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659)
- 2023(1629)
- 2022(1416)
- 2021(1306)
- 2020(1057)
- 2019(2346)
- 2018(2183)
- 2017(3882)
- 2016(2224)
- 2015(2511)
- 2014(2440)
- 2013(2495)
- 2012(2302)
- 2011(2086)
- 2010(2108)
- 2009(1967)
- 2008(1945)
- 2007(1734)
- 2006(1543)
- 2005(1375)
- 学科
- 济(10563)
- 经济(10560)
- 业(7445)
- 管理(5983)
- 方法(5716)
- 企(5215)
- 企业(5215)
- 数学(5075)
- 数学方法(5001)
- 农(3224)
- 业经(2548)
- 学(2542)
- 贸(2399)
- 贸易(2395)
- 易(2347)
- 农业(2241)
- 中国(2077)
- 地方(1888)
- 环境(1763)
- 划(1672)
- 策(1656)
- 财(1635)
- 服务(1567)
- 技术(1538)
- 和(1494)
- 服务业(1475)
- 出(1459)
- 生产(1423)
- 理论(1366)
- 发(1325)
- 机构
- 学院(35012)
- 大学(34621)
- 济(15689)
- 经济(15457)
- 研究(14028)
- 管理(13027)
- 理学(11514)
- 理学院(11389)
- 管理学(11052)
- 管理学院(11005)
- 中国(10143)
- 科学(9923)
- 农(9616)
- 业大(7991)
- 京(7923)
- 所(7891)
- 农业(7559)
- 研究所(7415)
- 中心(5668)
- 院(5598)
- 财(5516)
- 江(5355)
- 经济学(4992)
- 北京(4940)
- 农业大学(4934)
- 省(4893)
- 科学院(4769)
- 财经(4564)
- 经济学院(4532)
- 研究院(4487)
共检索到5027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吴晓芙 胡曰利
桉树试验林样本分析结果表明 ,桉树树杆中氮、磷、钾养分浓度的倒数与养分吸收量呈明显的负线性相关。基于这一相关性 ,对实测的数据作回归分析 ,估测的立地生产力极限和养分生产力参数值 ,以及相应的立地养分效应曲线具有较高的精确度。本文为研究林木生长和营养的动态函数关系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聂道平
以江西省分宜县山下林场的杉木人工林为研究对象,分析比较了山脊(包括坡上部)、山坡、山洼(包括坡脚部分)杉木林的生产力和养分循环状况。三种生境条件下的生产力(生物量)依次为68.337、99.163、141.140t/hm~2,山脊的林木生物量仅为山洼的48.4%,林木平均胸径仅为7.8cm(19年生),经济价值很低。此外,由于山脊恶劣的水肥条件,林木各器官中的养分含量、林分养分的吸收和循环均处于较低的水平。集水区的山洼以及坡下部林木的生产力水平较高,达到或接近了杉木中心产区(如湖南、福建)速生丰产林分的生产力水平。养分含量、养分循环速率也较高。研究认为,杉木分布区域中的丘陵地带,多形成独立的或...
关键词:
杉木人工林 生物量 生产力 养分循环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王克勤 王斌瑞
集水造林通过增加植树带汇流量改善了林地土壤水分环境 ,从而影响到林分物质生产水平。根据不同集水造林密度对林地土壤水分环境的改善程度与林分物质生产之间的关系 (水分生产力 ) ,以“双优”模式标准 ,可以确定出合理的集水造林密度。供试的 5年生和 1 0年生刺槐林 ,分别以小于 1 0 0 0株·hm-2 和不大于 840株·hm-2 为合理的集水造林密度 ,其林木水分生产力分别达到 6 71 4 4g·kg-1和 1 2 1 6 32g·kg-1,符合“丰产理想株型”模式标准 ;林分水分生产力分别达到 8 4 1 0 3kg·hm-2 ·mm-1和 2 1 6 6 46kg·hm...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于革非
技术、生产与生产力于革非技术的实体是什么?是物、或包括着物、抑或根本就不包括物?技术与生产的关系如何以及技术在生产力系统中的地位和作用怎样?这些不仅是技术市场学和生产力经济学所要回答的问题,也是我们正确理解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这一科学诊断的前提,而在...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孙长忠 沈国舫 李吉跃 贾黎明
在对我国桉树、落叶松及樟子松主要栽培区进行实地调查的基础上 ,利用有关地区森林资源二类调查及样地测定资料 ,以气候生产力为指标 ,比较评价了广东和海南桉树人工林、广西桉树人工丰产林和黑龙江省国有林区落叶松、樟子松人工林现实生产力。结果表明 ,广东粤西、海南省桉树人工林现实生产力分别是当地气候生产力的 2 2 .81%和 4 1.0 8% ;广西速丰林平均达73.78%。落叶松、樟子松分别达当地气候生产力的 2 5 .70 %~ 4 1.6 8%和 2 8.4 5 %~ 5 1.5 5 %。以典型局、场或丰产林项目为基础 ,对各研究树种人工林生产潜力进行了系统分析 ,提出在现有技术与经济条件下 ...
