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389)
- 2023(12051)
- 2022(10509)
- 2021(9822)
- 2020(8315)
- 2019(18904)
- 2018(18655)
- 2017(35672)
- 2016(19704)
- 2015(21862)
- 2014(21481)
- 2013(21284)
- 2012(19270)
- 2011(17372)
- 2010(16871)
- 2009(15266)
- 2008(14648)
- 2007(12525)
- 2006(10662)
- 2005(8867)
- 学科
- 济(72798)
- 经济(72718)
- 管理(54273)
- 业(52008)
- 企(42813)
- 企业(42813)
- 方法(36344)
- 数学(31777)
- 数学方法(31442)
- 农(19867)
- 学(18921)
- 中国(18000)
- 财(17937)
- 业经(16491)
- 地方(14468)
- 贸(14316)
- 贸易(14312)
- 易(13897)
- 农业(13533)
- 技术(12461)
- 环境(12411)
- 和(11915)
- 理论(11899)
- 务(11700)
- 财务(11642)
- 财务管理(11627)
- 制(11551)
- 企业财务(11005)
- 划(10464)
- 银(9883)
- 机构
- 大学(276486)
- 学院(273974)
- 管理(110772)
- 济(102915)
- 经济(100725)
- 理学(97662)
- 理学院(96556)
- 管理学(94779)
- 管理学院(94316)
- 研究(92441)
- 中国(65187)
- 科学(63189)
- 京(59168)
- 农(53424)
- 业大(49975)
- 所(47609)
- 研究所(44475)
- 财(43529)
- 农业(42177)
- 中心(41012)
- 江(37546)
- 北京(37110)
- 财经(36316)
- 范(35130)
- 师范(34657)
- 院(34386)
- 经(33203)
- 州(30716)
- 经济学(29647)
- 技术(29469)
- 基金
- 项目(203062)
- 科学(157093)
- 基金(146489)
- 研究(140320)
- 家(131548)
- 国家(130506)
- 科学基金(110164)
- 社会(86431)
- 社会科(81857)
- 社会科学(81832)
- 省(79828)
- 基金项目(79459)
- 自然(75683)
- 自然科(73854)
- 自然科学(73829)
- 自然科学基金(72498)
- 划(68043)
- 教育(63386)
- 资助(59774)
- 编号(56034)
- 重点(45552)
- 成果(43172)
- 部(43103)
- 发(42554)
- 创(42263)
- 科研(40043)
- 计划(39852)
- 创新(39425)
- 课题(38159)
- 大学(36704)
- 期刊
- 济(104355)
- 经济(104355)
- 研究(73364)
- 学报(54592)
- 科学(46928)
- 农(46740)
- 中国(44884)
- 大学(39858)
- 学学(38035)
- 管理(37053)
- 农业(32315)
- 财(30526)
- 教育(26647)
- 技术(21264)
- 业经(19033)
- 融(18045)
- 金融(18045)
- 经济研究(16795)
- 业(16428)
- 财经(16423)
- 科技(16364)
- 林业(16088)
