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4445)
- 2023(6211)
- 2022(5273)
- 2021(4768)
- 2020(4100)
- 2019(9097)
- 2018(9123)
- 2017(16771)
- 2016(9696)
- 2015(10691)
- 2014(10936)
- 2013(10304)
- 2012(9541)
- 2011(8611)
- 2010(8704)
- 2009(7581)
- 2008(7595)
- 2007(6978)
- 2006(5960)
- 2005(5288)
- 学科
- 济(33674)
- 经济(33637)
- 管理(28012)
- 业(25050)
- 企(21262)
- 企业(21262)
- 方法(13570)
- 财(13339)
- 数学(11801)
- 数学方法(11658)
- 制(10549)
- 中国(10390)
- 农(9710)
- 体(9059)
- 务(8947)
- 财务(8925)
- 财务管理(8910)
- 企业财务(8535)
- 学(8401)
- 理论(8359)
- 业经(7224)
- 银(6930)
- 银行(6899)
- 地方(6747)
- 体制(6585)
- 教育(6558)
- 行(6549)
- 融(6501)
- 金融(6494)
- 教学(6148)
- 机构
- 学院(131708)
- 大学(129349)
- 济(49794)
- 经济(48583)
- 研究(46766)
- 管理(44529)
- 理学(38095)
- 理学院(37598)
- 管理学(36739)
- 管理学院(36509)
- 中国(34268)
- 科学(29685)
- 京(27849)
- 农(27749)
- 财(25799)
- 所(24643)
- 研究所(22447)
- 农业(22176)
- 业大(22172)
- 江(21028)
- 中心(20994)
- 财经(20038)
- 经(18235)
- 技术(17578)
- 范(17332)
- 北京(17296)
- 院(17130)
- 师范(17013)
- 州(16387)
- 省(15902)
- 基金
- 项目(89478)
- 科学(69102)
- 研究(64359)
- 基金(62599)
- 家(56332)
- 国家(55862)
- 科学基金(46617)
- 社会(38929)
- 省(37396)
- 社会科(36896)
- 社会科学(36887)
- 基金项目(32854)
- 教育(32020)
- 划(31180)
- 自然(30506)
- 自然科(29836)
- 自然科学(29825)
- 自然科学基金(29269)
- 编号(26167)
- 资助(25881)
- 成果(21708)
- 重点(21421)
- 课题(20041)
- 部(19681)
- 发(19180)
- 创(18909)
- 创新(17707)
- 计划(17292)
- 科研(17041)
- 大学(16551)
共检索到20043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齐华 梁熠 赵明 王敬亚 吴亚男 刘明
研究了不同栽培方式对春玉米群体结构调控效益的影响,旨在通过栽培方式的调控,构建合理的玉米冠层微环境,提高群体生产力,为玉米高产实践提供理论依据。试验结果表明:合理的宽窄行搭配(Tr3:76 cm×38 cm)与等行距种植相比较,株型下部平展,上部叶片紧凑,使玉米植株形态得到优化,有利于光的截获和光能的利用。增强了群体内的通风透光能力,在宽行和窄行测定中Tr3穗位下层的透光率分别比等行种植高76.1%和25.7%,穗位层的透光率与等行相比也有显著差异,辐射分布得到改善,尤其是增加了植株中下部的透光率,提高光能利用率;冠层内CO2浓度表现为穗位上部>穗位下部>穗位中部,宽窄行与等行距种植在穗位及穗...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侯旭光 冯勇
