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248)
2023(4370)
2022(3493)
2021(3030)
2020(2369)
2019(5272)
2018(5391)
2017(9396)
2016(5637)
2015(6335)
2014(6660)
2013(6230)
2012(5894)
2011(5476)
2010(5335)
2009(4445)
2008(4215)
2007(3966)
2006(3472)
2005(3100)
作者
(18681)
(15674)
(15364)
(14718)
(9711)
(7388)
(6964)
(6281)
(5999)
(5614)
(5556)
(5397)
(5189)
(5116)
(5101)
(4785)
(4650)
(4640)
(4624)
(4483)
(4079)
(4067)
(3865)
(3608)
(3600)
(3490)
(3439)
(3438)
(3298)
(3198)
学科
管理(17125)
(16864)
经济(16837)
(10107)
环境(9520)
(9332)
(7356)
企业(7356)
(5710)
中国(5692)
(5352)
(5273)
(4848)
方法(4723)
(4447)
(4430)
生态(4245)
资源(4147)
理论(4099)
地方(4089)
数学(3858)
(3822)
银行(3796)
数学方法(3763)
业经(3752)
(3704)
规划(3673)
环境规划(3594)
(3527)
金融(3520)
机构
学院(76421)
大学(76239)
研究(31640)
(25409)
管理(25124)
经济(24622)
中国(23290)
科学(22753)
理学(20682)
理学院(20420)
管理学(19852)
管理学院(19732)
(19476)
(18252)
(17575)
业大(16402)
研究所(16338)
农业(14975)
中心(14298)
(13253)
(12862)
(12201)
北京(11847)
(11767)
技术(11389)
(10639)
(10582)
师范(10417)
研究院(10330)
(10049)
基金
项目(55390)
科学(41188)
研究(38240)
基金(37220)
(35403)
国家(35159)
科学基金(27618)
(23056)
社会(21199)
(19971)
社会科(19927)
社会科学(19923)
基金项目(19216)
自然(18892)
自然科(18353)
自然科学(18346)
自然科学基金(17976)
教育(17001)
编号(15357)
资助(15269)
重点(13367)
(12604)
成果(12514)
计划(12447)
科技(12112)
课题(11976)
科研(11215)
(10797)
(10792)
(10784)
期刊
(30456)
经济(30456)
研究(20060)
学报(19949)
中国(19205)
(16912)
科学(15788)
大学(14422)
学学(13730)
教育(11396)
农业(11050)
(9163)
管理(8728)
林业(8478)
技术(6981)
业经(6317)
(6070)
金融(6070)
业大(6040)
(5843)
科技(5222)
(5149)
图书(4961)
经济研究(4264)
农业大学(4241)
资源(4121)
问题(4052)
财经(3913)
职业(3891)
书馆(3619)
共检索到12145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杨玉盛  郭剑芬  林鹏  何宗明  陈光水  
福建三明格氏栲天然林及在其采伐迹地上营造的33年生格氏栲人工林和杉木人工林粗木质残体现存量与季节动态、C库及养分库的研究表明,格氏栲天然林、人工林和杉木人工林粗木质残体现存量分别为1 32、0 4 6和0 2 3t·hm- 2 。3种林分粗木质残体现存量的季节变化模式均为夏季>冬季>秋季>春季。格氏栲天然林粗木质残体C贮量为0 78t·hm- 2 ,分别是格氏栲人工林和杉木人工林的4 1 1倍和7 0 9倍;格氏栲天然林粗木质残体C库与2种人工林间差异显著(P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杨玉盛  陈光水  王义祥  谢锦升  杨少红  钟羡芳  
对福建省三明市33年生格氏栲人工林和杉木人工林碳库及分配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格氏栲人工林碳库为325.9t.hm-2,比杉木人工林的(228.3t.hm-2)高43%。格氏栲和杉木人工林乔木层碳库分别占人工林碳库的65.9%和57.5%,矿质土壤层碳库则分别占32.5%和40.3%,而2种森林的林下植被层、枯枝落叶层、粗木质残体和死细根碳库占人工林碳库均不超过1%。格氏栲人工林的干材(干+皮)碳库分别占乔木层碳库的55.8%,而杉木人工林的则为75.4%。杉木人工林乔木层在6年生前连年碳积累速率略高于格氏栲人工林,但7年生后则低于格氏栲人工林。格氏栲乔木层连年碳积累速率最大值出现时间(15年生时...
