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4085)
- 2023(6084)
- 2022(5425)
- 2021(5053)
- 2020(4593)
- 2019(10944)
- 2018(10914)
- 2017(20640)
- 2016(12220)
- 2015(14245)
- 2014(14670)
- 2013(14557)
- 2012(13908)
- 2011(12868)
- 2010(13277)
- 2009(12258)
- 2008(12707)
- 2007(11758)
- 2006(9999)
- 2005(9010)
- 学科
- 济(48929)
- 经济(48876)
- 业(29269)
- 管理(29087)
- 方法(25434)
- 数学(22507)
- 企(22447)
- 企业(22447)
- 数学方法(22228)
- 农(14696)
- 学(13465)
- 中国(12018)
- 财(11811)
- 理论(10052)
- 农业(9553)
- 贸(9470)
- 贸易(9470)
- 地方(9365)
- 易(9157)
- 业经(9036)
- 制(8455)
- 和(7929)
- 教育(7409)
- 务(7140)
- 财务(7124)
- 财务管理(7100)
- 银(7092)
- 银行(7047)
- 融(6941)
- 金融(6937)
- 机构
- 大学(187030)
- 学院(185705)
- 济(69465)
- 经济(67817)
- 研究(67029)
- 管理(63938)
- 理学(54857)
- 理学院(54102)
- 管理学(52790)
- 管理学院(52455)
- 中国(47355)
- 科学(45645)
- 农(42356)
- 京(40822)
- 所(37350)
- 研究所(34449)
- 农业(33954)
- 业大(33581)
- 财(31604)
- 中心(29880)
- 江(29781)
- 范(26546)
- 师范(26237)
- 北京(25720)
- 财经(25462)
- 院(23304)
- 州(23266)
- 经(22947)
- 技术(22678)
- 农业大学(22117)
- 基金
- 项目(121843)
- 科学(92332)
- 研究(85226)
- 基金(84670)
- 家(76263)
- 国家(75654)
- 科学基金(61369)
- 省(49596)
- 社会(49462)
- 社会科(46598)
- 社会科学(46577)
- 基金项目(45004)
- 划(42512)
- 教育(41770)
- 自然(41460)
- 自然科(40460)
- 自然科学(40436)
- 自然科学基金(39699)
- 资助(35953)
- 编号(35538)
- 成果(30211)
- 重点(28805)
- 部(26987)
- 发(26215)
- 课题(26107)
- 创(24850)
- 计划(24742)
- 科研(23999)
- 创新(23288)
- 大学(22640)
共检索到27079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王安虎 夏明忠 蔡光泽 杨坪
本文收集了20个分布点的9变(亚)种荞麦属植物以及一个栽培品种,通过ITS和trnH-psbA序列分析,对栽培苦荞的起源及其近缘种的系统发育关系进行了探讨。研究表明:栽培苦荞及其近缘种种间的系统发育关系与基于trnK,trnc-rpoB,rbcL等序列构建的系统发育关系相一致,栽培苦荞ITS和trnH-psbA序列与野生苦荞F.tataricum ssp.potanini Batalin遗传距离较近,可能源自于野生苦荞F.tataricum ssp.potanini,在驯化过程中没有外来遗传物质的引物,栽培过程中选择性积累了优良经济性状驯化而形成。
关键词:
苦荞麦 栽培 起源 亲缘关系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姚行成 杜雪竹 李再云
芸薹属栽培种的众多近缘种是其遗传改良的宝贵种质资源,可提供许多有用的性状及基因。在过去的几十年中,研究者通过有性杂交和原生质体融合的方法,合成了许多远缘杂种及后代材料、异源胞质雄性不育系,极大地促进和丰富了芸薹属栽培种的遗传研究与育种工作。
关键词:
芸薹属 远缘杂交 原生质体融合 近缘种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孔秋生 李锡香 向长萍 邱杨 沈镝
利用筛选出的8对引物对56份来源于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栽培萝卜种质的亲缘关系进行了AFLP分析,共扩增出327条带,其中多态性带128条,多态性位点百分率39.1%,显示出栽培萝卜种质之间存在着较丰富的遗传多样性。系统聚类分析将供试材料分为5类9组,主坐标分析将其分为4类7组,2种分类方法所获结果基本一致。基于分子标记的分类与种质的表型基本吻合。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李永平 康建坂 林珲 温庆放
研究影响佛手瓜SRAP扩增反应的主要因子,建立佛手瓜SRAP反应的优化体系,利用SRAP技术对福建省10个佛手瓜栽培种进行亲缘关系分析.筛选出10对具有较高扩增多态性的引物组合,共扩增出条带114条,其中62条为多态性条带,多态率为54.38%.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当遗传距离为0.20时,可将10个品种分为3个类群;遗传距离为0.35时,10个品种聚为一类,表明10个佛手瓜品种的亲缘关系较近.
