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701)
2023(8181)
2022(6872)
2021(6239)
2020(5425)
2019(12101)
2018(11584)
2017(21744)
2016(12242)
2015(13397)
2014(13246)
2013(13071)
2012(12162)
2011(11109)
2010(11056)
2009(10243)
2008(10255)
2007(8861)
2006(7834)
2005(6774)
作者
(39999)
(33980)
(33779)
(31768)
(21409)
(16327)
(15029)
(13271)
(12867)
(11963)
(11891)
(11211)
(11168)
(10819)
(10666)
(10551)
(10230)
(10010)
(9746)
(9666)
(8800)
(8459)
(8320)
(7856)
(7796)
(7581)
(7463)
(7353)
(6999)
(6894)
学科
(48056)
经济(47962)
管理(35062)
(33782)
(27328)
企业(27328)
方法(23568)
数学(20843)
数学方法(20611)
(14218)
(13330)
(13215)
中国(11849)
(10381)
(10361)
贸易(10359)
业经(10278)
(10060)
农业(8879)
地方(8201)
技术(7734)
(7721)
金融(7717)
环境(7681)
(7592)
财务(7580)
(7572)
财务管理(7564)
银行(7501)
企业财务(7272)
机构
大学(185851)
学院(182322)
(70591)
经济(69315)
管理(66358)
研究(66177)
理学(59000)
理学院(58206)
管理学(56904)
管理学院(56608)
中国(47141)
科学(46647)
(44885)
(38717)
业大(36677)
(36348)
农业(35960)
研究所(33981)
(32092)
中心(28632)
(26522)
财经(26147)
农业大学(24334)
(23906)
(23860)
北京(23692)
(23034)
师范(22604)
经济学(22027)
(21975)
基金
项目(133193)
科学(102895)
基金(98588)
(91808)
国家(91077)
研究(84394)
科学基金(75151)
社会(54796)
基金项目(53026)
自然(52811)
社会科(51835)
社会科学(51821)
自然科(51615)
自然科学(51588)
(51016)
自然科学基金(50703)
(44864)
资助(39692)
教育(38500)
重点(30947)
编号(30099)
(29003)
计划(28631)
(27567)
(27217)
科研(26765)
创新(25912)
科技(25685)
(24248)
教育部(23744)
期刊
(71309)
经济(71309)
研究(46532)
学报(44541)
(39785)
科学(37012)
中国(32940)
大学(31816)
学学(30871)
农业(26546)
(23487)
管理(22317)
(14427)
(13793)
金融(13793)
业大(13271)
财经(13056)
教育(13025)
经济研究(12048)
(11879)
业经(11814)
技术(11558)
(11092)
农业大学(10838)
林业(10341)
科技(10291)
问题(9967)
资源(8827)
商业(8493)
技术经济(7981)
共检索到25414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黄闽敏  张强  王国安  周亚飞  
关键词: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黄闽敏  张强  王国安  周亚飞  
为了解不同栽植密度条件下新疆早实核桃果实动态生长差异以及与光合特性的关系。对温185和新新2两个品种在不同栽植密度下果实生长进程中外观特征和内在品质以及光合特性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栽植密度对两2个核桃栽品种在生长过程中果实品质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影响,但品种之间又表现出一定的差异,温185品种可溶性糖和粗脂肪含量在5m×6m密度条件下显著大于5 m×3 m(P<0.05),且净光合速率(P_n)、气孔导度(G_s)、瞬间水分利用效率(WUE)、瞬间光能利用效率(LUE)在5m×6m密度条件下均显著高于5mx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圣倩倩  文冰  祝遵凌  
以4种栽植密度[株行距分别为A1(5 cm*5 cm)、A2(10 cm*10 cm)、A3(15 cm*15 cm)、A4(20 cm*20cm)]下的北美红栎幼苗为材料进行容器育苗对比试验,研究不同栽植密度下北美红栎容器苗苗高、地径生长和各生物量积累规律,利用相关性分析、主成分分析对北美红栎的栽植密度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不同栽植密度对北美红栎容器苗生长影响差异显著,A4(20 cm*20 cm)组栽植密度的苗高、地径生长量以及各生物量表现值最大,说明其最有利于北美红栎容器苗生长。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卫娇娇  周兰英  李仲彬  杜澜  
