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2250)
2023(3260)
2022(2914)
2021(2649)
2020(2310)
2019(5435)
2018(5340)
2017(9894)
2016(5713)
2015(6323)
2014(6325)
2013(6257)
2012(6174)
2011(5719)
2010(5744)
2009(5199)
2008(5372)
2007(4841)
2006(4480)
2005(4235)
作者
(18008)
(15134)
(15029)
(14472)
(9914)
(7470)
(7104)
(5904)
(5855)
(5632)
(5237)
(5195)
(5144)
(5021)
(4999)
(4693)
(4663)
(4447)
(4359)
(4296)
(3912)
(3795)
(3779)
(3504)
(3490)
(3453)
(3405)
(3323)
(3311)
(3279)
学科
(24839)
经济(24810)
(12752)
管理(12069)
(8989)
企业(8989)
方法(8752)
地方(8587)
(7838)
数学(7238)
数学方法(7089)
中国(6835)
(6228)
农业(5675)
业经(5637)
(4850)
地方经济(4626)
(4623)
(4360)
贸易(4356)
理论(4210)
(4152)
(4073)
金融(4071)
(3658)
教育(3557)
(3511)
银行(3496)
环境(3479)
(3477)
机构
大学(84062)
学院(82684)
研究(34088)
(32806)
经济(32036)
管理(28687)
理学(24389)
中国(24301)
理学院(23996)
管理学(23460)
管理学院(23292)
科学(22007)
(19339)
(18968)
(18133)
研究所(17373)
中心(15251)
(14775)
农业(14287)
业大(13704)
(13037)
(12884)
师范(12717)
北京(12650)
(11948)
财经(11454)
(10812)
(10763)
科学院(10543)
师范大学(10369)
基金
项目(55684)
科学(42385)
研究(40329)
基金(38583)
(35483)
国家(35146)
科学基金(28119)
社会(23936)
社会科(22511)
社会科学(22505)
(21750)
基金项目(20389)
(19441)
教育(18538)
自然(18123)
自然科(17676)
自然科学(17672)
自然科学基金(17331)
编号(16289)
资助(16173)
成果(14166)
(13432)
重点(13267)
(12370)
课题(12159)
(11506)
计划(11097)
创新(10754)
科研(10697)
发展(10495)
期刊
(38465)
经济(38465)
研究(25778)
中国(18602)
(16679)
学报(15862)
科学(13693)
教育(11793)
农业(11449)
大学(11246)
管理(10549)
学学(10429)
(10246)
(7235)
金融(7235)
技术(6957)
(6606)
经济研究(5683)
业经(5567)
财经(5166)
问题(5143)
图书(4946)
(4510)
资源(4319)
世界(4281)
(4180)
(4178)
科技(4101)
业大(4075)
统计(4017)
共检索到13011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黄丽君  李文砚  蒋娟娟  卢美瑛  赵静  杨志强  韦优  周婧  
【目的】比较桂西南地区苹婆株系的综合性状,为筛选优良苹婆株系和选育优良苹婆品种提供参考依据。【方法】观测桂西南地区6个优良苹婆株系(分别为NY2、LH2、SK14、SJ30、BJ32和BJ33)的开花结果习性、农艺性状、抗逆性及经济性状,并应用DTOPSIS法对其农艺性状及果实产量和品质等性状指标进行综合评价。【结果】不同苹婆株系间在开花结果习性、农艺性状、抗逆性及果实性状等方面存在一定差异。其中,单株产量较高的是SK14(14.86 kg)和BJ33(14.50 kg)株系,二者间无显著差异(P>0.05,下同),但均极显著高于NY2、LH2、SJ30和BJ32株系(P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沈庆庆  朱建华  彭宏祥  李冬波  何新华  丁峰  张树伟  
采用相关分析法和模糊综合评价分析法对69份桂西南早熟荔枝实生单株果实性状进行分析评价。结果表明,桂西南早熟荔枝实生单株总体上表现核大、可食率低、风味偏酸,尚未发现能应用于生产的优良单株。但该资源群体所具有的果实早熟和外观较好等性状可应用于荔枝的特色育种和科研,应加大对该资源群体的保护、研究和利用。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刘艳  王明莹  