以内单4 号春玉米为试验材料,采用五因素二次通用旋转组合设计(1/2) 实施方案,通过建立群体光合性能指标模型,系统地研究了主要栽培因素对生理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最大叶面积系数(LAI) 和总光合势(LAD) 与产量的关系呈单峰曲线变化,当最大LAI< 5-8 或总LAD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郭江 郭新宇 郭程瑾 张凤路 赵春江 肖凯
不同供试品种的茎叶夹角与株型特征密切相关,随着株型紧凑型增强,该参数值增大;在生育后期,不同株型玉米品种LAI各密度下大体表现为GY115较高,ND108次之,ZD958较低。随着密度增加,各品种LAI增大,紧凑型ZD958植株下位叶片的衰老速率相对减慢。供试品种群体中、下部1 d内各测定时期光截获的数量随密度增加明显减少,不同株型品种相比减小的幅度依数值大小依次为GY115,ND108和ZD958。随密度增大单株干物重降低,但以ZD958降低幅度较小,ND108次之,GY115较大。不同株型品种产量对密度的反应不同,获得高产的适宜密度存在明显差异。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朴琳 任红 展茗 曹凑贵 齐华 赵明 李从锋
【目的】探明不同栽培措施及其交互对北方春玉米产量和耐密性的调控效应及其对产量的贡献率。【方法】2013—2014年以密植高产玉米品种中单909为试验材料,设置45 000、60 000、75 000、90 000和105 000株/hm2 5个种植密度,栽培措施采用深松(S)、宽窄行种植(W)以及化控(C)处理,通过裂裂区设计形成不同的栽培模式。以产量为基础分别对不同措施组合进行通径分析、因子回归及交互效应比较分析,并结合气象数据对不同措施下的资源效率因子进行逐步回归分析。【结果】综合模式中化控处理(C)
关键词:
春玉米 栽培措施 交互效应 产量 耐密性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刘淑华 冯志茹 孙丽楠 赵淑芬
通过对4个青贮玉米进行高产栽培示范结果表明,科多八号和科多四号初期生长较缓慢,日生长量分别为3.51cm/d和3.18cm/d,7月30日后生长加快,日生长量达到4.66cm/d和5.36cm/d,科青一号和英红玉米则正好相反;在4个品种和两个施肥处理中以科多四号和科多八号产量较高,施肥为N37.5P225K225的处理中,科多四产量最高,达到143578.5 kg/hm2,经济效益最好,达到11486元/hm2,4个品种的产量(114767.6~143578.5kg/hm2)均高于处理N37.5P225K150的产量(98814.0~120244.5kg/hm2);科多四号和科多八号叶量丰富...
关键词:
青贮玉米 栽培技术 研究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宋少援 朱应远 曹林 董发文 朱文亮 邱长吉 张满昌
玉米“四两”高产栽培技术,旨在鄂西北北亚热带与暖温带之间进行熟制改革,改旱地两熟制为三熟制。创建两苗(春、夏玉米营养钵育苗)、两膜(春玉米钵苗塑膜覆盖、中高山玉米地膜栽培)、两定(定产定肥)、两保(保土保水)(即“四两”)的农业系统工程措施,实现年产粮食18134kg/hm2,利润5495元/hm2。与两熟制比,粮食增产10409kg/hm2,净增154%。
关键词:
丹江口市 玉米 “四两”栽培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高峻岭 魏由庆 崔光泉
本试验采用饱和——D最优设计,研究了氮肥、磷肥、密度三个因素对夏玉米产量的影响,建立了夏玉米产量形成的函数模型,获得了夏玉米亩产高于600公斤同时亩净产值超过250元的优化栽培方案。在本试验条件下三个因素对夏玉米产量的影响顺序为:密度、磷肥、氮肥。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罗畔池 张成和 刘爱国 王月恋 张小青 孔令晓 霍志清 刘庆义
于1986~1991年对玉米茎腐病病原菌及栽培措施与发病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指出,河北省玉米茎腐病系多种病原菌侵染所致,其中串珠镰刀菌、禾谷镰刀菌和腐霉菌是优势病原菌.单独或复合侵染为害.玉米品种之间抗病性差异显著,在6~8叶期接种比常规的撒粉期接种效果好.播期、前茬对本病发生轻重亦有明显影响.防治此病采用抗病品种、栽培技术等为主的综合措施效果最佳.
