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343)
2023(7838)
2022(6793)
2021(6203)
2020(5457)
2019(12363)
2018(11997)
2017(23383)
2016(12859)
2015(14339)
2014(14409)
2013(14355)
2012(13511)
2011(12320)
2010(12461)
2009(11819)
2008(11879)
2007(11001)
2006(9362)
2005(8304)
作者
(38701)
(32761)
(32599)
(31345)
(20549)
(15884)
(14833)
(12766)
(12003)
(11641)
(11094)
(11003)
(10432)
(10364)
(10315)
(10233)
(10121)
(9566)
(9513)
(9486)
(8194)
(7916)
(7901)
(7610)
(7317)
(7295)
(7285)
(7131)
(6652)
(6513)
学科
(57412)
经济(57365)
管理(32947)
(31521)
方法(28559)
数学(24670)
数学方法(24461)
(24108)
企业(24108)
(16019)
(13318)
中国(13135)
(12812)
业经(11313)
地方(11286)
(11037)
贸易(11037)
农业(10925)
(10689)
(8948)
理论(8760)
环境(8363)
(8042)
财务(8028)
财务管理(8004)
(7924)
(7855)
银行(7831)
(7803)
金融(7801)
机构
学院(191914)
大学(190452)
(78202)
经济(76560)
管理(71598)
研究(65056)
理学(61663)
理学院(60929)
管理学(59835)
管理学院(59465)
中国(47858)
科学(42065)
(40351)
(35295)
(34893)
(33701)
研究所(30955)
业大(30629)
中心(29979)
(28870)
财经(28767)
农业(27283)
(26890)
师范(26636)
(26059)
北京(25752)
经济学(24653)
(23797)
(22819)
经济学院(22636)
基金
项目(128330)
科学(99847)
基金(92295)
研究(91522)
(81567)
国家(80914)
科学基金(67999)
社会(57686)
社会科(54681)
社会科学(54661)
(51077)
基金项目(49783)
自然(44406)
自然科(43289)
自然科学(43274)
(42712)
自然科学基金(42518)
教育(41991)
资助(38583)
编号(36788)
重点(29261)
成果(28652)
(28578)
(27991)
(25822)
课题(25480)
科研(25330)
创新(24181)
计划(23823)
大学(23766)
期刊
(85158)
经济(85158)
研究(52097)
学报(32528)
(30918)
中国(30651)
科学(29845)
(26766)
大学(24161)
学学(23044)
管理(22038)
农业(20770)
教育(16958)
业经(15743)
(15131)
金融(15131)
技术(15022)
经济研究(14043)
财经(13780)
问题(12146)
(11887)
(11167)
商业(9758)
林业(9757)
(9738)
(9656)
技术经济(9533)
(9407)
统计(9200)
资源(9133)
共检索到27225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旅游科学  [作者] 唐文跃  
书法景观是具有中国特色的特殊文化景观和文化符号,广泛应用于旅游景区而成为旅游景观的一种重要类型。本文以桂林旅游景区的书法景观为案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书法景观作为旅游景区的重要人文景观,旅游者总体上对其具有较高的认知和鉴赏兴趣;书法景观对旅游者产生了一定程度的符号效应,具体表现在书法鉴赏、文化象征、审美引导3个方面,对应于外在行为、文化环境知觉、景观审美活动3个层次的行为效应。书法景观的符号效应在书法鉴赏方面存在显著差异,而在文化象征和审美引导方面无显著差异。书法景观符号效应研究对于揭示人们的地方感和环境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康秀琴  李海防  
