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2586)
2023(3743)
2022(3141)
2021(3012)
2020(2557)
2019(5658)
2018(5529)
2017(10039)
2016(6175)
2015(6728)
2014(6862)
2013(6408)
2012(5937)
2011(5495)
2010(5501)
2009(4687)
2008(4818)
2007(4325)
2006(3550)
2005(3242)
作者
(19484)
(16515)
(16340)
(15687)
(10779)
(8193)
(7438)
(6302)
(6178)
(6166)
(5736)
(5715)
(5574)
(5555)
(5379)
(5237)
(5029)
(4898)
(4837)
(4676)
(4345)
(4255)
(4020)
(3954)
(3695)
(3679)
(3667)
(3638)
(3546)
(3523)
学科
(17255)
经济(17232)
(13477)
管理(12429)
(10651)
企业(10651)
方法(8490)
数学(7397)
(7294)
数学方法(7250)
理论(5836)
(5148)
教学(4957)
中国(4861)
(4754)
教育(4703)
技术(3787)
(3748)
(3653)
财务(3648)
财务管理(3639)
(3611)
金融(3609)
企业财务(3563)
学法(3479)
教学法(3479)
(3396)
银行(3367)
(3231)
贸易(3231)
机构
大学(82909)
学院(82793)
研究(33778)
(26964)
经济(26226)
管理(24311)
科学(24164)
(22582)
中国(21590)
理学(20980)
理学院(20650)
管理学(19971)
管理学院(19831)
(19553)
研究所(18234)
农业(18145)
(17801)
业大(17133)
中心(13982)
(13341)
(13024)
技术(12835)
(12557)
(11974)
(11672)
农业大学(11429)
师范(11428)
(11151)
北京(11051)
财经(10615)
基金
项目(59820)
科学(44402)
基金(40958)
(39013)
研究(38917)
国家(38714)
科学基金(30692)
(25129)
自然(22147)
自然科(21705)
自然科学(21691)
社会(21641)
(21519)
基金项目(21401)
自然科学基金(21315)
社会科(20442)
社会科学(20436)
教育(20276)
资助(17787)
重点(14694)
编号(14585)
计划(13421)
(12870)
(12711)
科技(12619)
成果(12360)
课题(12196)
(12165)
科研(12126)
(12015)
期刊
(27150)
经济(27150)
学报(23005)
研究(22506)
(20433)
中国(19608)
科学(17120)
教育(16125)
大学(16072)
学学(15412)
农业(14186)
(10259)
管理(9287)
(8121)
技术(7644)
业大(7193)
(6397)
金融(6397)
农业大学(5920)
林业(5696)
(5624)
财经(5377)
职业(5231)
经济研究(4675)
(4624)
科技(4562)
(4025)
论坛(4025)
自然(3840)
业经(3690)
共检索到12256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张丽丽  白苇  米君  曲志华  乔海明  李世芳  李爱荣  马建富  郭娜  刘晶晶  
为进一步证明亚麻种间杂交种的真实性,对前人开发的14对SSR引物进行了再次筛选,对栽培种亚麻与多年生宿根型野生亚麻的种间杂交种和亲本之间的亲子关系进行鉴定。结果显示,7对引物能很好地标记出双亲,并成功标记出了1份杂交种与亲本之间存在亲子关系,鉴定了种间杂交种的真实性。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张海洋  苗红梅  张体德  魏利斌  李春  王慧丽  段迎辉  琚铭  