关键词:
玉米茎腐病 病原菌 品种抗病性 防除措施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肖焱波 苏凡 段宗颜
1999—2000年在云南省祥云县草甸土壤上进行移栽玉米的不同水平氮肥试验研究,对移栽玉米在产量、氮素吸收及不同氮肥处理下土壤剖面中硝酸盐残留进行了研究。研究中发现祥云坝区玉米种植中农民习惯施但量明显偏高,在目标产量为1032kg/hm2时最佳施氮量为250kg/hm2,仅相当于农民习惯施氮量的45%。合理施用氮肥,无论对减少农民的投入,还是降低氮肥潜在的环境污染,都有不可忽视的意义。
关键词:
玉米栽培 氮肥施用 硝酸盐残留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李启辉
本文从整地、选种、施肥、栽培方式、密度调控、病虫害防控等方面分析了玉米高产栽培模式构建的主要途径,旨在构建适合我省耐密型玉米的高产栽培模式,提升玉米生产潜力,为玉米产业快速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
玉米 高产栽培 模式构建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吴渝生 李本逊 赵磊峰 周苏文 谢世清
1996~1997年对云南省南部热区冬玉米高产栽培的机理和配套措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高产田的产量及其构成因素、各叶叶面积、光合势都显著地超过普通田。建立了密度与产量、施肥量与产量的非线性回归方程。高产田的纯收入也较普通田的高。根据上述结果提出了一套冬玉米高产栽培的综合配套技术
关键词:
冬玉米,高产,栽培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高宛莉 刘恩科 李来福 杜瑞卿 杨建伟
为建立科学的栽培模式和施肥方式,提高土壤生物肥力和实现土壤可持续利用。本研究采用常规裸地栽培玉米和地膜覆盖栽培玉米2种模式下的不同的施肥方式,测定多个微生物指标,土壤的养分和理化特性指标。结果表明:1)栽培模式对土壤温度和含水量的影响,在不同时期,两者的差异性不同;2)各种微生物指标影响系数的绝对值从大到小为:细菌、固氮菌,防线菌和真菌。土壤理化特性及养分指标影响系数的绝对值从大到小为:有机质、土壤pH、碱解N、全N、全P、速效K、速效P、土壤含水分量和土壤温度。不同模式下两指标变量组之间有极其显著的相关系数-0.932 1;3)不同栽培模式对不同施肥处理的重要性影响不大。只要含N,是否含P、...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刘星华 王琦 贾生海
【目的】研究5种不同栽培方式对土壤酶活性、春玉米生长发育及产量形成的影响,探索黄土高原地区春玉米高产、稳产和可持续发展的耕作措施。【方法】采用大田试验,分别设置顶凌全膜双垄沟播、顶凌全膜双垄垄播、顶凌全膜平播、秸秆覆盖种植和无覆盖平地种植5种耕作方式,分析不同耕作方式下0-20和20-40cm土层土壤酶(过氧化氢酶、脲酶、蔗糖酶和碱性磷酸酶)活性的变化特征,以及各生育期玉米生长发育状况、干物质积累和产量构成要素的变化。【结果】与无覆盖平地种植相比,顶凌全膜双垄垄播和秸秆覆盖种植方式能够显著提高田间土壤过氧化氢酶活性(0-20和20-40cm土壤分别提高5.19%,15.74%和4.04%,9....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王国栋 曾胜和 陈云 梁飞 张磊
运用"3414"试验设计,在田间密植条件下(10.5万株/hm2)研究了不同氮、磷、钾肥配比对新疆滴灌玉米产量的影响,并提出合理的施肥量。结果表明,施用氮(N)、磷(P2O5)、钾肥(K2O)可显著增加玉米产量,增产率、肥料贡献率和农学效率均表现为N>P2O5>K2O;肥料投入符合养分报酬递减定率,过量投入表现出负效益,且过量施肥条件下钾肥导致的产量下降高于氮肥和磷肥。氮、磷、钾三因素间存在显著的正交互效应,但较低的施钾水平与氮、磷的耦合增产效应不明显,表明合理的钾肥施用对提高研究区域玉米产量具有重要作用。综合全部模型分析,研究区域密植滴灌春玉米高产的推荐施肥量N、P2O5和K2O分别是296...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胡兵辉 王维 张红芳
在西南干热河谷地区进行旱地玉米覆盖保水栽培试验,研究其水分效应。结果表明,秸秆、地膜覆盖有明显增加和保蓄土壤水的作用,秸秆地膜二元覆盖的作用更为显著,根区成为作物耗水与土壤保蓄水的关键区域,农田水分变化沿土层可划分为3个层次,即:0~30 cm土层为土壤水分变化活跃层和土壤贮水增加显著层、30~80 cm土层为土壤水分变化次活跃层和土壤贮水增加明显层、80~100 cm土层为土壤水分变化相对稳定层和土壤贮水增加一般层,且覆盖栽培可促进作物耗水量由田间无效蒸发耗水向有效的田间作物蒸腾耗水转化,使农田水分的有效性显著提升。由此,研究本区旱地玉米不同覆盖保水栽培措施的水分效应,可为提高本区甚至西南高...
关键词:
旱地玉米 保水栽培 水分效应 干热河谷区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