沈阳地区草坪建植模式单一,总体建坪质量较差,缺少混播参考模式的研究。设计了4个混播组合方案,采用"NTEP九分制"评分法,对草坪的颜色、盖度、质地、密度、均一性、越冬率、越夏率、抗热性和抗病性等指标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草地早熟禾(Merit)+高羊茅(Starllet)+多年生黑麦草(Rainbown),草地早熟禾(Merit)+高羊茅(Starllet)+多年生黑麦草(Winter Game),这2个混播组合比较适合在沈阳地区种植,二者的盖度、密度、均一性、越夏力、抗热性、抗病性均有较好的表现,综合评定分数分别为8.0和7.0;草地早熟禾(Nuglade)+多年生黑麦草(Winter Ga...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赵声春  尹梅  胡启贤  杨洪  罗先鹤  熊玲  石建兴  徐静  
2010年对昭通市昭阳区种植的云烟203、云烟99、云烟97、云烟87、红大、KRK26、NC102和PVH19的生育期、农艺性状、抗逆性、经济性状等进行综合比较研究,以K326作为对照品种。结果表明,PVH19农艺性状与K326相当,其他品种农艺性状均优于K326;NC102和PVH19的综合抗逆性较好;云烟系列和NC102品种经济性状显著优于K326,红大、KRK26和PVH19经济性状显著低于K326;云烟系列和NC102综合表现较优。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王欢  曾建雄  骆必刚  郭俊杰  王春胜  赵志刚  曾杰  
对广东省惠州市20个西南桦无性系5年生时的生长和形质性状进行测定和分析,应用简单选择指数法进行优良无性系筛选,旨在选出适宜粤东地区的优良无性系,为该地区西南桦推广应用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除树高和分枝外,各性状在无性系之间存在显著差异(P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杨礼茂  
硒在地壳中的克拉克值很低,分布极不均匀,硒不仅在工业、农业、化工、电子、食品等行业应用广泛,而且是人体所必需的微量元素。鄂西南地区是全球罕见的硒资源富集区。本文通过对该地区硒资源的分布及矿床地质特征的研究,提出了综合开发和合理利用硒资源的战略构想及建议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张黎  银路  
本文建立了一个综合科技实力的评价指标体系,尝试性地提出“基于因子分析方法的层次分析模型”,并用该方法对西南地区四省一市的综合科技实力进行评判,最后根据评价结果分析各省市的发展情况。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赵晓萌  李栋梁  熊海星  金西平  
论文采用西南地区(95°~110°E,25°~35°N)96个常规气象观测站1961年1月1日至2009年12月31日逐日气象要素资料,应用模糊信息分配方法对西南地区形成覆冰的主要气象要素配置进行研究。以连续覆冰日数为主,建立了该地区满足气象条件的覆冰综合评估指数。结果表明,当同时满足地面日最低气温在-10~1℃,相对湿度≥80%,日照时数≤2 h这3个条件时,最易发生电线覆冰现象。我国西南地区的云南、贵州、四川三省交界处以及云贵高原大部为电线覆冰最为严重的地方,且覆冰灾害有非常显著的年际及年代际变化规律。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梁一池  吴志庄  阮少宁  
Based on the investigation and analysis in 25-year-old Cinnamomum cassia Presl,the relative chief value was defined,both the criteria and method of multi-characters selection was put forward. In the meanwhile,plus tree was classified according to them. The selection results were analysed and dis...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夏春玉  张闯  
现代流通产业的发展演变过程是伴随着现代城市的产生与发展过程进行的,现代城市是现代流通产业的载体,而城市则因为流通产业的发展而发展、壮大。因而,流通问题与城市问题是密不可分的。目前城市流通问题的研究集中在商业地理学领域,而传统流通理论则游离于该领域之外,这种游离造成了该领域研究的一些问题。本文在比较全面地回顾和评述了国内外学者对城市流通问题研究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个综合性的研究框架,以期为城市流通问题的研究提供新的视角。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岩旺  罗德义  钟宇  向涌旗  谢雨洁  万仁平  
