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9)
- 2023(87)
- 2022(82)
- 2021(82)
- 2020(82)
- 2019(161)
- 2018(157)
- 2017(241)
- 2016(229)
- 2015(279)
- 2014(255)
- 2013(229)
- 2012(204)
- 2011(186)
- 2010(177)
- 2009(156)
- 2008(161)
- 2007(128)
- 2006(137)
- 2005(67)
- 学科
- 教育(412)
- 教学(390)
- 理论(342)
- 学法(301)
- 教学法(301)
- 学理(288)
- 学理论(288)
- 研究(244)
- 农(215)
- 业(208)
- 生(179)
- 研究生(176)
- 管理(163)
- 茄(134)
- 农业(133)
- 番(133)
- 番茄(133)
- 学(127)
- 西红柿(108)
- 中国(103)
- 劳(101)
- 劳动(101)
- 济(96)
- 经济(96)
- 企(93)
- 企业(93)
- 职业(92)
- 农业劳动(91)
- 人口(89)
- 农业人口(88)
- 机构
- 学院(2486)
- 大学(2278)
- 研究(1143)
- 农(1025)
- 科学(912)
- 农业(841)
- 所(728)
- 技术(700)
- 研究所(698)
- 业大(688)
- 教育(660)
- 范(547)
- 职业(546)
- 农业大学(544)
- 师范(541)
- 京(522)
- 江(491)
- 省(480)
- 业(446)
- 中国(444)
- 院(426)
- 技术学院(417)
- 室(414)
- 中心(391)
- 管理(388)
- 职业技术(388)
- 师范大学(380)
- 实验(359)
- 重点(354)
- 州(353)
共检索到364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柳李旺 龚义勤 汪隆植 黄浩 曾晓萍 卢昆光
运用有性杂交方法 ,以野生种红茄与栽培种七叶茄、徐紫茄、安长茄为亲本进行种间杂交 ,结果仅获得红茄×七叶茄种间杂种。对F1 杂种若干特性进行分析 ,结果表明 :种间F1 多数形态性状居中 ,在生长势方面具有明显的杂种优势 ;F1 叶片中POD同工酶表现为双亲“完全互补型” ,COD、EST同工酶兼含双亲的部分谱带 ,多偏向母本野生红茄 ,有时还出现杂种酶带 ;RAPD标记表现为“偏母的互补型” ;花粉育性极低。另外还对F1 回交中柱头与花粉内相互作用进行了初步研究 ,发现红茄、七叶茄、安长茄花粉与花粉管可在F1 柱头与花柱中正常萌发、生长
关键词:
茄子 红茄 种间杂交 种间杂种 杂种鉴定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李辛雷 陈发棣
以菊属野生种、栽培菊花及种间杂种为试材 ,采用RAPD方法研究其亲缘关系。从 4 0条随机引物中筛选出 15条 ,对 2 3份试材进行扩增 ,共产生 15 3条带 ,平均每条引物扩增出 10 2条带 ,多态性条带占 77 1%。通过遗传相似性矩阵及UPGMA聚类分析 ,结合杂交结实性与幼胚拯救成苗率 ,认为 :父母本亲缘关系近的遗传距离较小 ,杂交亲和性好 ,结实率较高 ,幼胚拯救易成功 ;反之杂交亲和性差 ,难以结实 ,幼胚拯救成苗率低。根据以上数据结合前人研究结果 ,对栽培菊花的起源演化进行了探讨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张海洋 苗红梅 张体德 魏利斌 李春 王慧丽 段迎辉 琚铭
【目的】探明芝麻栽培种与野生种种间杂交的亲和性,分析杂交后代遗传特征。【方法】以26个基因型(Sesamum indicum L.)与刚果野芝麻(Sesamum schinzianum Asch)和野芝1号(Sesamum radiatum Schum&Thonn)野生种为杂交亲本,借助胚培养技术获得种间杂交后代。采用SSR标记和生物学方法鉴定并分析杂交种F1的遗传特性。【结果】通过胚培养技术获得2 430个种间杂交F1株系,对部分材料的检测表明杂种阳性率为95.83%。刚果野芝麻×栽培种的正反交杂交率分别为34.62%(A)和11.54%(C),野芝1号×栽培种的正反交杂交率分别为100%(...
