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724)
2023(6760)
2022(5540)
2021(4757)
2020(3768)
2019(8291)
2018(7948)
2017(14631)
2016(8378)
2015(8785)
2014(8448)
2013(8329)
2012(7691)
2011(6969)
2010(6498)
2009(5554)
2008(5208)
2007(4412)
2006(3828)
2005(3025)
作者
(27900)
(23669)
(23311)
(21945)
(14619)
(11641)
(10140)
(9481)
(8906)
(8307)
(8144)
(7879)
(7667)
(7514)
(7378)
(7340)
(7065)
(6982)
(6921)
(6624)
(6334)
(5748)
(5525)
(5404)
(5195)
(5130)
(5061)
(4963)
(4886)
(4834)
学科
(29927)
经济(29896)
管理(24123)
(20664)
(15311)
企业(15311)
方法(13880)
数学(12679)
数学方法(12571)
环境(11779)
(11508)
(9156)
(7524)
(7140)
贸易(7140)
(6984)
中国(6982)
农业(6458)
业经(6342)
(6294)
资源(5895)
生态(5155)
地方(5001)
技术(4976)
(4944)
(4723)
财务(4717)
财务管理(4713)
规划(4682)
土地(4671)
机构
大学(117893)
学院(117820)
(45493)
经济(44806)
研究(44393)
管理(43979)
理学(39172)
理学院(38719)
管理学(37901)
管理学院(37741)
(34420)
科学(33394)
中国(31597)
业大(29253)
农业(27332)
(25421)
(24390)
研究所(23275)
中心(19413)
农业大学(18933)
(17419)
(17291)
(16198)
(16007)
北京(15697)
(15437)
科学院(14923)
财经(14869)
实验(14852)
实验室(14131)
基金
项目(94429)
科学(72417)
基金(69853)
(67061)
国家(66610)
研究(56938)
科学基金(54456)
自然(39650)
自然科(38668)
自然科学(38652)
基金项目(38309)
自然科学基金(37993)
(37208)
社会(36895)
社会科(35059)
社会科学(35050)
(32321)
资助(27141)
教育(24336)
重点(22160)
计划(22003)
科技(20745)
(20227)
科研(19641)
(19509)
(19396)
编号(19229)
创新(18458)
(17388)
专项(16715)
期刊
(42411)
经济(42411)
学报(33195)
(29212)
科学(27680)
研究(25251)
大学(23596)
学学(23266)
农业(19557)
中国(19114)
管理(12758)
林业(12115)
(11993)
(11033)
业大(10690)
业经(8693)
科技(8426)
(8267)
农业大学(8092)
资源(7939)
经济研究(7131)
(7000)
金融(7000)
技术(6654)
财经(6569)
问题(6388)
自然(6313)
中国农业(5792)
(5588)
科技大(5441)
共检索到15500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罗赵慧  田大伦  宁晨  闫文德  
土壤有机碳和氮素是植物生长所必须的营养元素,也是土壤养分和生态系统中的关键生态因子,是陆地碳库和氮库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含量多少将会直接影响土壤中微生物数量和凋落物的分解速率(Nasholm et al.,1998;Dormaar et al.,1990;任书杰等,2006)。土壤有机碳和氮素的变化与土地利用/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罗赵慧  田大伦  田红灯  徐露燕  
采用野外采样和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湘潭锰矿废弃地5年生栾树人工林各组分微量元素含量、积累与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土壤中微量元素含量顺序为Fe>Mn>Zn>Cu,除Fe的含量随深度增加而递增外,其它元素的含量随深度增加而变化规律性不明显;草本层和死地被物层微量元素含量顺序均为Mn>Fe>Zn>Cu;栾树各组分微量元素含量顺序为树叶>树枝>细根>树皮>粗根>根头>大根>树干,地上部分与地下部分微量元素含量排序均表现为Mn>Fe>Zn>Cu,且地上部分总含量要远高于地下部分;栾树人工林微量元素总积累量为165 837.14 kg/hm2,空间分布表现为土壤层>乔木层>草本层>死地被物层>灌...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闫文德  向建林  田大伦  
