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3668)
- 2023(5386)
- 2022(4728)
- 2021(4353)
- 2020(3970)
- 2019(9512)
- 2018(9410)
- 2017(18725)
- 2016(10548)
- 2015(12122)
- 2014(12347)
- 2013(12537)
- 2012(11952)
- 2011(10731)
- 2010(10854)
- 2009(10197)
- 2008(10388)
- 2007(9634)
- 2006(8240)
- 2005(7379)
- 学科
- 济(47179)
- 经济(47136)
- 业(28470)
- 管理(27071)
- 方法(25280)
- 数学(22874)
- 数学方法(22691)
- 企(21198)
- 企业(21198)
- 农(14122)
- 中国(12165)
- 财(11348)
- 学(9682)
- 农业(9558)
- 贸(9544)
- 贸易(9544)
- 易(9277)
- 地方(8472)
- 业经(8359)
- 制(8093)
- 和(7025)
- 务(6891)
- 财务(6873)
- 财务管理(6851)
- 银(6562)
- 银行(6535)
- 企业财务(6421)
- 融(6405)
- 金融(6403)
- 劳(6335)
- 机构
- 大学(158560)
- 学院(156575)
- 济(67081)
- 经济(65675)
- 管理(59499)
- 研究(52388)
- 理学(51524)
- 理学院(50949)
- 管理学(50013)
- 管理学院(49713)
- 中国(39610)
- 京(33012)
- 科学(32510)
- 财(29871)
- 农(29614)
- 所(27397)
- 研究所(24969)
- 业大(24900)
- 中心(24851)
- 财经(24324)
- 江(23857)
- 农业(23651)
- 经(22059)
- 经济学(21622)
- 北京(20738)
- 范(20192)
- 师范(19979)
- 经济学院(19748)
- 州(18541)
- 财经大学(18048)
- 基金
- 项目(101953)
- 科学(79288)
- 基金(73870)
- 研究(73208)
- 家(64425)
- 国家(63914)
- 科学基金(53789)
- 社会(45866)
- 社会科(43452)
- 社会科学(43435)
- 省(39517)
- 基金项目(39124)
- 自然(34808)
- 教育(34176)
- 自然科(33999)
- 自然科学(33986)
- 划(33719)
- 自然科学基金(33401)
- 资助(31291)
- 编号(30209)
- 成果(24977)
- 部(23348)
- 重点(23095)
- 发(21682)
- 创(20582)
- 课题(20355)
- 科研(20104)
- 教育部(19879)
- 大学(19444)
- 创新(19281)
共检索到22614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作者]
左祥琦
2006年10月1日起,在审理劳动争议案件的司法实践中将适用新的司法解释。最高人民法院于近期正式颁布的《关于审理劳动争议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二)》从程序上明确了当事人如何依法维权,如何在现行法律框架下给劳动者设置便捷、有效的司法保护程序。这也是继最高人民法院于2001年4月16日颁布的《关于审理劳动争议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解释一”)后,又一次较为全面地对司法实践过程中如何正确审理劳动争议案件作出的有关解释。本刊特约劳动法专家左祥琦律师、上海专才管理顾问有限公司首席顾问刘大卫博士通过典型案例诠释“解释二”中表达的主要司法原则,以期帮助用人单位规范劳动用工制度和人力资源管理工作...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黎建飞
2006年8月31日,针对当前新出现的社会矛盾,以及劳动争议纠纷类型增加,劳动法的规定与现实生活不相适应的状况增多的情况,最高人民法院颁布了《关于审理劳动争议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二)》,对新型劳动争议案件的受理范围、不受理的范围、劳动争议发生之日、诉讼主体、劳动合同的效力、劳动合同的解除、劳动力派遣等问题给予了明确规定,与《解释》(一)形成了配套的司法解释,为审理劳动争议案件如何适用法律进一步提供了裁判指引规范。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董保华 李干
2013年1月31日,最高人民法院正式公布了《关于审理劳动争议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四)》。较之于半年前公布的征求意见稿,司法解释四不仅在内容上做出了重大调整,而且在理念上也发生了从观念逻辑到现实逻辑的转变,充分注重劳动者和用人单位之间的利益平衡,确保劳动关系和谐,这对于我国劳动法的未来发展具有深远意义。
关键词:
劳动争议司法解释四 用工主体 劳动合同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唐倩
最高人民法院劳动争议司法解释(三)的出台,为审理劳动争议纠纷案件制订了标准的规范,既有利于广大劳动者和用人单位掌握相关法律精神,也有利于人民法院审判工作的积极开展。
关键词:
劳动关系 合同解除 经济补偿金
[期刊]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作者]
邱婕
劳动合同的变更是劳动合同履行中频繁出现的情况,《劳动合同法》强调变更的书面形式,而最高人民法院的司法解释四则承认了口头变更的效力。从劳动合同的属性看,作为典型的不完全契约过分强调书面形式与社会实践有悖。但在承认口头形式的同时,要求一个月的履行期限,是否是在《劳动合同法》之外创设出了新的撤销权?本文从劳动合同的属性出发,探讨劳动合同变更的法律规制。
关键词:
劳动合同变更 不完全契约理论 撤销权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王靖雯 魏思琦