- 业大(15359)
- 版(14335)
- 问题(14220)
- 图书(14163)
- 经(13842)
- 理论(13183)
- 资源(12571)
- 技术经济(12561)
共检索到37354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时忠杰 徐大平 张宁南 邱志军 胡哲森 郭俊誉
从桉树林及各种因素(年龄、叶面积、砍伐、造林、火烧等)对蒸发散、流域产水量以及土壤水分和地下水的影响等方面综述国内外桉树人工林水文过程及其效应的研究进展。综合来看,不同区域的桉树人工林对降水的截留量差异较大,桉树人工林的蒸腾量多介于0.5~6.0mm·d-1,叶面积指数、林分密度、土壤水分与灌溉、林分年龄及植被变化等均会影响桉树人工林的蒸发散量;砍伐(皆伐、间伐等)桉树人工林会导致流域产水量增加,营造桉树人工林会导致流域产水量减少,但当林分生长到一定年龄后,随着林分年龄的增加,蒸腾耗水量下降,流域径流量增加,火烧也会导致桉树林流域产水量增加;干旱地区桉树人工林可能会消耗浅层地下水,对深层地下水...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罗佳 周小玲 陈建华 韦铄星 田育新 张珉 蒋燚
以桉树人工林为研究对象,利用野外试验和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其中野外试验采取网袋法,系统研究了桉树人工林间作下土壤养分对凋落物分解的影响,可旨在为维护桉树人工林的长期生产以及实施人工林生态系统的经营管理提供理论支持。结果表明:桉树纯林凋落物叶和枝分解360 d后均比桉树+象草林低,比桉树+山毛豆林凋落物叶和枝分解低。不同间作模式下桉树凋落物叶和枝均先固持后释放;P含量变化不同,K、Ca、Mg含量均下降。桉树纯林土壤有机质降低34.8%,而桉树+象草林、桉树+山毛豆林土壤有分别增加147.3%和15.5%;
关键词:
间作 凋落物分解 土壤养分 典范对应分析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于洋洋 程飞 廖博一 蔡泉星 林俊平 刘爱琴
为探寻最适合桉树人工林及林下植被生长的林地清理方式,选择福建省华安县西陂国有林场不同林地清理方式(全面清除、全树收获、商业收获、采伐剩余物加倍和常规处理)的桉树人工林,进行3年定位观测研究.结果表明:(1)不同林地清理方式对桉树人工林树高、胸径和单株材积均有显著影响,造林半年后,全面清除处理的桉树人工林树高、胸径和单株材积生长明显优于其他林地清理方式;造林第1年,采伐剩余物加倍处理的桉树人工林树高、胸径和单株材积生长量最高;造林1.5年到第3年,商业收获处理的桉树人工林树高、胸径和单株材积生长优势明显,商业收获>全树收获>采伐剩余物加倍>全面清除>常规处理.(2)商业收获处理在增加林下植被数量上有较大优势,商业收获>全树收获>常规处理>全面清除>采伐剩余物加倍.(3)造林1.5年和第3年,商业收获处理的林下植被丰富度、群落盖度、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Simpson多样性指数和Pielou均匀度指数也最大.表明采用商业收获进行林地清理更有利于桉树人工林及林下植被的生长.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王振师 李小川 李兴伟 吴泽鹏 熊伟
对2005年12月发生在广州地区桉树人工林火烧林分的调查表明:不同类型地被物产生的地表火的强度不同,对桉树造成的烧伤程度亦不同;各种地被物的组成中,形成的地表火强度由强到弱顺序为五节芒+芒萁>五节芒+芒萁+锡叶藤+假鹰爪>芒萁+白茅>芒萁+桃金娘+车轮梅;低度的地表火对桉树的高生长有促进作用,而中度、高度和强度地表火对桉树高生长不利.
