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733)
- 2023(9686)
- 2022(8814)
- 2021(8369)
- 2020(7094)
- 2019(16597)
- 2018(16483)
- 2017(31613)
- 2016(17611)
- 2015(19744)
- 2014(19858)
- 2013(19612)
- 2012(17816)
- 2011(16022)
- 2010(15720)
- 2009(14270)
- 2008(13731)
- 2007(11859)
- 2006(10155)
- 2005(8554)
- 学科
- 济(65523)
- 经济(65455)
- 管理(47769)
- 业(45192)
- 企(38442)
- 企业(38442)
- 方法(33519)
- 数学(29127)
- 数学方法(28714)
- 学(18038)
- 农(16749)
- 中国(15380)
- 财(15304)
- 业经(14482)
- 地方(13796)
- 理论(11673)
- 和(11648)
- 农业(11344)
- 环境(11038)
- 技术(10714)
- 贸(10499)
- 贸易(10495)
- 务(10186)
- 易(10151)
- 财务(10125)
- 财务管理(10104)
- 制(9865)
- 企业财务(9556)
- 划(9465)
- 教育(9390)
- 机构
- 大学(247431)
- 学院(245017)
- 管理(99577)
- 济(87837)
- 理学(87111)
- 理学院(86132)
- 经济(85725)
- 管理学(84470)
- 管理学院(84062)
- 研究(83289)
- 科学(57922)
- 中国(57907)
- 京(53850)
- 农(45738)
- 业大(43932)
- 所(43572)
- 研究所(40640)
- 财(37914)
- 中心(36572)
- 农业(35769)
- 江(34485)
- 北京(34208)
- 范(32595)
- 师范(32247)
- 院(31458)
- 财经(31342)
- 经(28479)
- 州(28415)
- 技术(27686)
- 师范大学(26164)
- 基金
- 项目(180226)
- 科学(138607)
- 基金(127747)
- 研究(126162)
- 家(114255)
- 国家(113359)
- 科学基金(95255)
- 社会(75183)
- 省(71983)
- 社会科(71054)
- 社会科学(71031)
- 基金项目(69083)
- 自然(65545)
- 自然科(63957)
- 自然科学(63937)
- 自然科学基金(62740)
- 划(61032)
- 教育(57253)
- 资助(53475)
- 编号(51165)
- 成果(40588)
- 重点(40500)
- 部(38079)
- 发(37717)
- 创(36835)
- 课题(35606)
- 计划(35495)
- 科研(35480)
- 创新(34356)
- 科技(32540)
- 期刊
- 济(91511)
- 经济(91511)
- 研究(66385)
- 学报(47496)
- 科学(41791)
- 中国(41457)
- 农(39748)
- 大学(34568)
- 管理(33928)
- 学学(32736)
- 农业(28024)
- 教育(26983)
- 财(26909)
- 技术(21095)
- 业经(16104)
- 林业(16035)
- 融(14779)
- 金融(14779)
- 业(14700)
- 科技(14656)
- 图书(14128)
- 财经(13810)
- 经济研究(13602)
- 业大(13012)
- 理论(12265)
- 版(12152)
- 问题(12038)
- 技术经济(11933)
- 资源(11876)
- 实践(11595)
共检索到33891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卢立华 蔡道雄 何日明 郭文福
对桂西南多个树种、多种经营模式人工林的生长量、林下土壤及植被的调查研究和经济效益分析表明:米老排、红椎、西南桦等速生阔叶树种的生长量优于针叶树种,其中,胸径、树高年平均生长量以米老排为最高,分别达1.67 cm、1.29 m,分别比马尾松增长60.6%、61.2%,比杉木增长70.4%、57.3%;林分的年平均蓄积生长量则以西南桦为最高,达20.44 m3.hm-2.a-1,比杉木高了近2倍。阔叶林的经济效益明显优于针叶林,混交林的效益优于针叶纯林,树种之间效益比较达显著或极显著差异,其中以西南桦的效益最好,年平均产值达21 459.7元.hm-2,比杉木高10倍多。对土壤理化性质的研究表明:...
