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482)
2023(9436)
2022(8595)
2021(8182)
2020(6809)
2019(16016)
2018(16044)
2017(31000)
2016(17105)
2015(19254)
2014(19286)
2013(19131)
2012(17525)
2011(15750)
2010(15427)
2009(14082)
2008(13381)
2007(11453)
2006(9826)
2005(8375)
作者
(50521)
(42007)
(41723)
(39581)
(26909)
(20444)
(18793)
(16617)
(16039)
(15124)
(14529)
(14090)
(13215)
(13203)
(12883)
(12883)
(12751)
(12531)
(12058)
(11909)
(10582)
(10259)
(10196)
(9458)
(9425)
(9375)
(9289)
(9183)
(8450)
(8417)
学科
(66483)
经济(66413)
管理(46513)
(44583)
(36670)
企业(36670)
方法(32320)
数学(28103)
数学方法(27779)
(17965)
(16053)
中国(15757)
地方(15744)
(15375)
业经(14231)
农业(12336)
(11336)
贸易(11331)
(11086)
理论(11079)
(10945)
环境(10842)
技术(10346)
(10192)
(9886)
财务(9829)
财务管理(9814)
企业财务(9310)
(9157)
教育(9061)
机构
大学(241084)
学院(239228)
管理(96825)
(89128)
经济(87106)
理学(85030)
理学院(84003)
管理学(82422)
管理学院(82006)
研究(81339)
中国(57441)
科学(54503)
(52298)
(42885)
(42045)
业大(40229)
研究所(39018)
(38432)
中心(36112)
农业(34122)
(33271)
北京(32726)
(32375)
师范(32079)
财经(31739)
(29319)
(28891)
(27691)
师范大学(26125)
技术(25549)
基金
项目(173794)
科学(135236)
基金(125383)
研究(123649)
(111107)
国家(110236)
科学基金(93416)
社会(74967)
社会科(70880)
社会科学(70860)
基金项目(68007)
(67841)
自然(63636)
自然科(62117)
自然科学(62105)
自然科学基金(60965)
(58122)
教育(56088)
资助(51534)
编号(50941)
成果(40385)
重点(39061)
(37555)
(36913)
(35749)
课题(34458)
科研(33627)
创新(33326)
计划(32921)
大学(31604)
期刊
(93784)
经济(93784)
研究(67002)
学报(43361)
中国(40740)
(38999)
科学(38734)
管理(33474)
大学(31545)
学学(29823)
农业(28132)
(27100)
教育(25607)
技术(19654)
(16262)
金融(16262)
业经(15440)
财经(14411)
经济研究(14343)
(14185)
图书(13938)
科技(12643)
资源(12641)
问题(12306)
理论(12243)
(12098)
业大(12033)
(11613)
实践(11533)
(11533)
共检索到332665条记录
相关度优先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郑思文  朱彦光  严磊  陈晓冰  徐勤学  甘磊  
【目的】研究不同耕作条件下水稻田土壤收缩变化,为防治土壤收缩产生裂隙以及水稻安全生长提供理论依据及指导。【方法】以水稻田为研究对象,在轮作与非轮作条件下,利用van-Genuchten修改方程得到的土壤收缩曲线模型对不同土壤含水量条件下的水稻田原状土壤进行土壤线性伸展系数变化和土壤收缩曲线拟合的研究。【结果】土壤收缩特征曲线拟合值和原状土壤样品实测值拟合度高(R2>0.97);在轮作条件下,土壤黏粒含量大于非轮作,而土壤孔隙度却与之相反;轮作与非轮作条件下,土壤线性伸展系数都随土层深度的增加而减小,08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卜容燕  任涛  鲁剑巍  李小坤  丛日环  李云春  汪洋  鲁君明  
