升的主要因素。全局Moran’s I体现出西部地区耦合协调度存在正向的空间相关性,具有"俱乐部趋同"特征,高—高集聚主要位于陕西、四川与云南一带,低—低集聚位于甘肃、宁夏、新疆和青海地区。基于上述结论,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李群,米红,席斌,王晓雪
文章以区域资源环境人口的综合协调为目标,阐述了目前中国一些地区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以福建省为例,将逆系统方法引入福建省资源环境人口的协调发展系统中,应用灰色预测模型建模,探索逆系统方法在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预测中的应用。
关键词:
逆系统 非线性 协调发展 灰色预测模型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