以桂林市"两江四湖"公园为研究对象,选取其中36个植物景观单元,运用层次分析法(AHP)构建植物景观评价模型,对园林植物景观从定性和定量的角度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1)准则层权重值由高到底的排序为生态美(0.637 0)、景观美(0.258 3)、游憩空间美(0.104 7)。(2)指标层中植物物种多样性(0.4135)、植物与生境的和谐性(0.177 7)、植物与整体环境的和谐性(0.129 0)、以及植物观赏时序多样性(0.074 5)位列权重值的前4位。(3)桂湖、榕湖、杉湖、桃花江(市区段)、漓江(市区段)、木龙湖6个单元景区综合评分值均在7.2~8.3分之间。这表明桂林市"两江四...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蒋长春  张捷  万基财  
书法是中国传统文化的象征,集文学、历史和绘画为一体。书法景观是风景区常见的旅游吸引物。以武夷山景区为例,基于游客书法偏好、书法欣赏水平、书法景观游览功能、书法景观感知、游客审美体验、游客景区地方感与满意度7个变量,构建地方感结构模型,采用SPSS和AMOS软件,探讨书法景观在游客地方感知中的作用。研究结果表明:(1)游客书法偏好及欣赏水平、书法景观游览功能和书法景观感知存在正相关;(2)游客书法偏好、书法欣赏水平及其对书法景观感知对审美体验具有显著影响性,但书法景观游览功能与审美体验不相关;(3)审美体验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黄成昆   张行发   徐虹  
城镇化的快速发展,让传统村落文化景观面临凋敝危机。旅游引发的景观符号生产与消费,为新时期传统村落文化景观的保护与活化利用提供了新思路。基于行动者网络理论,以江西婺源县篁岭村为例,探究“晒秋”农俗文化景观符号化运作下的旅游地方营造过程与机制。结果表明:(1)在篁岭村旅游地方营造中,篁岭文旅公司始终扮演着关键行动者的角色,围绕“晒秋”景观的符号化运作,通过利益赋予、征召与动员推动着更多异质行动者加入行动者网络。(2)篁岭村的旅游地方营造经历了“晒秋”核心景观符号塑造与“晒秋”泛化景观符号融入两个阶段。在阶段演化过程中,行动者网络的强制通行点(OPP)由“发展乡村旅游,振兴篁岭”转变为“提升旅游项目品质,打造乡村旅游综合体”。(3)关键行动者的能动性发挥、非人类行动者的属性挖掘与重要异质行动者的介入是在农俗文化景观符号化运作下,驱动篁岭村旅游地方营造的内在机制。研究结果从景观符号化运作的视角拓展了地方营造的理论内涵,为新时期传统村落文化景观的保护与更新提供了实践启示。
[期刊] 旅游科学  [作者] 桂榕  吕宛青  
以旅游空间生产为主要特点的模拟的民族文化主题公园和人造景观是后现代旅游的一种典型代表。本文以云南"彝人古镇"为例,从空间生产角度对民族文化旅游所体现的后现代性特征及其社会效应进行探讨,认为"符号表征"与"主客同位景观"分别是民族文化旅游空间客体生产与主体生产的标志性特征。民族文化主题公园成就了存在主义原真性旅游体验,在少数民族文化遗产旅游利用与保护方面具有积极意义。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陈辉  张河清  
灌阳具有丰富的自然和人文旅游资源。由于经济原因灌阳大部分旅游资源没有得到很好的开发。针对发展灌阳的优势、劣势、机遇和挑战,提出对灌阳进行全面科学系统的旅游资源考察,合理开发灌阳旅游资源,分时期分阶段地进行景点开发,加大对外宣传力度,在政府主导下引导多方投资,解决景区交通瓶颈,实施区域旅游协作的发展战略以及及时培养旅游人才等旅游开发措施。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高元衡  王艳  
根据旅游景区空间结构演化模式,采用聚集分形方法对桂林市旅游景区在1973年、1997年和2007年的空间结构分组团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桂林市市区组团和阳朔组团旅游景区空间结构的演化符合聚集分形模式,其中,市区组团景区空间结构演化为从点状发展模式到聚集分形发展模式,阳朔组团景区空间结构演化为从面状发展模式到聚集分形发展模式。而兴安组团旅游景区空间结构演化不符合聚集分形发展模式,表现出多中心共同发展特征。研究对桂林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确定的空间格局进行了分析,指出桂林旅游发展格局现状和规划目标的差异。研究同时