对湖南湘潭锰矿废弃地的土壤基质特殊性和少量自然定居植物营养元素和重金属元素含量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尾矿废弃地土壤以砂粉土为主,通气透水性能差,渗透系数小,易造成地面积水;矿渣废弃地渗透系数大,蓄水量少而蒸发失水强,抗旱力弱。2类废弃地土壤营养元素含量低,重金属元素锰、铜的含量高,毒害大。在自然定居的少量植物中,商陆和荩草为超积累植物。采用植物生物原位修复法改善极端生境条件,既经济又高效。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刘凯  文仕知  何功秀  赵西哲  邵明晓  
为了研究栾树人工林林内外的降水重金属含量变化,以湘潭锰矿栾树人工林为研究对象,对其大气降水、穿透水、树干茎流和土壤渗透水中的重金属元素Fe、Mn、Cu、Zn、Cd、Pb含量以及pH值进行测定。结果表明:林外降水的pH值平均为6.57,转化为穿透水和树干茎流后的pH值分别为6.55和6.09,转化为土壤渗透水(0~30 cm)后回升为6.74;大气降水经过栾树林冠后,大多数重金属元素含量增加,林外雨中各重金属元素平均含量按大小排序为Mn>Cu>Zn>Pb>Fe,穿透水为Mn>Zn>Cu>Fe>Pb,树干茎流为Mn>Fe>Zn>Cu>Pb,穿透水、树干茎流中的Mn元素含量增幅最大;穿透水中Pb元素...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田大伦  高述超  康文星  闫文德  项文化  方晰  
对冰冻灾害前后湖南湘潭锰矿矿区废弃地的栾树、杜英混交林生态系统的地表水、土壤、林木及死地被物的养分含量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冰冻灾害后,林地地表水的pH值、电导率、溶解氧、K、Ca、Mg含量明显减少,Zn、Mn、Pb含量显著增加;林内土壤含水量、全P、全K含量显著增加,速效N、速效P、速效K含量明显减少,微量元素Cu、Pb、Co含量增加,Fe、Zn、Mn、Cd、Ni含量减少;林木枝、叶、干中含水量均显著减少,树干中N、P、Ca、Mg、Cu、Zn、Mn、Cd、Ni、Pb、Co含量增加,树枝和树叶中P、K、Mg减少,而Cu、Fe、Zn、Mn、Cd、Ni、Pb、Co含量却增加;林地上的死地被物中K...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任晓旭  蔡体久  王笑峰  
以黑龙江省鸡西市采石场废弃地为研究对象,按照不同植被恢复模式进行土壤取样,测定养分含量。结果表明:植被的恢复能增加采石场废弃地的养分含量,各栽植类型中除土壤下层速效磷含量与对照地的比值小于1,下层有机质含量与对照地的比值大于10外,其他养分指标含量与对照地的比值在1.05~3.17。同种植被不同整地方式的土壤养分含量差异显著。客土保苗剂方式是对采石场废弃地进行植被恢复的最优整地方式。在植被恢复时间为5年后,客土和原土方式试验地的土壤养分含量在同一水平。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梁希  陈永华  吴晓芙  张富运  
从锰矿区废弃地重金属污染对周围环境的影响入手,综述了锰对植物的毒害作用和机理,列出了锰超富集植物的种类,分析了锰超富集植物的富集和解毒机制,并提出锰超富集植物筛选中存在的问题,最后展望了植物修复在锰矿区废弃地的应用前景,旨在为锰矿区废弃地重金属修复提供技术参考。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韩阳  郝鲜俊  张又丹  
【目的】针对煤矿开采造成土壤肥力下降,结构破坏,尤其是土壤酶活性降低的严重问题。【方法】以玉米为宿主植物,以矿区废弃地土壤为供试基质,通过不同磷水平(0,25,50,100 mg/kg)下接种不同AM真菌(G.e,G.m,G.i)的双因素盆栽试验,研究其对废弃地土壤AM真菌孢子数及土壤酶活性的影响,旨在为矿区废弃地土壤质量改善筛选优势AM真菌种属及施磷水平提供科学依据。【结果】接种处理土壤中均发现孢子,同一施磷水平AM真菌孢子数均呈G.e>G.m≥G.i的变化趋势。与不接种的对照处理相比,接种AM真菌可以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舒俭民  王家骥  刘晓春  
本文通过对矿山废弃地及其恢复情况调查,分析了我国矿山废弃地生态恢复的方向及蕴藏的产业机遇。
[期刊]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作者] 闫烨琛  赵廷宁  张艳  王美琪  胡平  杨凝  陈童  