我国"男主外、女主内"的思想由来已久,旧社会中女性更多将重心放在家庭生产中。随着社会的发展,女性变得越来越独立,原有家庭分工模式已难以持续。2011年,最高人民法院出台的"婚姻法司法解释三",对于夫妻双方婚后共同财产作出界定,使婚姻更加财产化、物质化。本文基于CGSS2010和CGSS2012数据,运用双重差分法,考察了该制度的实施对于女性劳动供给的影响,进一步通过该制度对房屋产权的影响分析了其对女性劳动供给影响的传导途径。实证结果发现,"婚姻法司法解释三"的实施使女性的劳动参与率提高,尤其使没有房产的女性显著增加了劳动供给,这也从侧面反映出我国婚姻法相关规定在一定程度上使女性处于弱势地位,仍...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职工请假未批准被除名案例简介〕张某原为中国建设银行某市支行职工。该职工与该行订立的劳动合同期限为1988年12月1日至1993年11月1日。根据有关规定,其劳动合同期限可延续到1998年11月1日。1996年11月7日,张某以有事为由托人向支行副行长...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职工因诉企业协迫调动证据不足而败诉案例简介〕王某原系某市钢铁制品工业公司职工。1996年8月16日,该公司对王某做出除名的决定。1996年8月23日,王某之母得知王某被除名的情况后,要求公司不要将王某除名。当时,公司的劳资科长说:“要么除名,要么调走...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胡仕浩
■关于非劳动争议案件理论上说,劳动法调整的是劳动关系以及与劳动关系密切相联的其他社会关系,但在实践中,并非一切的劳动都由劳动法调整,并非一切的劳动争议都是可以仲裁和诉讼的。劳动仲裁和诉讼手段调整的是依附有劳动合同或者事实上存在的劳动关系,只有劳动合同履行过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劳动争议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二)》已于2006年7月10日由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第1393次会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06年10月1日起施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法院二00六年八月十四日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劳动争议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二)(2006年7月10日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第1393次会议通过)法释[2006]6号为正确审理劳动争议案件,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等相关法律规定,结合民事审判实践,对人民法院审理劳动争议案件适用法律的若干问题补充解释如下:第一条人民法院审理劳动争议案件,对下列情形,视为劳动法...
关键词:
劳动争议案件 民事审判 十二条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胡仕浩
关于“劳动争议发生之日”的理解《劳动法》第82条规定:“提出仲裁要求的一方应当自劳动争议发生之日起六十日内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提出书面申请。”实践中很多人认为,上述规定的“60日”相当于诉讼时效期间,根据《民法通则》第137条的规定,诉讼时效期间从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被侵害时起计算,超过60日法定期间的,权利将得不到法律保护。
[期刊]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徐丽雯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二)》已于2009年5月13日实施,本文旨在对其中有关表见代理的释义探究。该解释没有采纳大多数学者的意见,将相对人的善意与无过失及本人无过错引入表见代理制度,意在保证交易安全,促进经济往来。表见代理的产生绝大多数都因行为人引起,故该解释增加了被代理人在承担表见代理的后果后,可向行为人追偿。这一规定旨在加强被代理人对行为人的控制和监督,并为被代理人提供了获得司法救济的依据。
关键词:
合同法 代理 表见代理
[期刊] 浙江社会科学
[作者]
姜秉曦
在我国,司法解释的溯及力争议并不仅仅是单纯的溯及力问题,它还涉及对于司法解释规范性质的不同理解,并与立法权在立法机关与司法机关的权限分配密切相关。因此,围绕该争议的规范分析不宜局限于法不溯及既往原则的内部,还应纳入法律保留的视角。在法律保留的维度,司法解释作为立法权而非司法权的产物,因其规范制定的权威性、规范效力的普遍性以及规范内容的权利性,而被证立为具有独立规范位阶的次级法源,客观上落入法不溯及既往原则的适用范围。在此基础上,法不溯及既往原则所根植的信赖保护原理通过信赖表现与信赖值得保护两项构成要件从主观上进一步确立了司法解释不溯既往的拘束方式。综合主客观两方面,司法解释应以不溯既往为原则,只有当新司法解释本身不调整公民权利义务关系,或者公民对于旧法的信赖不值得保护时,它才具有变更溯及的容许性。此外,司法解释的溯及力通常还应受到司法裁判既判力的拘束。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董保华 邱婕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劳动争议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续一)(征求意见稿)》(以下文章简称《征求意见稿》)在中国法院网上发布后,得到研究这一问题的专家学者、实际部门工作者的极大关注,本刊也收到部分来稿。由于时间紧,版面有限,本刊将分两期对《征求意见稿》进行讨论。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