【目的】采用田间裂区试验研究不同磷肥用量对水稻-油菜轮作体系中作物产量、磷素吸收量以及磷肥当季利用率和残留利用率的影响,评估水稻季不同磷肥用量对油菜的后效大小,探讨周年轮作内磷肥的分配,为水稻-油菜周年轮作体系下油菜季磷肥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水稻-油菜周年轮作田间试验,前季水稻包含4个不同的磷肥水平,分别为P0(0 kg P2O5·hm-2)、P30(30 kg P2O5·hm-2)、P60(60 kg P2O5·hm-2)和P90(90 kg P2O5·hm-2),后季油菜在水稻季试验基础上采用裂区试验,每个小区裂区为施磷(60 kg P2O5·hm-2)和不施磷(0 kg P2O...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卜容燕  任涛  鲁剑巍  李小坤  李云春  汪洋  鲁君明  
【目的】从周年轮作的角度分析了氮肥施用对水稻-油菜轮作体系中作物产量、氮素吸收量、肥料利用率的影响以及水稻季施用氮肥在油菜季的后效特点,比较和明确不同施肥处理下水稻-油菜轮作体系经济效益的差异。【方法】2010—2011年在湖北省洪湖市布置前茬水稻不同氮肥用量以及后茬油菜裂区施氮和不施氮两个副区的田间试验,研究了不同施氮条件下水稻和油菜的产量、氮素吸收量和氮肥利用率。根据试验结果分析稻油轮作系统氮肥后效及经济效应。【结果】由于氮肥用量和分配的不同,作物产量、氮肥利用率和经济效应表现出明显地差异,水稻季施氮165 kgN.hm-2产量最高,氮肥利用率最大;水稻季施用的氮肥具有明显的后效,显著增加...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王梦姣  邓百万  彭浩  
【目的】研究陕西南部水稻-油菜轮作制种植方式下,不同品系水稻在其不同生长时期根际土壤元素含量的变化趋势。【方法】本文利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的实验方法,对该地区3个采样点(安康、城固、宁强)2个水稻品种在水稻3个重要生长时期(五叶期、分蘖期、孕穗期)根际土壤的P、K、Ca、Mg、Na、Fe 6种营养元素及Mn、Zn、Cr、Cu 4种重金属元素的含量变化进行了研究和对比。【结果】这10种元素含量范围分别是41.62189.2,10 301.232 141.2,198.76517.3,6101.330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晏娟  尹斌  张绍林  沈其荣  朱兆良  
以太湖地区的常熟市为试验区,选择不同土壤类型的农田,设置不同氮肥水平田间小区试验与微区试验,对稻麦轮作下作物产量的氮肥效应及田间适宜施氮量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无论是水稻,还是小麦,随施氮量增加,作物氮肥农学利用效率均下降。2年多点田间试验结果显示,该地区水稻的区域平均适宜施氮量为(176±24.2)kg.hm-2,小麦为(228±27.1)kg.hm-2。研究结果还表明,在该地区大义黄泥土上,水稻(品种4007)兼顾生产、生态和经济效益比较合理的施氮量为171~204 kg.hm-2。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任嘉欣  刘京  陈轩敬  张跃强  张勇  王洁  石孝均  
【目的】通过总结分析长期施肥处理下紫色土稻麦轮作土壤有效磷的变化特征,以及土壤磷素变化对作物产量的影响,为紫色土稻麦轮作磷素管理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依托国家肥力监测网紫色土肥力监测试验站27年的稻麦轮作定位试验,选取10种不同施肥处理:CK处理(只种作物不施肥);N、NP、NK、PK、NPK为不同氮(N)、磷(P)、钾(K)化肥配施处理;M、NPKS、NPKM、1.5NPK+M为有机肥(M)、秸秆还田(S)及其与化肥配施处理。试验数据涵盖1991—2018年,测定不同施肥处理下土壤有效磷含量和作物产量,计算100 kg籽粒磷素吸收量和磷肥利用率,分析土壤磷素变化对累积磷盈亏的响应,采用不同模型计算土壤磷素农学阈值。【结果】长期施用磷肥能够显著提高土壤有效磷含量,各施磷处理有效磷年均增量为0.80—2.32 mg·kg~(-1);而不施磷处理CK、N、NK和单施有机肥处理M的土壤有效磷含量则逐年下降至平稳状态。