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179)
2023(10231)
2022(9246)
2021(8671)
2020(7385)
2019(17105)
2018(17040)
2017(32969)
2016(18411)
2015(20686)
2014(20618)
2013(20463)
2012(18689)
2011(16805)
2010(16555)
2009(14922)
2008(14268)
2007(12339)
2006(10612)
2005(9134)
作者
(54410)
(45042)
(44972)
(42755)
(28819)
(21762)
(20416)
(17965)
(17170)
(16044)
(15556)
(15117)
(14199)
(14159)
(14040)
(13906)
(13831)
(13433)
(12798)
(12789)
(11459)
(10970)
(10893)
(10170)
(10150)
(10131)
(9958)
(9766)
(9244)
(9185)
学科
(68686)
经济(68615)
管理(49701)
(47801)
(39501)
企业(39501)
方法(34647)
数学(30192)
数学方法(29855)
(18765)
中国(16941)
(16607)
(16098)
业经(15200)
地方(14005)
农业(12599)
(12219)
贸易(12215)
理论(12063)
(11826)
(11463)
环境(11209)
技术(11193)
(10911)
(10651)
财务(10591)
财务管理(10576)
教育(10354)
企业财务(10037)
(9785)
机构
大学(257183)
学院(255513)
管理(103199)
(95043)
经济(92800)
理学(90513)
理学院(89480)
管理学(87805)
管理学院(87367)
研究(85604)
中国(60423)
科学(57573)
(55244)
(47163)
(44238)
业大(44161)
研究所(41065)
(40626)
中心(38297)
农业(37340)
(36114)
北京(34689)
(34192)
师范(33833)
财经(33639)
(31255)
(30638)
(29643)
技术(28475)
师范大学(27381)
基金
项目(184764)
科学(143251)
基金(132123)
研究(131743)
(116922)
国家(115940)
科学基金(98234)
社会(79746)
社会科(75430)
社会科学(75408)
(73717)
基金项目(71555)
自然(66487)
自然科(64888)
自然科学(64873)
自然科学基金(63714)
(62178)
教育(60448)
资助(54619)
编号(53962)
成果(43406)
重点(41319)
(39854)
(38941)
(38320)
课题(37281)
科研(35959)
创新(35682)
计划(35133)
大学(33895)
期刊
(98814)
经济(98814)
研究(70716)
学报(46931)
中国(44541)
(42053)
科学(41262)
管理(35570)
大学(34304)
学学(32308)
农业(29711)
教育(29458)
(28682)
技术(21479)
(17515)
金融(17515)
业经(16735)
图书(15359)
财经(15265)
(15200)
经济研究(15096)
科技(13990)
理论(12945)
问题(12931)
(12841)
业大(12798)
林业(12767)
(12406)
实践(12121)
(12121)
共检索到35544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杨曾奖  周文龙  
用水培法进行桉树苗期缺素培养试验。结果表明:桉树苗期对N、P、K三要素的反应敏感,培养25d就出现明显的缺素症状,35d时,干物重分别为全素溶液培养的30%~33%,27%~42%,40%~43%。缺铁、缺钙及缺少微量元素的苗木也出现不同的症状,缺硫的苗木,至35d尚未出现明显缺素症状。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王丽慧  李屹  黄高峰  李莉  
本文研究了菊芋苗期缺氮的主要症状及生理特性。结果表明:处理前期就表现出明显缺素症状,表现为生长减缓,处理10d以后缺素症状由下部向上部开始出现,处理40 d后生长几乎停止;可溶性蛋白含量先上升后降低,叶绿素含量先升高后下降,均高于对照,根系活力开始有明显上升,之后迅速下降。蛋白、根系活力在缺氮初期含量的上升认为与植物缺氮适应性调节有关。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李光友  徐建民  杜志鹄  韩超  陈儒香  李洪立  
对经注入处理后播种育苗14个月的桉家系苗期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气孔导度、胞间CO2浓度、光能及水分利用效率进行测定分析,结果表明:各性状在家系间差异显著,且性状在季节间的差异也达显著水平。注入家系与对照家系在光合特性上出现分化,注入家系的水分利用效率显著高于对照家系,但光合利用效率两者差异不显著,反映出家系间的差异,注入有助于提高光合特性;利用光能和水分利用效率对家系进行选择,6号家系在这两种性状上均表现较佳,是高光效、低水耗家系,在今后选择优良无性系时加以重视。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陆钊华  徐建民  陈儒香  李光友  白嘉雨  陈德祥  