关键词:
桂西南 树种选择 人工林 评价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曾冀 雷渊才 贾宏炎 蔡道雄 唐继新
[目的]研究不同强度采伐下马尾松的生长动态,筛选适宜的采伐强度,为马尾松人工林近自然经营提供技术支撑。[方法]2007年10月在14年生马尾松人工林(保存密度1 100株·hm(-2))内进行采伐试验,设置4个采伐强度,即保留密度分别为225、300、375、450株·hm(-2),以不采伐为对照;其后,自2008年开始连续8 a,每2 a测定1次马尾松的胸径、树高、枝下高和冠面积等生长指标,并计算单株材积和林分蓄积量,应用方差分析和Duncan多重比较分析生长指标对不同采伐强度的动态响应。[结果]表明:
关键词:
马尾松 强度采伐 密度效应 生长动态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吕建雄 殷亚方 赵有科 姜笑梅
该研究选择生长在我国南方地区的尾巨桉、尾叶桉、大花序桉、粗皮桉和园角桉等5种桉树人工林树种,对不同树种活立木和伐倒木的生长应变水平进行了比较全面的评估.研究结果表明:①不同树种间,由圆周4个方向测量的活立木生长应变平均值差异显著;而活立木同一高度的不同方向,生长应变差异不显著.②大花序桉在5种树种中具有最低的生长应变水平;而尾叶桉生长应变水平最高.③各树种活立木和伐倒木之间生长应变水平差异不显著.④各树种不同高度间生长应变无显著差异.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郑路 蔡道雄 卢立华 明安刚 于浩龙 李忠国
通过收获法和建立的单木相对生长方程研究了南亚热带5种树种人工林乔、灌、草不同组分的生物量及其分配。结果表明:在立地条件相似,林龄和经营管理措施相同的情况下,不同树种人工林生物量有较大差异,表现为米老排林(404.95 t·hm-2)>火力楠林(376.61 t·hm-2)>马尾松林(239.94 t·hm-2)>红椎林(231.01 t·hm-2)>铁力木林(181.06 t·hm-2)。林分生物量空间分布格局以乔木层为主,占总生物量的87.71%97.86%;其次为地表凋落物层,占1.96%10.90%;灌木层和草本层最低,仅占0.02%1.09%。林分乔木层各器官的生物量分配格局总体呈树干...
关键词:
南亚热带 人工林 生物量 空间分布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何斌 卢万鹏 唐光卫 吴显军 廖倩苑 李远航 舒凡 刘俊
采用时空互换法,于广西南丹县山口林场选取不同林龄(9、14、20 a)的秃杉人工林作为研究对象,对其土壤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和生物化学性质(土壤酶活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林分年龄土壤性质存在一定的差异,8、14、20 a秃杉人工林表层土壤(0 20 cm)土壤密度分别为0.978、0.914、0.890 g·cm-3,总孔隙度分别为63.10%、65.53%、66.40%,土壤最大持水量分别为64.55%、71.70%、74.58%。随着林龄的增长,土壤各化学和生物化学指标的变化不尽相同,但林分年龄到20年生时,多数土壤养分和酶活性指标都有所升高,土壤肥力状况得到提高。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丁新景 敬如岩 黄雅丽 陈博杰 马风云
【目的】研究黄河三角洲4个不同树种人工林根际土壤细菌群落结构及多样性,揭示人工林改善土壤生产力的微生物学机制,为人工林的栽培和管理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应用高通量测序技术,比较臭椿、榆树、绒毛白蜡和刺槐4种人工林根际土壤细菌群落结构及多样性,并结合根际土壤理化性质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1)臭椿、榆树、白蜡和刺槐人工林根际土壤细菌分别有27、26、28和28门,酸杆菌门、变形菌门和放线菌门3门细菌在4种人工林根际土壤中相对丰度大于10%,是根际土壤中的优势群落;硝化螺旋菌门、绿弯菌门、浮游菌门、芽单胞菌门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郑路 蔡道雄 卢立华 明安刚 李朝英
