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928)
2023(9929)
2022(8858)
2021(8362)
2020(6917)
2019(16127)
2018(16017)
2017(31007)
2016(16995)
2015(19080)
2014(18872)
2013(18734)
2012(16999)
2011(15322)
2010(14916)
2009(13452)
2008(12779)
2007(10905)
2006(9307)
2005(7824)
作者
(50201)
(41691)
(41317)
(39159)
(26652)
(20081)
(18621)
(16582)
(15809)
(14752)
(14277)
(13842)
(13066)
(13002)
(12864)
(12759)
(12721)
(12455)
(11905)
(11728)
(10545)
(10061)
(10043)
(9414)
(9403)
(9201)
(9201)
(9121)
(8440)
(8391)
学科
(64980)
经济(64911)
管理(47658)
(45076)
(38008)
企业(38008)
方法(33041)
数学(28778)
数学方法(28483)
(16367)
(15806)
(15710)
中国(15645)
业经(14248)
地方(12914)
(11276)
贸易(11272)
农业(11061)
理论(10996)
(10923)
技术(10776)
环境(10734)
(10724)
(10348)
财务(10290)
财务管理(10276)
(9890)
企业财务(9751)
(9321)
教育(8797)
机构
大学(239518)
学院(237323)
管理(96845)
(89195)
经济(87209)
理学(85565)
理学院(84583)
管理学(83077)
管理学院(82677)
研究(77772)
中国(54125)
科学(52344)
(50193)
(42363)
业大(40331)
(39406)
(38887)
研究所(36654)
中心(34628)
农业(33551)
财经(32484)
(32311)
北京(31154)
(30550)
师范(30217)
(29690)
(28322)
(26663)
经济学(26189)
技术(25540)
基金
项目(174564)
科学(136025)
基金(126619)
研究(123312)
(111516)
国家(110615)
科学基金(94757)
社会(75950)
社会科(71961)
社会科学(71943)
(69111)
基金项目(68565)
自然(64323)
自然科(62823)
自然科学(62804)
自然科学基金(61668)
(58041)
教育(56185)
资助(52091)
编号(49681)
成果(39200)
重点(38821)
(37692)
(36562)
(36439)
创新(34082)
科研(33917)
课题(33807)
计划(33021)
大学(32129)
期刊
(90439)
经济(90439)
研究(65720)
学报(44024)
中国(38597)
科学(38435)
(38083)
管理(33629)
大学(32189)
学学(30557)
(27452)
农业(27100)
教育(24266)
技术(19219)
(15829)
金融(15829)
业经(15304)
财经(14856)
经济研究(14562)
(13554)
图书(13311)
科技(13123)
(12501)
理论(12302)
业大(12126)
问题(11846)
(11624)
实践(11538)
(11538)
技术经济(11067)
共检索到32302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周再知  梁坤南  马华明  陈羽  林明平  
