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37)
- 2023(1221)
- 2022(1000)
- 2021(1012)
- 2020(913)
- 2019(1961)
- 2018(2000)
- 2017(3027)
- 2016(2090)
- 2015(2397)
- 2014(2336)
- 2013(2336)
- 2012(2251)
- 2011(2055)
- 2010(1986)
- 2009(1688)
- 2008(1706)
- 2007(1570)
- 2006(1323)
- 2005(1108)
- 学科
- 学(5396)
- 济(4361)
- 经济(4360)
- 管理(2824)
- 业(2750)
- 物(2685)
- 方法(2531)
- 植(2376)
- 植物(2339)
- 数学(2296)
- 数学方法(2251)
- 企(1707)
- 企业(1707)
- 水产(1651)
- 生态(1551)
- 农(1547)
- 动物(1458)
- 动物学(1314)
- 和(1182)
- 农业(1178)
- 生态学(1154)
- 虫(1148)
- 森(1129)
- 森林(1129)
- 生物(1126)
- 害(1098)
- 林(1048)
- 及其(1032)
- 防(1029)
- 环境(1027)
- 机构
- 大学(30725)
- 学院(30356)
- 农(15844)
- 研究(15654)
- 科学(14957)
- 农业(12996)
- 业大(10816)
- 所(10460)
- 研究所(10025)
- 中国(9957)
- 室(9292)
- 实验(9112)
- 实验室(8848)
- 重点(8337)
- 农业大学(8252)
- 京(7569)
- 业(7415)
- 省(6998)
- 中心(6595)
- 济(6529)
- 管理(6430)
- 科学院(6369)
- 经济(6308)
- 技术(6247)
- 院(5762)
- 理学(5541)
- 理学院(5378)
- 部(5290)
- 江(5076)
- 管理学(4969)
共检索到4194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黄真池 欧阳乐军 张龙 沙月娥 曾富华
【目的】分析桉属植物候选内参基因的表达稳定性,筛选合适的内参基因,为深入研究桉属植物愈伤组织芽分化及体细胞胚胎发生过程中基因的表达变化提供参考。【方法】以尾巨桉、粗皮桉、尾叶桉的叶片及尾叶桉的绿色、红色和白色3种愈伤组织为材料,提取其总RNA后逆转录得cDNA;分别将桉属植物actin基因和拟南芥actin基因的GenBank序列输入Primer3Plus软件,设计Real-time quantitative PCR(qPCR)引物,同时选择RTEF和RARS为候选内参基因;以cDNA为模板进行qPCR,得4个候选内参基因的Ct值;并用RefFinder软件分析候选内参基因的表达稳定性。【结果...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杨淑敏 杨艺 罗乐 于超 王佳 程堂仁 张启翔 潘会堂
【目的】为研究蔷薇属植物响应黑斑病侵染的稳定表达的最适内参基因,解析茉莉酸在蔷薇属植物响应蔷薇盘二孢侵染过程中的作用。【方法】以黑斑病病原菌蔷薇盘二孢侵染的6个蔷薇属种/品种不同时间的离体叶片为材料,利用qRT-PCR技术及geNorm、NormFinder、BestKeeper软件对9个候选内参基因(ACT、GAPDH、PP2A、Rcl2、SAND、TIP、TUA、TUB、UBC)的表达量进行测定和分析,利用筛选出的内参基因,对蔷薇属植物茉莉酸(JA)抗病途径相关基因(COI1、OPR3、MYC2、JAR1)的表达水平进行定量分析。【结果】(1)UBC可作为6种蔷薇属植物共同适用的内参基因,可用于后续分析JA抗病途径相关基因的表达水平。(2)内源JA含量在6种蔷薇属植物响应蔷薇盘二孢侵染的过程中存在差异。在黑斑病高抗植物受侵染0~4 d间JA含量下调,4~8 d间上调。在黑斑病易感植物受侵染0~8 d间,内源JA含量呈下调趋势。(3)JA合成相关基因OPR3及JAR1表达量在受侵染初期表达量趋势存在差异。在除荷花蔷薇外的其余5种植物中,OPR3在侵染初期(0~0.5 d)表达下调,JAR1在侵染初期表达上调。OPR3和JAR1在侵染后期均表达上调,黑斑病易感材料的上调程度高于高抗材料。(4)JA信号传导相关基因COI1及MYC2在受侵染初期表达量趋势同样存在差异。COI1在黑斑病高抗材料受侵染初期上调表达,在黑斑病易感材料下调表达,MYC2在6种植物受侵染0~2 d中均下调表达。COI1及MYC2表达量在受侵染2 d后均上调表达,且在黑斑病易感植物中的上调程度大于黑斑病高抗材料。【结论】与JA信号传导相关的MYC2、COI1在蔷薇属植物抵御黑斑病病菌入侵过程中发挥负调控作用,且由JA通路介导的抵御死体营养型病原菌的侵染在后期发挥了作用。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郭孟齐 杨塞 易自力 薛帅