关键词:
桉树 落叶松 樟子松 生产力 人工林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庞振月
管理也是生产力庞振月(一)在经济与社会发展进程中,生产力问题一直是人们着力探索的重大问题。生产力范畴,并不是马克思的发明。最早提出这一概念的是法国资产阶级古典经济学重农学派的创始人魁奈(1694一1774)。继之,英国资产阶级古典经济学家亚当·斯密(...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揭四和
信息社会的最主要特征是知识已成为生产力竞争力和经济成就的关键因素。知识提供经济社会生产所需要的重要资源。因此,有人把信息时代也称为“知识”,“智力”社会。
关键词:
社会生产 信息时代 指导力量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孟海贵 隋东苏
政治经济学所说的生产力,是相对于生产关系而言的。把生产力看作是改造自然的能力,生产关系看作是在生产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部门经济学所说的生产力,是指物质生产部门生产力(以下简称物质生产力),如工业生产力、农业生产力。商业也是一个经济部门,但很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李泊溪
大数据开启了新时代,它正在改变我们的思维与生活以及理解世界的方式,成为创新生产和服务的源泉。当我们研究未来我国生产力发展的时候必须要考虑大数据的影响。有专家指出"大数据与云计算是一个问题的两面,一个是问题,一个是解决问题的方法"。因此,要认识大数据必须要认识云计算。可以说,云计算是大数据时代的系统工程。本文研究了大数据的概念和特征,分析了大数据云计算的通用技术属性,论证了大数据对生产力的影响、表明了大数据促进各行业生产力发展的方面,在全面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我国发展大数据—云计算的思考等几部分。本文对大数据对生产力的影响做了概括的论述。
关键词:
大数据 云计算 生产力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孔庆新
人是生产力中最根本、最核心、最关键的要素,在生产力中占有特殊地位、具有支配作用,在生产力的研究、认识、解放、开发、提高、发展中,都应高度重视"人"这个特殊要素,都应抓住"人"这个核心,都应充分发挥"人"的关键作用。提出"人本"生产力观,就是要在生产力的研究、认识、解放、开发、提高、发展中真正贯彻落实"以人为本"的观点,就是要把研究人作为研究生产力的重点,把认识人作为认识生产力的重点,把解放人作为解放生产力的重点,把开发人作为开发生产力的重点,把提高人作为提高生产力的重点,把发展人作为发展生产力的重点。
[期刊] 中国审计
[作者]
在全国审计工作会议上传出消息,2008年1~11月,全国共审计和调查10.4万多个单位,促进国家财政增收节支569亿多元。 569亿和国家最近加大投资解决民生的4000万亿相比,相差悬殊,但569亿多元用在一个地方,用在工程项目上就会产生不同的结果和作用,可以发展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庞振月
管理也是生产力庞振月(一)生产力要素的构成问题,长时期以来,我们一直是坚持“三要素论”,即把生产力仅看成是由劳动力、劳动工具、劳动对象三个要素构成的。本来,马克思很早就论述过科学技术是生产力,这在马克思《资本论》、《经济学手稿》中多处可见,可惜我们过...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鲁建宏
管理的产生是分工和协作的客观要求,是结合劳动的必然产物。正如马克思所说:“一切规模较大的社会劳动或共同劳动,都或多或少地需要指挥,以协调个人的活动,并执行生产总体的运动——不同于这一整体的独立器官的运动——所产生的各种一般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钟子亮
在新经济条件下,生产要素的内涵发生了重大变化,企业管理成为十分重要的生产要素。会计是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因而也是十分重要的生产力。
关键词:
生产要素 企业管理 会计 生产力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李红钦
生产力是自然生产力与社会生产力的统一。自然生产力就其实质而言是自然的生态生产力。强调"自然生产力"在生产力范畴中的地位和作用,有着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关键词:
生产力 自然生产力 生态生产力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