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982)
2023(11012)
2022(9680)
2021(9189)
2020(7740)
2019(17545)
2018(17527)
2017(33464)
2016(18290)
2015(20569)
2014(19987)
2013(19653)
2012(17896)
2011(16042)
2010(15904)
2009(14455)
2008(13944)
2007(12059)
2006(10327)
2005(8785)
作者
(52632)
(43572)
(43433)
(41079)
(27847)
(21004)
(19532)
(17201)
(16539)
(15418)
(15025)
(14723)
(13871)
(13689)
(13447)
(13225)
(13080)
(13009)
(12550)
(12409)
(10931)
(10718)
(10439)
(9926)
(9742)
(9726)
(9694)
(9574)
(8830)
(8625)
学科
(68021)
经济(67954)
管理(53888)
(51133)
(44359)
企业(44359)
方法(31820)
数学(26967)
数学方法(26632)
(20049)
中国(17558)
(17018)
技术(16519)
(16148)
业经(15795)
地方(13719)
理论(13278)
(11822)
农业(11396)
(11387)
(11325)
贸易(11317)
技术管理(11316)
环境(10999)
(10951)
教育(10651)
(10449)
财务(10391)
财务管理(10375)
(10020)
机构
大学(254301)
学院(251313)
管理(102336)
(94164)
经济(92022)
理学(89240)
理学院(88253)
管理学(86716)
管理学院(86261)
研究(83717)
中国(59564)
科学(55415)
(54396)
(42198)
(41483)
(41329)
业大(40713)
研究所(39021)
中心(37039)
(35516)
北京(34145)
财经(33848)
(33739)
师范(33376)
农业(32608)
(31074)
(30814)
(29415)
技术(27668)
经济学(27558)
基金
项目(180176)
科学(140605)
研究(130215)
基金(129459)
(113850)
国家(112905)
科学基金(96464)
社会(79868)
社会科(75495)
社会科学(75475)
(71513)
基金项目(69656)
自然(64224)
自然科(62691)
自然科学(62673)
自然科学基金(61551)
(59966)
教育(59064)
编号(52907)
资助(52374)
成果(42668)
重点(40152)
(39527)
(38402)
(38081)
创新(36918)
课题(36307)
科研(34725)
计划(33225)
项目编号(33213)
期刊
(99742)
经济(99742)
研究(71942)
中国(44859)
学报(44314)
科学(39891)
管理(37507)
(36949)
大学(32875)
学学(30817)
教育(30064)
(29985)
农业(26223)
技术(21760)
(17563)
金融(17563)
业经(16577)
图书(15781)
财经(15733)
经济研究(15650)
科技(14969)
(13607)
(13278)
理论(12935)
问题(12638)
林业(12455)
技术经济(12354)
实践(12115)
(12115)
(11765)
共检索到35481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杨秀好  于永辉  曹书阁  骆有庆  罗基同  王辑建  
桉蝙蛾是近年来在广西、广东新发现严重危害桉树的蛀干害虫,本文记述了该害虫的形态特征和生物学特性,该虫在广西分布于12个市49个县,10个自治区直属国有林场,232个乡镇,危害桉树面积达2 894.42 hm2,多数个体1年完成1代,以幼虫于12月中下旬开始在受害树干中越冬,次年2—3月化蛹,4月羽化,5月上旬初孵幼虫出现,6—8月幼虫上树转移危害,1年只有1次羽化;该虫主要分布在丘陵山地,以沟谷和坡底危害较严重,主要危害1 2年生巨尾桉和尾巨桉无性系。1年生和2年生受害桉树单株材积生长量下降率分别为16.70%和24.78%。沟谷和坡底1 2年生速生桉无性系是防治的主要对象。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杨秀好  骆有庆  蓝霞  杨忠武  秦江林  韦继光  
桉蝙蛾是近年来在两广新发现的严重危害引种树种桉树的钻蛀性害虫。分别采用传统的分布型指数法和地统计学分析方法对桉蝙蛾幼虫危害桉树的种群空间格局进行了研究。分布型指数法分析结果显示,桉蝙蛾幼虫种群空间格局为聚集分布。地统计学分析结果显示,在林分样地小尺度下,轻度、中度和重度危害时,该虫种群空间格局均为聚集分布,不同危害程度空间依赖范围分别为20.00、40.38和69.42 m,种群的空间依赖程度随危害程度加重而减小,样地内桉蝙蛾幼虫没有聚集特性,同一木段有多头幼虫蛀入的,各自的蛀道互不联通,将多个蛀道中的幼虫取出置于同一容器,会相互攻击,小尺度下该虫聚集原因是由于成虫产卵特性和外部环境因素共同作...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李涛  曾汉青  盛茂领  才让旦周  周卫芬  孙淑萍  