关键词:
森林保护 桉树人工林 地表火 生长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杨钙仁 于婧睿 苏晓琳 王冠 陈友文 陈桂金
为了解桉树(Eucalyptus)人工林采伐迹地黑水的发生规律及其对鱼类的影响,通过气象观测、黑水和受黑水污染鱼塘水体水质分析以及黑水污染致死鱼样受害症状调查,研究了黑水发生的气象环境、水质特征及其对鱼类的致害成因。研究结果表明:1黑水仅发生于新采伐迹地,新鲜采伐剩余物与高温高湿多雨天气是其发生的物质前提和气象条件,多爆发于夏季;2黑水颜色为墨黑,其色度(837~1153度)、化学需氧量(cOD)(116~151 mg·l~(-1))、总氮(tN)含量(3.5~6.3 mg·l~(-1))分别为对照林溪水的16.4~52.9(p<0.01)、3.3~5.7(p<0.01)和3.4~4.6(p<...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林书蓉 李淑仪 廖观荣 蓝佩玲 廖新荣
经多年对桉树不同土壤类型、不同树龄林分人工控制施肥量的肥料定位试验研究,结果表明:(1)桉树基肥施用效果明显,其肥效可持续5a以上,但其肥效随树龄增长而下降。基肥每株施有机肥2.5kg,配施N15g、P30g、K15~30g和适量B、Cu、Zn微量元素为宜;(2)追肥效应因树龄而异,2年生大于3年生大于1年生,施肥以每株N30~90g、P和K各15~30g为宜;(3)植桉后土壤有机质大部分有不同程度下降,全N、全P、速效N变化不大,全K、速效P、速效K、B、Zn、Cu含量明显下降。综合以上研究结果提出短轮伐期桉树人工林科学施肥的建议。
关键词:
桉树 施肥效应 土壤养分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竹万宽 许宇星 王志超 杜阿朋
【目的】分析中国桉树人工林生物量3个估算系数与林分结构特征、气候因子及地形因子的关系,确定生物量估算系数的主要影响因素,以期为区域尺度准确估算桉树人工林生物量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整理、筛选中国桉树人工林的相关文献数据,分析桉树人工林生物量3个常见估算系数(生物量转换与扩展系数BCEF、生物量扩展系数BEF和根茎比R)与林分结构特征(林龄、平均胸径、平均树高、林分密度、林分蓄积量)、气候因子(年均气温、年均降水量)和地形因子(海拔)间的关系。【结果】桉树人工林BCEF、BEF和R的平均值分别为0. 658 Mg·m~(-3)、1. 251和0. 190,其对应范围值分别为0. 46~0. 76 Mg·m~(-3)、1. 05~1. 35和0. 04~0. 36; BCEF随平均胸径(r~2=0. 306)增大而先减后增,随平均树高(r~2=0. 366)和林分密度(r~2=0. 430)及林分蓄积量(r~2=0. 405)增大均呈逐渐减小并渐趋稳定的趋势; BEF随林龄(r~2=0. 765)和平均树高(r~2=0. 734)及林分蓄积量(r~2=0. 578)增大均呈逐渐减小并渐趋稳定的趋势,随平均胸径(r~2=0. 644)增大呈先减后增的趋势; R随林龄(r~2=0. 665)、平均树高(r~2=0. 338)、林分密度(r~2=0. 275)和林分蓄积量(r~2=0. 403)增大均呈逐渐减小并渐趋稳定的趋势; BCEF随年均气温(r~2=0. 193)和降水量(r~2=0. 200)增大均呈先减后增的趋势,遵循二次多项式关系; BEF和R随年均气温和降水量的变化未表现出明显的函数关系; 3个生物量估算系数均随海拔升高表现出增大趋势,关系式的拟合精度分别为0. 455、0. 501和0. 314。【结论】林分密度与BCEF的拟合优度较高,林龄与BEF和R的拟合优度较高,林分密度和林龄是生物量估算系数的主要影响因素。地形因子对3个生物量估算系数的影响仅次于林分密度和林龄。气候因子仅对BCEF产生一定影响。在估算区域桉树人工林生物量时应考虑林分结构特征及地形因子引起的生物量估算系数差异。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王珮璇 何春 吴秦展 陈虎 陈利军 祝玲月 刘森 杨章旗 唐健 吴立潮