研究比较了我国南亚热带5个树种人工林生态系统的碳储量及分配格局,结果表明:在相似的生境条件下、林龄和经营管理措施相同,不同树种人工林生态系统碳储量表现出较大差异,其中以火力楠林具有最大的储碳能力,其碳储量为359.43 t/hm2,其次是米老排林,为319.80 t/hm2,红椎林、马尾松林和铁力木林碳储量差异不大,分别为225.87 t/hm2、222.43 t/hm2和207.81 t/hm2。乔木层与土壤层是森林生态系统碳储量的主体,占生态系统碳储量总量的95%以上。不同树种林分乔木层碳储量以米老排林最高,为188.09 t/hm2,其次是火力楠林,为176.44 t/hm2,再其次是红...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覃鑫浩 梁艳 陈超凡 覃林
[目的 ]探讨我国南亚热带地区不同树种人工林对土壤细菌群落多样性的影响,为该地区实施人工林生态系统适应性经营策略的树种选择提供土壤微生物生态学方面的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PCR-DGGE技术,比较分析位于广西凭祥市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热带林业实验中心的4个乡土树种(马尾松、红锥、米老排和火力楠)人工林和外来树种尾巨桉人工林土壤(0~20 cm)细菌群落的丰富度、多样性和均匀度,并探讨了土壤细菌群落多样性与土壤理化性质因子之间的相互关系。[结果 ]5种不同树种人工林土壤细菌群落多样性之间无显著差异(p> 0.05),其土壤细菌群落多样性与土壤全氮和全磷呈显著正相关(p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张日施 黄振格 何斌 谢敏洋 周刚 韦明宝
【目的】研究秃杉人工林生长过程中生物量和生产力的积累过程及其变化规律,为秃杉人工林尤其是大径级用材林经营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广西南丹县秃杉人工林为研究对象,采用样地调查与生物量实测方法,研究了不同年龄阶段(9、17、25、37年生)秃杉人工林生物量、生产力及其分配特征。【结果】(1)乔木层生物量随林龄增加而增大,9、17、25、37年生的秃杉人工林生物量分别为76.77、157.06、200.82、304.88 t/hm~2,其中经济生物量(干材)分别为35.84、90.10、126.16、212.71 t/hm~2,树枝生物量分别为16.35、28.68、30.60、30.01 t/hm~2,树根生物量分别为11.26、21.22、24.16、39.92t/hm~2,树叶生物量分别为9.95、10.32、11.72、9.88 t/hm~2,干皮生物量分别为3.38、6.74、8.17、12.36 t/hm~2。(2)林下植被生物量依次为1.54、3.38、5.15、5.80 t/hm~2,其中灌木层生物量分别占59.09%、69.53%、73.26%、73.45%,草本层占40.91%、30.47%、26.74%、26.55%。凋落物层生物量依次为2.23、4.73、7.04、10.67 t/hm~2,随林龄增加而显著增大。(3)各年龄阶段秃杉人工林乔木层净生产力依次为8.53、9.24、8.03、8.24 t/(hm~2·a),其中干材净生产力组成比例(46.66%~69.78%)随林龄增加而增大,树叶和树枝的组成比例(3.28%~4.46%和9.83%~21.34%)则呈现相反的变化趋势。【结论】(1)秃杉人工林乔木层生物量随林龄增加而逐渐积累,其中干材所占比例随林龄增加而增大,树叶、树枝和干皮生物量所占比例随林龄增加而下降,树根生物量所占比例波动较小。(2)与杉木和马尾松人工林相比,秃杉人工林具有速生期长和衰退晚的优点,生物生产力较高。研究结果为桂西北人工林可持续经营和发展提供了依据。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孙长忠 沈国舫 李吉跃 贾黎明
在对我国桉树、落叶松及樟子松主要栽培区进行实地调查的基础上 ,利用有关地区森林资源二类调查及样地测定资料 ,以气候生产力为指标 ,比较评价了广东和海南桉树人工林、广西桉树人工丰产林和黑龙江省国有林区落叶松、樟子松人工林现实生产力。结果表明 ,广东粤西、海南省桉树人工林现实生产力分别是当地气候生产力的 2 2 .81%和 4 1.0 8% ;广西速丰林平均达73.78%。落叶松、樟子松分别达当地气候生产力的 2 5 .70 %~ 4 1.6 8%和 2 8.4 5 %~ 5 1.5 5 %。以典型局、场或丰产林项目为基础 ,对各研究树种人工林生产潜力进行了系统分析 ,提出在现有技术与经济条件下 ...