【目的】探明芝麻栽培种与野生种种间杂交的亲和性,分析杂交后代遗传特征。【方法】以26个基因型(Sesamum indicum L.)与刚果野芝麻(Sesamum schinzianum Asch)和野芝1号(Sesamum radiatum Schum&Thonn)野生种为杂交亲本,借助胚培养技术获得种间杂交后代。采用SSR标记和生物学方法鉴定并分析杂交种F1的遗传特性。【结果】通过胚培养技术获得2 430个种间杂交F1株系,对部分材料的检测表明杂种阳性率为95.83%。刚果野芝麻×栽培种的正反交杂交率分别为34.62%(A)和11.54%(C),野芝1号×栽培种的正反交杂交率分别为100%(...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孙晓梅  崔文山  杨宏光  年玉欣  王亚斌  罗凤霞  
应用RAPD标记对百合杂交种真实性进行了鉴定。研究表明:采用RAPD分子标记对百合杂交种进行早期鉴定是一种快速有效的方法。在本试验中杂种既具有相加性带型、单亲本带型,又具有融合双亲的特异带,并出现了新的带型。这样可以通过多个引物的应用,对杂交种进行早期鉴定。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李建增  杨若菡  吴学英  杜刚  朱炫  白永刘  刘飞虎  刘其宁  
【目的】本文对从荷兰和加拿大引入的油用亚麻品种资源进行综合鉴定、分析与评价,为育种者和加快优良资源的利用提供依据。【方法】试验材料采用随机区播种,通过多样性、相关性和聚类分析进行研究。【结果】主要性状的遗传多样性分析表明,存在较大差异,多样性比较丰富。相关性分析确定了各性状之间的关系。通过系统聚类,把试验材料划分为3大类,为不同育种目标提供依据。【结论】对45份优异种质资源作出了评价。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杨敏敏  刘红艳  周婷  瞿洪浩  杨远霄  魏鑫  左阳  赵应忠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柳李旺  龚义勤  汪隆植  黄浩  曾晓萍  卢昆光  
运用有性杂交方法 ,以野生种红茄与栽培种七叶茄、徐紫茄、安长茄为亲本进行种间杂交 ,结果仅获得红茄×七叶茄种间杂种。对F1 杂种若干特性进行分析 ,结果表明 :种间F1 多数形态性状居中 ,在生长势方面具有明显的杂种优势 ;F1 叶片中POD同工酶表现为双亲“完全互补型” ,COD、EST同工酶兼含双亲的部分谱带 ,多偏向母本野生红茄 ,有时还出现杂种酶带 ;RAPD标记表现为“偏母的互补型” ;花粉育性极低。另外还对F1 回交中柱头与花粉内相互作用进行了初步研究 ,发现红茄、七叶茄、安长茄花粉与花粉管可在F1 柱头与花柱中正常萌发、生长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李俭  S.H Lee  C.W Choi  李海粟  吴明根  
以亚麻荠新品种延世一号为试材,通过调查其不同温度(5、10、15、20、25℃)下的发芽率,不同播种期(春播、秋播)下的生育期,测定不同株行距(30 cm×10 cm、30 cm×20 cm、45 cm×10 cm、45 cm×20 cm、60 cm×10cm、60 cm×20 cm)和不同穴密度(2、4、6株/穴)下的产量,不同施肥水平(不施肥、低肥(50 kg/hm2尿素+30 kg/hm2磷酸二铵)、高肥(80 kg/hm2尿素+50 kg/hm2磷酸二铵))下的产量以及品质(出油率、粗蛋白、粗脂肪、脂肪酸含量)等,对其进行了生物学特性及高产栽培技术的研究。结果表明:延世一号种子在5~2...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黄小龙  孙焕良  谢达平  孟桂元  
为了克服传统沤麻工艺的不足,提高沤麻的效率,以亚麻原茎为菌种筛选的来源,通过初筛、复筛得到了1株产果胶酶和木聚糖酶活性较高,不产纤维素酶的脱胶菌株A6.摇瓶脱胶试验表明,A6菌能24h完成亚麻脱胶,脱胶后,纤维残胶率为20.63%,胶质脱除率达38.80%,比天然水脱胶高出11%.初步鉴定并命名为环状芽孢杆菌(Bacilluscirculans)A6.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雷晓兵  赵保献  梁晓伟  宋汉强  李林  陈润玲  卫勇强  
采用随机区组设计和二次饱和-D最优设计,对洛玉4号玉米新品种进行密度和N、P、K不同配比的优化施肥模式试验。结果表明:洛玉4号高产种植最适宜密度为6~7万株/hm2左右,高产栽培应在稳定穗粒数的基础上增加穗数。洛玉4号最高种植效益时的N、P、K最佳使用比例为N∶P2O5∶K2O=1.82∶1∶1.19,具体使用量为N 270.4 kg/hm2,P2O5148.3 kg/hm2,K2O 177.2 kg/hm2。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张加强  潘凤英  廖小芳  周瑞阳  杨健  黄龙  