通过大田试验比较不同栽植密度欧李的光合特性,以探讨将欧李引种到汉源地区的适合密度,为生产上高产栽培提供依据。试验设置引种欧李的栽植密度为T1(1.0 m×1.0 m)、T2(1.0 m×0.5 m)、T3(0.5 m×0.5 m),对其进行光合测定。结果表明:3个不同栽植密度欧李的Pn、Gs、Tr与WUE的日变化均呈现双峰曲线,有明显的午休现象,Pn与Gs峰值分别出现在10:00和16:00,谷值出现在14:00;T1的Tr峰值分别出现在10:00和16:00,T2与T3的Tr峰值出现在10:00和14:
[期刊] 浙江林学院学报  [作者] 王寿东  秦玉亮  姚新爱  
通过4种山楂初植密度与产量关系的试验,找出生产上既能获得早期丰产又能保持较长的结果周期的适宜的种植密度。结果表明,大面积推广应用以833株/hm2(3m×4m)的林分密度比较合理。为充分利用地力和获得单位面积最大收益,初植密度1666株/hm2(2m×3m),配以疏伐,最后达到833株/hm2(4m×3m)。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任海青  刘杏娥  江泽慧  汪佑宏  虞华强  
以山西朔州地区的小黑杨人工林为研究材料,研究不同栽植密度(1 000、500、250株.hm-2)对小黑杨木材解剖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栽植密度对纤维宽度、双壁厚、导管比量、胞壁率、导管个数、导管弦向直径的影响达极显著水平;对壁腔比的影响达显著水平;对纤维长度、长宽比、纤维比量、射线比量虽有一定的影响,但不显著。栽植密度与纤维宽度、导管直径呈负相关关系,与导管个数和比量呈正的相关关系。栽植密度对纤维形态的径向变异有不同程度的影响,但不改变纤维形态变异的一般规律。纤维长度的径向变异为从髓心至树皮向外逐渐增加,到第12轮达到最大值后略有下降,纤维宽度、长宽比、双壁厚、腔径的径向变异类似于纤维长度;...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刘杏娥  王小青  任海青  费本华  
以山西朔州地区的人工林小黑杨为研究材料,研究不同栽植密度(2 m×5 m、4 m×5 m、4 m×10 m)对小黑杨边材、湿心材生长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栽植密度间边材年轮数差异不显著,而湿心材年轮数差异显著;栽植密度对边材宽度影响不大,而对湿心材宽度影响达极显著水平;对边材面积和湿心材面积影响均达极显著水平。随着栽植密度的减小,小黑杨边材、湿心材宽度及面积均呈增加趋势,但湿心材增加得更快。湿心材比例为60%~68%,且随着栽植密度的减小而增大。总体而言,栽植密度对小黑杨边材、湿心材生长量有不同程度的影响,且对湿心材生长量影响较大。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敖妍  韩树文  杨晓辉  
研究了不同立地条件、不同栽植密度对文冠果生长结实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坡向植株地径、冠幅差异极显著。阳坡植株地径和冠幅大于阴坡。阳坡植株种子产量稍高于阴坡,差异不显著。不同坡位的地径、冠幅、种长差异显著。种子产量达到极显著差异。随坡位的升高,土层厚度的减少,生长呈减弱的趋势。坡度30°的植株。不同密度下树高、地径、冠幅均达到极显著差异,随密度增大而递增。生长指标是1 m×4 m的株行距最差,4 m×4 m的密度生长势最好。种子产量则是4 m×4 m和3 m×4 m的产量明显高于1 m×4 m的产量。不同密度间产量差异极显著。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王晶晶  李铭  陈奇凌  郑强卿  
关键词: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马凯  韩立群  崔海洋  王继勋  艾沙江·买买提  胡建芳  
以引进的美国核桃品种‘维纳’、‘艾米格’和新疆本地品种‘温185’和‘新新2号’为试材,研究分析不同品种的植物学和生物学特性、花芽分化过程以及相关成花基因的表达。结果显示:4个品种在树体生长、枝芽发育特性、物侯期以及成花率和坐果率方面没有明显差异。在结果枝同一坐果部位形成双果、三果或以上的能力‘新新2号’明显强于‘维纳’,但‘新新2号’的果实大小和单果重都低于‘维纳’,而‘维纳’平均结果母枝上形成侧花芽的数量和坐果率高于‘新新2号’。从萌芽到开花结束直至当年侧芽发育过程中‘维纳’混合芽中的JrFT和JrLFY基因表达也高于‘新新2号’,而同时期的JrFLC基因表达则相对较低,说明‘维纳’在花芽分化和花器官形成过程中通过高表达JrFT和JrLFY基因,低表达JrFLC基因促进结果母枝上形成大量侧花芽,并利用大量侧花芽抽生结果枝坐果,形成较大的果实,使得最终产量并不低于同一个坐果部位大量着生2个或多个果实的‘新新2号’品种。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李思平  丁效东  向丹  曾路生  张玉晓  解军蕊  黄信诚  高发瑞  