以桃棕哥斯达黎加San Carlos种源及14152号家系幼苗为宿主,开展接种丛枝菌根真菌(地表球囊霉、苏格兰球囊霉和木薯球囊霉)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参试的3个丛枝菌根真菌均可在桃棕San Carlos种源和14152号家系上形成感染,感染率26.7%~50.0%,感染指数13.3~37.5。尽管形成了菌根感染,但接种后7个月时,对桃棕San Car-los种源和14152号家系的地上部分的生长均未产生显著的影响;菌根接种对14152号家系根系的生长产生显著的促进作用(P<0.05)。木薯球囊霉G3008菌株接种处理下,14152号家系幼苗根系生物量和主根长分别比不接种(对照)提高了80.0...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闫彩霞  姜清彬  杨锦昌  尹光天  仲崇禄  陈羽  
米老排(Mytilaria laosensis Lecomte)别名壳菜果、三角枫,属金缕梅科(Hamamelidaceae)常绿阔叶乔木,原生分布于我国云南和两广,同时越南和老挝亦见[1]。作为重要的饲料资源和油脂资源,米老排也是防火林带及长期的火烧山土壤造林的先锋树种,其木材可制作家具、胶合板、客车车箱、纸浆等[2-3],是我国的优良速生用材树种,具有极高的生态和经济价值。近年来,作为优良的乡土树种,米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姜清彬  仲崇禄  陈羽  张勇  陈珍  
为筛选与马尾松高效共生的红菇菌根食用菌组合体,利用红菇属7个菌株对马尾松苗木进行苗期接种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参试的红菇菌株均可在马尾松苗木根系上形成菌根,菌根感染率达79.6%以上,其中0807菌株达到99.1%,其次0551和07234菌株分别达到96.3%和95.8%。在苗木接种后的苗高生长方面,接种2个月后,接种红菇菌处理的苗高都显著高于对照,接种12个月后,不同菌株对马尾松苗高生长的促进作用有增强也有减弱,其中0807菌株表现最优,苗高达到56.33 cm,其次是0005和07242菌株分别达到52.96 cm和52.88 cm。在生物量方面,来自广东郁南县桂圩镇的0807菌株在苗高、...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杨光  郭兰萍  黄璐琦  陈敏  
本文借鉴菌根技术在农林业研究方面的研究成果,对丛枝菌根真菌在药用植物种植研究中的繁殖技术进行了分类总结。主要从药用植物AM真菌的培养方法及培养基质、不同孢子表面灭菌方法对侵染的影响、不同菌剂和寄主植物对侵染效果的影响、pH值对AM真菌侵染的影响、促生根细菌对AM真菌侵染效果的影响、信号物质对药用植物AM真菌培养的影响几个方面进行论述。结果发现丛枝菌根的影响因素复杂,寄主植物的种类、菌剂的种类、培养方法和条件等因素都对菌根孢子萌发和侵染有显著影响。结合药用植物的特殊性和研究实例,提出了中药植物接种丛枝真菌应综合考虑:药用植物接种菌根的目的、药用植物的生长特性、接种剂的特性、药用植物与菌根真菌的相...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闫妍  孙超  于贤昌  张志斌  贺超兴  
为探明丛枝菌根真菌(arbuscular mycorrhizal fungi,AMF)提高番茄幼苗抗冷性的生理机制,以中杂105为材料,研究接种AMF对低温胁迫下番茄幼苗生长和相关生理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低温胁迫使番茄幼苗株高、地上部和地下部干鲜质量的增长量和相对叶绿素含量减小,并导致电解质渗透率、可溶性蛋白和MDA含量增加,SOD和POD活性升高,而CAT活性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但接种AMF的幼苗在低温胁迫下较普通番茄幼苗各生长指标的增长量、叶片相对叶绿素和可溶性蛋白的含量均有增加,SOD、POD和CAT的活性亦有增加,同时电解质渗透率和MDA含量显著减少。由此可见,接种AMF能减轻低温...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秦海滨  张志斌  贺超兴  