【目的】高山毛顶蛾(鳞翅目:毛顶蛾科)是我国青海海东地区严重危害桦树的潜叶类害虫,阐明其生物学特性及寄生性天敌种类,为该害虫的综合防治提供依据。【方法】生物学特性观察在互助县北山林场,采用室外和室内相结合的方法进行,越冬茧在体式显微镜下解剖,并统计寄生性天敌寄生率,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α=0.05)进行[Ryan-Einot-GabRiEl-WElsh(REGW)]Q测验。【结果】高山毛顶蛾1年1代,以老熟幼虫下树在腐殖质层下0~12 cm土层结茧越冬,翌年4月中旬开始化蛹;4月下旬为化蛹高峰期,并始见成虫,5月上、中旬为成虫羽化高峰期,5月下旬成虫羽化结束;产卵期从5月上旬持续到6月上旬;卵...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张冰玉  苏晓华  李义良  张永安  曲良建  王玉珠  田颖川  
Transgenic poplar(Populus alba?P.glandulosa cv`84k') plants with the coleopterous insect resistant genes (BtCry3A and OC-I)were obtained. The transgenic nature of these plants was confirmed by PCR amplification and dot hybridization. The transgenic poplar's toxicity towards the Anoplophora glabripen...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顾茂彬  邓玉森  
Eucalyptus ,native to Australia,is distributed in natural forests. The insect communication of Australia′s Eucalyptus species is different to that of China. 207 insect species fed by the Eucalyptus ,11 of which were belonging to the species of outside flora...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陈佩珍  顾茂彬  
我国已发现取食桉树的昆虫共207种,隶属于10目50科。其中分布在东洋区的有149种,占71.98%;跨区系分布的58种,占28.02%。桉树原产于澳大利亚,我国未发现桉树原产地的害虫,因此,必须对桉树害虫实施检疫。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王晓庆  郭萧  盛忠雷  彭萍  林强  胡翔  黄尚俊  
本文就茶细蛾成虫生物学特性及利用性信息素监测其种群动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茶细蛾成虫雌雄个体之间无明显差异,只是雌成虫尾部具有暗褐色长毛,区别于雄虫;成虫主要在黄昏后至清晨前羽化,并多数在夜晚进行交配。通过2011年在重庆地区利用性信息素监测其种群动态显示,茶细蛾在重庆地区年发生7代,成虫始见于4月中旬,终见于12月上旬。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胡平  杨秀好  杨振德  
【目的】基于感器形态、类型、数量、分布特征,探究桉蝙蛾幼虫触角及体表感器与其蛀道生活的适应性。【方法】利用扫描电镜观察桉蝙蛾4龄幼虫触角、胸部及腹部体表感器的形态特征并分类,结合测量、统计分析和等比例绘图,分析感器数量和分布特征。【结果】桉蝙蛾幼虫触角感器主要分布在鞭节末端,共有8对感器,分别是3对刺形感器、4对锥形感器和1对栓锥形感器,推测其感器类型能满足幼虫感受化学及机械刺激的需求。胸腹部体表的感器类型是Bohm’s鬃毛及刺形感器;其中刺形感器分3个亚型,基部至中部均为螺旋状;刺形感器Ⅱ型最独特,外壁具有刺状突起,推测其在幼虫的机械伸缩及防御上起作用。【结论】桉蝙蛾幼虫触角及体表感器类型与其蛀道生活相适应,该结果为桉蝙蛾幼虫寄主选择与适应研究提供基础。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李伟伟  安广池  乔格侠  姜立云  周成刚  赵洋民  
【目的】研究青檀绵叶蚜的分布与为害、形态特征、生物学特性等,为进一步研究其生态学特性及综合防治方法奠定基础。【方法】对山东和安徽青檀自然分布区内的青檀绵叶蚜分布和发生情况进行调查。在青檀绵叶蚜生活周期的不同阶段,从野外及实验室饲养的蚜虫种群中采集所有虫态,用光学显微镜、解剖镜、数码体视显微镜等观察、测量并记录各虫态形态特征。从3月越冬卵开始孵化到11月受精卵产生,每周定期进行林间和室内饲养观察,记录青檀绵叶蚜的为害特点、生活史和生活习性。【结果】青檀绵叶蚜在山东、安徽等地均有分布,若蚜及成蚜以口针刺入叶片及嫩枝等韧皮部,吸取汁液,导致叶片褪绿变黄、卷曲甚至脱落,造成种子无法发育,严重影响青檀结...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陈文佳   韦刘宇   黎金芮   韦钬馨   陆雅   郭梦婷   杨振德  