针对水稻生产中氮肥用量增加、栽植密度越来越低等问题,深入探究水稻施氮量和栽植密度的互作效应对水稻生长、养分吸收及产量的影响,以期为减少施氮、高效施肥提供理论依据,从而找出水稻栽植密度与施氮量的最佳组合。以山东省济宁市任城区水稻试验田种植的第2季水稻圣稻18号为研究对象,通过田间试验设置氮肥水平与栽植密度双因素处理,施氮量设4个水平:无氮(N1),0 kg/hm~2;低氮(N2),216 kg/hm~2;中氮(N3),288 kg/hm~2;高氮(N4),360 kg/hm~2。栽植密度设3个梯度:低密度,24万穴/hm~2;中密度,27万穴/hm~2;高密度,30万穴/hm~2。共12个处理,3次重复。结果表明,本试验条件下,拔节期水稻的株高、鲜质量、叶面积及分蘖数均以30N3处理为最佳。对于水稻养分吸收,中氮中密度下的水稻氮素含量最高,其中27N2处理在抽穗期比24N2处理高出20. 2%,27N3处理在灌浆期比27N1处理高出1. 30%。而水稻全磷、全钾含量随着施氮量增加有不同程度的提高。试验还表明,在中密度条件下,288 kg/hm~2的施氮处理比不施氮肥产量提高12. 1%;在中氮条件下,27万穴/hm~2的栽植密度比低密度处理产量提高18. 5%。因此,氮肥水平与栽培密度的最优组合为288 kg/hm~2和27万穴/hm~2,该组合在降低施氮量,控制合理密度的同时,产量实现最优,达到14 615. 3 kg/hm~2。
[期刊]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作者] 薄慧娟  朱嘉磊  文春燕  聂立水  宋连君  
【目的】研究栽植密度对毛白杨Populus tomentosa林地土壤养分的影响。【方法】在3种不同栽植密度[行距×株距分别为2 m×2 m(T_1)、 4 m×3 m(T_2)和4 m×5 m(T_3)]下,对10年生毛白杨速生丰产林试验地0~5、 5~10、 10~20、 20~40、 40~60和60~100 cm共6个土层的有机质、碱解氮、有效磷和速效钾质量分数进行了分析。栽植密度对土壤养分的影响用单因素分析法,数据间的多重比较用Ducan法。【结果】0~20 cm土层有机质、碱解氮、有效磷和速效钾所占比例分别为69%、 79%、 71%和74%;不同栽植密度下土壤养分质量分数不一致:T_2栽植密度下有机质在0~5 cm处最高,为15.44 g·kg~(-1),显著高于T_1,在5~20 cm土层处3栽密度间有机质差异显著(P0.05)。【结论】10年生毛白杨林地土壤养分富集在0~20 cm土层,栽植密度为2 m(行距)×2 m(株距)的养分低于栽植密度为4m×3m和4m×5m,养分质量分数随栽植密度和不同土层的变化而变化。图5表2参31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余德谦  彭定祥  
1993~1994年以华苎2号为材料,进行了4种施氮水平和3种栽植密度的试验,结果表明,在每hm ̄2施纯氮0~472.5kg范围内,随施氮量增加,茎、叶生长加速,分蘖增多,各产量因素的构成比较协调,原麻产量增加,但纤维支数有所下降。每hm ̄2产原麻2250kg的最佳施氮量为375kg氮。每hm ̄2栽植密度在22500蔸至37500蔸范围内,旺长期生长速度是密植快于稀植,分蘖数、有效茎数、鲜茎重、干物重、原麻产量等是密植高于稀植,纤维品质密植优于稀植,但随着麻龄延长,密植增产效应逐渐降低。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钟伟华  陈炳铨  黄少伟  王金榜  黄永权  
在英德火炬松种子园进行了 6m× 6m、8m× 8m和 1 0m× 1 0m等 3种栽植密度试验 ,1 3a结果表明 ,不同栽植密度的高、径、冠幅及产果量差异显著 ,以 8m× 8m密度能发挥个体与群体作用 ,产果量最高 ,6m× 6m次之 ,1 0m× 1 0m最差 ;在郁闭度进入 0 6以后 ,便逐渐抑制产果量上升 ,需及时疏伐 ;6m× 6m密度因单位面积株数多 ,早期较高产 ,适于早期丰产栽培 ,且因树体较小 ,便于采果。8m× 8m密度适于中长期经营 (1 3a以上 ) ,如需二者兼取 ,则可采用 4m×8m或 4 5m× 9m密度 ,中期疏伐 1次 ,这 2种栽植形式利于疏伐与...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刘利成  陈立云  肖应辉  唐文帮  敬礼恒  邓化冰  
以杂交早稻株两优4024、金优402和晚稻H优159、金优207为材料,研究2011、2012年不同栽培密度(设置13.3 cm×20 cm、16.7 cm×20 cm、20 cm×20 cm、13.3 cm×26 cm共4种栽插密度,分别记作Al、A2、A3、A4)对双季稻(早稻、晚稻)产量及群体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2个早稻组合株两优4024和金优402的产量均呈A2、A1、A3、A4依次减小的变化趋势,说明16.7 cm×20 cm是双季早稻较适宜的栽培密度;晚稻H优159在2年的有效穗数、每穗粒数和产量均以A3处理的最高,而其对照金优207在2年的有效穗数和产量均以A4处理的最高,说明...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