为研究丛枝菌根真菌对黄瓜苗期立枯病的防治效果和相关生理生化变化。以黄瓜品种中农16为材料,播种时接种丛枝菌根真菌,对20 d幼苗人工接种立枯丝核菌。结果表明,接种菌根真菌后能够显著提高黄瓜苗期对立枯病的抗性,降低发病率。黄瓜苗期人工接种立枯丝核菌后菌根苗和非菌根苗发病率分别为16.5%和52.0%,非菌根苗发病严重,病情指数为46.7,接菌病情指数为10,较非接菌苗下降了78.5%,接种菌根真菌提高黄瓜抗病性与改变相关酶活性有关,在病害发生前菌根真菌已经与寄主植物互利共生,提前启动了抵抗病害得相关机制,如提高了保护酶活性,促进植株生长,接种菌根真菌后菌根苗地上鲜质量和地上干质量分别比未接菌处理...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王红菊  王幼珊  张淑彬  左强  张永清  邹国元  
为探讨丛枝菌根真菌在蔬菜育苗上应用的可能性,以黄瓜和生菜为供试作物进行适用育苗基质的筛选,研究其对菌根真菌侵染和作物苗期生长的影响。以Glomus intraradics、Glomu mosseae、Glomus aggregetum、Glomus etunica-tum为供试菌根真菌制剂,采用5种基质配方,分别是常规基质(V草炭∶V蛭石∶V珍珠岩=6∶3∶1)和4种低草炭配比基质(陶粒+草炭、蛭石+草炭、泡沫+草炭、珍珠岩+草炭,草炭分别占基质总体积的20%)。结果表明,低草炭配比基质中陶粒+草炭处理各菌种侵染率较高,达24.17%,常规基质中接种Glomus intraradics黄瓜和生...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弓明钦  陈羽  王凤珍  
采用5种不同的方法对桉树幼苗进行人工菌根接种的结果表明,均有不同程度的促生效果及菌根感染率。其中,内生菌根(Glomus epigaeum)菌土接种的苗木高为对照苗木的247%,地径为对照的193%;外生菌根菌(Pisolithus tinctorius)纯培养接种苗高生长比对照增加17.4%,地径增加9.9%;P.t孢子粉剂接种的苗高生长比对照增加103%;罐栽法纯培养芽苗接种的以Scleroderma(H4331)为好,对赤桉和尾叶桉高生长可增加42.83%~44.29%,Loccaria(E4100)对赤桉高生长增加53.9%;Mycobeads对刚果12号桉扦插苗的接种效果以Pisol...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张华  郭冬琴  周浓  潘兴娇  张杰  罗静  
[目的]研究丛枝菌根(Arbuscular mycorrhiza,AM)真菌对滇重楼幼苗根际土壤微生物数量及酶活性的影响。[方法]采用盆栽实验对滇重楼幼苗接种28种AM真菌,通过稀释平板计数法测定根际土壤可培养微生物数量,并结合室内分析对其土壤酶活性进行研究。[结果]各接种AM真菌组菌根浸染率在75%~100%,接种不同AM真菌的滇重楼幼苗根际土壤中,土壤微生物数量、生物量碳及土壤酶活性存在差异,接种AM真菌提高了滇重楼幼苗根际土壤可培养细菌和放线菌数量,降低了滇重楼幼苗根际土壤可培养真菌数量,增加了土壤微生物碳源利用率,改变了土壤中物种的丰富度和均一度,增加了土壤中的生物多样性;促进了滇重楼幼苗根际土壤酶(蛋白酶、脲酶、磷酸酶、过氧化氢酶和蔗糖酶)活力的增加,尤其可显著增强磷酸酶、蔗糖酶的活性。[结论]AM真菌在不同程度上影响了滇重楼幼苗根际土壤微环境,对滇重楼人工栽培应用AM菌剂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和实践价值。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曹明奡   张菲   黄光明   刘瑞成   刘利平   吴强盛   徐永杰  
【目的】探索低磷(P)胁迫下丛枝菌根(AM)真菌对核桃幼苗根系P吸收的影响及机制,为核桃幼苗的栽培生产提供参考。【方法】基于前期筛选的1个高效AM真菌菌株——沾屑多孢囊霉,分析适P(100μmol·L-1)和低P(1μmol·L-1)条件下沾屑多孢囊霉对‘辽河一号’核桃幼苗植株生长、根系构型、根系P含量、根系和土壤磷酸酶活性以及根系酸性磷酸酶分泌基因(JrPAP10和JrPAP12)和磷转运基因(JrPT3;1和JrPT3;2)相对表达量的影响。【结果】沾屑多孢囊霉接种3个月后,核桃幼苗根系侵染率达45.6%~53.2%,且低P处理可提高根系菌根侵染。在低P和适P条件下,接种沾屑多孢囊霉显著提高植物生物量和土壤酸性、中性和碱性磷酸酶活性;低P条件下沾屑多孢囊霉还显著改善植物根系构型,提高根系P含量以及根系酸性磷酸酶活性。根系JrPAP10和JrPT3;1均被沾屑多孢囊霉诱导表达,JrPAP12仅在低P条件时被沾屑多孢囊霉诱导表达,且JrPT3;2的表达量被沾屑多孢囊霉抑制。【结论】AM真菌菌株沾屑多孢囊霉诱导低P条件下核桃幼苗JrPAP10、JrPAP12和JrPT3;1基因的表达,可促进土壤和根系磷酸酶活性,改善根系构型,从而提高核桃幼苗P吸收和生物量积累。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宰学明  郝振萍  赵辉  钦佩  