关键词:
芝麻 种间杂交 鉴定 枯萎病抗性 遗传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刘思余 张飞 陈素梅 陈发棣
【目的】通过染色体加倍途径克服栽培菊花与二倍体野生菊种间杂交障碍,实现野生菊的优异性状或基因导入栽培菊花,拓宽菊花基因库,获得菊花新种质。【方法】以菊花脑(Chrysanthemum nankingense,二倍体)及其四倍体为父本,与栽培菊花‘钟山紫星’(Ch.grandiflorum‘Zhongshanzixing’)杂交,通过细胞学进行杂种鉴定,并对杂种F1代部分性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二倍体与四倍体菊花脑的花粉活力均较高,且在母本‘钟山紫星’柱头上能正常萌发,但‘钟山紫星’与二倍体菊花脑杂交不能结实,而与四倍体菊花脑杂交结实率达3.25粒/花序。‘钟山紫星’、四倍体菊花脑及其杂种F1...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赵宏辉 须晖 李天来 梅丹娜
以园土为对照,研究处理A(园土:玉米芯=1∶2)、处理B(园土:玉米秸=1∶2)和处理C(园土:稻草1∶2)不同营养土栽培对番茄生长特性和果实产量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处理A番茄营养生长势弱,品质较差,不适合番茄栽培。处理B叶片水分利用率和叶绿素含量较高,有利于光合作用干物质的积累,产量最高(19739kg.hm-2)。处理C品质最优,其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为4.8%,可溶性蛋白含量为472.81μg.g-1,可溶性糖含量和糖酸比均最高。从番茄产量和品质角度考虑,处理B和处理C较适合番茄栽培。
关键词:
番茄 营养土 生长特性 产量 品质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王秀芝 陈桂英 李尽朝 刘汉宇 王旭东
番茄“红桔”是以自交系赤15为母本,自交系赤18为父本杂交而成的杂交种一代。无限花序,6 ̄8节始花,单穗结果3 ̄5个,单果重150 ̄200g,果实扁圆形硬果红色,表面光滑,果型均匀,果脐小,无裂果,无绿果肩,商品率高,耐贮运。维生素C含量高达201mg/kg,可溶性糖2.56%,可滴定酸0.41%,可溶性固形物4.7%。常温下货架期长达20d。适应性强。产量表现保护地每667㎡为8000 ̄10000kg。适宜北方保护地及露地栽培,尤其适宜北方保护地越夏栽培。
关键词:
番茄 优质 硬果型 杂交一代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辛业芸 袁隆平
【目的】对超级杂交稻两优培九影响产量及其构成因素性状的杂种优势位点进行定位,在此基础上探讨亲本培矮64S和9311的遗传差异与水稻产量性状的杂种优势间的关系,以探明水稻产量杂种优势的分子预测途径。【方法】应用经单粒传法获得后续世代的219个培矮64S×9311 F8重组自交系(RILs)株系材料与亲本培矮64S回交,并选用151个分布于水稻基因组12条染色体上的SSR多态性标记,构建回交群体RILs BCF1;构建基因组总长为1 617.7 cM、标记间平均距离10.93 cM和含151个分子标记的遗传图谱;采用分子标记技术和自由度不等的单向分组方差两组法、三组法分析,用SAS软件ANOVA分...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张丽丽 白苇 米君 曲志华 乔海明 李世芳 李爱荣 马建富 郭娜 刘晶晶
为进一步证明亚麻种间杂交种的真实性,对前人开发的14对SSR引物进行了再次筛选,对栽培种亚麻与多年生宿根型野生亚麻的种间杂交种和亲本之间的亲子关系进行鉴定。结果显示,7对引物能很好地标记出双亲,并成功标记出了1份杂交种与亲本之间存在亲子关系,鉴定了种间杂交种的真实性。
关键词:
亚麻 种间杂交 SSR标记 引物筛选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姚行成 杜雪竹 李再云
芸薹属栽培种的众多近缘种是其遗传改良的宝贵种质资源,可提供许多有用的性状及基因。在过去的几十年中,研究者通过有性杂交和原生质体融合的方法,合成了许多远缘杂种及后代材料、异源胞质雄性不育系,极大地促进和丰富了芸薹属栽培种的遗传研究与育种工作。