以红麻细胞质雄性不育系P3A、恢复系992及其杂交F1为材料,采用水培法研究盐胁迫对红麻幼苗生长效应以及红麻杂交种对盐胁迫是否存在杂种优势。结果表明:盐胁迫显著抑制红麻幼苗的生长,改变了干物质的分配,使根冠比增大;不同基因型红麻幼苗对盐胁迫的耐性存在显著差异;红麻杂交种的幼苗生长对盐胁迫的响应表现出较强的中亲优势和超高亲优势,F1相对亲本的杂种优势在一定范围内随着盐浓度的提高进一步增强。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胡平建  孙焕良  黎娟  李煊星  王孔俭  
为提高亚麻多倍体诱导变异试管苗的移栽成活率,以形态变异亚麻试管苗为材料,系统研究了培养室不同炼苗时间,不同温度,不同根量,培养基质,温室,室外不同炼苗时间对形态变异试管苗移栽成活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根数为6~8根的试管苗,先在温度25℃的培养室炼苗7d,后移栽在黄土∶细沙∶炭化谷壳(5∶3∶2)的培养基质中,温室炼苗10d,室外炼苗6d,再移栽至大田,移栽成活率最高,可达90%以上.初步探索出了一套简单易行、实用高效的试管苗优化配套移栽技术.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白建明  徐春霞  王树彦  李心文  
为进一步了解蓖麻表型性状杂种优势表现特点及与亲本相应性状的关系。选用两种基因类型有明显差异的中高秆和矮杆蓖麻杂交组合的亲本CS-R6(♀)、CS-R181(♂)和CS-R63(♀)、CS-R268(♂)和它们的杂交种CS-R6.181F1、CS-R6.181F2、CS-R63.268F1为研究材料。通过田间试验,测定了地上部干物质积累及在营养体和生殖体中分配速率和成熟期13个表型性状的杂种优势表现。结果表明:两种类型杂交组合的生育特点及杂种优势表现上有明显差别,CS-R6.181F1属于生殖型为主、体质型为辅的杂种优势类型;而CS-R63.268F1属于生殖型的杂种优势类型;中高秆杂交种CS-...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渠云芳  段永红  黄晋玲  
为将原产澳洲的棉属野生种比克氏棉(Gossypium bickii)具有的子叶腺体延缓形成基因导入栽培种,将亚洲棉(G.arboreum)与比克氏棉(G.bickii)杂交,并经染色体加倍,获得亚比棉异源四倍体,然后再用异源四倍体与陆地棉(G.hirsutum)、海岛棉(G.barbadense)杂交获得具有[ADG]3个染色体组的三种杂种。本研究以三种杂种与其亲本为材料,对参试材料进行核型分析,并采用核型似近系数聚类分析方法对参试材料进行聚类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亚比棉染色体的相对长度小于亚洲棉和比克氏棉,且变异范围较小,亚比棉的LC/SC值高于亲本亚洲棉和比克氏棉;亚比棉×陆地棉和亚比棉×海...
[期刊]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作者] 王黎  周琪  高燕会  
【目的】鉴定石蒜属Lycoris种间杂交种F_1的真实性。【方法】利用荧光标记表达序列标签简单序列重复(EST-SSR)方法,构建亲本石蒜L.radiata、中国石蒜L.chinensis、换锦花L.sprengeri和石蒜-中国石蒜、石蒜-换锦花杂交种F_1共78个样品的分子身份证,并分析遗传关系。【结果】15对多态性强的荧光标记EST-SSR引物得到扩增条带92条,每对引物平均扩增6.13条;多态性信息量(PIC)为0.629 2~1.000 0,平均为0.913 7。引物SSR203+SSR115对石蒜-换锦花、石蒜-中国石蒜杂交种F_1代的真实性鉴定率分别为96.30%和96.15%。非加权组平均法(UPGMA)聚类分析表明:石蒜、中国石蒜、换锦花及其种间杂交种的遗传相似系数为0.76~0.98,在相似系数为0.77处25个亲本和53个杂交种聚为Ⅰ和Ⅱ两大类,Ⅰ类包括亲本换锦花、石蒜-换锦花杂交种,Ⅱ类包括石蒜、中国石蒜以及中国石蒜-石蒜杂交种,Ⅱ类又可分为Ⅱa、Ⅱb和Ⅱc等3个亚类。利用荧光标记EST-SSR基因型编码,构建了78个石蒜属亲本及杂交种的分子身份证。【结论】荧光标记EST-SSR可用于石蒜属种间杂交种的早期鉴定。图1表5参26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张庆平  李子钦  段兴恒  孔庆全  
从患病的亚麻根部获得分离物,经鉴定及致病性测定,经过完整的柯赫证病过程证实,引起亚麻萎蔫病的致病菌主要是尖镰孢菌,发病率达61%,其次为立枯丝核菌,发病率达21.2%,拟枝孢镰孢菌,发病率达17.8%。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