[期刊] 浙江林学院学报  [作者] 林金国  许春锦  陈慈禄  张文富  
对格氏栲人工林和天然林木材物理力学性质的测定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 格氏栲人工林和天然林木材的密度、干缩性、顺纹抗压强度、抗弯强度和端面硬度均属中等; 格氏栲人工林木材除抗弯弹性模量、抗劈力和冲击韧性小于天然林外, 其余指标均稍大于天然林。经差异显著性t 检验表明, 格氏栲人工林和天然林木材物理力学性质指标中仅抗弯弹性模量、抗劈力和冲击韧性差异显著外, 其余指标差异不显著。表2 参7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杨玉盛  陈光水  王义祥  谢锦升  杨少红  钟羡芳  
To provide potential implications of species selection for carbon plantation, differences in carbon sequestration pattern and net ecosystem production (NEP) were determined between two 36-year-old plantations of broadleaved species, Castanopsis kawakamii and Cunninghamia lanceolata, in Sanming, Fuji...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刘金福  洪伟  李俊清  
物种多度分布是格氏栲林物种多样性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 .该文以格氏栲林 7个主要群落组成类型 :①格氏栲 +木荷 +木姜子 (Castanopsiskawakamii+Schimasuperba +Litseamollifolia) ;②格氏栲 +虎皮楠 +木荷 (Castanopsiskawakamii+Daphniphyllumoldhamii+Schimasuperba) ;③格氏栲 +青冈栎 +冬青 (Castanopsiskawakamii+Quercusglan dulifera +Ilexpurpurea) ;④格氏栲 (Castanopsiskawakamii)纯林 ;⑤马尾松 ...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郭剑芬  杨玉盛  钟羡芳  贺旭东  
粗木质残体(CWD)是森林生态系统重要的组成要素,由于定量研究某特定区域CWD的贮量和碳量的工作量相当大,需要长期的研究才能获得可信的数据,因此有关全球森林生态系统CWD的贮量和碳量仍不太清楚。本文根据国内外研究结果综述全球不同森林中CWD的贮量和碳库情况。结果表明:温带针叶林CWD贮量最高(30~200t.hm-2),而阔叶林最低(8~50t.hm-2);全球森林CWD碳贮量范围大致为75~114或157Pg。各森林CWD贮量值变化大,因林龄、CWD分解阶段和人类经营活动(如疏伐、皆伐和控制火烧)而异。今后需更广泛地开展森林CWD调查,以更深刻理解CWD与林分结构、树种特性及干扰的关系。此外...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江香梅  肖复明  龚斌  叶金山  
对闽楠人工林和天然林木材物理和力学性质进行了测定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闽楠天然林木材气干密度和全干密度分别为0.721 g.cm-3和0.680 g.cm-3,人工林木材气干密度和全干密度分别为0.572 g.cm-3和0.535 g.cm-3,闽楠天然林木材密度大于人工林且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但人工林木材密度变异系数却小于天然林。闽楠人工林和天然林木材气干状态下体积干缩率分别为4.935%和6.439%,全干状态下分别为9.330%和11.376%,闽楠人工林木材的尺寸稳定性稍差于天然林,但从木材的差异干缩来看,闽楠天然林和人工林相近,分别为1.75和1.76。闽楠天然林木材端面、径面和弦面...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刘书景  金幼菊  宗世祥  骆有庆  姚国龙  
为了探讨沙棘人工林中沙棘木蠹蛾大面积成灾而天然林有虫不成灾的原因,利用动态顶空采集、热脱附-气质联用法分析了沙棘人工林与天然林中健康和虫害沙棘枝叶及基干部位释放的挥发性物质,共鉴定出22种化合物。结果显示:人工林中戊醛和2-苯甲酸叶醇酯、5-甲基-5-羟基己酸内酯、3-甲基丁醇含量较天然林高;天然林沙棘释放的挥发物以反式-2-癸醇、2-壬烯醇、庚醛、2-甲基丁醛为主。虫害后,沙棘人工林与天然林都会释放桉树脑、萜品醇、2-莰酮等萜烯类物质,并且天然林中萜品醇和2-莰酮的相对含量高于人工林;同时醇类、醛类物质虫害后也有增加。这些物质含量的变化可能与沙棘天然林与人工林中沙棘木蠹蛾危害的差异程度有关。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刘坤  曹林  周春国  