关键词:
芸薹属 远缘杂交 原生质体融合 近缘种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郑奕 卜崇兴 何梅 石磊 张永平
以桶式无土栽培Ⅱ型装置为对照,研究了2种不同桶式无土栽培新装置在番茄栽培上的应用效果。结果表明:在桶式无土栽培Ⅰ型新装置和Ⅱ型新装置栽培下,番茄植株生长健壮,产量提高。Ⅰ型新装置栽培下番茄植株的株高、茎粗、鲜重、根系活力、果实中可溶性糖含量、单果重以及单株产量等生理指标表现较优。综合比较,桶式无土栽培Ⅰ型新装置更有利于植株根系的生长和果实品质的改善。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郑奕 卜崇兴 石磊 马平 随学超 何梅
以桶式无土栽培Ⅱ型装置为对照,研究和比较了两种不同桶式无土栽培新装置在番茄栽培上的应用效果,结果表明:在桶式无土栽培Ⅰ型新装置和Ⅱ型新装置栽培下,番茄植株生长健壮,产量提高。Ⅰ型新装置栽培下番茄植株有大约25%的根系在土壤中生长,75%的根系在装置内生长,且在株高、茎粗、鲜重、根系活力、果实中可溶性糖含量、单株产量等生理指标以及营养液的利用上表现较优,而在Ⅱ型新装置栽培下番茄植株有大约15%的根系生长在土壤中,85%的根系生长在装置内Ⅰ。型新装置果实Vc含量、有机酸含量以及单株结果数等生理指标表现较好,综合比较,Ⅰ型新装置更有利于植株根系的生长和果实品质的改善。
关键词:
番茄 无土栽培 生长发育 果实品质 产量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李灵芝 弓志青 李亚灵 温祥珍 李海平
为研究在我国温室条件下番茄的生长发育规律 ,建立适应我国气候条件下的番茄生长模型 ,在山西太谷 (北纬 37°2 5″ ,东经 112°2 5″)山西农业大学设施农业工程研究所的温室内进行了番茄长季节栽培试验 (土壤栽培 ) ,所用品种为从荷兰引进的温室番茄专用品种Counter。结果表明在我国华北地区温室番茄长季节栽培能够成功。在试验条件下 ,番茄生育周期 2 5 2d时 ,茎长达 5 0 8cm ,叶数为 79.9片 ,花穗数是 2 2 .7。第一花穗以上的叶花比是 3.2。节间长 5~ 6cm。观察到的叶片出现率和花穗出现率相吻合 ,在春夏季分别是 0 .3971叶 /d和 0 .12 ...
关键词:
番茄 温室 长季节栽培 生长发育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李辛雷 陈发棣
对二倍体野生种甘菊、菊花脑、异色菊与栽培菊花进行远缘杂交与杂种幼胚拯救研究。结果表明:影响二倍体野生种与栽培菊花杂种幼胚拯救的关键因素是基因型和幼胚拯救时期,较适宜的时期是授粉后13~18d;基本培养基对幼胚拯救影响不大,较适宜的激素配比为BA2.0mg.L-1+NAA2.0mg.L-1;二倍体野生种作母本与栽培菊花杂交幼胚拯救的成功率明显高于反交。RAPD及形态学鉴定结果证实了杂种的真实性。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吴朝晖 袁隆平 青先国 马国辉 熊绪让
为筛选并建立超级杂交稻集大穗与多穗于一体的高产栽培技术体系,以水稻强化栽培技术体系(SRI)为基本模式,研究了多种栽培方式对超级杂交稻两优0293生长发育特性和产量的影响,并运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方法对主要经济性状与实际产量、不同栽培方式与理想方式分别进行灰色关联度分析.结果表明:与产量关联最密切的性状为有效穗数,其次为千粒重、结实率;产量最高的栽培方式为密度18×104穴/hm2,规格33.3 cm×(10+23.3)cm的宽窄行密株错位形式,该方式的综合表现与目标栽培方式关联最紧密.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刘宏波 刘忠松 官春云 陈社员 刘显军 杨晔宇
对13个芥菜型油菜和甘蓝型油菜种间杂交培育的甘蓝型油菜渐渗系的农艺性状和品质性状进行了2年鉴定,获得4个矮杆渐渗系,3个多分枝渐渗系,5个角果多渐渗系,4个双低渐渗系,2个高油分渐渗系.这些新的优异种质资源的获得为培育抗倒高产高油分双低油菜新品种奠定了基础.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