关键词:
佛手瓜 亲缘关系 SRAP 聚类分析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向双 孙维红 万晓会 丁乐 韩国勇 邹双全 邹小兴
基于全基因组重测序技术开发的SNP标记,对香樟及近缘种的亲缘关系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通过对16个香樟无性系和2个近缘种进行重测序分析,共获得209 Gb原始数据,平均有效测序深度16×.共获得约209 308 831个高质量SNP,纯合SNP共165 814 908个,杂合SNP共43 493 923个.由系统进化树可知11份芳樟无性系聚在一起,3份芳樟无性系与油樟聚在一起,然后与龙脑樟聚在一起,沉水樟和肉桂先被分离出来;通过主成分分析将16份香樟无性系分为3类,分别为芳樟类群、龙脑樟和油樟类群;芳樟、龙脑樟和油樟精油成分存在差异,为不同的化学利用类型.
关键词:
香樟 SNP标记 亲缘关系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明军 张启翔
以包括野梅在内的15个梅品种、1个野生种和其近缘种杏、山杏、桃、山桃、李和‘垂枝’毛樱桃、‘紫叶’李为试材,运用AFLP标记,采用7对引物组合(E-ACTM-CAT、E-GAM-CTC、E-ACTM-CCA、E-ACTM-CAC、E-ACTCTC、E-ACTCAG、E-ACCM-CAG)选择性扩增得到287个多态性条带的6888条带数据,使用NTSYSpc2.1t软件,采用Nei’s(72)遗传距离,SAHNClustering进行不加权成对算术平均法聚类分析,得到了梅品种与近缘种的亲缘关系与形态学、育种记录等相关记录相符的结论,并支持梅花二元分类系统的相关分类。
关键词:
梅 近缘种 亲缘关系 AFLP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刘雪华 宋琎楠 张玉喜 侯丽霞 于延冲 赵方贵 刘春英 董春海 杨洪兵
为深入研究液泡膜Na+/H+逆向转运蛋白在植物耐盐中的作用,以耐盐苦荞麦品种川荞1号为材料,利用同源克隆方法得到NHX基因,命名为FtNHX1,并在Gen Bank中注册,登录号为KY438929;序列分析表明,该基因开放阅读框1 662 bp,共编码553个氨基酸,预测蛋白分子量61.24 kDa,等电点5.15。系统进化树分析表明,FtNHX1与拟南芥(AtNHX1)、水稻(OsNHX1)和小麦(TaNHX1)的亲缘关系较近,氨基酸同源率分别为60.22%,58.95%和57.30%;荧光定量PCR分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李道远 林登豪 陈成斌
从普通野生稻钴-60γ射线处理后代性状变异、籼粳性鉴别、同工酶分析和野栽杂交亲和性对中国栽培稻近缘祖先及其向栽培稻演化进行的研究表明,通过基因突变和重组,普通野生稻多年生匐匍生态型能产生倾斜和半直立类型;多年生倾斜生态型能产生一年生的直立型,并出现匐匍性的返祖遗传。多年生倾斜生态型由多年生匐匍型演化而来,具有演化为籼稻和粳稻的遗传基础。
关键词:
普通野生稻,栽培稻,近缘祖先,演化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谢德庆
介绍了小麦近缘野生植物梭罗草(Kengyilia thoroldianaJ.L.Yang)的分布及特点和人工栽培方法,论述了梭罗草的利用价值,保护意义.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田建红 彭喜旭 邬清韬 文碧瑶 邓楚楚 唐新科 王海华
WRKY转录因子是植物非生物胁迫反应中的重要调节子。荞麦耐贫瘠,磷利用率较高。为了探究WRKY基因在荞麦磷饥饿反应中可能的调节作用,以苦荞麦为材料,采用逆转录PCR方法,从低磷处理的根RNA样品中获得了FtWRKY6基因的编码序列。FtWRKY6 cDNA长1 572 bp,编码524个氨基酸,含有2个典型的WRKY保守结构域,锌指类型为C_2H_2,归属于第Ⅰ类WRKY,与绿茶CsWRKY24在氨基酸水平上的同一性较高(55.5%)。拟南芥原生质体瞬时表达分析表明,FtWRKY6定位于细胞核中;酵母单杂交试验表明,FtWRKY6具有转录激活活性。实时荧光定量PCR分析表明,在根中FtWRKY6的表达受低磷和3种重要的低磷反应相关激素—吲哚乙酸(IAA)、赤霉素(GA)和细胞分裂素(CTK)显著诱导。上述结果提示,FtWRKY6具有转录因子的基本结构与生化特征,在根中可能通过IAA、GA、CTK信号通路的交互作用介导苦荞麦在低磷条件下的响应过程。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洑香香 赵虎 王玉