为评估我国芒属植物规模化种植的生态风险,利用前期建立的能源草生态风险评价体系,从分布特征(P_1)、繁殖特征(P_2)、扩散特征(P_3)、遗传特征(P_4)、适应特征(P_5)、危害特征(P_6)和被控制特征(P_7)等7个决定生态风险等级的层面对芒、五节芒、荻、南荻和奇岗进行相关定性分析;在此基础上再利用数学统计法对各种芒草的生态风险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芒、五节芒、荻、南荻和奇岗的生态风险值(R)依次是71、60、66、53和52分,即规模化种植的生态风险趋势为芒>荻>五节芒>南荻>奇岗;依据能源草生态风险评价体系划定的评判标准,奇岗和南荻为无生态风险的芒草种类,而五节芒、荻和芒为具有中低生态风险的芒草种类。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管志勇 陈素梅 陈发棣 尹冬梅 刘兆磊 唐娟 杨帆
【目的】确定菊花耐盐种质的筛选方法,并以2个栽培菊花品种为对照,对30份菊花近缘种属野生资源进行耐盐性筛选,为耐盐菊花新品种选育提供耐盐种质。【方法】在Hoagland营养液水培条件下,分别设置5个浓度NaCl(0、40、80、120、160、200mmol·L-1)对4份菊花近缘种属植物进行处理,根据单株受害叶面积比率的差异,确定适宜的筛选浓度;在此筛选浓度下对32份材料进行胁迫处理,通过建立受害程度与胁迫时间的数学回归模型,利用回归方程分别求出材料单株受害叶面积达50%所需用时间,以此进行耐盐性排序,并与其它叶片形态受害指标的筛选结果相比较,采用系统聚类法综合各项指标评价各材料耐性。【结果...
关键词:
菊花 种质资源 耐盐性 叶片形态指标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梁玉琴 李芳东 傅建敏 乌云塔娜 吴硕
针对柿属植物叶片富含单宁,常规CTAB法提取DNA质量低等问题,为了获得符合柿属植物SSR-PCR扩增要求的DNA,分别采用改良CTAB法和植物基因组DNA提取试剂盒两种方法,提取柿属植物DNA,结果显示:两种方法均可得到满足SSR-PCR扩增要求的DNA;试剂盒较改良CTAB法提取的DNA质量高、杂质少,DNA得率略低,但其操作步骤简单,耗时短,毒害小,因其费用较改良CTAB法高,各实验室可根据自身条件选择适宜方法提取柿属植物DNA。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马艳芝 张玉星
中国梨属植物资源丰富,RAPD技术已广泛用于梨资源遗传多样性研究。通过对不同部位提取的DNA纯度进行测定,并进行RAPD扩增分析,为RAPD技术在梨属种质资源中的应用提供参考。以鸭梨和杜梨为试验材料,利用CTAB法对其幼叶、老叶及韧皮部等不同组织或同一组织的不同时期进行了基因组DNA的提取,并对其进行了RAPD反应的比较。所提取的鸭梨的幼嫩叶片、成熟叶片、韧皮部DNAOD260/OD280的比值分别为2.0、1.8、1.7;杜梨幼嫩叶片、成熟叶片、韧皮部DNAOD260/OD280的比值分别为1.9、1.8、1.6。二者都能成功进行RAPD扩增,且扩增结果基本一致。利用CTAB法从鸭梨和杜梨的...
关键词:
梨属 不同部位 基因组DNA RAPD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张今今 张莹 李文燕
以桑科榕属植物为研究对象,利用改进的CTAB法提取基因组DNA,并通过单因素多水平梯度试验,筛选了模板、Mg2+、Taq酶、dNTPs和随机引物的浓度及用量,建立了榕属植物RAPD技术分析体系。反应体系总体积为25μL,各组分浓度为:10×Buffer 2.5μL,Mg2+ 2.5 mmol/L,Taq DNA polymerase 0.06 U/μL,dNTPs 0.2 mmol/L,Primer 0.2 μmol/L.Template DNA 1.2 ng/μL。PCR循环程序为:94 C预变性4 min;94 C循环变性 1 min,36 C退火1 min,72 C延伸2 min,40个...