不施磷处理土壤磷素一直处于亏缺状态,施磷各处理27年后土壤累积磷盈余量为244.8—698.2 kg P·hm~(-2),其中1.5NPK+M处理累积磷盈余量最高;施磷处理土壤累积盈余量与土壤Olsen-P增量呈显著线性相关,土壤每盈余磷100 kg·hm~(-2),土壤有效磷含量提高4.27—6.5 mg·kg~(-1)。磷肥施用能显著提升稻麦轮作系统作物产量和吸磷量,100 kg水稻籽粒需磷量为0.17—0.41 kg,100 kg小麦籽粒需磷量为0.25—0.57 kg;试验各处理的磷肥利用率为10.3%—39.7%;4种模型(线性-平台模型、双直线模型、BoxLucas模型和米切里西模型)均能较好地拟合作物产量与紫色土有效磷含量的响应关系,其中双直线模型的拟合度最好,其计算的水稻和小麦的土壤有效磷农学阈值分别为13.28和9.93 mg·kg~(-1)。【结论】在紫色土水稻-小麦轮作体系中,合理施用磷肥能显著提高作物吸磷量、产量以及土壤有效磷含量。推荐双直线模型用于计算紫色土稻麦轮作体系下土壤有效磷的农学阈值,生产上应根据土壤有效磷含量及其农学阈值调整磷肥施用量。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彭志芸  丁峰  谌洁  向开宏  马鹏  郭长春  马均  
以宜香优2115为材料,采用二因素裂区设计:主区设小麦或油菜秸秆全量翻埋还田(M_1)和秸秆不还田对照(M_0);副区设4个氮肥管理,不施氮(N_0),基肥、分蘖肥、促花肥、保花肥氮肥施用比例为10∶0∶0∶0(N_1),基肥、分蘖肥、促花肥、保花肥氮肥施用比例为3∶3∶2∶2(N_2),基肥、分蘖肥、促花肥、保花肥氮肥施用比例为2∶2∶3∶3(N_3),研究秸秆还田和氮肥管理对直播稻的光合特性、干物质积累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麦–稻或油–稻轮作下,氮肥管理对直播稻主要生育时期的干物质积累、光合特性及产量均存在显著或极显著的调控效应,秸秆还田显著影响水稻拔节期、齐穗期的叶面积指数(LAI)及群体干物质积累,同时油–稻轮作下其调控效应高于麦–稻轮作模式。秸秆不还田时,配合N_3施肥方式,可有效提高直播稻结实期剑叶净光合速率、SPAD值和叶面积指数,延缓叶片衰老,且在拔节期至成熟期间保持较高的群体生长率,干物质积累优势明显;秸秆还田下,配以基肥、分蘖肥、促花肥、保花肥氮肥施用比例为3∶3∶2∶2的管理模式,麦茬或油茬直播稻群体构建合理,结实期剑叶光合能力强,有效穗、每穗粒数较多,表现高产,产量最高可达10 090、10 693 kg/hm~2。综合分析,麦–稻或油–稻轮作下秸秆还田,配合基肥、分蘖肥、促花肥、保花肥氮肥施用比例为3∶3∶2∶2的氮肥管理模式,能实现直播稻的高产稳产。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王伟  孙帼妹  李荣  廖文强  郭九信  冯绪猛  郭世伟  
明确枸溶性钾肥对稻麦轮作体系的应用效果,开发利用枸溶性钾肥,对于解决我国钾资源缺乏有重要意义。试验分枸溶性钾肥不同用量、枸溶性钾肥与水溶性钾肥不同配比2个部分,探究其对小麦当季的应用效果及水稻的后效作用。结果表明:枸溶性钾肥不同用量各处理的稻麦产量、生物量、钾素累积量和土壤速效钾含量均随施肥量的增加而增加,但施用高水平的枸溶性钾肥会造成稻麦的奢侈吸收。比较分析等量水溶性钾肥和枸溶性钾肥施用处理,水溶性钾肥对小麦当季肥效更好,而枸溶性钾肥则对后季水稻效果更好。以枸溶性钾肥代替水溶性钾肥,枸溶性钾肥适宜施用量为0.150~0.225g·kg-1。与对照相比,等量施钾下,枸溶性钾肥与水溶性钾肥不同配...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范闻捷  介晓磊  李有田  白由路  季保平  
采用大田试验和室内分析的方法,研究了豫北潮土区小麦玉米轮作周期内土壤钾素的动态及垂直变化。结果表明:在不施钾肥条件下,轮作期内土壤钾素消耗量较大,速效钾的大量消耗促进了缓效钾的释放;缓效钾在土壤供钾水平降低时也是作物吸钾的重要来源。土壤钾素的动态变化及其在剖面中的垂直移动,主要受作物吸收、温度、降水及土壤水分运动的影响。作物生育前期以表层钾素供应为主,在需钾高峰期心土和底土供钾也很重要。小麦生育期钾素以向上运移为主,而玉米生育期内钾素以向下淋移较为显著。轮作期土壤钾素的消耗主要是由于作物吸收,也有少量的淋失。在该地区生产中,补施钾肥、增加农家肥和秸秆用量十分必要。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孙福平  林洪祥  李志强  于凤泉  孙富余  田春晖  