对6个桉树人工林高产无性系的苗期光合作用特性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尾叶桉净光合速率与光强呈显著的二次曲线相关关系,光响应的饱和点为1967 7μmol·m-2·s-1。桉树无性系具较高的净光合速率与蒸腾速率,不同无性系各项光合生理生态指标差异显著,尾×巨桉、尾×细桉等生长量较好的无性系较尾×赤桉和尾叶桉无性系的水分利用效率更高,光合能力更强。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及气孔导度三者日变化进程较为相似,而胞间CO2浓度的日变化趋势则与净光合速率相反。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与蒸腾作用与树高、胸径、单株材积等生长指标存在一定程度的正相关关系,可应用于优良无性系的早期选择。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刘泽彬  程瑞梅  肖文发  郭泉水  王娜  
【目的】探讨不同遮荫环境对中华蚊母树苗期生长及光合特性的影响,分析苗期中华蚊母树对不同遮荫环境的适应性,为城市园林建设中合理进行乔、灌木布置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遮荫网,设置全光CK、中度遮荫L1(25%全光)和重度遮荫L2(7%全光)3种光环境,测定不同光环境下苗期中华蚊母树生长、光合以及叶绿素荧光参数。【结果】经过60天的遮荫处理,L1和L2植株基径增量和比叶质量显著低于CK植株,而L1和L2植株叶长和最大叶宽显著高于CK植株;受遮荫影响,L1植株株高增量显著高于CK植株,而L2植株株高增量与CK植株差异不显著;遮荫导致了苗期中华蚊母树叶片最大净光合速率、暗呼吸速率、光补偿点以及光饱和...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刘炳梅  齐芪  刘淑欣  晁楠  蒋湘宁  盖颖  
本研究以毛果杨、毛白杨、银灰杨、欧美杨和胡杨为研究对象,对其苗期生长、光合作用、微观结构、木质素组成、激素含量等多个指标进行分析比较,旨在寻找其苗期生长和生理特征上的差异,探究不同杨树生长速度不同、应用不同的原因,进而指导应用。研究发现毛白杨、银灰杨和欧美杨表现出栽后缓苗迅速、生长速度快的特点。可能是受到较强光合作用(有机物合成积累)和较强蒸腾作用(水和无机盐的运输)双重因素的影响,即光合速率高、光合能力强,能合成积累更多有机物;气孔导度值较高、蒸腾速率高,能够有效吸收CO2进行光合,并且能高效运输水和无机盐,在生产应用中具有很大潜力。毛白杨的木质素含量高,适于建筑用材;银灰杨和欧美杨的木质素...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刘丽  李振坚  翟飞飞  巨关升  刘俊祥  钱永强  韩蕾  孙振元  
[目的]建立基于叶、枝特性的柳树观赏性评判模型,快速评判柳树无性系的观赏性。[方法]以在北京地区适应性良好的20个柳树无性系1年生苗为试验材料,确立与叶、枝特性相关的13个评价指标,利用层次分析法建立快速评判柳属树种观赏性的结构模型。据柳树的观赏特性并结合专家意见,拟定评分准则。构造判断矩阵并进行一致性检验,确定各指标对总目标的权重。柳树无性系性状的分值乘以对应权重得出综合分值,根据综合分值对其进行聚类,根据聚类结果划分等级。[结果]评价模型的准则层中,叶片所占权重为0.75,枝干所占权重为0.25。因子层中各指标对总目标的权重排序为:成叶颜色F2(0.255 9)>叶片形状F3(0.152 ...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李晓宇  杨成超  彭建东  杨志岩  张妍  
采用11个杨树无性系的1年生枝条为试验材料,通过低温和冻融处理,确定以4次冻融处理后(-40℃放置24 h然后转入20℃放置24 h)的枝条萌芽率为抗寒性的衡量指标。从生理生化物质、物理性状、生长性状、物候期等方面进行研究,用相关性分析筛选出与抗寒性极显著或显著相关的5个指标——相对电导率、相对含水率、水分饱和亏缺、丙二醛和可溶性糖,用主成分分析法将5个指标转化为综合的主成分,确定各指标权重,建立评价体系,再结合隶属度函数值求得各无性系抗寒性的综合指数。依照综合指数,抗寒性由强到弱的排序为:小黑杨、小美旱、中绥12、小叶杨、3016杨、108杨、沙兰杨、辽育3、97杨、中辽1号、L35,其结果...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弓明钦  陈羽  王凤珍  
AM菌对桉树幼苗接种可提高对青枯病的抗性。在有AM菌存在的情况下,桉树幼苗不发病或发病较轻。对两种桉树幼苗进行青枯病菌的人工接种结果表明:菌根苗比无菌根苗的发病率降低10%~40%,而幼树的高生长可增加12%~39%;AM菌对青枯病的防治效果优于外生菌根(即ECM)的效果,其中以AM6008和AM9004菌株的效果最好,而AM3006的效果较差;大田试验结果表明,经AM菌根化的幼苗对青枯病的抗病作用较强,发病率可下降10 0%~17 5%。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应叶青  吴家胜  周国模  孙伟琴  陈有全  