关键词:
榕属植物 DNA提取 RAPD 体系优化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王惠惠 廖金铃 文艳华
采用直接浸泡法,测定了桉属(Eucalyptus)植物柠檬桉(E.citriodora)、杂交桉(E.urophyla×E.grand)和尾叶桉(E.urophyla)小枝条乙醇抽提物对爪哇根结线虫(Meloidogyne javanica)卵孵化的抑制活性以及对2龄幼虫的毒杀活性。结果表明:柠檬桉、杂交桉和尾叶桉乙醇抽提物对爪哇根结线虫卵的孵化均有较强抑制活性,以20 mg/mL乙醇抽提物液处理24、48、72 h后,抑制孵化率均达94%以上;对爪哇根结线虫2龄幼虫也有较强的毒杀活性,3种桉属植物以20 mg/mL乙醇抽提物液处理2龄幼虫72 h后,线虫校正死亡率均达90%以上。将柠檬桉和杂...
关键词:
桉树属植物 爪哇根结线虫 毒杀活性
[期刊] 浙江林学院学报
[作者]
宋红改 蒋晶 乔桂荣 杨晔 周婧 潘銮银 卓仁英
以旱柳Salix matsudana及东南景天Sedum alfredii为实验材料,利用改进的SMART(switching mechanism at 5’end of RNA transcript)技术分别构建了旱柳盐胁迫和东南景天氯化镉胁迫后的全长cDNA文库,把文库包装到酵母表达载体中,转化酿酒酵母感受态细胞,通过在尿嘧啶缺陷型培养基上添加不同浓度梯度的筛选压来筛选酵母高抗转化子,并对其基因进行鉴定。结果从旱柳盐胁迫全长cDNA文库中得到了2个能耐受1.709mol·L-1氯化钠的阳性转化子,从东南景天氯化镉胁迫全长cDNA文库中得到了2个能耐受0.123mmol·L-1氯化镉的阳性转...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杨莉 徐昌杰 陈昆松
介绍了一种可在植物转基因中应用的新型筛选方法———磷酸甘露糖异构酶(PMI)法,与传统筛选体系不同,它以甘露糖为筛选剂对转化细胞进行正筛选。PMI能将甘露糖- 6 -磷酸转化成果糖- 6 -磷酸,使转化细胞以甘露糖为唯一或主要碳源而正常生长;非转化细胞由于不能利用甘露糖而停止生长。该筛选体系受基因型、培养基中其他糖和磷酸根离子浓度及培养条件等因素的影响。目前已应用于多种模式植物和经济作物的转基因筛选,在木本植物甜橙上也首获成功。其检测方法多样,除了常规转基因检测方法外,还可对酶活性进行检测,其中氯酚红法简单可靠,且无需昂贵试剂。安全评估结果表明PMI基因对人体健康和环境无害。PMI/甘露糖筛选...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陈银华 韩淑梅 沙爱华 朱红林 范吉星 谢俊 符秀梅 李小靖
【目的】分析红树植物盐胁迫下基因表达谱,分离识别耐盐相关基因。【方法】分别对红树植物-秋茄进行海水和淡水处理。分时提取总RNA进行等量混合,获得两种不同处理的样品池。采用cDNA-AFLP技术进行表达差异分析。【结果】256对引物组合共筛选了约15 000个cDNA片段,获得差异片段61个。差异基因表达模式分为2类,即海水处理诱导上升和下调表达,其中上升表达的基因片段为36个,下调表达的基因片段为25个;其中38个可视为已知基因。按照其功能分类可分为8大类:基础代谢、跨膜蛋白、信号转导、蛋白质代谢、转录因子、细胞骨架、抗病蛋白、假想蛋白,而其中又以基础代谢相关基因所占比重最大。【结论】构建了红...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黄树军 黄婷 肖永太 荣俊冬 杨阳 何天友 陈凌艳 郑郁善
采用单因素试验方法,建立了适合大明竹属25个竹种的ISSR-PCR反应体系,优化了各影响因子的用量,筛选出18条有效引物,并确定它们的退火温度,最后对体系进行了检验.优化后大明竹属植物ISSR-PCR的20μL反应体系含2.0μL10×PCR Buffer、2.5 mmol·L-1Mg2+、0.15 mmol·L-1dNTPs、0.5μmol·L-1引物、1.0 U Tap DNA聚合酶、50 ng模板DNA、10.6μL灭菌ddH2O.扩增程序为:94℃预变性5 min;94℃变性60 s,55℃复性45 s,72℃延伸90 s,循环40次;72℃延伸7 min,4℃保存.该ISSR-PCR...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胡光明 张琼 韩飞 李大卫 李作洲 汪志 赵婷婷 田华 刘小莉 钟彩虹
