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480)
2023(6309)
2022(5311)
2021(4842)
2020(4024)
2019(9161)
2018(9213)
2017(17099)
2016(9571)
2015(10754)
2014(10838)
2013(10493)
2012(9942)
2011(9198)
2010(9488)
2009(9150)
2008(9453)
2007(8538)
2006(7707)
2005(7280)
作者
(28814)
(24295)
(24101)
(22969)
(15657)
(11558)
(10772)
(9219)
(9161)
(8952)
(8510)
(8175)
(8120)
(8003)
(7856)
(7478)
(7165)
(7100)
(7076)
(7031)
(6369)
(5986)
(5932)
(5753)
(5635)
(5472)
(5394)
(5265)
(4954)
(4784)
学科
(37761)
经济(37676)
管理(33225)
(28626)
(25811)
企业(25811)
方法(14838)
(13143)
(12913)
数学(11469)
数学方法(11276)
(11008)
业经(9935)
中国(9722)
(9330)
(9120)
理论(8538)
(7805)
财务(7787)
财务管理(7766)
体制(7705)
(7634)
银行(7610)
(7455)
金融(7450)
企业财务(7406)
(7281)
(6602)
(6544)
环境(6531)
机构
大学(151201)
学院(147044)
(59904)
经济(58602)
管理(52850)
研究(51846)
理学(45215)
理学院(44637)
管理学(43831)
管理学院(43552)
中国(38751)
(32612)
(31858)
科学(31295)
(26642)
财经(25066)
研究所(24007)
(23742)
(23306)
(22608)
中心(22134)
业大(20364)
(20077)
师范(19858)
北京(19779)
经济学(19711)
财经大学(18715)
农业(18638)
(18541)
(17856)
基金
项目(94297)
科学(75197)
基金(70398)
研究(68733)
(61549)
国家(61079)
科学基金(52063)
社会(44984)
社会科(42469)
社会科学(42459)
基金项目(36570)
(35540)
自然(33121)
教育(32380)
自然科(32341)
自然科学(32327)
自然科学基金(31789)
(30701)
资助(28120)
编号(26651)
成果(23990)
(22957)
重点(21968)
(21931)
(19854)
课题(19377)
(19350)
教育部(19101)
国家社会(19078)
创新(18697)
期刊
(70881)
经济(70881)
研究(46710)
中国(30694)
(26941)
学报(25003)
科学(22841)
(22438)
管理(21398)
大学(19122)
学学(18015)
教育(17067)
农业(14427)
(13865)
金融(13865)
财经(13614)
(11695)
技术(11019)
经济研究(10730)
业经(9666)
问题(9167)
(8150)
(7316)
(6963)
世界(6720)
理论(6647)
现代(6623)
科技(6537)
技术经济(6379)
财会(6332)
共检索到22587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钱苹  
机制设计有两类基本模型:一类是"计划者模型",其中无信息的计划者面对一群有信息的代理人,代理人的类型决定了他们对最终结果的偏好。由于信息不对称,计划者不知道代理人的真实状况,所以不能直接实施社会选择规则,计划者需要设计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杨依山  
文章运用格罗夫斯—克拉克机制和迪克塞—奥尔森模型对公平与效率这两个目标同时兼顾的可能性进行探讨。经过分析,可以得出结论:在理论上,公平与效率两个目标可以完全兼顾;不过若将现实的制度和人性引入分析后发现,在当今现实中这个完美的结合点是不存在的,在不同时期,或者在同一时期不同地区,如何权衡这两个目标反而是人们面临的重要问题。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裴小革  
70年代以后西方经济学出现的一个重要现象,是对个人理性特别是对个人的最基础的效用函数的研究大大加强了,个人决策和信息问题成为经济学家关注的焦点,出现了一批在研究自由选择、自愿交换、信息不完全和决策分散化条件下人的行为及其相互关系方面成果卓著的经济学家。戴维·克雷普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蒋凯  朱彦臻  