在浙江湖州对来自广东、云南、福建等10个省的10个喜树种源进行种源试验,对1年生喜树苗期性状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喜树种群内存在丰富的遗传变异,10个参试种源在苗高、地径、各器官生物量及叶片喜树碱含量、单株叶片喜树碱含量等指标上都存在显著或极显著的差异,其广义遗传力为0 527~0 989,这些差异主要受遗传因素制约;利用单株叶片喜树碱产量性状对药材喜树种源进行选择,初步筛选出江西南昌种源作为叶用优良种源,其单株叶片喜树碱产量超过对照浙江临安种源119 39%,单位面积喜树碱产量的遗传增益可望达到105 42%,能取得较理想的结果。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杨启军  邓小军  何应会  潘波  唐健  
为了探索生物醋液应用于林木苗期叶面肥的施用效果,通过叶面喷施不同浓度生物醋液同时以常规叶面肥和清水为对照,研究其对桉树、油茶苗木的促生长和养分吸收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喷施一定浓度的生物醋液对桉树、油茶苗木的苗高、地径都有良好的促进作用,当生物醋液浓度为100 mL/L时对桉树、油茶幼苗的促生长作用最好。同时结果显示生物醋液能促进桉树苗对营养元素尤其是对其易缺微量元素Cu、Zn、B的吸收,对油茶苗营养元素的吸收则没有显著影响。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郑仁华  杨宗武  施季森  黄德龙  黄秀美  
The first progeny test on 131 plus-tree progeny families of Fokienia hodginsii selected from Fujian Province and Hunan Province was carried out in State-owned Forest Farm of Yong'an, Fujian. The average seedling height and seedling base diameter at one-year-old were 31.73*!cm and 4.05*!mm respective...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杜常健   张敏   周星鲁   张磊   胡建军  
[目的]对杨树生长表型性状进行全基因组选择研究并且实现早期选择具有重要的意义。[方法]以母本丹红杨(美洲黑杨)和父本通辽1号杨(小叶杨)及其杂交F1代为材料,在田间进行施肥和不施肥处理,测定了生长表型性状(地径、株高、茎生物量)。利用3个全基因组选择模型gBLUP、sBLUP、cBLUP和364个基因型的表型观测值对502个基因型进行预测育种值。[结果]丹红杨的茎生物量在高氮和低氮条件下分别比通辽1号杨提高了20倍和33倍。gBLUP对生长表型性状预测结果准确性接近于1,sBLUP预测结果的准确性范围是0.5~0.9,cBLUP预测结果的准确性小于0.2。研究结果表明gBLUP模型预测的结果最准确,cBLUP预测的结果最差。利用gBLUP模型计算的茎生物量育种值把杂交群体划分为双高效型、双低效型、低氮高效型、高氮高效型共4个类型。筛选出优良的基因型16-1-16、16-1-194、13-116、13-73、13-481、13-268、13-286、13-566、13-173、13-578、16-1-65、13-242、16-1-189、13-40、13-608、16-1-170、16-1-22、13-237、13-272、13-335。[结论]丹红杨和通辽1号杨的生长表型性状差异显著。全基因组选择研究结果帮助我们完成了杨树育种工作的早期选择,减少了表型测定成本,提高了育种效率。
[期刊] 浙江林学院学报  [作者] 孙银祥  姚小华  任华东  胡炜良  张建忠  
从60 个樟树种源苗期试验中, 选取10 个有代表性的种源, 对苗期8 个性状进行观测, 并通过方差分析、两两性状间的相关分析和逐步回归的方法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苗期各性状种源间差异显著; 包括苗高和地径在内的7 个性状之间存在着显著的表型相关性; 与苗期总生物量相关最为紧密的主导因子是地径。表5参3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关海鸥  李佳朋  马晓丹  杜松怀  焦峰  
【目的】针对寒地大豆发生缺素症状时冠层颜色变化复杂性,建立基于冠层图像颜色特征的大豆缺素症状识别新方法。【方法】采用无土盆栽试验,以垦农18为供试大豆品种,设计缺氮、缺磷、缺钾3种营养状况,采集大豆缺素症状的冠层图像样本,利用图像灰度直方图结合主成分分析方法,提取大豆冠层图像的红光值R、绿光值G、蓝光值B,计算最佳颜色特征蓝光标准化值B/(R+G+B)和绿光标准化值G/(R+G+B),将其作为正则化模糊神经网络输入向量,并利用实数编码的遗传算法改进传统梯度下降学习算法,将其作为模糊神经网络的学习方法,同时应用传统梯度下降算法和改进梯度下降算法训练神经网络参数并比较。【结果】应用遗传计算改进的梯...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