【目的】桉树是重要的用材林树种,因其速生的优点在巴西、印度等地被大面积人工种植。根据前人对其他用材林的研究表明林木的生长不仅受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立地因子的影响同样也是十分显著的。然而,目前对桉树人工林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土壤物理、化学或生物学性质的研究,鲜有学者探讨立地因子对其的影响。立地因子如何影响桉树人工林的土壤质量及其材积量尚不明确。本文旨在了解立地因子对桉树人工林土壤质量和材积量的影响。【方法】在中国桉树主产区广西的3个主要桉树种植区设置108个样地,以降水量、海拔、坡向、坡度4个立地因子为变量,测定30个土壤理化生指标用以评价土壤质量(SQI),最后结合冗余分析、随机森林模型和结构方程模型对立地因子、SQI及材积量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探究最优的立地条件及立地因子影响桉树人工林土壤质量和材积量的机制。【结果】海拔和坡度是影响土壤特性的主要立地因子。随着海拔和坡度的增大SQI与材积显著降低。而降水量只表现出与SQI的显著负相关关系。南坡向的SQI和材积均显著高于其他坡向。海拔和坡度主要是通过对土壤物理性质的饱和持水量,化学性质的全磷和生物特性的微生物生物量磷的显著负向影响从而对SQI和材积产生间接的负向影响。【结论】低海拔,低坡度,南坡向的立地因子条件有利于桉树人工林的可持续经营。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王紫卉 沈育伊 毛馨月 褚俊智 徐广平 陈运霜 曹杨 张德楠 黄科朝 孙英杰
【目的】研究不同桉树枝条废弃物生物炭施用量对桉树人工林土壤磷形态转化及磷素有效性的影响,评估生物炭对土壤磷素的活化潜力,为生物炭在农林业土壤改良中的应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依托2017年开展的桉树人工林生物炭长期定位试验,按生物炭与土壤的质量百分比,设置0%(CK)、0.5%(T1)、1.0%(T2)、2%(T3)、4%(T4)和6%(T5)共6个处理,一次性施用生物炭5年后测定不同处理下0~10 cm、10~20 cm和20~30 cm土层中土壤全磷、有效磷、无机磷和有机磷形态的含量。【结果】与CK相比,在0~30 cm土层中,施用生物炭能显著增加土壤全磷、有效磷、二钙磷、铝磷、铁磷、八钙磷、活性有机磷和中等活性有机磷含量并提高磷素活化系数(P<0.05),降低十钙磷、闭蓄态磷、中稳定性有机磷和高稳定性有机磷含量。在0~30 cm土层中,不同生物炭处理下土壤无机磷和有机磷组分含量平均值的大小分别为:铁磷>铝磷>闭蓄态磷>八钙磷>二钙磷>十钙磷,中等活性有机磷>活性有机磷>中稳定性有机磷>高稳定性有机磷。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在同一生物炭处理中,土壤全磷、有效磷、无机磷和有机磷组分含量均趋于减少。土壤有效磷分别与pH值、有机质、全磷、二钙磷、八钙磷、铝磷、铁磷、活性有机磷和中等活性有机磷之间存在极显著正相关(P<0.01)。主成分分析表明,施用生物炭对土壤无机磷组分、有机磷组分和有效磷具有正向作用;与有机磷组分相比,施用生物炭对土壤无机磷组分的影响更大。【结论】桉树枝条废弃物生物炭通过自身中磷素的释放和对土壤理化性质的积极作用,显著增加了土壤有效磷和磷组分含量,促进了土壤中难溶态磷向有效态磷的转化和有机磷向无机磷的转化,提高了桉树林土壤磷素有效性和土壤供磷能力。
[期刊]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
[作者]
竹万宽
桉树(Eucalyptus)是中国华南区营造人工林普选树种之一。速生丰产的特性使其在非科学经营管理下逐渐显现出众多生态问题。土壤呼吸作为地下碳排放的主要方式之一,对森林的碳收支状况起着决定性作用。不同影响要素调控下的土壤呼吸时空异质性研究可以帮助我们精确预测人工林土壤碳排放规律及估算人工林土壤碳排放通量。目前,对不同树种桉树细分下的土壤呼吸研究工作相对缺乏。本研究选取雷州半岛北部立地条件类似的5个桉树林和1个湿加松林(对照):尾叶桉林(EU)、粗皮桉林(EP)、托里桉林(ET)、赤桉林(EC)、尾巨桉林(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李宝福 俞元春 卢健 吴清金 林志鹏 梁国清