[期刊] 旅游科学  [作者] 彭丹  
人的符号学特征可以从地位、身份、角色和行为这4个方面进行剖析,而这4个概念在社会结构分析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深入分析了"旅游人"(旅游者、旅游目的地居民和旅游从业者)的这些象征符号的意义,包括地位符号的自致性、临时性、炫耀性;身份符号的表征性和许可性;角色符号的表演性和多重性;行为符号的表意性和交际性。本文认为,旅游中三类人之间的互动关系实质上就是符号的互动,其研究价值在于加深理解旅游中各类人的本质特征以及旅游消费所蕴藏的丰富的象征意义。
[期刊] 旅游科学  [作者] 谢彦君  鲍燕敏  
本文通过对旅游网站的网页信息进行符号性分析,概括了旅游网站上的符号传播模式、内容、类型和功能。本文认为,旅游网站的符号是影响旅游需求产生和实现的重要因素。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朱竑  贾莲莲  
城市化原本是农村人口向城镇转移的过程和国家经济发展的非农化过程。但随着近年来中国旅游发展中城市自身旅游功能的日趋完善,越来越多的旅游活动发生,甚至集中在城市,旅游的城市“化”倾向成为一种趋势。在对旅游城市化概念进行全面解析的基础上,指出旅游城市化除了是一种现象外,还是一种旅游活动向城市集聚发展的动态过程。而城市“旅游化”则是城市为了满足日益发展的旅游需求,在城市规划建设过程中所进行的在功能、设施、标示等方面的主动迎合过程。旅游城市化和城市旅游化是一种互相促进、相互制约的关系。旅游城市化的进一步发展要求城市进行相应的“旅游化”建设,而城市的旅游化建设则可以更有效地促进旅游城市化的进程。最后以桂林案例进行了实证研究。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郑永贤  张智光  
剖析森林旅游景区生物资源等要素的生态安全状态及其相应的景观感知,以及它们之间的传递关系,建立森林旅游景区生态安全与景观感知安全传递关系模型。通过对景区生态安全各要素的分析发现,在景区开发、游客干扰等人类活动的干扰下,我国一些森林旅游景区水体、土壤、空气、声音环境受到严重污染,动植物生长生存条件发生退化,并对游客的景观感知产生了显著的负面影响。对景区生态安全与景观感知安全的传递性分析表明,景观感知安全是人类活动对自然资源的影响转移到自身的一种反映,它对景区生态安全状态有一定的预知作用。在此基础上,结合景区生态安全与景观感知安全之间的传递关系,和对景区生态安全构念的分析,建立了包括生物生存环境安全...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李云梅  
对浙江仙居风景区的景观特征指标进行了计算和分析 ,对景观多样性及其与景区的旅游价值的关系进行了初步探讨 ,讨论了风景区景观多样性、格局 ,并作了旅游价值的分析。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黄洁  程萍  岳永兵  
2013年6月,经国土资源部批复,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开始旅游产业用地改革试点,探索旅游产业用地规划管控、分类管理、农民利用集体土地参与旅游开发并分享收益、旅游产业转型升级等方面的制度改革。改革的进展桂林市是世界著名的旅游城市。2014年,桂林市制定实施了《桂林旅游产业用地改革试点若干政策(试行)的通知》(简称"31条")及其他配套政策,并围绕规划管控、分类管理、农民参与旅游开发、节约集约用地等改革的主要任务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王丹平   谢彦君  
网红地打卡已逐渐成为当下较为普遍的旅游实践。为进一步认识这一现象,文章以迪士尼IP形象玲娜贝儿为分析对象,考察了传播互动实践中网红景观符号的建构过程。研究表明:网红景观符号在主体交互与场域交互的动态加能中生成。它包括个体体验与集体阐释、现场-表征符号-社交平台、生产与消费间持续性地交互、转化与复归,整体构成一个开放、互构、持续的符号生产系统。文章进一步探索了这一系统得以持续性运作的动力机制及主体性的问题,主要表现为在各类关联性的驱动下,主体生发的各类行动都通过消费增值的方式被整合进入整体的系统,推动网红景观符号持续性的再生产。文章分析了网红景观符号的生产及其运作的动力机制,对网红景观符号生成、传播与消费相关现象的认识具有一定启发。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