以滨梅为供试植物,通过盆栽试验,研究接种AM真菌对滨梅苗根际土壤微生态环境的影响。试验中选用摩西球囊霉、幼套球囊霉、透光球囊霉3种AM真菌接种,测定滨梅苗菌根侵染率、生物量、根际微生物数量、土壤pH值、土壤酶活性及N,P等指标。结果表明:3种AM真菌都与滨梅形成菌根共生体,其中摩西球囊霉、幼套球囊霉侵染效果较好,侵染率分别是50.4%,48.3%;受这2种菌侵染的苗木生物量分别是对照处理的1.74,1.73倍。AM菌根对根部微生物种群数量产生一定的影响,使根面上的细菌、放线菌、固氮菌的数量显著增加。AM菌根增加根际土壤磷酸酶、脲酶、蛋白酶的活性,各种酶活性增加量与苗木菌根侵染率呈显著正相关。A...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弓明钦  王凤珍  陈羽  梁坤南  
在广东、广西、云南 7个点进行采样调查的结果表明 ,在自然条件下 ,7个柚木根系样品全部感染AM菌 ,感染率达 4 0 %  70 % ,感染指数达 11 6 7  19 17;4个AM菌对 12个不同地理种源柚木苗人工接种的结果表明 ,全部处理均形成感染 ,感染率达 70 %  10 0 % ;利用 3个AM菌对 4个柚木无性系进行人工接种 ,感染率达 86 %  10 0 % ,感染指数达 2 8 33  5 2 5 0 ;接种株苗高比对照增加 5 4 0 % 4 0 8% ,地径增加 5 %  4 30 % ,生物量增加 116 4 %  2 5 74 8% ;统计结果表明 ,无论...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郑来友  童品璋  孙宣军  相聪伟  张倩  许小婉  杨共鸣  斯海平  
[目的]通过板栗幼苗人工接种食用菌根菌固体菌剂,分析其对板栗幼苗生长指标和根系菌根化的效果,以验证大红菇(菌株编号2014-10)、红绒盖牛肝菌(菌株编号2014-14)和美味牛肝菌(菌株编号50559)这3种食用菌根菌固体菌剂作为板栗接种体的有效性及其促生效应,为进一步探索"板栗食用菌根菌新型经济林栽培模式"提供基础。[方法]在板栗播种时分别接种上述3种食用菌根菌固体菌剂,并设空白作对照。对当年生幼苗苗高、地径、根系干质量、侧根数、侧根总长、幼苗侵染率、吸收根侵染率等指标进行调查和分析,并制作菌根石蜡切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宋福强  杨国亭  孟繁荣  田兴军  
利用5种丛枝菌根真菌,在不同肥态、肥力水平下对大青杨实生苗进行接种。结果表明:5种真菌都与大青杨形成了菌根,在不施肥情况下Glomusintraradices、G mosseae、G versiforme3个菌种的苗木在苗高、地径、总干生物量上都与对照表现出差异极显著,与菌根侵染率呈正相关。丛枝菌根能增加苗木对难溶性P肥的吸收和利用,特别是G sinuosa与施过磷酸钙(Ca(H2PO4)2·H2O)在有效成分(P2O5)含量0 06g·kg-1土水平下的组合对苗木有良好的促生效果,生物量积累是对照处理的3 58倍;使用G mosseae或G intraradices与施可溶性P肥磷酸氢二钾(...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陈廷速  李松  张金莲  覃晓娟  刘红坚  谭裕模  袁照年  李杨瑞  
研究菌根对甘蔗的侵染作用具有重要的应用意义。在盆栽灭菌条件下,利用丛枝菌根球囊霉菌株Glomus sp1对甘蔗品种新台糖22号(ROC22)进行接种实验,研究其对侵染甘蔗根系形成菌根的影响。结果表明:Glomus sp1能很好的侵染甘蔗根系,根系有明显的丛枝菌根真菌的菌丝、泡囊和孢子;菌根能促进植株生长,表现在植株高度、叶长、绿叶数和茎径都比对照有明显优势。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