关键词:
桉树 落叶松 樟子松 生产力 人工林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孙长忠 沈国舫
以重点调查与全面搜集已有研究成果相结合的方式 ,对杉木、马尾松人工林生产力现状与潜力 ,分别不同所有制、不同经营水平 ,进行了全面的调查研究。结果表明 ,集体杉木人工林现实生产力多为气候生产力的 11%~ 18% ,国有林多为 2 0 %~ 4 0 % ;若达正常经营状态 ,集体、国有杉木人工林其生产力可在现有水平上分别再提高 70 %以上和 4 0 %。集约经营条件下 ,杉木可达气候生产力的 50 % ,马尾松可达 80 %左右。良种、良法条件下 ,国有林生产力可在现有基础上再提高 80 %以上。相同条件下 ,马尾松同杉木相比 ,生物生产力高 2 0 %以上
关键词:
人工林 生产力 杉木 马尾松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鲍甫成 江泽慧 姜笑梅 陆熙娴 骆秀琴
本文对中国10种人工林和4种天然林的幼龄材与成熟材及4个树种的人工林木材与天然林木材的构造特征、化学性质、物理性质、力学性质的33项材性指标差异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在幼龄材与成熟材之间,在统计上表现出差异显著性的为幼龄材比成熟材生长轮宽,管胞列数多,管胞短,直径小,微纤丝角大,密度小,径向干缩小,差异干缩大,流体扩散性高,抗弯强度、抗弯弹性模量、顺纹抗压强度、径面顺纹抗剪强度、径面抗劈力和冲击韧性低等15项,即46%的测试项目差异显著;表明在木材加工和用作结构材时应将幼龄材和成熟材视作两个性质不同的总体来考虑,在培育结构材时应研究如何缩短幼年期或改善幼年期材性。在人工林与天然林木材之间,...
[期刊] 林业经济问题
[作者]
陈书林 温作民
在野外实地调查的基础上,利用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地统计学方法及生态经济学价值量评估方法估算了广西斯道拉恩索公司两个原料林基地桉树人工林不同树种有机碳储量及其价值。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3种树种单位面积土壤有机碳储量平均值由大到小排列为:桉树(36.38 t/hm~2)>马尾松(35.02 t/hm~2)>杉木(33.37 t/hm~2),结果与其他学者利用样地调查方法估算的结果相一致;研究区森林土壤有机碳总储量为7.03×10~5t,总固碳价值为842.61亿元;3种树种单位面积价值量由大到小排列为:桉树(436.52万元/hm~2)>马尾松(420.28万元/hm~2)>杉木(400.47万元/hm~2)。
[期刊] 林业经济问题
[作者]
陈书林 温作民
在野外实地调查的基础上,利用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地统计学方法及生态经济学价值量评估方法估算了广西斯道拉恩索公司两个原料林基地桉树人工林不同树种有机碳储量及其价值。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3种树种单位面积土壤有机碳储量平均值由大到小排列为:桉树(36.38 t/hm2)>马尾松(35.02 t/hm2)>杉木(33.37 t/hm2),结果与其他学者利用样地调查方法估算的结果相一致;研究区森林土壤有机碳总储量为7.03×105t,总固碳价值为842.61亿元;3种树种单位面积价值量由大到小排列为:桉树(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郭耆 赵厚本 周光益 隆卫革 甘谷列 吴尚勇 蒙敏燕 陈金兰
[目的]对比南亚热带4个树种间生物量及其分配格局的差异,为评估人工林生产能力和碳汇潜力提供基础数据,为区域人工林提质增效改造和建设高效碳汇林的树种选择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通过标准地调查和生物量实测结合的方法,研究了广西柳州市在马尾松采伐迹地上同期营造的33年生木荷、米老排、蓝果树和杉木人工林的生物量及其分配格局。[结果]在立地条件、经营措施和林龄相同的条件下,不同树种人工林乔木层和林分生物量存在显著差异,林分生物量排序为木荷林(376.37 t·hm~(-2))>米老排林(284.51 t·hm~(-2))>杉木林(200.02 t·hm~(-2))>蓝果树林(175.56 t·hm~(-2))。乔木层生物量占林分总生物量的93.0%~98.3%,处于绝对优势地位;灌木层和草本层生物量占比较低(平均0.9%)且空间分布不均匀,不同林分间差异不显著;枯落物层生物量占比(平均2.3%)高于灌木层和草本层,木荷林枯落物现存量显著高于其他3种林分。乔木层生物量在各器官的分配格局均为树干所占比例最大,根或枝次之,叶最低,灌木和草本层生物量分配格局在不同林分间差异较大。[结论]在南亚热带人工林经营和林分改造中,选择速生阔叶树种造林可获得比针叶林更高的林分生产力和碳汇效益,在人工林经营中建议采取适当调控措施增加林下植被以增加系统稳定性和可持续发展潜力。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