伯顿·克拉克的学术职业理论深入探讨了学术职业分化与整合、学术职业逻辑、教学科研关系、学术文化等重要问题,从国家、院校和学科三个层级分析学术职业内外多种力量的互动,强调文化在学术职业身份形成与发展中的作用。克拉克的学术职业理论不但为后来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而且为审视学术职业提供了独特的视角和强有力的理论支撑,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刘海英  
劳伦斯·亨利·萨默斯(Lawrence HenrySummers)系1993年度约翰·贝茨·克拉克奖获得者,当代新凯恩斯学派的重要代表人物。萨默斯不仅是一位杰出的经济学家,还是一位积极的经济政策制订的参与者。他曾在美国经济顾问委员会担任经济顾问(1981—1982),曾被世界银行列为首席经济学家(1989—1991)。本文扼要论述了萨默斯因其荣获克拉克奖的四个经济学领域的贡献,即他在财政学、劳动经济学、金融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方面的贡献。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于刃刚  
一、配第——克拉克定理的基本内容 早在17世纪,威廉.配第就指出:随着经济的发展,工业将比农业占有更重要的位置,而商业又将比工业占有更重要的位置。1935年,费雷又进一步指出:生产结构的变化表现为各种人力、物力资源将不断地从第一产业转向第二产业,再从第二产业转向第三产业,即使政府进行干预也无法阻止这一进程。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杨瑞龙  陈宇峰  
2005年4月,美国经济学会将有"小诺贝尔经济学奖"之誉的"约翰·贝茨·克拉克奖(the John Bates Clark Medal)"颁给了麻省理工学院经济系的年轻经济学家达龙·埃斯莫格卢(Daron Acemoglu)教授,以表彰其在经济发展领域所做出的突出理论贡献。根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徐春霞  
本文详细回顾了伯顿·克拉克提出的有关美国高等教育“冷却”功能的理论。对该理论提出的背景、操作过程及该理论引发的纷争进行了述评,有助于深刻理解美国社区学院在美国高等教育大发展时期中的特殊功能和作用。同时,伯顿·克拉克有关高等教育“冷却”功能的理论,在中国高等教育大发展的今天,也有一定的借鉴意义和启示。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徐丹  谢作栩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徐丹  谢作栩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陈燕  李军军  
哈佛大学经济学教授以赛亚·安德鲁斯由于在理论计量经济学领域的突出贡献而荣获2021年度约翰·贝茨·克拉克奖。他在结构模型的参数估计和检验等方面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在完善结构模型参数估计的稳健性检验方面,提出了测度和提升模型透明度、参数估计敏感度和信息度的方法;在识别和纠正参数估计偏误方面,提出了纠正发表偏倚和"赢家诅咒"问题的新方法;在结构模型弱识别条件和弱工具变量方面,构建了新的检验和修正方法。安德鲁斯旨在解决结构模型参数估计的稳健性检验和可信度提升问题,使得实证研究更加规范和完善,促进了理论计量经济学的发展和应用。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刘向民  
保罗·克鲁格曼系1991届约翰·贝茨·克拉克奖获得者。他于1974年毕业于耶鲁大学,获学士学位;1977年毕业于麻省理工学院,获博士学位。他曾先后执教于耶鲁大学和麻省理工学院,现任斯坦福大学经济系教授。克鲁格曼对经济学作出了重大贡献的领域有:产业内贸易,战略性贸易政策,目标区域内的汇率行为,投机对货币的冲击以及经济地理的复兴等等。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王盛  
2005年4月,麻省理工学院经济系的达龙·埃斯莫格卢(Daron Acemoglu)教授荣获素有"小诺贝尔经济学奖"之称的"约翰·贝茨·克拉克奖",从而成为第29位获得该奖项的经济学家。美国经济学会在颁奖颂词中对他评价说:"埃斯莫格卢是一位学识渊博、著述甚丰的经济学家。他最初致力于研究劳动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阎凤桥  
集权和分权是两种不同的高等教育管理模式。哪一种管理模式在一定条件下具有相对比较优势呢?这是高等教育研究中的一个经典命题。克拉克从历史的角度,对美国大学的分权模式与欧洲国家大学的集权模式进行了比较分析,指出集权管理模式使欧洲大学失去了活力,而分权管理模式使美国大学有效地适应了社会变化的需求。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张丽  
克拉克以“矩阵结构”和学术分化理论为起点,通过对学科演进的基础与途径、学术组织模式的演变、教师群体的分化、学科与院校分化的规律等进行探究,论证了多样的、分化的高教系统能够提供大众高等教育和精英高等教育并存的最适宜的运行机制;学术专业化进程不但是学术分化的持久动力,而且是维护学术世界自有特质之源地。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