本文通过总结生产经验,探索水稻套种轮作的经济生态学理论基础和优劣性,分析典型案例,预测水稻套种轮作的发展趋势。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陈义  吴春艳  唐旭  杨生茂  王家玉  
【目的】在中国多熟制农作生态系统条件下,农田中氮素的低有效度是阻碍作物高产和导致环境问题的重要因素。本项研究旨在跟踪稻麦轮作体系中化学氮肥与有机作物残茬(专指作物地上部秸秆)的氮素去向,为农田氮素的可持续管理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随机区组设计的田间多重复小区内设置15N同位素示踪微区的连续跟踪试验的方法。【结果】在施用化学氮肥的基础上无论作物残茬是取出还是还田,肥料对作物吸氮的贡献率为17.17%(16.55%—17.79%),而施用作物残茬的相应值为12.01%,即作物吸氮有82.83%或87.99%来源于土壤氮库。化学氮肥和作物残茬的作物氮素回收显示截然不同的模式:作物对化肥氮的回收呈...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李朝苏  王克如  谢瑞芝  付书明  李少昆  汤永禄  
2005~2007年,研究了稻麦轮作区麦秸还田方式、还田量及免耕麦秸覆盖还田条件下移栽方式对水稻产量和主要品质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①与传统栽培方式(翻耕、无麦秸还田)相比,免耕麦秸覆盖还田对水稻产量没有影响,但对出糙率、整精米率等品质性状不利;翻埋还田有一定增产效果(增产5.5%),对主要品质性状影响不明显;免耕垄作麦秸沟填处理则显著减产。②免耕条件下,适当增加麦秸还田量,能减少无效分蘖,提高个体和群体质量,增产效果明显。以9.0×103kg·hm-2麦秸还田量的水稻产量最高,与对照差异显著。③免耕麦秸覆盖条件下,撬窝移栽水稻根系分布层次较深,抗倒力强,产量高于其他处理;不同移栽方式对稻米外...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韩秉进  王占哲  
通过轮作体系变化原因分析和1991—1995年定位模拟试验研究,比较当前生产上应用的几种轮作体系的利弊、优劣。结果表明:生产上运用的轮作体系中,玉米—大豆—小麦—甜菜、亚麻是高粮豆产量型的轮作体系,玉米—大豆—甜菜、亚麻—大豆是高效益型的轮作体系。高效益作物是玉米、甜菜。通过试验中前茬后作产量、效益分析得出,最佳轮作体系是玉米—大豆—甜菜、亚麻,以及玉米—大豆—玉米—甜菜、亚麻。此两种轮作体系的粮豆产量比目前生产上高产量型的轮作体系高20.3%—36.5%,经济效益比目前生产上高效益型的轮作体系高14.3%—15.2%。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于伟咏  漆雁斌  韦锋  邓鑫  
水资源短缺是制约中国农业生产安全的主要瓶颈,提高用水效率是节水型社会建设的根本要求,测度不同轮作模式、灌溉方式下的水稻灌溉用水效率,对于合理安排种植结构、选择节水模式、完善灌溉用水政策尤为重要。本文基于西南地区797份水稻种植户的调查数据,构建DEA-Tobit模型,测度和分析农户灌溉用水效率,探讨不同水旱轮作模式、灌溉方式对水稻灌溉用水效率的影响,并对变量中存在的内生性问题进行解决。结果表明:总体上水稻灌溉用水效率平均为0.1378,规模效率平均为0.5498,纯技术效率平均为0.2745,水资源利用改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于伟咏  漆雁斌  韦锋  邓鑫  
水资源短缺是制约中国农业生产安全的主要瓶颈,提高用水效率是节水型社会建设的根本要求,测度不同轮作模式、灌溉方式下的水稻灌溉用水效率,对于合理安排种植结构、选择节水模式、完善灌溉用水政策尤为重要。本文基于西南地区797份水稻种植户的调查数据,构建DEA-Tobit模型,测度和分析农户灌溉用水效率,探讨不同水旱轮作模式、灌溉方式对水稻灌溉用水效率的影响,并对变量中存在的内生性问题进行解决。结果表明:总体上水稻灌溉用水效率平均为0.1378,规模效率平均为0.5498,纯技术效率平均为0.2745,水资源利用改进空间较大;轮作作物经济收益大致与水稻灌溉用水效率呈显著性负相关,轮作方式节水效果与灌溉用水效率呈显著性正相关;水资源禀赋程度将水旱轮作模式对水稻灌溉用水效率的影响系数提高了0.10%,将灌溉方式的影响系数拉低了2.04%。提出因地制宜合理引导和安排"水旱轮作-灌溉方式"组合模式;平原地区强调规模化种植和区域性灌溉,山区注重集约化、精细化灌溉;根据作物生长周期合理安排灌溉用水行为等政策建议。
0
文献操作(0)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