以苏南丘陵地区的马尾松天然次生林和人工林为研究对象,进行了树干解析及各测树因子(即胸径、树高和材积)的生长模型拟合,并依据该区域森林资源历史调查数据中的森林起源信息对马尾松天然林与人工林生长状况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马尾松人工林的胸径和树高连年生长量最大值出现在10年左右,平均生长量最大值出现在15年左右;马尾松天然林的胸径和树高连年生长量最大值出现在18年左右,平均生长量的最大值同样出现在15年左右;马尾人工林数量成熟龄为47年,天然林数量成熟龄为50年;选用Richards生长模型对区域内马尾松各测树因子进行拟合的效果最好。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晋梦然  王哲  李梦佳  刘金福  何中声  邢聪  施友文  沈彩霞  
【目的】探讨格氏栲天然林凋落物浸提液对伴生种杉木种子萌发与胚根生长的影响,旨在阐明格氏栲自然更新受抑机制问题。【方法】以格氏栲天然林凋落物浸提液为化感物质来源,伴生种杉木种子为受试种子,分析未分解层(枝、叶、皮、壳)、半分解层和全分解层凋落物浸提液对杉木种子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及胚根生长的影响。【结果】未分解层凋落物浸提液在低质量浓度时对杉木种子发芽率为促进作用,高质量浓度时为促进或较弱的抑制作用,各质量浓度作用下对发芽势与发芽指数均呈抑制;半分解层与全分解层凋落物浸提液抑制杉木种子萌发,且在低质量浓度(1∶50、1∶100)时抑制作用更强。未分解层凋落物浸提液对杉木胚根生长影响呈"低促高抑"的双重质量浓度效应,高质量浓度时为显著抑制(P <0.05)。【结论】格氏栲天然林凋落物低质量浓度浸提液对杉木种子萌发总体呈促进或轻微的抑制作用,对胚根生长为促进作用,即促进了杉木更新,使林内种间竞争加剧,间接导致格氏栲自然更新受抑。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刘金福  洪伟  樊后保  林荣福  
A series of techniques including the analysis of variance,χ2-test,association coefficient,Ochiai′s coefficient,Czekanowski′s coefficient and Jaccard′s coefficient were used based upon a 2×2 contingency table to determine the overall association of all species,the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and the coe...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卢琦  赵体顺  罗天祥  金烈谊  阴三军  
对黄山松天然林与人工林的群落学对比分析表明:黄山松林的植物种类天然林为19~29种,人工林仅有9~17种;天然林下木层和草本层的多样性格数分别为2.8242~2.8763和1.7998~1.8366,而人工林分别为1.6073~2.0775和1.8366~1.9394。天然林胸径生长量比人工林低0.47cm/a,树高连年生长量最高峰出现在第20年,比人工林晚5a,材积在第40年以后增长明显加快(>0.01m3/a),比人工林迟20a。文中以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及其均匀度、群落系数和相似度系数等指标为判别尺度,揭示了黄山松天然林与人工林之间的群落学差异。
[期刊] 浙江林学院学报  [作者] 刘春华  
通过对福建青冈Cyclobalanopsischungii天然林和人工林的系统调查,进行福建青冈天然林及人工林生态系统群落特征及生长过程的比较研究。结果表明:福建青冈天然林及人工林群落特征存在明显差异。福建青冈人工林林相整齐,林分结构简单,为同龄林,郁闭度较大,林下凋落物具有明显的未分解层(L层)、半分解层(F层)和已分解层(Y层)。而福建青冈天然林多为萌芽次生林,林相不整齐,为异龄林,林冠具有成层性,林下植被生物量大。福建青冈人工林与天然林的生长过程存在明显差异。福建青冈人工林胸径生长峰值出现在25年生时,而天然林则在24年生;10年生前人工林与天然林的树高生长均比较缓慢,但人工林树高生长进...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刘金福  洪伟  李俊清  
通过格氏栲林林窗调查分析,格氏栲种群在林窗群落内与非林窗内同样占有最大的重要值,表明格氏栲对林窗更新反应不显著,均能在林窗内外更新.研究显示,格氏栲个体在林窗内呈集群分布,种群的直径分布呈贝塔分布,林窗边缘集中了较多的格氏栲植株;在年龄分布结构上,格氏栲在林窗和非林窗内株数比重高峰均出现于10年以下和70年以上,低峰出现于10~70年间,表明格氏栲林存在严重断代现象.因此在经营管理中,有必要人促更新.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文仕知  田大伦  杨丽丽  方晰  
对不同年龄阶段桤木人工林生态系统碳密度、碳库和碳吸存的研究结果表明:桤木各器官的碳密度算术平均值随年龄的增长而增加,5,8和14年生的分别为478.8,485.7和495.8g·kg-1,变异系数在0.25%~9.58%之间,不同器官碳密度由高至低排序大致为:树干>树枝>树叶>树根>树皮,林下植被各组分和死地被物的碳密度随着林龄的变化规律不明显,土壤层(0~60cm)平均碳密度也随着林龄的增长逐渐增加,且在垂直分布上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而逐渐下降。不同器官的碳贮量与其生物量成正比例关系,随着林龄增长,乔木层碳贮量的优势逐渐增强,从5年生的25.88t·hm-2增加到14年生的49.63t·hm-...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