为揭示不同植物恢复措施对采石矿废弃地土壤物理性质的改良效果,选取白杨Populus tomentosa,侧柏Platycladus orientalis,油松Pinus tabulaeformis,黄栌Cotinus coggygria和油松+黄栌5种典型植物恢复措施,采用方差分析和主成分分析法对采用措施后的土壤物理性质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①通过5种植物恢复措施对采石矿进行修复后的土壤粒径均主要分布在0.25~10.00 mm;②相比较于白杨、油松、黄栌、油松+黄栌4种恢复措施,侧柏恢复措施下土壤容重降低了2.51%~29.83%、土壤孔隙度增大了7.49%~24.16%、土壤持水量升高了3.74%~24.03%;③5种不同植物恢复措施治理后的表层土壤田间持水量比深层提高1.36%~24.30%;④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对5种不同植物恢复措施下的土壤容重、田间持水率、土壤孔隙度等指标分析得出:矿区土壤物理性质质量从高到低排序为侧柏、油松+黄栌、油松、黄栌、白杨,其中侧柏、油松+黄栌、油松3种植物恢复措施最后综合得分无显著差异,即在采石矿的生态恢复中优先依次推荐。图4表3参20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李文  任晓旭  蔡体久  
煤矿区是当今世界陆地生物圈最为典型、退化最为严重的生态系统,矿区废弃地是一种极端裸地,植被稀少,水土流失严重,可造成矿区水体、土壤和大气的严重污染,引发一系列经济、生态、社会等方面的问题(范英宏等,2003)。矿区废弃地占用大量的土地资源以及由此引发的生态破坏、环境污染等问题已成为制约区域经济发展、妨害人类社会生存的根本问题(王笑峰等,2009)。重金属污染已成为全球性的环境问题,由矿山开发及酸性废水引起的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李胜蓝  方晰  项文化  孙伟军  张仕吉  
采用氯仿熏蒸浸提法,比较湘中丘陵区4种不同森林类型(杉木人工林、马尾松+石栎针阔混交林、南酸枣落叶阔叶林、石栎+青冈常绿阔叶林)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和氮含量及其季节动态变化,分析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含量与土壤养分含量、含水率的相关性。结果表明:4种森林各层土壤总有机碳、全氮平均含量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呈现出随着林分组成树种数量的增加而增大;南酸枣落叶阔叶林和青冈+石栎常绿阔叶林各土层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和氮含量均高于马尾松+石栎针阔混交林和杉木人工林,且以南酸枣落叶阔叶林最高,杉木人工林最低;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含量占土壤总有机碳含量的2.3%~2.9%,土壤微生物生物量氮含量占全氮含量的4.5%~...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邵怡若  许建新  薛立  杨振意  吴彩琼  卢广超  
以黄石市黄荆山的采石场废弃地为研究对象,在种植槽、挡土墙和飘台设置3个固定样地,测定其在生态恢复过程中土壤特性的变化。研究结果表明:3个样地的土壤容重显著增大,毛管空隙度、非毛管空气度、总孔隙度和毛管持水量均减小。各样地土壤pH减小或稳定,有机质、全N、全P、碱解N、有效P、有效K的含量增加,全K的含量减小,土壤脲酶、磷酸酶活性增大,过氧化氢酶活性在挡土墙和飘台的增大,而在种植槽减小。2013年飘台的有机质、氮、有效磷含量,土壤脲酶和磷酸酶活性均显著大于种植槽和挡土墙。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唐泽政  
近年来,安徽省淮北市紧紧把握工矿废弃地复垦利用试点政策机遇,在利用工矿废弃地资源方面,进行了一系列有益的探索与实践。开展试点工作以来,全市复垦工矿废弃地13427亩,通过对采煤塌陷地复垦整理和废弃窑厂、矿山综合治理,增加农用地9730亩,补充建设用地指标8308亩,优化了农业产业结构,统筹了城乡用地布局,改善了生态宜居环境,实现了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有机统一。优化农业产业结构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文丽  雷丕锋  戴凌  
对湖南省长沙市天际岭国家森林植物园和汨罗桃林林场立地条件基本一致的三个林龄的樟树林土壤有机碳(SOC)、全氮(TN)含量、贮量及土层分布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同一林龄的不同土层SOC、N含量和贮量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