【目的】明确桉黄卷蛾(Archips sp.)的生物学特性,掌握野外无损、简易、快速的雌雄鉴别方法,为该害虫的预测预报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通过人工饲养观察桉黄卷蛾的生物学特性,并借助三维显微镜对各虫态的形态特征进行观测,分析雌雄间的差异。【结果】在(26±1)℃、光周期14L:10D、光照度2000 lx条件下,桉黄卷蛾卵、幼虫、蛹、成虫历期分别为(6.88±1.01)、(22.98±3.67)、(6.89±1.42)、(11.59±0.42)d,其中,幼虫共5龄,各龄期分别为(3.47±0.97)、(1.83±0.75)、(4.67±1.03)、(5.20±1.30)、(9.57±1.43) d。成虫羽化率为88.71%,交配后每雌平均产卵4块,每块平均87粒。桉黄卷蛾幼虫在4~5龄时出现肉眼可分辨的雌雄差异特征,其中,雄虫背部第5腹节有淡黄色“肾形”斑纹,为未发育成型的精巢。雄蛹第9腹节有一生殖孔,两侧各有一瘤状凸起,各腹节分节明显;雌蛹第8、9腹节分别有生殖孔和产卵孔,第9~10腹节分节不明显。雄成虫翅面颜色较深,有明显褐色斑纹,腹部纤细,末端有黄褐色毛丛;雌成虫翅面颜色较淡,腹部粗壮,前翅顶角外突,似钟形,前缘末端各有一束黑色鳞毛。【结论】明确了桉黄卷蛾的生物学特性,根据成虫或4~5龄幼虫的形态特征均可对其性别进行准确的鉴别。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徐波  严善春  聂唯良  王玉玲  
红松(Pinus koraiensis)是我国东北地区珍贵的乡土树种,广泛分布于小兴安岭、长白山及完达山山脉,它以冠型优美、材质优良而驰名中外,具有极高的经济价值(周以良等,1986)。至目前为止,在黑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高德辉  葛长荣  李强  
酪蝇、腐食酪螨、赤颈椰虫甲、白腹皮蠹、丝光绿蝇5种害虫是目前宣威火腿仓库中的主要害虫,本文对其生物学特性及发生规律进行了记述和分析,并提出宣威火腿仓库害虫的防治方法,为火腿害虫的综合防治提供理论依据。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顾茂彬  洪富文  
我国桉树主要用作纸浆材,随着桉树纯林面积的不断扩大,害虫种类与危害程度也呈上升趋势,为此必须以生态学原理和害虫生态控制理论来指导桉树害虫的控制。森林害虫生态控制的主要内涵是建立健康的生态系统,我们对桉树害虫的生态控制采取了选育抗虫树种、适地适树和科学施肥等措施,培育了健康的林分,已经成功地控制了某些害虫对桉树的危害,此举具有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可持续控制桉树害虫的危害,是今后的发展方向。桉树地下害虫是一类特殊的害虫群体,在造林初期的危害比较严重,此时应针对不同的害虫选用不同的化学药剂来控制其种群密度,施药时要考虑减轻化学药剂对生态环境的不利影响,应采用毒饵诱杀、根部施药等方式。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薛进  唐彦  吴雨恒  梁瑶  商红红  王星  
于2017年5月中下旬,从湖南省长沙市岳麓区、湘乡县的天然原始次生枫香树林暴发枫毒蛾林区采集枫毒蛾(LymantrianebulosaWileman)幼虫,于室内饲养,观察记录枫毒蛾幼虫不同发育阶段的形态特征及发育情况。结果表明:枫毒蛾幼虫虫体可视毒毛随着龄期增加而逐渐增多,翻缩腺颜色逐渐加深;随龄期增加,枫毒蛾头宽、体宽及体长均显著加大,其中头宽可作为枫毒蛾幼虫最佳的分龄指标,体长和体宽可作为辅助指标;在27℃的饲养条件下,枫毒蛾幼虫龄期为7龄,完成1个世代约需66.7d,成虫雌、雄比为0.9655,单雌产卵量为(330.43±27.801)粒。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周群英  陈少雄  韩斐扬  陈文平  李天会  吴志华  简明  
对广东廉江石岭林场尾细桉等5种7.5年生桉树无性系的生物量和能量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无性系各组分生物量的分布规律均以干的最大、叶的最小,枝、根、皮介于中间;5种桉树无性系各组分的生物量排序为:赤桉、尾细桉、巨尾桉为干>根>枝>皮>叶,雷林1号桉为干>根>皮>枝>叶,尾叶桉为干>枝>根>皮>叶。人工林生物量现存量的排列顺序为尾细桉(161.60 t.hm-2)>巨尾桉(127.96 t.hm-2)>尾叶桉(112.60 t.hm-2)>赤桉(83.81 t.hm-2)>雷林1号桉(71.36 t.hm-2)。各组分的灰分含量各不相同,以叶最高(4.08%~6.88%),干最低(0.17%~...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