对桉树人工林开展二次通用旋转组合设计施肥试验。采用最适浓度分析法研究叶片的N、P、K、Ca、Mg、B、Zn等主要营养元素间的相关性及其与产量的关系,得出叶片养分浓度适宜范围。结果表明:N、P、K、Ca、Mg的适宜浓度分别为19.097~24.984g/kg、0.803~1.132g/kg、20.514~30.566g/kg、0.951~2.843g/kg和0.929~1.663g/kg,微量元素Cu、Zn、B分别为5.313~7.043mg/kg、19.102~27.898mg/kg和9.979~12.899mg/kg。结果可为桉树缺素矫正和配方施肥提供依据。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陈永富
选取正态分布、β分布、Γ分布、Weibull分布、对数正态分布、逻辑斯特分布、泊松分布、奈曼A型分布、负二项分布、二项分布、几何分布和对数分布分别拟合雷州林业局U6桉树无性系林分的直径分布,结果表明:β分布函数的适合率为88%,Weibull分布函数的适合率为83%,正态分布函数的适合率为81%,其它分布函数的适合率均低于50%,β分布函数是最佳的拟合函数。根据β分布函数,建立了基于林分年龄、立地指数、林分密度的直径分布动态预测模型,利用40块未参与模型建立的样地对直径分布动态预测模型精度进行检验,理论值与实测值之间的差异不显著,且相关系数均在0.9以上。
关键词:
短周期 桉树 直径分布 函数 模型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曾炳山 张剑 李建娟 刘英 陈李花 范春节
通过冰雪灾害后的冻害调查和多次恢复调查,探讨了桉树冻害评价指标与恢复能力的相关性及其对桉树耐寒性评价的适用性,从灾后恢复水平评价了多种桉树和无性系的耐寒性,总结了不同种类和无性系在不同纬度、不同海拔、不同年龄和不同恢复措施下的恢复能力和恢复特点。
关键词:
桉树 冰雪灾害 冻害指标 恢复能力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高悦 苏福聪 梁燕芳 李书玲 朱原立 许宇星 唐健 曹继钊 吴立潮
【目的】桉树作为一种短轮伐期速生树种在我国广西等南方地区被广泛种植,单一树种连栽经营模式对林地土壤肥力质量产生重大影响,为探究当前短周期高强度连栽桉树人工林炼山经营模式是否可持续,拟对多代连栽桉树人工林的养分输入、输出特征进行研究。【方法】在4种不同代次的桉树人工林设置36个标准地,以胸径为自变量建立回归方程估算桉树人工林生物量;通过林地分等定级观测土壤肥力质量变化状况,运用冗余分析研究桉树养分含量和土壤各项指标之间的相关性;基于施肥量研究各代桉树人工林养分平衡状况。【结果】1)不同代次之间的桉树人工林生物量存在显著性差异,总体呈下降趋势,一代林至四代林的生物量分别为:125.10、151.11、107.71、116.22 t·hm-2。2)桉树人工林各器官养分含量随代次增长呈先升后降趋势,表明林地土壤肥力质量下降。3)忽略大气氮沉降和土壤微生物自身固氮等相关因素的前提下,基于全树利用和施肥量研究发现各代桉树人工林的养分输入和输出不平衡,特别是氮和磷处于养分亏缺状态。4)林地土壤肥力质量等级随代次的增加呈先升后降的趋势,表明土壤肥力质量下降、地力衰退。【结论】随着连栽代次的增加,桉树人工林生物量总体呈现降低的趋势,当前经营模式下桉树人工林的养分处于不平衡状态。同时,多代连栽造成林地土壤肥力质量下降,表明当前短周期高强度多代连栽经营方式存在不合理之处,经营可持续性较差。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刘丽婷 莫晓勇
提出了桉树人工林经营的5大目标:生态目标、经济目标、社会目标、安全目标和文化目标,针对桉树人工林经营文化目标的形成及关联因素进行了系统分析,总结了文化目标的具体内容。并以国营雷州林业局桉树人工林经营文化目标的实现为例,评价了文化目标在人工林经营目标体系中的地位及作用,探索出了一条桉树人工林经营管理中发挥文化目标的作用和实现其价值的途径。
关键词:
桉树人工林 经营管理 文化目标 实现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