松属(油松组)树种是我国重要的造林树种,但其种子和幼苗难以区分。通过比较种子的千粒质量、种子形状、颜色、幼苗子叶数、幼苗下胚轴颜色和苗高,结合ISSR和SSR标记技术,鉴定松属(油松组)11个近缘种,并对其亲缘关系进行探讨。研究结果表明:通过种子和幼苗的形态比较鉴定,可准确鉴定油松和加勒比松;ISSR和SSR标记则可把油松组的11个树种中的10个准确鉴定出来,仅有高山松由于遗传背景的复杂性没有发现种特异性引物(位点)。利用5对SSR引物获得的41个种间多态性位点构建的10个树种的近缘种亲缘关系与传统的研究结果基本一致。系统聚类分析在相似系数0.60处将10个树种分为3个类群:马尾松和赤松聚为第...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李世国 单体锋 侯和胜 逄少军
于2007-2008年采集养殖生产中使用的海带烟杂和单克隆海带配子体杂交培育的东方3号等9个海带(Laminaria japonica)品种/系成熟孢子体,采集游孢子后,通过人工育苗获得自交子一代。以青岛野生海带自交子一代作为对照,运用AFLP分子标记技术对以上10种海带幼孢子体进行遗传多样性和亲缘关系分析。用10对引物组合共扩增条带434条,其中多态性带141条,多态性平均检出比例32.5%。UPGMA聚类分析,可将10个海带品种/系自交子一代分成三大类群(相似系数0.87)。其中90%受试海带品种/系亲本的纯合性较高,自交系个体后代遗传相似系数在0.97以上。分析结果表明,中国北方栽培海带...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郑玉红 夏冰 杭悦宇 王筱璐 周义峰 吴宝成
采用CTAB法提取总DNA,应用PCR产物直接测序法,测定了山药原植物薯蓣及其近缘种共10个种和1个变种的trnL-F和rbcL序列。序列分析结果表明:薯蓣及其近缘种trnL-F序列长689-834 bp,当空位始终作缺失处理时,有变异位点67个,其中信息位点11个,占序列总长度的1.43%;种间碱基差异百分率为1.6%,其中转换率为0.6%,颠换率为1.0%;序列的G+C含量为32.5%。薯蓣及其近缘种rbcL序列长1 096-1 160 bp,存在变异位点42个,其中信息位点10个,占序列总长度的0.93%;种间碱基差异百分率为0.6%,其中转换率为0.3%,颠换率为0.3%;序列G+C含...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孟丽 郑国生
利用RAPD技术对芍药属牡丹组的 11个野生牡丹类群和 12个栽培牡丹品种间的亲缘关系进行了研究。筛选出的 17个单引物和 1个组合引物共扩增出 191条谱带 ,其中 15 3条表现多态性 (占 80 1% ) ,揭示了牡丹组植物丰富的遗传多样性。对扩增结果进行UPGMA聚类分析表明 :革质花盘亚组的野生类群与栽培品种聚为一类 ,革质花盘亚组各野生种与栽培品种间的亲缘关系都比较近。 5个野生种与受试牡丹品种间的平均遗传距离值为 0 4 8~ 0 5 7,与栽培牡丹间亲缘关系从近到远依次为 :杨山牡丹、四川牡丹、卵叶牡丹、紫斑牡丹和矮牡丹。另外 ,本次RAPD试验扩增出的 2 5个特异标记...
关键词:
牡丹 亲缘关系 RAPD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张炜 唐宗祥 符书兰 任正隆
利用竹通大麦染色体上的引物218条对小麦SSR引物对小麦及其近缘种共22个材料进行PCR扩增。从中筛选到39对多态性高、重复性好的引物,这些引物可在供试材料中检测出213个等位基因变异,平均每个位点可检测到5.4个等位基因。位点多态性信息量(PIC)变幅为0.38~0.89,平均为0.57。NTSYS软件分析表明22份材料的遗传相似系数范围为0.46~0.94,平均遗传相似系数为0.67,聚类分析结果显示小麦、偃麦草、大赖草、黑麦均各自聚类,与传统的形态分类结果有较高的吻合度。这表明:①SSR可以应用于小麦与其近缘种的遗传多样性研究。②SSR揭示的小麦与其近缘物种间的多态性高,可以用来鉴定小麦...
关键词:
遗传多样性 SSR分子标记 聚类分析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