【目的】通过对11种青杨派杨树幼树的生长性状和生长节律调查比较,利用早期选择方法缩短乡土杨树的育种时间,同时为选择生长性状优良、生产力水平高的乡土杨树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11种青杨派杨树无性系幼树为材料,研究苗木苗高、地径和径容量的差异性及相关性,利用Logistic方程拟合树高、地径的生长曲线,并将11种杨树的生长性状进行聚类分析。【结果】1)树高和地径在11种青杨派杨树间存在较为明显的差异,树高上长果柄亚东杨和金沙杨较为突出,而地径和茎容量指数上滇杨较为突出。2)11种青杨派杨树的生长性状可分为3类,第1类为:滇杨、金沙杨、长果柄亚东杨、藏川杨、小叶杨、亚东杨6个种,表现为树高生长快,地径粗壮,生产力高;第2类为:长叶杨,其特征为树高和地径生长较缓慢,生产力低;第3类为:德钦杨、乡城杨、康定杨、西南杨4个种,表现为树高生长中等、地径生长快,树干粗壮,生产力中等;3)树高和地径生长表现为异速生长,树高生长提前地径生长半个月,总体符合“慢-快-慢”的生长节律。4)树高和茎容量指数均与速生期的起始、结束和速生点的时间以及速生期的长短具有显著的负相关性,地径的生长量与速生期的起始和结束时间呈显著的正相关,而并未与速生期的长短存在显著的相关性。【结论】11种青杨派杨树的生长性状及生长节律存在显著差异,其树高、地径和茎容量指数均可作为早期性状选择的依据;通过这些性状筛选出长果柄亚东杨、金沙杨和滇杨3个树种,这3个树种的树高和地径生长较快,生产力水平较高,可重点作为乡土杨树的开发利用或树种遗传改良对象。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李妙  王国印  辛树朋  万艳霞  张子花  赵红霞  朱继杰  王士杰  
分析了冀丰1056的产量构成因子、纤维品质主要指标、抗枯、黄萎病性能、抗棉铃虫性及其农艺性状表现,明确了该品种具有结铃性强、衣分高、高抗枯萎病、耐黄萎病、纤维品质主要指标综合配套、高产稳产的突出特点,为进一步生产应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王勇  段玉  任霄云  杜刚强  张艳萍  
对胡萝卜 2 0个亲本的小区产量等 11个性状 ,采用综合评分法及通径分析法进行分析。结果表明 ,参试的 4个母本不育系 ,4个父本自交系综合性状较好 ,分别为S8,S4 ,S2 ,S5和C94 3,C94 1,C972 ,C96 1。胡萝卜亲本选择选配时 ,应首先考虑单根重。其次考虑商品产量和收获时最大叶长 ,同时要兼顾抽苔率、黄心率、髓指数较低的材料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吴晓丽  包维楷  
为了探讨冬小麦(Triticum aestivum)主要部分农艺性状、生理性状、生物量分配和叶片养分性状等与产量间的关系,采用灰色关联分析(gray correlation analysis)对种植于大田自然降水条件下的42个冬小麦品种(系)的各性状与其产量关联度进行分析和评价。通过灰色关联度分析确定了各性状与产量的关联系数和关联度。各生理、生物量和农艺性状与产量的关联程度大小依次为:NA、NU、PU、KU、KA、PA、Chl、Gs、Pn、Tr、AB、UB、TB、Ci、SL、SN和TW。并将关联度大于0.700的性状对参试品种(系)进行了聚类分析,聚类结果可以较好的反映品种(系)的选育及适应地...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庞世龙   欧芷阳   申文辉   叶斯进   黄宝珍   凌福诚   陆国导  
【目的】探究岩溶植物叶性状在不同生活型水平上的差异以及系统发育保守性,有助于深入理解植物对异质性生境的适应机制,进而为岩溶植被的保护与恢复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桂西南岩溶区20种常见阔叶木本植物为对象,采用K值法检验了叶性状的系统发育信号,并运用系统发育独立比较(PIC)和标准化主轴估计(SMA)的方法分析了叶性状间的关联适应性。【结果】1)研究区植物群落10个叶性状均未表现出较强的系统发育保守性,系统发育结构与性状结构并不完全一致;2)叶面积(LA)与叶长(LL)、叶宽(LW)以及叶组织密度(LTD)与LL、叶体积(LV)间均呈异速生长关系,而LL与LW、LA与叶干质量(LDW)间均呈等速生长关系;其中,LTD与LL的生长关系在常绿植物组发生了改变,由异速生长关系转变为等速生长关系;其他性状组合间的生长关系并未因生活型的不同而引起差异,表明常绿植物倾向于限制LL以适应环境的变化;3)LA、LL和LW以及LTD与LL、LV在常绿和落叶植物组间的斜率均沿共同主轴方向显著漂移(P <0.05),表明常绿和落叶植物对环境的适应策略发生了位移,常绿植物倾向于选择小叶、组织密度大的资源保守型生长策略,而落叶植物则倾向于选择大叶、组织密度小的资源获取型生长策略。【结论】生态位分化在很大程度上是促进亚热带阔叶林群落物种共存和生物多样性维持的重要机制。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