【目的】基于猕猴桃全基因组数据,开发、筛选一批多态性高、通用性强的SSR引物,为猕猴桃属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分析、品种鉴定等奠定基础。【方法】基于‘红阳’猕猴桃全基因组序列,设计并合成435对SSR引物,采用荧光标记毛细管电泳进行等位变异检测。首先,采用遗传差异较大的5份猕猴桃种质资源对引物进行有效性筛选;其次,选择9个物种或杂交组合的16份猕猴桃种质资源开展引物复筛;最后,利用所选引物对国家猕猴桃种质资源圃内猕猴桃属51个类型共225份种质资源进行基因分型及亲缘聚类分析。【结果】从435对引物中初筛到216对有效性引物,经复筛确定分布于29条染色体上的67对引物为最终核心引物。67对引物在16份种质中共得到842个等位变异,每个位点检测到等位变异6—18个,平均等位基因数(Na)为12.57个;有效等位基因数(Ne)为3.27(A-Geo-149)—13.84(A-Geo-407)个,平均为8.18个;观测杂合度(Ho)为0.60(A-Geo-073)—0.93(A-Geo-158),平均为0.77;期望杂合度(He)为0.72(A-Geo-149)—0.92(A-Geo-101、A-Geo-158),平均为0.85;多态性信息含量(PIC)为0.67(A-Geo-149)—0.92(A-Geo-158),平均为0.84;Shannon’s信息指数(I)为1.47(A-Geo-149)—2.73(A-Geo-101),平均为2.22,说明引物的多态性极高,适用于猕猴桃属种质资源的亲缘关系及遗传多样性分析,225份种质资源聚类结果能明确揭示猕猴桃属植物的亲缘关系。【结论】筛选出的SSR引物稳定、可靠,多态性与通用性高,可作为核心引物用于猕猴桃属植物种质资源鉴定、指纹图谱构建、核心种质挖掘和遗传多样性分析等研究。
关键词:
猕猴桃 SSR 引物 基因组 遗传多样性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史敏 吴慧仪 罗建 刘雯
首先对植物新品种价值的形成机制进行剖析,植物新品种价值形成路径包括实验室、中间试验、生产和销售4个环节,衍生出内在价值与外在经济价值,且内在价值对外在经济价值具有驱动作用。然后基于植物新品种价值构建了基于修正市场法的植物新品种价值评估模型。最后基于全国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中心等平台的已有交易数据,以油菜新品种“宁杂127”为例验证了评估模型的合理性。结果表明,该评估模型能够科学合理地支撑面向市场的新品种估值。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陶蓉 李慧 孙宇航 于晓航 朱晗 郝德君
【目的】为筛选美国白蛾在不同温度处理、不同发育阶段、幼虫不同组织中稳定的内参基因,为美国白蛾相关的基因定量研究奠定基础。【方法】在美国白蛾转录组测序结果中筛选出8个候选内参基因GAPDH、ACT、RPL12、RPL18a、RPS16、EF1α、EF1β、18S rRNA,获得碱基序列。将以上序列进行克隆、测序、比对最终证明其为美国白蛾的基因且碱基序列正确,之后将其上传到NCBI获得登录号。设计以上8个候选内参基因的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引物,利用qRT-PCR技术测定8个候选内参基因在美国白蛾不同发育阶段(幼虫1~6龄)、不同温度处理下(-10、-5、0、25、35、40、45℃处理2 h)、幼虫的不同组织(头、肠道、脂肪体、马氏管、表皮)中的表达量,记录C_t值;然后通过ΔC_t法、GeNorm、NormFinder和BestKeeper共4种方法对8个候选内参基因在不同条件下的C_t值进行统计分析,最后综合RelFinder选出最稳定的内参基因。通过GeNorm计算V_(n/(n+1))最合适内参基因的数目。【结果】C_t分析表明,在不同发育阶段和在不同温度处理下表达最稳定的是RPL12;在幼虫不同组织中,最稳定的是RPS16。GeNorm分析结果与ΔC_t分析结果相同。NormFinder分析表明,在不同的发育阶段和不同温度处理下最稳定的候选内参基因分别是RPL18a和EF1α;在幼虫组织中,最稳定的是ACT。BestKeeper分析认为,不同发育阶段,ACT、GAPDH不适合作为内参基因;不同温度处理下,ACT、RPL18a、RPL12、RPS16、EF1β不适合作为内参基因;在不同幼虫组织中,RPL18a、EF1α、EF1β、18S rRNA不适合作为内参基因。最后RelFinder综合评价显示,在不同的发育阶段最稳定的内参基因组合是RPL12和EF1β,最不稳定的是ACT;在不同的温度处理下,最稳定的内参基因组合是EF1α和GAPDH,最不稳定的是ACT;在不同组织中,最稳定的组合是ACT和RPS16,最不稳定的是RPL18a。经GeNorm软件计算,最合适的内参基因数目应该是2个。【结论】在美国白蛾不同发育阶段的基因定量研究中,建议以RPL12和EF1β作为内参基因;在不同温度处理的基因定量研究中,建议以EF1α和GAPDH作为内参基因;在幼虫不同组织的基因定量研究中,建议以ACT和RPS16作为内参基因。此外,亦初步说明了昆虫内参基因在不同试验条件下的不稳定性。
关键词:
内参基因 基因筛选 qRT-PCR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